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和气候统计历年考研真题
- 格式:pdf
- 大小:532.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名词解释1. 位温:气压为p ,温度为T 的干气块,干绝热膨胀或压缩到1000hPa 时所具有的温度。
θ=T (1000/p )R/Cp ,如果干绝热,位温守恒(∂θ/∂t=0)。
2. 尺度分析法:依据表征某类大气运动系统各变量的特征值来估计大气运动方程中各项量级的大小,判别各个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然后舍去次要因子而保留主要因子,使得物理特征突出,从而达到简化方程的一种方法。
3. 梯度风:水平科氏力、惯性离心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三力达到平衡,此时空气微团运动称为梯度风,4. 地转风:对于中纬度天气尺度的扰动,水平科氏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平衡,这时空气微团作直线1V k =-。
地转风:在自由大气中,因气压场是平直的,空气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二力相等的空气运动称之为地转风。
5. 惯性风:当气压水平分布均匀时,科氏力、惯性离心力相平衡时的空气流动。
表达式为:iTV f R =-。
6. 斜压大气:大气密度的空间分布依赖于气压(p )和温度(T )的大气,即:ρ=ρ (p , T )。
实际大气都是斜压大气,和正压大气不同,斜压大气中等压面、等比容面(或等密度面)和等温面是彼此相交的。
7. 环流:流体中任取一闭合曲线L ,曲线上每一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不一样的,如果对各点的流体速度在曲线L 方向上的分量作线积分,则此积分定义为速度环流,简称环流。
8. 埃克曼螺线:行星边界层内的风场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科氏力和粘性摩擦力三着之间的平衡结果。
若以u 为横坐标,v 为纵坐标,给出各个高度上风矢量,并投影在同一个平面内,则风矢量的端点迹线为一螺旋。
称为埃克曼螺线。
9. 梯度风高度:当z H =π/γ,γ=(2k /f )1/2时,行星边界层风向第一次与地转风重合,但是风速比地转风稍大,在此高度之上风速在地转风速率附近摆动,则此高度可视为行星边界层顶,也表示埃克曼厚度。
()12K fDe ππ≡=梯度风高度:当z H =π/γ 时,边界层的风与地转风平行,但比地转风稍大,通常把这一高度视为行星边界层的顶部,也称为埃克曼厚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回顾作者:江志红翁笃鸣屠其璞缪启龙吴息余锦华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简要回顾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 a来在气候与气候变化方向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气候学科在辐射气候、山地气候、应用气候、气候诊断与预测、统计气候、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及其未来预估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辐射气候;气候诊断;统计气候;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气候要素精细化2020年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建校60周年。
作为一所以气象学科为主的行业特色高校,学校60 a的发展壮大缩影了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现代化的历程。
大气科学是学校创立和发展的学科根基,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A+,在软科大气科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高校第12名,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气候与气候变化是大气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也是南信大气候学研究的主导方向之一,在学校大气科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服务需求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 南信大气候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概述作为气候学科人才培养主体的气候学专业创建于1960年,是建校初期最早的四个专业(系)之一,1978年招收首届气候学硕士研究生,1994年在气象学博士点开始招收气候方向博士研究生,2004年设立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博士、硕士二级点,2013年改名为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博士、硕士点。
1997年气候学被批准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作为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在大气科学2008年的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的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南信大大气科学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位列全国第一、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等级、以及目前南信大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主要支撐学科方向。
