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地籍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453.50 KB
- 文档页数:92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引言概述: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使用情况、土地权属关系等进行调查核实的工作。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在地籍调查过程中,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和检查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籍调查检查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调查范围1.1 确定调查范围:根据具体调查目的和要求,确定调查范围,包括土地使用情况、土地权属关系、土地面积等内容。
1.2 划定调查区域:根据地籍图件和相关资料,划定调查区域的范围,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3 梳理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进行梳理,包括土地性质、地块编号、权利人信息等,确保调查工作有针对性。
二、调查方法2.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勘察,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核实,了解土地的实际状况。
2.2 资料核对:对地籍档案和相关资料进行核对,比对实地情况和档案资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3 技术手段: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等,辅助进行调查和核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三、调查记录3.1 记录方式:对调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调查时间、地点、调查人员等相关信息。
3.2 数据整理:对调查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清晰的调查记录和报告,便于后续分析和利用。
3.3 审核确认:对调查记录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错误信息导致的后续问题。
四、问题处理4.1 发现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如发现土地权属纠纷、土地面积不符等问题,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4.2 协调解决: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制定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4.3 监督检查:对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避免问题再次出现。
五、质量评估5.1 质量评估标准:制定地籍调查检查的质量评估标准,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5.2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地籍调查方法(08年)江北区农村数字地籍调查相关问题的规范第一部分前期准备作业单位必须在完成调查区地形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调查,调查区的土地登记资料、街坊划分资料、农转用数据、企业用地规划红线资料由国土部门提供。
第二部分农村居民点地籍调查一、调查路线1.组成调查组。
以调查区测绘的地形图为底图分街坊进行调查,作业单位按街坊布置调查组,每个调查组设一名组长,负责联系调查街坊所在村,要求每个调查组有一名当地村民陪同。
2.现场调查。
调查人员对调查区内的每一宗地都要实地调查,严禁不进行调查自行划界。
首先确认土地权利人身份,委托办理的要求提供委托书;其次确认该宗地是否进行过土地登记,并要求权利人出示土地证;再次权利人和邻界人共同指界确认宗地范围及宗地四至,并按照规范填写地籍调查界址确认表等相关表格,相关指界人签字确认;最后,对地形测量时未测量边长的要进行补测,同时记好预编号,各街坊以流水号作业。
3.调查内业资料整理。
调查结束后,对当天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核对每张表格,对填写不全的进行补充,对照检查预编号和权利人是否有误。
并根据调查成果及时绘制宗地图。
4.调查资料检查。
首先调查人进行自检,在边长反填阶段检查设立界址点与表格是否一致,四址关系是否与界址点线矛盾,界址确认表内、中、外与宗地图是否矛盾,超占是否计算有误等问题,仔细检查表格每一项内容。
其次在完成一个街坊后提交组长检查,组长要作100%检查。
最后提交项目负责人检查,负责人要作100%检查。
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二、调查方法调查方法严格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浙江省城镇数字地籍调查暂行规定》、《宁波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地籍调查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
结合江北区实际特别形成以下几点规范:1.街坊线修改:调查区的街坊划分情况由国土部门提供,作业单位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街坊线,并记录在案,至调查结束后,将修改后的街坊划分图提交给国土部门。
2.地号编法:按街坊编制宗地号,每一街坊内宗地编号为三位,从001开始由上至下,按“弓”字型编制,做到不重不漏,如每一街坊宗地数超过一千宗,预先及时通知,再作处理。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一、背景介绍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使用权、土地性质、土地界址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和核实的工作。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为了规范地籍调查工作,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准确性,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而制定的。
二、调查范围1. 土地使用权:调查土地使用权的性质、来源、权利人等情况;2. 土地性质:调查土地的用途、等级、面积等情况;3. 土地界址:调查土地的界址、界碑、地界标志等情况。
三、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调查员根据调查任务,实地勘察土地情况,包括土地的位置、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等;2. 文献调查:调查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土地的历史、权属等信息;3. 询问调查:调查员与相关当事人进行交流,了解土地的使用情况、权属变更等情况;4. 技术手段:调查员可以利用测绘仪器、遥感技术等手段获取土地的地理信息。
四、调查内容1. 土地使用权调查:- 调查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如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等;- 调查土地使用权的来源,如出让、划拨、租赁等;- 调查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人,如个人、企事业单位等;- 调查土地使用权的期限,如永久、有限期限等。
