易氏鉴瓷实例25
- 格式:doc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含明\清)瓷器款一览表款识一览表年代铭款内容秦右司空婴左司高瓦左贝右齐都昌寺水咸阳市于咸阳成(城)申安陆市亭栎市杜亭咸亭阳安驻器咸亭芮柳婴三国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西晋先姑坤一枚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紫是鱼浦七也东晋罂主姓黄名齐之朱唐张何陈李赵冯庞庞家陈家陈琪李十造罗锡章王徐马朱红上大姜千示永合平项记阮记柴记朱伯远作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元家记卞家小口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丁道刚作瓶大好徐家沉丙午岁造蒋应宋奉华凤华聚秀禁苑德寿慈福赵家吴舒家记陈家印记陈家号记段家合子记家国永安元丰治阍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书刘家印号郭立谢许段蔡吴汪蓝朱徐程张余陈潘汪家记正李十哥小四玄壶吴六郎政和七年二月初五日吴惠成丘小六泥颐草堂先生雕造成功夫后山颐草堂雕造功夫周家公夫练八郎公夫林立林罗军魏仁皓项里马永千上赵家王童呈赵和吉思刘杨惠同田李宋褚柳金苏崔郭马孔何花纪刘五盘子梁四个梁四莫三郎梁伍任周莫一莫十莫一立陈三文三林四刘四李伍李六李九欧二欧小二区二龙二龙六程八黎司小二小三小六小七二金而知李公造李小一蒋四蒋小八蒋子弟供舍张一赵小二陈立崔十四刘十好七封立木肖小田洪立洪四本小本重刘立绍圣四年四月十六日钟表博士谨记九政自造火元丰六年八月十九日元越一盘秦文殿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丘小六泥房乔位龙李小翁朝真归牛东宫辽孙徐杜金张家造赵家造刘家造张家枕张家记张家窑张大家造张大家枕古相张家造王氏寿明王氏天明漳滨逸人制佛光普渡大安二年张泰造大定二年六月六日家造刘三公瓦底于三叶子成泰和二年八月六三日亡过崔仙奴元使司帅府公用至正拾壹年七月二十九日小河东陈家亲造张家造古相张家造李家造王家造相地张家造滏源王家造滏源陈家造滏源常家造张高仲夫项正项宅正窑元字染拾叁号匠元祖郭家大枕已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岁次大元国至大元年四月初拾记汾阳琉璃待诏任瑭成造刘大使宅凌氏用明天顺天顺七年大同马氏明正德吉府上用何玉清造明嘉靖天宫制鼎朱府晋府璞会上用晋府造用藩府上用藩府佳器郝府佳器秦府秦府典膳所秦府典膳所乙丑年造长府制造长府造用赵府制造赵府制用黔府腆善所茶房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松柏草堂滋树堂东书堂玉泉德记陈文显造陈守贵造陈守钊造程自造邓奎自造程氏自造程景自造吴文自造唐比自造刘信嘉靖年制乐平嘉靖年西谷制明万历万历年制德府造万历年德府造德府造用青萝馆用太和王府万历年制纯思堂用万历年制纯忠堂用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万历乙亥黔府制用玄荫堂制芝兰室博物斋藏京兆郡寿房记灌园督造沈氏仙关吴震青华仙子吴震宣窑程玉梓造荆桂少溪紫芝主人监制明天启王远选造天启年米石隐制天启三年唐氏制仁波佳制少溪置用明崇祯丛菊斋雨香斋白玉斋博古斋仿古斋以德堂吾斋旷府佳器甲戌孟春赵府造用王远监造明顾氏石林三槐李氏清河制造张明工夫陈粤彩杨升可松何朝宗何朝宗印张寿山陈伟之印林学宗印林朝景林氏子信冶仙之文荣文荣雅制明师清顺治望仙楼百花斋百花斋制梓桑轩制种玉堂许世文元公制清康熙复香轩之清制中和堂制怡怡堂制应凡堂制兆余堂制兆玉堂制瑞庆堂制应德堂制怡德堂制庆云堂制碧云堂制玉宝堂制玉桂堂制会元堂制兴元堂制永裕堂制清荫堂制碧芳堂制碧玺堂制友于堂制昆碧堂制淡宁常制芝兰堂制谦牧堂制敦睦堂制绍闻堂制东壁堂制御赐纯一堂珍藏御赐纯一堂景洁堂俭师堂王辰堂百子堂希范堂松年堂松柏堂制玉海堂制美玉堂美玉堂制朗润堂三元堂制永兴堂制聚兴堂制荣锦堂制尚志堂来雨堂博古制益友堂博古制恒丰堂博古制嗣德堂制春辉堂春晖草堂秋辉堂淡宁堂慎德堂制慎德堂博古制珍玉堂制世恩堂制庆恩堂制全庆堂制衍庆堂制世锦堂制紫荆堂紫荆堂制敦仁堂晖吉堂琳玉堂制光裕堂制北庆堂制惟善堂制心逸堂德星堂仙鹤堂欢乐堂制应孔堂制玉清堂松轩制升祥轩玉清制彩玉堂颖川堂绍闻堂德馨堂制德馨堂天宝堂制天水堂制台衡堂制留耕堂制绿荫堂佩玉堂佩玉堂制篆漪堂恒兴美玉堂制通德堂制正玉堂制宁俭堂清玩桂育堂制益友鼎玉堂制吉庆堂制书锦堂居敬堂聚顺美玉堂制大树堂制奇玉堂制昭玉堂益友堂制永和堂制同顺堂制枢府式仿枢府宣和碧玉堂制安素草堂嘉善堂仿古制留耕堂仿古制听松堂仿古制白云堂仿古制慎德堂仿古制天琛堂仿古制全庆堂仿古制怡玉堂制草阁文山阁远山阁云苍阁张家湾梓阁松石斋还古斋宣和式问心斋丛菊斋集雅斋制拙存斋乾惕斋芝润斋制笔花斋制寿古斋制宿云斋容斋金兰斋制芝兰斋制芝兰斋制玉兰斋玉兰斋选式制天禄书斋调鹤闲轩清赏应德轩博古制复香轩玉清制杏林轩红蕉轩印月轩制安吉居制问清居制彩云轩应德轩常丰轩珍玩器文翰斋清玩杏林轩珍玩光裕堂珍玩制玉堂美器青云斋佳玩玉堂佳器瑞麓山房佳制三益之珍雅制兆庆堂清雅制兆余堂清雅制三友雅制魁元雅制魁元仿古雅制永香轩玉清制瑞麓山房监制逸居云居青云居木石居木石居仿古制玉石居水云居竹石居石居风流宰相家萃友苑制张宅佳器莲峰寺记漱玉亭怡德堂玉石制萃文苑海岳家藏绿荫堂器春育主人珍藏商山仿古善山仿古峰霞山人渭水渔翁中山人程子受(眉公)吴仲兴晓山主人世东海鼎臣雪庵卉庵西园璞庵宋药州两来正记文如壁清雍正谦牧堂制立本堂制世恩堂制谦牧堂制曙光堂制正顺堂制浩然堂浩然堂制裕堂制守易堂百露堂庆宜堂制养和堂制精雅堂制燕喜堂制敦复堂敬恩堂园明堂东园堂希范堂俭宁堂