建校之初,南信大气候专业就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气候学专业相继出版了一大批专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如翁笃鸣等(1981)编著《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屠其璞等(1984)编著《气象应用概率统计学》;翁笃鸣和罗哲贤(1990)所著《山区地形气候》;马开玉等(1993)编著《气候统计原理与方法》;缪启龙等(1995)编著《气候学》;翁笃鸣(1997)编著《中国辐射气候》;丁裕国和江志红(1998)编著《气象时间序列信号处理》;高绍凤等(2001)主编《应用气候学》;缪启龙(2001)主编《地球科学概论》;罗哲贤(2005)编著《中国西北干旱气候动力学引论》;孙卫国(2008)主编《气候资源学》;丁裕国和江志红(2009)所著《极端气候研究方法导论》;缪启龙等(2010)主编《现代气候学》等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xx - 20xx 学年第X 学期《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时间120分钟)年级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座位号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0分)2. 大气环流大范围的大气运动〔平均〕状态及其时空的变化过程。
3. 霜冻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外表、植物外表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生物学下限温度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
4. 活动面借助辐射作用吸收热量和放射热量,从而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小气候状况的外表。
二. 填空题(每题2分, 共20分)1. 在地球公转的轨道上, 每隔__15__度, 定为一个节气.2. 气旋中心气压变低, 称之为气旋__加深____,反之,气旋中心气压增加 ,称为气旋 ___填塞______.3. 在北半球, 冬半年偏南坡地上的太阳辐射总量都比平面为__多___.4. 在山区, 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 叫做____谷_风, 夜间风从山上吹向山下,叫___山_风.5. 按照中央气象局的规定, 把台风分为三类, 其中气旋区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的,称为__强台风__.6. 我国气候区划第一级以____≥10℃_的活动积温_作为划分气候带指标 , 第二级以__年枯燥度_____作为划分气候大区的指标.7. 东亚沿海的洋流有黑____潮和____亲_潮两种;8. 翻犁中耕后, 土壤孔隙度___增大___热容量_减少____, 导热率____减少__.9. 按预报时间的长短, 可以把天气预报分为___长期____,__中期_____,____短期___三种.10. 作物封行以后,在午间,农田中绝对湿度较大的部位在__外活动面____.三. 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1. 以下名词中, 哪一个不是农业气象要素?_D___A. 温度B. 风C. CO2D. 气旋2. 当太阳辐射垂直到达海平面时 , 太阳辐射所穿过的大气路径为__D___3. CO2和水汽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A___局部;A. 红外光B.紫外线C. 紫外光D. 可见光4. 空气绝对温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___B__, 空气相对温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_____.A. 相似相似B. 相似, 相反C. 相反, 相似D. 相反, 相反5. 大气中空气运动的原始动力是__A___.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地转偏向力C. 惯性离心力D. 磨擦力6. 干旱天气主要是在____B___长期控制下形成的.A. 低压B. 高压C. 气旋D. 切变线7. 夏天白天灌溉有______B____效应.A. 增温B. 降温C. 保温D. 逆温8.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___C____以上的持续时期, 称为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期.A. 5℃B. 10℃C. 15℃D. 20℃9. 生理辐射的辐射波长范围大致在______C__纳米内.10. 太阳辐射光谱中具有最大能量的波长是__B_____纳米.A. 10000B. 300C. 475D. 6000四. 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分, 你认为对的, 则在题后括车号内打“√〞,错的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天气》试题一答案一,填空:(30%)1. 寒潮是一种-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是-剧烈降温-----和—大风---------。
冷空气从寒潮关键区侵入我国的路径有-西北路(中路)---、--东路-----、--西路-------和---东路加西路------等四路。
2. 长波波速公式是-- C=-u -β(L/2л)2-------,这表明长波的波速与波长存在函数关系,因此长波是一种-正弦波(余弦波)-----波。
3. 阻塞高压是中高纬度高空---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向气流,高压的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4. 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有---高空低槽-----、---地面气旋、锋面--------、--低空切变线----、-低空低涡--------、--高空冷涡、低空急流-------等。
5. 梅雨锋与一般极锋不同,在梅雨锋的两侧水平风速切变和---露点差—都较大,但—温度差---并不明显。
6. 对流性稳定度的判据是----z se∂∂θ------当>0为----对流性稳定---------,<0为----对流不稳定-----------,=0为----中性-----------。
7. 有利于强雷暴发生的几项因子有---逆温层------、---前倾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低空急流---------、---中小系统------------。
8. 季风是指---近地面层冬夏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
二,名词解释:(20%)1. 超级单体风暴:即具有单一的特大垂直环流的巨大强风暴云。
2. 水汽通量散度(包括表达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内水汽的辐合或辐散量。