2. 土地性质调查:- 调查土地的用途,如农用地、建设用地、商业用地等;- 调查土地的等级,如一级、二级、三级等;- 调查土地的面积,如总面积、净面积等。
3. 土地界址调查:- 调查土地的界址,如东、南、西、北等方位;- 调查土地的界碑,如界碑编号、位置等;- 调查土地的地界标志,如地界标志的种类、数量等。
五、调查报告1. 报告内容:- 调查任务的背景和目的;- 调查范围和方法;- 调查结果和发现;- 调查员的意见和建议。
2. 报告格式:- 报告应采用标准的文本格式,包括标题、摘要、正文、结论等部分;- 报告应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报告应附上相关的调查数据和图表,以支持调查结果和发现。
六、调查结果的应用1. 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对土地使用权进行登记、备案等管理工作;2. 土地交易中介机构可以根据调查结果,提供准确的土地信息,促进土地交易的顺利进行;3. 土地权益相关方可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土地的权属、使用情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公布日期】1992.08.18•【文号】•【施行日期】1992.09.01•【效力等级】军事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1992年8月18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军用土地地籍管理(以下简称地籍管理),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规划利用土地,提高其军事、经济效益,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房地产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土地使用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籍管理是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建立档案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称。
第三条地籍管理必须确保地籍资料的系统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现势性,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地籍管理实行按级归口管理。
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负责全军的地籍管理工作;各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等各大单位(以下简称各大单位)后勤基建营房部门负责本区域、本系统的地籍管理工作;军级以下后勤营房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地籍管理工作。
第二章地籍调查第五条地籍调查是通过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用途、面积和利用现状的活动。
土地的权属、界址、用途和利用现状发生变化,应进行变更地籍调查。
第六条全军性的地籍调查由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拟定方案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批准实施;区域性的地籍调查由各大单位批准实施。
日常变更地籍调查由军、师(旅)、独立团后勤机关组织实施。
第七条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一)准备资料。
权属调查前应收集土地来源证明材料,准备地籍调查表(式样见附件一)、界址调查表(式样见附件二)和调查底图。
调查底图可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原有地籍图或营区平面图。
无调查底图的宗地,可边调查边绘制调查草图。
(二)实地调查。
地籍调查人员会同宗地边界邻方委派的指界人,到实地核实宗地的界址及使用情况。
实地调查的结果应全部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并填写地籍调查表。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引言概述: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等进行调查,以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在地籍调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籍调查检查办法的五个方面内容。
一、调查范围1.1 地籍调查的对象:包括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城市土地等各类土地。
1.2 地籍调查的内容:涉及土地权属、土地界址、土地面积、土地用途等方面的调查。
1.3 地籍调查的时机:应在土地权属转移、土地使用权变更、土地纠纷解决等情况下进行地籍调查。
二、调查方法2.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勘测、测量等手段获取土地的详细信息。
2.2 资料调查:查阅相关土地权属证书、土地使用证明、土地规划等资料,获取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情况。
2.3 问询调查:与土地权属人、土地使用人、相关部门等进行交流,了解土地的具体情况。
三、调查流程3.1 确定调查目标: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制定调查计划。
3.2 实地调查:进行现场勘测、测量,获取土地的准确信息。
3.3 资料整理:整理和核对调查所得的资料,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3.4 调查报告:编制地籍调查报告,详细记录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等信息。
3.5 审核验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验收,确保地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四、调查要求4.1 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地籍调查必须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调查结果的合法性。
4.2 数据准确性:调查所得的土地信息必须准确无误,避免浮现错误和遗漏。
4.3 保护隐私权:在调查过程中,应尊重土地权属人的隐私权,保护其合法权益。
五、调查结果应用5.1 土地权属确认:通过地籍调查,确认土地的权属归属,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
5.2 土地纠纷解决:地籍调查结果可作为解决土地纠纷的依据,确保土地纠纷的公正和合理。
5.3 土地管理规划:地籍调查结果可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基础数据,用于土地规划和管理。
总结: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确保土地权益合法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程序。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一、背景介绍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权属、土地界址等进行调查核实的工作。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为了规范地籍调查工作,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而制定的。