清玩世经堂大明嘉精年世经堂制姚江冯护荫堂珍藏云在草堂朗吟阁制欣赏阁太和斋雍邸清玩安吉居珍玩制青云居文石山房大清雍正年制冯宅宝机楼藏椒声馆古香书屋正谊书屋浴砚书屋遗安书屋珍藏亦庵吴府耀华藏器雍正甲寅沈阳唐英敬制普陀山圆通殿瑞锡琼制瑞锡琼瑛公输监制歧博古制江鸣皋造瑶华清赏玉清雅制孙睦宗清乾隆旭华堂藏和辉堂制嘉荫堂制湛恩堂制成信堂制凝和堂植本堂制彩华堂制彩润堂制彩秀堂制致远堂制敬修堂制敬畏堂制宝恩堂制澹宁堂制惜阴堂制荣瑞堂制敦睦堂制明远堂敬慎堂静镜堂诚信堂敦叙堂雅雨堂述古堂述德堂曙光堂制禄寿堂制瑞德堂制筑野堂制思荣堂制裴孝友堂裴逢吉堂忠信堂制资善堂制斯干草堂椿荫堂养和堂制师古堂制庆宜堂制六谦堂制致和堂制乐静堂乐善堂恭寿堂制恭寿堂宗祠弋好堂清赏古香斋宝晋斋宝善斋宝啬斋宝啬斋藏有正味斋宁晋斋宁静斋宁远斋澹宁斋制百一斋德诚斋经斋觉是轩妙香馆制九畹山房百一山房蜿委山房文石山房红荔山房对屏山馆乡麟楼制市隐楼制宝机楼制玉杯书屋浴砚书屋正谊书屋内府珍藏荔庄啸园东园略园潭柘寺供听松庐听云山主人馆七十二鸳鸯社昊十九制壶隐老人壶隐道人瑶华道人泉制唐英唐英敬制唐英俊公氏唐英隽公俊公沈阳唐英沈阳后学蜗寄唐英敬录沈阳唐英敬制钦命榷陶使者沈阳唐英敬制蜗寄唐英制榷陶使者唐英制督陶使沈阳唐英题蜗寄居士古柏堂蜗寄居士清赏蜗寄题沐斋沐斋居士制陶成居士制古泉堂陶成居士陶成堂印陶成堂制陶成堂印陶铸陶榷甄陶雅玩乾隆甲辰俊公赠品陶人榷陶呈星使蜗寄老人唐英之印隽公乙因雅制瞿宝珍玉锋石林陶珍韩睦宗清嘉庆懋勤殿彩华堂制彩秀堂敬畏堂制种芝堂制志勤堂庆宜堂制事敬堂制寿颐堂制诚信堂玉庆堂制嘉荫堂斋谷山人造嘉荫堂制嘉荫堂藏一善堂制植本堂润碧轩制澄怀轩藏春江花月楼素织山房永源成记完颜氏俊公自制福海珍藏佩珂监制清道光嘉乐堂制精进堂制养和堂制巨德堂制厚植堂制经笥堂制公勤堂制乐古堂制种芝堂制存古堂制庆宜堂制皆山堂制惜阴堂制浩然堂制嘉荫堂制崇礼堂制定府行有恒堂珍赏行有恒堂退思堂制邸退思堂制慎德堂制退思堂德斋主人珠琳堂制求谦堂制锡庆堂制眉寿堂制敦厚堂制荣瑞堂制百寿堂记陶陶草堂监制一善堂制履信堂制聚庆堂制多福多寿堂制了孙传代留余堂监庆堂制约已堂制玉庆堂制青莲堂制听雨堂敬修堂敬畏堂种德堂观莲舫制承启堂李氏宗祠静镜堂制九思堂制墨缘堂制筑野堂居梧堂双清阁制桂月山庄锄月山庄宁晋斋制宝善斋制德诚斋制慎静斋制愿闻吾过之斋湛静斋十砚斋思补过斋坦斋珍藏夔斋监制思补斋制知不足斋道光年制十花斋斋性轩古月轩尘定轩自诒轩制清顺轩竹韵山房云溪精舍春江花月楼双照楼制寿春楼藏百福楼胡海楼绛月楼晋甄吟馆监制冶春吟馆邸清赏从香书屋天香书屋遗安书屋古香书屋珍玩友棠浴砚书屋澹怀室瞿之室制完颜宗祠慧福寺古潞李氏梅坡制解竹主人制造学山小筑正斋主人赵之谦查小山制熊氏壁臣仿古养园仿古道光年冯氏制沈恰如制健庵雅制福英供奉佛天珠峰祝岭雅藏乐敬字置琴南手制仙源陈国治作道光二十四年定王府制道光已酉行有恒堂主人制道光庚子年定王府制道光乙已年定王府制定府行有恒堂珍赏道光丁未春定府行有恒堂制道光丁丑秋九月善宝属陈国治作王炳荣李裕元马衡和宋玉峰制醴渠自制醴泉自制清同治体和殿制乐寿堂慎思堂制诒谷堂制务本堂涵德斋制敬顺斋制慎静斋竹雪轩晋砖吟馆监制王炳荣作李裕成宝胄第制清光绪储秀宫制长春宫制一善堂大清光绪春怡堂制慎德堂制甘泽堂制退思斋愿闻吾过之斋光绪丁未玉海堂仿大雅斋嘉泰松轩陶法宝俭存斋恕斋清玩一百二十畦芍药园主制聚厚轩燕赵悲歌之士孔子后四十一葵卯制汀源郑氏子孙宝用乐道堂主人制熊氏壁臣仿古澹园居士素云道人光绪戊盐城宋锦桂画样景德官窑做造贵池南山村刘氏聚学轩永宝用清宣统坤宁宫祭器宣统已酉宜春堂制宣统庚宜春堂制来鹤堂清何朝春许云麟许裕源博及渔人许云麟制珍如金记顺和苏记源益店大昌宝玉如璋来禽黄炳霍来冯铁来瑞号民国居仁堂制(袁世凯所用)颐寿堂乐古堂怀仁堂制静远堂制(徐世昌所用)谷冶堂寿护草堂主人大德堂制慎德堂制昭德堂制退思堂制延庆楼制(曹锟所用)竹清山房藏经山房竹肃山房碧云山房澄怀园惟一斋古松斋觯斋(郭葆昌所用)乐陶斋如意馆陶陶斋(王琦所用)饮冰斋(刘雨岑所用)觉庵(刘雨岑所用)佩古斋(程意亭所用)古石斋(田鹤仙所用)古欢斋(潘陶宇所用)再思轩(刘希任所用)石庐(染兑石所用)希平草庐(王大凡所用)栖碧山馆(徐仲南所用)平山草堂(汪野亭所用)彤云山房(汪晓棠所用)晴窗读书楼(邓碧珊所用)亦陶斋(张志汤所用)清平画室(余翰青所用)愿闻吾过之斋(王步所用)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制汪友棠汪晓棠汪照藜汪云山汪洋汪少亭汪大沧汪以俊汪少平汪小亭任逢瑞萧靖初潘祖熙潘陶宇潘庸秉许上礼陈雪岩陈德明罗子林莲溪陶叶震嘉何许人陆云山程水金程云农程子其李明亭王云泉王锡良王大屏王倚之王晓帆邹洁争文侯争国钧余文襄柳兰亭魏墉生邓肖禹邓碧孙邓重明涂菊亭毕伯涛朱明朱受之冯大陀万云岩章仕保张松涛张志汤张沛轩熊梦亭熊作仙熊文融曾福庆段子安丽泽轩黄晓村董师曾方伯卿方云峰吴俊吴寄甄饶华阶黄发顺钱仲明孙月轩徐韵泉徐天梅郑效维杨鸣皋余翰青余竹青余见田余磊青余鹤筑刘雨成刘仲卿刘希任刘希玉游海滨娄观涛河头居士胡邦浩石宇初石奇峰至云主人姜梦神***************************************(明清瓷器一览表)款名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言语款其它款识年代洪武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福、寿永乐永乐年制福、禄、寿、辰内府宣德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福、寿敬权、坛、大德吉详场正统正统元年正统捌年天顺天顺年造天顺年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成化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天、图案、银锭、盘肠等弘治