)()(qv y qu x ρρ∂∂+∂∂=)(V q 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考研大纲:F36农业气象学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考研大纲:F36农业气象学2精选2篇(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考研大纲:F36农业气象学主要内容如下:一、气象根底知识1. 气象学的根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大气的组成和构造3. 气压、气温、湿度、风速等根本气象要素的测量和观测方法4. 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和分布规律二、农业气象与农作物生长关系1. 农作物的生理特性及其对气象要素的响应2. 不同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3. 农作物的气候适应性及其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三、农业气象灾害和防御1. 农作物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和抗逆性2. 干旱、水涝、冻害、苦寒、高温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开展过程3. 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方法4. 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和应对策略四、农业气象应用技术1. 农业气象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网络建立2. 气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3. 气象预测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农业气象中的应用4.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气象中的应用五、气象资与农业可持续开展1. 气象资的特点和利用价值2. 气象与农业消费、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关系3. 气象对农业可持续开展的影响和作用六、农业气象政策与管理1. 国家和地方对农业气象的政策和管理措施2. 农业气象效劳体系建立和管理这些内容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考研农业气象学的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农业气象学的根本理论和理论技能,为农业消费和农业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根据和技术支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考研大纲:F36农业气象学2精选2篇(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的考研大纲中,F11流体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
下面将对该学科的内容进展详细解析。
一、根本知识与根本理论1. 流体力学的根本概念和根本假设:介绍了流体力学的根本概念,包括流体、连续介质、流体的运动描绘等,以及流体力学研究中的根本假设。
2. 流体的物理性质:涵盖了研究流体力学中需要理解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压强、速度、温度等。
一.判断正误1.冷气团移到暖的地区,暖气团移到冷的地区都会变性,他们变化的快慢一样吗?2.冷锋和暖锋中,是暖气团沿着冷气团斜坡爬升?还是冷气团沿着暖气团斜坡爬升3.低气压和气旋的区别?低气压和气旋是一种天气系统的两种不同称谓。
在北半球,低气压内的空气必然呈逆时钟旋转;在南半球则呈顺时钟旋转。
4.什么是锋面气旋?5.什么是涡旋运动?升为主,这样就形成一个闭合的东西向环流圈,称为沃克环流。
3.气旋的定义?气旋: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的,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低于四周而其周围是逆时钟旋转气流的大尺度涡旋称为气旋。
4.什么是地转风?在自由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科氏力平衡下形成的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地转风。
5.什么是静力平衡?静力平衡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的平衡。
6.拉尼娜的定义?拉尼娜(La Niña)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7.什么是梯度风平衡?8.什么是锋面天气?锋面天气主要是指锋面附近的云和降水,它们是随季节、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的。
9.什么是冷锋?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运而呈现倾斜状态6.气团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气团的形成①下垫面性质均匀的广阔的地球表面(大沙漠、大平原、大洋、冰障覆盖),为气团源地。
②稳定的环流(下沉辐散,如较少移动的反气旋)四.论述题1.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如何?台风经常在热带洋面生成,确保足够的水汽,且都是由热带扰动发展起来的,但热带扰动并不都能发展成台风。
台风生成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1)热力条件:台风发生、发展必须要有足够大的海面或洋面,同时海面水温必须在26~27℃以上。
这是扰动形成暖心结构的基础。
•(2)初始扰动:要使条件不稳定大气的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使其转变为发展台风的动能,必须有一个启动机制,这就是低层的初始扰动。
低空像这样的扰动有赤道辐合带涡旋、东风波等。
•(3)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一.名词解释1.变压风2.锢囚锋3.气旋族4.沃克环流二.填空1.固定点温度由项决定。
2.锋生条件是。
3.南方气旋(江淮气旋)形成有两类。
4.控制大气环流基本因子有。
5.运动学公式中δδt 含义是,ððt含义是。
6.极锋锋区与副热带锋区,区别是。
7.用地面形势预报方程,作地面天气系统变化由项决定。
三.综合题1.地转风、梯度风以及热成风有何实用意义?2.以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面时,用锋面坡度公式,画图解释锋面附近气压分布特征。