二、调查范围地籍调查检查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调查工作,包括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的调查。
三、调查内容1.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1)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查,包括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2)调查土地利用方式,如耕地、园地、牧地等;(3)记录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的种植作物、建筑物、植被等。
2. 土地权属调查:(1)调查土地权属人,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2)核实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如土地承包合同、土地证、房产证等;(3)记录土地权属的变更情况,包括土地的转让、抵押、租赁等。
3. 土地界址调查:(1)调查土地界址标志,如界碑、界桩等;(2)测量土地界址线,确定土地的边界;(3)记录土地界址的争议情况,如邻地纠纷等。
四、调查方法1. 野外调查:(1)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实地勘察,记录土地利用状况、权属情况和界址信息;(2)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土地界址测量,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3)与相关当事人进行沟通,了解土地利用、权属和界址的情况。
2. 数据核实:(1)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核实,比对相关资料和证明文件;(2)与土地管理部门、不动产登记部门等进行数据对比和核实。
3. 调查报告:(1)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地籍调查报告,包括土地利用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界址调查的详细内容;(2)报告中应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人员、调查方法等信息;(3)报告应具备可读性和可审查性,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调查责任1. 地方政府:(1)负责组织地籍调查工作,制定地籍调查计划和安排调查人员;(2)提供调查所需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3)对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和认定。
2. 土地管理部门:(1)协助地方政府组织地籍调查工作;(2)提供土地利用、权属和界址的相关数据和资料;(3)对地籍调查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
《地籍测量》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地籍概述1. 地籍的定义与意义地籍是一种官方记录,它详细记载了土地的属性信息,包括土地的位置、界限、面积、质量、权属状况和土地利用状况等。
地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土地产权的合法权益,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益。
- 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 作为政府征收土地税费和实施土地政策的依据。
2. 地籍的分类地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进行分类:- 按照管理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地方地籍。
- 按照内容分为:综合地籍和专题地籍。
综合地籍包括所有土地的属性信息,而专题地籍则针对特定目的,如林业地籍、农业地籍等。
3. 地籍的基本组成地籍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地籍簿册:记录土地属性信息的簿册。
- 地籍图:展示土地边界、位置和权属关系的图形资料。
- 地籍档案:包括地籍簿册、地籍图和其他相关文件。
二、地籍测量1. 地籍测量的定义与目的地籍测量是利用测绘技术对土地的物理和属性特征进行测定和记录的过程。
其目的包括:- 确定土地的边界和位置。
- 测量土地的面积和形状。
- 记录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情况。
- 为地籍管理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2. 地籍测量的任务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 进行地籍调查,收集土地权属、界址和用途等信息。
- 实施地籍控制测量,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
- 测量地籍要素,包括界址点、地形点等。
- 绘制地籍图,直观展示土地的权属和利用状况。
- 处理和分析地籍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地籍测量的内容地籍测量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
- 地籍控制测量: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为地籍要素测量提供基准。
- 地籍要素测量:测量界址点、地形点等关键地籍要素。
- 地籍图测绘: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地籍图。
- 地籍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整理、分析和入库。
三、现代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1.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GPS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广泛应用于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测量。
不动产登记代理人第三科目《地籍调查》学习重点第一章地籍调查的概述一、掌握部分1.地籍的概念地是指土地,籍是指登记册。
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图薄册。
简言之,既是土地的户籍。
2.地籍的调查的作用和意义(1)查清和核实每宗地的地籍要素;(2)地籍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土地登记、发证的技术与资料基础;(3)法律性质的调查,成果保护产权人合法利益、维护法律尊严、国家利益。
3. 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源、土地权利客体、其他(1)土地权利主体调查内容:地址、单位名称、个人姓名、法人代表、个人身份证。
(2)权属性质和来源调查内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
(3)客体调查的内容:界址、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级和价格。