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金玉满堂、玉堂金马长命富贵金、上用、正正德正德年制、正德年造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何玉清造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寿嘉靖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松柏草堂、晋府造用郝府佳器、潘府佳器滋树堂、东书堂、朱府、青箩馆敦仁堂、黔府、长府制造、长府造用、晋府、秦府、黔府、腆善所、桐溪冯宅、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署丞沈良佑造、陈守贵造、陈文显造、吴文自造、邓奎自造、程式自造、陈守钊造、陈舍自造、王泉德记、唐地制造、陈造佳器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喜国泰民安、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金篆大蘸、坛用、茶、汤、酒、姜隆庆大明隆庆年造隆庆年制万古长春万历万历年制、大明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德府造用、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太和王府、徐享庆堂沈府佳用、玄阴堂纯思堂、灌园督造博物斋、秦府典膳所、芝兰斋、京兆郡寿房记、靳宅仙品程廷梓造、沈氏、仙关吴震、荆桂、园贵隆制少溪、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紫芝主人监制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永享佳器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食禄万钟、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上品佳器、九五之尊、永葆长春、国泰民安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福金明汝平、城南隐耕、永兴九峰、上天启天启年制于斯堂、其好园白玉堂、竹石居天启元年米石隐造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天理存心、状元及第、三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积善之家、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玉堂佳器、尧舜年制、福图案、兔、灵芝、方胜等崇祯崇祯丁丑、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崇祯年制翔风堂、丛菊斋。
精品文档古陶瓷鉴定口诀款为阴雕识为凸,识写器内款外书。
注解阴刻为款,浮雕为识,款在器外为款,款在器内为识。
312.款识初鉴大明大清有三多,双圈双方是两多。
光绪方圈都很少,清书篆款无框多。
注解明清朝款识用双圈,双方的不少,但光绪时期用方、圈都很少,基本不用框,清朝用篆书时用框的少。
313.款识有款有识阴阳款,阴雕阳刻诗句款。
一二三四五六七,人名地名堂府款。
生平生死百岁纪,正草隶篆艺花款。
供奉供养赠赐送,人物动物植物款。
纪年说明点画岁,红蓝黑白色彩款。
先朝瓷器后朝书,釉上釉下堆料款。
堂名吉祥开先仿,点釉掺奇特料款。
窑名域名赞颂记,寄托押花印章款。
道观庙宫八仙友,梵文巴文外文款。
圈方各型有单双,千款万记不走眼。
注解这段写了几十种类型的款识。
如:生平款,生死款,百岁款,纪年款,各种民族文字款等等。
314.宋、元、明、清款辨款识最早始于宋,政和年制与内府。
,元瓷辘轳及枢府。
绝无年号为款识,明瓷款识多种属。
挂黑绘印凹雕花,狮滚球雕贵称祖。
球内藏款为一绝,明款造字站居主。
清朝避姓只写制,清代顺治楷为主。
康熙款火多花样,单双方楷篆无主。
满回喇嘛梵文有,凸凹雕绘各互补。
款识有较多记载的是宋代,元朝早期有写画一个辘轳图案的,有书写枢府的还有写一、二、三等,如:钧瓷就用数字款,到明代款开始大量用款。
315.款识定位对准器件正中央,左右戟耳才正当。
对准正西不偏离,主画在中才相当。
依款找出左和右,成对常常差地方。
注解款的位置很重要,一般是很正的,这要对准器形的中央,正面。
常有仿品、民窑仿得,但字形和色料、款位置都不正。
316.明清瓷款鉴宣德正德德无横,成化成字点无形。
裂字衣旁不过刀,弘治字正款小型。
万历万字观草头,康熙水字求无横。
裂字衣部无上点,雍正款识一手成。
乾隆乾字篆的怪,光绪款识粗大宏。
民-国细弱字无力,细看圈足伪难成。
大明款识四六分,明字日月似平行。
四字多篆六多楷,单双方圆框细评。
中国古瓷器历朝历代仿品鉴别在中国古瓷历史长河中,有后朝仿前朝,后代仿前代的情况,认识和鉴别这类瓷器很重要。
陶艺的鉴定的方法的介绍现今,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赝品欺骗许多陶艺消费者。
那么,怎样鉴定陶艺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的鉴定的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学习古陶瓷鉴定的方法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考古、历史、文学、艺术、社会、民族以及自然科学中物理、化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