3.用动力因子(涡度因子)及热力因子,画图解释处在斜压发展500hPa高空槽及温带气旋变化(变化包括移动及强度)。
4.画出500hPa温度槽(冷温度舌)落后疏散槽,并解释此槽的变化。
一.名词解释 1. 热成风 2. 地转偏差 3. 冷式锢囚锋 4. 季风5. 水汽通量散度 6. 对流不稳定 7. 副热带高压 8. 台风二.数学证明题1. 采用气块法,从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大气运动的连续方程。
2. 假定锋面是一个物质面,锋面两侧的气压相等,推导出Margules 锋面坡度公式。
三.简单题1. 画图解释江淮气旋生成的两种物理过程。
2. 从运动学角度讨论影响锋生锋消的三大要素。
3. 简述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区别。
四.论述题1. 试分析说明锋面附近的位温场特征,以及锋面附近的风场、气压场和温度场等各种物理量场的分布特征。
2. 已知中纬度地区准地转位势倾向方程是试用该方程讨论中纬度高空500hPa 槽脊系统的强度变化以及移动趋势和方向。
3. 详细讨论台风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222222ξσσσ⎛⎫⎛⎫∂∂Φ∂∂Φ∂⎛⎫∇+=-⋅∇++-⋅∇- ⎪ ⎪ ⎪∂∂∂∂∂⎝⎭⎝⎭⎝⎭g g g P f f f R dQ f V f V p t p p C p p dt一.名词解释 1. 地转风 2. 温度平流 3. 斜压大气 4. 信风 5. 梯度风 6. 南亚高压 7. 冷锋 8. 绝对涡度二.数学证明题1. 采用气块法,推导出直角坐标系中的气压梯度的表达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T13考试科目名称:气候资源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气候资源学是研究气候要素中能够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能量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以光、热、水、风及其组合为研究对象,包括分析其数量、质量、发展变化、空间分布以及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气候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掌握气候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掌握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的计算方法、基本变化规律,以及气候资源的综合分析方法。
二、基本要求切实掌握气候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点是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的确定方法,难点是无资料地区的气候资源推算,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未来的气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工作实践之中。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绪论(1)了解自然资源科学体系、分类和特点、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学科发展概况等;(2)掌握气候资源的定义、形成因子、特点。
2.太阳辐射资源及其综合利用(1)熟悉太阳辐射的类型、特点。
(2)掌握天文辐射、地面太阳辐射的相关基本概念以及地表辐射平衡方程;(4)理解地面太阳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熟悉我国辐射各分量的时空分布特征;(5)掌握太阳能利用区划原理;(6)掌握光合生产潜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其计算方法;(7)了解光—热、光—电、光—化转换及其应用。
3.热量资源资源及其利用(1)掌握热量平衡方程及其分量分布特征,了解其分量计算方法;(2)掌握热量资源的表示和确定方法,了解分布特征;(3)掌握光温生产力潜力和种植制度生产潜力等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4)了解热量资源的分析方法,掌握保证率曲线图和列线图的绘制方法。
4.水分资源及其利用(1)掌握水资源的分类,熟悉水分平衡相关概念;(2)掌握蒸发力、径流、参考作物潜在蒸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第一章寒潮天气过程1、何谓西风指数?Rossby把35°~55°之间的平均地转西风定义为西风指数。
实际工作中把两个纬度带之间的平均位势高度差作为西风指数I。
2、何谓指数循环?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3、什么叫长波、超长波、短波?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有哪些?超长波:波长在一万公里以上,绕地球一圈可有1~3个波,生命史10天以上,属于中长期天气过程;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
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短波:波长和振幅均较小,移动快,平均移速为10~20经度/日,生命史也短,多数仅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往往迭加在长波之上。
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①制作时间平均图;②制作空间平均图;③绘制平均高度廓线图;④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性。
4、写出长波波速公式,并指出其推导的假定条件,说明其物理意义。
长波波速公式:C=u¯-β(L/2π)^2,又叫槽线方程、罗斯贝波速公式。
假定条件: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V·▽ζ的作用:使槽栋移;地转涡度平流-βv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V·▽ζ和-βv相对重要性。
5、何谓长波调整?广义的长波调整包括长波位置的变化和长波波数的变化,一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
长波调整是与长波稳定相对立的概念,长波稳定时,大型环流很少变动。