(4)其他内容:土地及其上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利限制。
4.地籍调查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按区域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村庄地籍调查。
内容如下:(1)初始地籍调查内容:以宗地为对象,包括初始权属调查、初始地籍测量。
(2)初属权属调查的目的:查清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的权属、界址位置、用途。
(3)初始地籍测量目的:建立地籍平面控制网;测量全部宗地界址点平面位置、宗地形状、面积;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建立地籍档案。
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1)程序:准备工作——初始权属调查——初始地籍测量——文字总结——资料整理——检查验收。
(2)初始地籍调查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宣传工作、试点工作、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测、制定初始地籍调查技术方案。
(3)初始权属调查的工作程序:宗地权状况调查、界址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
(4)初始地籍测量的工作程序: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制作宗地图。
(5)初始地籍调查文字总结:编写初始地籍调查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6)资料整理(7)档案验收6. 变更地籍调查的概念: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满足变更土地登记和设定登记的要求,地籍工作的需要及保持地籍资料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娄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一、背景介绍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等权益进行调查,以确定土地的合法性和权属关系。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为了规范地籍调查工作,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二、调查范围1. 土地权属调查: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等权益进行调查,包括土地的原始权属、转让、继承、出租等情况。
2. 土地界址调查:确定土地的界址,包括界桩、界碑等标志物的查找和确认。
3. 土地利用调查: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包括土地的用途、建筑物、耕地面积等情况。
4.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对土地权属争议进行调查,包括相关当事人的申诉、证据收集等工作。
三、调查程序1. 确定调查目标: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明确调查的目标和范围。
2. 调查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土地权证、地籍档案、相关法律法规等。
3. 地面调查:实地勘察,包括查找界桩、界碑、测量土地面积等。
4. 资料整理:整理调查所得的资料,包括调查报告、地籍图等。
5. 结果确认:将调查结果与相关当事人核对,确保准确性和合法性。
6. 报告编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调查报告,明确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情况。
7. 结果公示:将调查结果进行公示,给予相关当事人合法的申诉和异议的机会。
8. 结果审定:由相关部门对调查结果进行审定,确认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调查要求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地籍调查必须依法进行,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
2. 保护隐私权和商业秘密:在调查过程中,要保护相关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确保调查结果的保密性。
3. 调查数据准确性:调查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包括土地面积、权属情况等。
4. 调查报告完整性:调查报告必须完整,包括调查目的、范围、方法、结果等内容。
5. 结果公正公平:调查结果必须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并给予相关当事人合法的申诉和异议的机会。
五、调查工具与技术1. GPS定位仪:用于确定地点坐标,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2. 遥感影像: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城镇地籍调查实施方案城镇地籍调查实施方案第一章概述城镇地籍调查是为了打造科学精确的城镇地籍档案和管理体系,依法进行的一项工作。
本方案旨在规范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调查目标1.建立城镇地籍档案,包括土地权属信息、土地利用状况、地界、地价等内容。
2.统计并分析城镇土地利用情况,为城镇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依据。
3.构建城镇地籍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4.完善城镇土地管理体系,提升土地管理效能。
第三章调查内容1.土地权属调查1. 调查范围:包括城镇所有土地使用权的权属关系调查。
2. 调查要点:a. 土地所有权人信息,包括个人、企业、机关等。
b. 土地使用权人信息,包括承包农户、企事业单位等。
c. 土地权属证书、合同等相关文档的调查和核实。
d. 土地转让、租赁等权属变更信息的调查。
2.土地利用调查1. 调查范围:包括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和变更情况的调查。
2. 调查要点:a. 土地利用类型,如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b. 土地利用方式,如自用、出租、转让等。
c. 土地利用状态,如空置、闲置、利用中等。
d. 土地利用变更信息,如规划调整、批准许可等。
3.地界调查1. 调查范围:包括城镇土地使用区划和地界的调查。
2. 调查要点:a. 土地使用区划的确定,如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b. 土地界址标志物的调查,如界桩、围墙等。
c. 土地界线的测量和绘制。
4.地价调查1. 调查范围:包括城镇土地市场价格和定价的调查。
2. 调查要点:a. 土地市场价格的调查和分析。
b. 定价的调查,包括土地出让金、使用费等。
c. 土地评估和估价的调查。
第四章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派遣调查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勘测和测量。
2.文献调查:查阅相关资料、档案,了解土地权属和利用情况。
3.面谈调查:与土地权属人、用地单位进行交流和核实。
4.数据比对:将实地调查数据、文献数据和面谈数据进行比对,确保准确性。
第五章调查组织1.调查组成:由地籍调查专业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