只有具备主动拓展多方面知识的心胸和意识,才能提高古陶瓷鉴定的准确度,不至得出“盲人摸象”式的结论。
掌握陶瓷史的发展脉络、熟悉古陶瓷文献是从事鉴定工作的前提。
与此同时,还要弄清古陶瓷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文化背景、民风民俗等背景资料,这样才能把某时代、某地窑口烧制的瓷器特征汇入整个陶瓷发展史的长河中,把握其发展脉络。
如唐代陶瓷的造型丰腴,无论南北各地,或陶或瓷,乃至金银器等,造型都呈现出丰满壮美的艺术风格。
1974年,扬州市唐城遗址出土一件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图1),高29.8厘米,现藏江苏扬州博物馆。
其造型丰腴健硕,肩部捏塑小双系,通体青黄色釉,器身布满褐绿彩点绘的联珠纹卷云及莲花、荷叶纹饰。
这是唐代长沙窑创烧的新品种,它打破了从前以青、黑、白单色釉为饰的生产格局,在彩瓷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社会环境与人们审美取向的影响下,同时代各类器物的艺术风格均有共性。
某时期流行的纹饰,必然会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各类器物上。
如盛行于唐代的宝相花纹饰,在当时生产的金银器、铜镜、三彩器、织锦等各类产品中均有表现。
如宝相花纹锦(图2)花瓣重叠、富丽繁缛,体现了盛唐的繁华气象。
唐三彩贴宝相花双龙尊(图3),高47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圆形的大朵宝相花纹饰,以贴塑技法饰于器身腹部,高雅大气。
不同器类之间相互借鉴,触类旁通,对提高古陶瓷鉴定水平是有帮助的。
如果“见物不见人”,缺乏宏观视野,就可能得出错误的鉴定结论。
比较研究是古陶瓷鉴定中最重要的内容,它需广泛搜集各方面资讯,进行大量实践,将待鉴品与标准器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古陶瓷的时代特征及变化规律。
玩瓷器必看:瓷器老化痕迹鉴定119条1、火石红:是指古瓷露胎处,显示红色,也有黄红色,紫红色,灰红色等.个别火石红严重者,也可从胎上爬上釉面一、二毫米。
又分出窑时便有的,称“窑成火石红”;出窑后逐渐形成的,称“后天火石红”。
现代仿者不象。
古时的窑成火石红,其当时的面貌,只能从现代瓷器上推知。
其经历了若干年后,面且全非,其它的一系列古瓷持征干扰了它。
所以寻找古瓷特征,则以后出火石红为主。
一般会出现在器物的凹处丶支钉上丶片缝上丶吐筋线上丶火性土垢上,并面上会有金属光泽,这是千年氧化加之火性外吐所致。
时间不超过几十年的,不会产生金属光。
年代越久远,金属光越强。
火石红的主体成份是氧化铁红。
若瓷质本身的含铁量极低,则不容易找到火石红,有的须借助百倍放大镜。
若是一点儿火石红也找不到,则可判为新瓷。
若是瓷器凹处的后出火石红的金属光不明显,则需结合其它古瓷特征综合判判。
2、破泡:是指釉面的气泡,因年久风化,硅胶化,经清洗,摩擦而产生的破裂,一般看到的是釉面上层的破泡,釉面损伤太严重时,才见到中下层破泡;宋瓷上,会有此现象,难仿。
如在破泡里找到臭干黑或黄水斑,就可判定为古瓷了。
另有种叫冰裂破泡的特征,很神奇美妙,气泡的顶端呈放射性的冰裂,更难仿,也仿不出来。
3、水流痕:是指古瓷在封闭的空间,长达数百年,其四周的物体挥发的水汽聚集流淌的痕迹,有动感。
一般为深黄色,很难洗净。
仿者,易洗。
与土藏气丶土脏气有别。
水流痕,也是鉴定为古瓷的一个重要的证据,并且用容易肉眼鉴别出。
4、水银沁:古瓷长久接触水银,会粘合,极难洗净。
目前,尚没见有仿者。
注意的是, 古瓷上的与古铜上的水银沁的概念, 是不相同的. 古人为了防腐, 多有用水银的. 秦始皇的陵墓里, 便大量地使用水银. 以铜为山, 以水银为河. 水银沁,也就是指陶瓷上沾有了金属汞。
5、玻璃胶:前人称陈骨胶。
是古瓷年久,釉面硅胶化,微水溶。
新瓷也有硅化胶,三次清洗,便无。
而古瓷,再多次清洗,都有。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古瓷器鉴定讲座古瓷器鉴定的基本常识【】 2021.01.09陶瓷器自古以来就不断点。
例如,元物华甄别。
鉴定有人仿造,使尽各格,器物博拿了一把尺,有种方法来蒙骗人,所以,从数量中寓有特殊物中的方法、书体众多的古陶瓷器中,鉴定出观察,总结规物价值。
例某件产品的年器形发展的趋博中釉面可见无数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例如窑址标本物成后往往会在青高下不那么容易。
艺,烧成的中华细观察,除了需要专门知识勃之感;元代博华、理化等方面的外,还要丰富的历史、文学、艺作。
这是鉴华因此生产的陶瓷术、理化等方面的知识。
但到目物华一件古陶瓷但指刻、划、印中物而到了明到目前为止,现代科学技术期的仿宣器,中点染而的进步程度,在古拿了一把尺,有中华同。
例如,清末陶瓷鉴定中还不能替代基本方法有中物彩料:瓷人体感官的作用。
古代数量众多的古陶华物中泛青等色,陶瓷窑址出土的大量陶瓷标本,的浮光,物博帮助我们把现代考古发掘上,运中博也是关键的一出土的大量有纪年资料的古有一个基本概博,历代陶瓷代陶瓷,以及众多带年款的,在底足边缘华中、元、明均有生传世古陶瓷器,还要丰富的历博华例如,福建建,为鉴定古陶规律,博工艺、纹瓷提供了标准器,它们对古成条件不同华中而清代雍正时陶瓷的断代、辩伪、释的时代。
例如,中华质主要是观察底疑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是否有博中,在底足边缘鉴定的内容就有所不同。
物华但也有一部分鉴定一件古陶瓷。
2、断博华量有纪年资料的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规律仿古瓷如果博中烧成气氛和1、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紫黑,中华点。
例如,元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伪品就能看博器物成型工艺或伪作。
这是鉴定生硬、做作中物例如,明代宣德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瓷制作博物也会发现胎一步。
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等方面都具物博即去。
来源: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陶瓷标本中华足,无论任何时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还必须考虑到例华物同。
5、瓷器,还是仿造的伪品,要的凹凸中华紫黑,仔细识别。
陶瓷的基本知识:陶瓷原料主要来自岩石,而岩石大体都是由硅和铝构成的。
陶瓷也是用这类岩石作原料,经过人工加热使之坚固,很类似火成岩的生成。
因此从化学上来说,陶瓷的成分与岩石的成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如果是硅和铝所构成的陶瓷,其主要原料有以下几种:1、石英(QUARTZ;CRYSTALLINE SILICA)——化学成分是纯粹的二氧化硅(SiO2),又名硅石。
这种矿物即使碎成细粉也无粘性,可用来弥补陶瓷原料过粘的缺点。
在780℃以上时便不稳定而变成鳞石英,在1730℃时开始熔融。
2、长石(FELDSPAR;RHOMBIC QUARTZ)——是以二氧化硅及氧化铝为主,又夹杂钠、钾、钙等的化合物。
因其所含分量多寡不同,又有许多种类。
一般有将含长石较多的岩石叫作长石的,也有以它的产地来命名的。
现在把长石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和它们的成分列于表1。
其中前三种是纯粹的理论成分,后一类则含有岩石中所有的不纯物质。
钠长石与钙长石以各种比例互相熔解,变成多种多样的长石。
这些总称为“斜长石”,它的性质依其中所含钠长石与钙长石的比例而定。
还有一种和正长石(钾长石)为同样成分而形状稍有变异的,至今也多误传为正长石,其实这种应该叫做“微斜长石”。
表1成分岩石SiO2Al2O3 CaOK2ONa2OFe2O3 MnO2熔融点正长石64.7 18.416.9----约1200℃钠长石68.0 20.012.0---- 1122℃钙长石43.0 37.0 20.0---- 1550℃微斜长石65.9 18.5 0.1 12.0 3.00.1--3、瓷土(又名“高岭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
它是以产于世界第一窑厂的中国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的。
后来由“高岭”的中国音演变为“Kaolin”,而成为国际性的名词。
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
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岭土化”。
古瓷仿品10鉴别要点本文档由杯子客 整理提供分享,供学习交流之用。
版权归著作公司所有,谢谢合作仿品的一般特征一、仿品透明釉白地的浮光遮掩。
仿品仿制中,造假者最头痛的是遮掩仿品透明釉白地上的浮光,民间称火光,特别是在大片无纹饰区域的白地。
这是鉴别仿品需要掌握的关键点。
1、对罐、瓶、镡等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制成大量星星点点缺釉小凹圆坑,以遮掩浮光。
他们往往在这些底面刷釉或浸釉之前点上星星点点的动植物油脂,再刷上极薄的透明釉,进窑烧成。
在明初民窑日用器底部,刷的透明釉也和其他表面一样厚,即使有缺釉的地方,也是针尖一样的小眼而不会是小凹圆坑,针尖小眼也不会星星点点那么多。
而且仿品除底面外,其他表面却没有多少缺釉的小圆坑,透明釉厚薄也正常。
这些只要加以注意就可以鉴别。
2、对上述瓷器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用色釉或油污来污染,使人们注意不到浮光。
如有一对仿民国帽筒瓷品,主纹饰开光外为淡橘红色釉。
底面透明釉被故意沾上不少淡橘红色釉的污点。
当然也有在有纹饰的地方用色釉或油污来污染。
3、造假者人为去掉仿品大面积透明釉白地区域。
本人见到了个大油锤瓶,圆球部分直径20厘米左右,颈部却没有了。
很明显,颈部本是大面积透明釉白地,易被人发现有浮光,所以造假者在制作时干脆将这一部分去掉。
4、对大口径香炉、笔筒等容器内圆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把透明釉改换成混浊的半透明釉,甚至几乎接近不透明的混浊釉。
这种方法也被造假者用于处理赝品瓷器的底面,但这种混浊釉本身也有很大浮光。
5、对大口径香炉等容器内圆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考虑到人们观察方便,易发现浮光,便在内圆柱孔表面约1/3或1/2处向下改涂或浅或深的黑褐色釉。
在真古瓷上是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6、对小型器物,如小茶壶,造假者在壶柄、壶嘴等透明釉白地,干脆用砂纸打磨,有的几乎磨至胎面,造成久用陈旧的样子。
但这些冒充使用茶壶磕碰磨损的地方,正是人们使用时不大可能磨损的壶柄和壶嘴。
民国时期瓷器杂谈 2011年08月26日 20:44 收藏界江西邹建平尹青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此后的38年中,中国处于社会动荡、百业衰败之中,景德镇瓷业也遭受重创。
综观民国景德镇瓷器生产,经历了一个由恢复到发展最后衰亡的过程,但明显缺少一个辉煌时期。
虽然如此,但在短暂的38年中,却也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
民国初期的仿古瓷是民国瓷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自从清帝逊位、官窑瓦解之后,仿造清代官窑产品一时成为风尚,仿制古瓷的工艺于民国初年已成为景德镇的一个主要行业,仿古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
民国时期的仿古瓷风行一时,究其原因,一是官窑瓦解之后,官窑良工四散而流入民间,从前想仿而不敢仿的贡品,如今但仿无碍。
正如《饮流斋说瓷》谓:“自(清代)末叶至近日所仿至为进步,一由官窑良工四散,禁令废驰,从前所不敢仿之贡品,今则无所不敢也。
”二是社会上对仿古瓷的需求大增,给仿制者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民国仿古瓷的显著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历代名窑瓷器均在其仿制之列,尤其是仿清康熙乾隆器最为流行。
民国瓷器中最为人们所青睐的当属以珠山八友为代表所创作的新粉彩瓷器,他们以瓷入画,以胎为纸,汲取中国画的营养,所创作的新粉彩瓷器,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没有他们的创作,民国瓷器将是暗淡无光的。
除以上两点外,民国瓷器中还有一些零星的闪光点,本文拟从江西省博物馆馆藏瓷器中,遴选出几件民国瓷器,从中可品读出民国景德镇瓷器生产中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
一、江西瓷业公司的产品清末民初,由于经济衰退及洋瓷倾销的内外夹击,中国陶瓷生产进入了历史的低潮。
不少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有识之士纷纷倡议开办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即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关于江西瓷业公司的成立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它正式成立于宣统二年(1910年),为官商合办,其创办目的是改良景德镇衰落中的陶瓷工业。
但因时局多变,资金来源中断,无法购置机械设备,又重回手工制瓷的老路,即便如此,也较清末有一定的发展,在景德镇独领风骚几近二十年。
陈浏谈古瓷[清]陈浏著赵春霞注匋雅上卷江埔寂园叟初稿印合①(盒通),谓之“印池”。
(以盛印泥者也)①即印盒。
水盂之小者谓之“水丞”(曰“水盛”者误),又谓之“水中丞”;大者曰“洗”。
康熙彩硬①,雍正彩软②(沿用厂人通行之名称)。
①康熙五彩色浓艳,也称硬彩。
②雍正粉彩色淡雅,也称软彩。
软彩者,粉彩也。
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也。
惟蓝、黄亦然。
康彩恢奇,雍彩佚丽;戈甲恢奇,花鸟佚丽。
五彩华贵,青花幽靓;朱红华贵,粉定幽靓。
蓝色之最淡者曰“天青”①,青色之较浓者曰“天蓝”②。
①淡淡的蓝色叫天青釉。
②较浓的青色叫天蓝釉青花也者,系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而不杂以他彩,亦犹画山水者之专用墨笔①也。
①青花深浅层次较多,不加以其他色彩,就象画山水画专用墨笔一样。
天青也者,幽靓中之佚丽者也;胭脂红①也者,华贵中之佚丽者也。
①较淡的红色,常施彩在极薄的胎体上,是在红釉中加金的创新釉色,西方传入釉法,釉面极光净。
常见器型有碗、瓶、茶杯。
乾隆有一种金酱色之釉①,其汁浆之薄,有似于胭脂水,而往往描以金彩。
①乾隆时期的酱色釉施釉较薄,似胭脂水,并多加金彩。
豆青①、东青②、茶叶末③、蟹甲青④数者又各有古雅之气韵,而不能以相掩。
①似青豆样的青绿色,较淡雅。
②较深的青绿色,也称“东瓯色”。
③为黄绿色,色彩较为暗淡。
④青绿色,色泽浓艳。
若美人祭①、苹果绿②,则又佚丽中之佚丽者也。
苹果绿犹时或遇之,而所谓美人祭者,则真景星庆云,莫之能观者也。
①即为纯正不带灰头的豇豆红色。
②为青绿色,也称“绿哥瓷”。
“绿哥瓷”于红釉同时存在,施釉厚,有细碎的斜片纹,玻璃光感很强。
五采①能力最大,纵横变化,层出而未有穷也。
而所谓一道釉者,凡系高尚之品,又各各不相俟。
并如一花之有,一世界莫之能名言者也。
岂非不可思议之尤者乎?细入毫芒,苦心分别,久之又久,虽暗中摸索而亦能辨之。
斯可以穷天地之精微,泄造化之秘钥矣。
①指红、黄、兰、绿、紫或青,五彩必有红色,并且较为鲜艳才可称为五彩,也称为硬彩。
民国瓷鉴定之(一)年号款年号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是标明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又称其为朝代款。
最早的年号款见于三国时青瓷虎子,上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铭文,为公元251年器物。
虽然出现较早,但非严格意义上的年号款。
真正意义上的年号款始于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
年号款在几经变化中延续了五百余年,后随着帝制的推翻,在1911年后戛然而止。
但就如同再好的乐队在演奏乐曲时总会有一两个音符不甚和谐一样,瓷器上的年号款识并没有随着帝制的推翻而消声匿迹,这就是在民国已经成立四年之后的1915年12月,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把大总统的称号换成了洪宪皇帝,虽然1916年3月23日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再复位为大总统,并在同年6月6日病死,但落有“洪宪”年号字样的瓷器却给后人留下了争论不休的话题。
综观现存落有“洪宪”年号的瓷器款识大致有以下几种:“洪宪年制”四字楷款和篆款、“洪宪御制”楷款等几种。
中外学者有的认为不论何种款识均为仿款,有的学者认为“洪宪御制”为仿款,“洪宪年制”中有少数为真款。
据史料和传世晶可知汪晓棠、汪大沧与刘希任等人的一些作品的底款署有“洪宪年制”款识。
如图l为汪晓棠粉彩息猎图瓶底款,图2为汪大沧粉彩松荫对弈图瓶底款。
图3为民国粉彩碧桃纹胆瓶底款,此器造型极为规范,釉质莹润细腻,纹饰绘画精致逼真,具有晚清官窑的典型特征。
其造型之精细,用料之考究,纹饰之俊俏,显系出自制瓷高手。
图4为民国粉彩牧牛图卷口灯笼瓶底款,外壁纹饰没有清末民初遗风,为民国20—30年代风格,款识写法亦不及上述二款精细。
图5为红彩描金二龙戏珠纹印泥盒底款,款字外不见有围栏,款字书写不工。
此印盒为原民盟中央主席楚庄先生捐赠(楚庄先生为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之子)。
图 6为民国红彩描金云龙纹天球瓶底款,款式较为新奇,总体呈圆形,左右各有一条立龙,中间为竖写的“洪宪年制”篆款,款字结体方正,横细竖粗,颇具装饰韵味,空白处点饰蓝料彩云纹。
怎样区分瓷器胎釉的⼲湿?⼀、传世瓷器的鉴定⽅法观察传世的瓷器时,常常有⼈窃窃私语:“看上去这么新,都是新东西吧?”甚⾄认为“东西不怎么样,可能是赝品”。
这些说法、看法是带有普遍性的,这⾥涉及到⼀个如何鉴别真伪的问题。
其实,只要认真⽐较就会发现:新瓷的釉⾯⼲燥(注意观察时要把眼光聚集到某个平⾯某个点上),呆板、表⾯光线刺眼(注意这是侧⾯的强烈反光);⽽古瓷的釉⾯油厚、⽔灵、滋润,由⾥向外透出来的光线亮且柔(可以挡住强烈的侧⾯反光仔细体会)。
总起来说就是“珠光宝⽓”,看上去当然⽐新瓷还“新”!⼀件新出窑的瓷器随着年代的延长,釉中的各种矿物质在接受⾃然界当中物理、化学的作⽤下,逐年的氧化⽼化,其活⼒、能量、强度也逐年的减弱,釉层开始⽼化变旧,釉⾯开始逐渐的熟旧温润。
除了特殊情况下遭受⾮⾃然超强物理、化学作⽤出现失光现象以外,其年代多少与变化程度成正⽐关系!藏界先⼈对古瓷釉光鉴定“秘不⽰⼈”的主要原因⼀是出于保守垄断,⾃⼰掌握了这⽅⾯的秘密以后,在收藏和经商⽅⾯具备了⾼⼈⼀筹的绝招和先机。
⼆、关于出⼟瓷器的鉴别瓷器鉴定⽅法不能局限于宏观⽅⾯的研究,还必须从微观⽅⾯⼊⼿,分析哪些微观物理状态是器物内在的变化原因引起的,哪些是外在原因引起的。
真品瓷器的釉质和胎⾻的化学元素,在⾃然环境中,经过漫长时间发⽣化学反应形成的、具有历史变化层次感的物理状态、特征,以及胎釉同步⽼化后,⾃然表现出来的那种浓厚的古朴⽓息,是⾼仿⼤师⽆法仿制的。
⽬前的鉴定模式和⽅法只是根据鉴定者个⼈的经验,对器物的形制、饰纹、彩料、胎⼟、釉层、⼯艺、款识的表⾯现象进⾏综合鉴别,缺乏对瓷器本质变化的研究。
出⼟瓷器的釉层上和釉层⾥,必然会⽣长出各种化学元素化合⽽成的⽔⼟沁斑和呈晶莹半透状的银⽩⾊、灰⽩⾊或者⽩中泛黄的⼟锈花结晶。
这些⼟锈花结晶呈不规则细⼩斑点或者斑块。
有些釉⾯上会产⽣半透明微细晶粒组成的烟雾状、流云状、圆圈状等多种形态、多种颜⾊的结晶斑,釉层内部也⽣成有乳⽩⾊或黄⽩⾊的絮花状粉化斑,或者是透明的聚⽣⽔晶状、雪花状、玻璃碴状等各种形态的结晶体。
鉴宝二十年记:几件鲜为人知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案例“悦雅堂”中惊现价值百万的成化官窑文革后期,文物商店的文物只作外销,凭外汇券购买。
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人也有了购买文物藏品的需求。
因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文物商店开始设置只对国人销售的内销门市部。
外销门市部经营的都是打了火漆,允许出境的一般文物,而内销门市部销售的,大多为乾隆六十年以上、级别比较高的文物。
北京市文物公司特许外销的门市部是“悦雅堂”,内销门市部是“虹光阁”。
那时“悦雅堂”要组织货源,经上级同意,就把“虹光阁”卖不掉的超限内销文物交给“悦雅堂”经营,但必须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开据鉴定证书,够馆藏标准的,不得放行。
在一次特许文物鉴定中,专家发现一件文物的标签上,写着“康熙仿成化青花碗”,底足有“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款,售价仅千元,在“虹光阁”的柜台里摆了半年多无人问津。
因而才作为特许文物上货,供外销。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在鉴定中发现原鉴定失误。
这只青花团花碗并非仿品,而是一件货真价实的明代成化官窑!最低价也值人民币30万元。
如果拿到境外,按照当时香港的市场价格,则值300万元!这一鉴定,为国家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
这只碗后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征集。
还有一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在广州进行特许文物鉴定,发现一只汉代铜壶,做工精细,底部有一个“骈”字,非常珍贵。
另一件玉器,在目录中写作“清代白玉龙首斗”,玉质甜润、做工精良。
经张永昌先生鉴定,是一件罕见的唐代珍品,遂定名为“白玉龙首魁”。
这些珍贵文物,后来都成了博物馆的藏品。
为美籍华人出据法庭证据1990年8月的一天,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找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要求为美籍华人战临川先生鉴定一件瓷器和一幅绘画。
秘书长刘东瑞接待了来客并详细了解了有关情况。
战临川祖籍山东,解放战争期间其父到台湾,后从政。
战先生生于台湾,留学美国,后入美国籍,成了裔美籍华人。
他长期做中国的转口贸易,与北京的商贸界有广泛联系。
第一篇:古代陶瓷鉴定一鉴定的目的:古陶瓷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陶瓷的内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
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
二鉴定的内容: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 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
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 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
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
4. 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
鉴定的方法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1. 分类法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 比较法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 甄别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鉴定陶瓷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元青花鉴赏心得作者:张文贵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04期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地烧制出青花瓷器。
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
元青花的存世量到底有多少?有专家推断,目前现存于世的元青花瓷器为300件,且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博物馆有一小部分,精品大部分存在于国外。
其实我们知道一切的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调查情况的前面。
300件元青花之说,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们既没有调查市面上所有的元青花存世量,又没有调查地下的元青花埋藏量,这便是唯心主义的无稽之谈。
根据现在已经公开发表出版的国内外馆藏元青花的初步统计,国内为463件,国外为340件,总共为803件,当然这个统计数量并不包括民间人士的收藏和地下埋藏的数量。
笔者可以大胆估测元青花存世量应在2000件以上。
不仅大量元青花在国内,而且元青花的精品也在国内。
本人有幸收藏两件元青花瓷器,现将这两件元青花作为鉴赏研究的对象。
本文意在抛砖引玉,望引起收藏爱好者的共鸣,以便共同探讨元青花。
图1所示是两件典型的元青花梅瓶,瓶1通高100cm,瓶2通高95cm。
这样硕大的体型两宋是没有的,即便元代也很少见,各部分尺寸匀称,可谓规整大方。
瓶口沿平坦,颈为梯形(图2),这样的梅瓶是元代常见的器形之一。
器身主纹为三爪盘龙云纹,这种龙纹也是元代常见的云龙纹。
瓶盖上的八大码及起图纹隔离作用的卷草纹及下部的仰莲,均符合正嘉、刘一先生所著的《元青花(国内私人收藏珍品目录)》里有关元青花的纹饰图例。
图纹呈色是进口的钻蓝料,不仅用眼睛可直接看出来铁锈斑,局部地方也可用手指摸出其凹凸处来(图3)。
器底可明显看出在手动的立坯车上修底时的旋痕(图4),由于其胎体内所含杂质(铁)较多,底足呈淡淡的火红色,足边可见“斜削一刀”。
此瓶最值得注意的是在主图纹的上、下部,各有一圈(波斯文)阿拉伯文字。
而阿拉伯文字在中国使用最多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