6、何谓上下游效应与波群速?上下游效应:大范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xx - 20xx 学年第X 学期《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时间120分钟)年级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座位号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0分)1. 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之。
2.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和曙暮光时间的总和。
3. 平流霜冻由于出现强冷平流天气引起剧烈降温而发生的霜冻。
又称“风霜〞。
4. 物候学研究动植物各种生活现象与周围环境的周期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5. 农业指标温度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
二. 填空题(每题2分, 共20分)1. 农业气象研究方法一般有1、分期播种法2、地理播种法3、田间实验法4、植物人工气候室法5、统计学方法6、数理模拟方法7、遥感法2. 当时角 t。
= 60° 时, 日长为8小时.3. 太阳总辐射是太阳直射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之和.4.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地表温度最冷月一般出现在1月份_.5. 设大气温度梯度为r, 干绝热梯度为rd, 对未饱和空气来说, 当__r>rd_____时,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 当__r<rd____时, 大气是稳定的, 当____r=rd____时, 大气属中性.6. 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 称鞍型场.7. 切变线是风向, 风速发生_切变_的狭窄地区.8.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气旋区内,气压从中心向外增大.9.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的上气旋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热带气旋_, 强台风袭击时, 常常带来雷雨的天气.10. 农业光能资源, 主要包括生理辐射,实际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三种.三. 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1. 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加, 太阳直接辐射相对___B____, 其光谱中紫外线和蓝紫光成分相对______.A. 增强, 减小B. 增强, 增多C. 减小, 减小D. 减小, 增大2. 可见光谱区主要是指____ C __的波谱局部.A. 小于0.38B. 3-5C. 0.39-0.76D. 大于7603. 向上或向下运动的气块, 具有返回原高度的趋势, 则称这时的大气是_ B ____的大气.A. 不稳定B. 稳定C. 中性D. 干洁4. 夏季支配我国近地面气流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是___ A __.A.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B. 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C.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D. 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5. 玻璃温室对太阳短波辐射透射率___ B ___, 对地面长波辐射透射率_______.A. 高, 高B. 高, 低C. 低, 高D. 低, 低6. 作物封垄后, 夜间农田上温度最低点一般出现在__ D ___.A. 地面上B. 植株顶上C. 内活动面附近D. 外活动面附近7. 在南岭山脉一带出现的静止锋, 通常称为___ C ____静止锋.A. 昆明B. 南岭C. 华南D. 西南8. 华南地区寒露风危害籼稻的指标是: 日平均气温__ B ____, 持续_____.A. >20℃, 3天以下,B. ≤22℃, 3天以上C. ≤20℃, 3天以下,D. ≤20℃, 3天以上9.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洋流, 一般称为__ A ___.A. 寒流B. 暖流C. 对流D. 平流10. 以下哪一种云属于中云, __ C ____A. 积云B. 层云C. 高积云D. 卷层云四. 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共你认为对的, 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的打"×")1. 赤道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不垂直, 通常粗略地认为是66.5°的交角. (× )2. 地外表日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是午后13时左右(√ )3. 我国雨季起止日期和季风进退日期有关, 雨季开始日期比夏季风开始盛行日期要早些. ( ×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和重要区别之一是: 前者春温低于秋温, 后者春温高于秋温.(× )5.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 不仅反映在风的季节度换上, 也反映在温度, 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上. (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天气》试题三答案一,填空(30%)1.影响我国的寒潮冷空气源地有三个分别是---新地岛以西洋面--------,----新地岛以东洋面-----,---冰岛以南洋面--------------------。
2.长波公式是- C=-β(L/2л)------,波群速为---合成波振幅最大值移速------,重叠在基本西风气流上的一切长波的传播速度比纬向风速---小------,一般是波长较长移得-----慢------,波长较短移得---快------。
3.“P”坐标水汽通量散度的表达式是------------------,它是由---水汽平流-------和---风的散度--------两部分构成。
4.在降水预报中,垂直运动条件的分析,可用低层---风向风速-------和----非地转风----大致估计对流层中低层的垂直运动;在高层用---涡度平流------来分析判断---高层辐散----从而估计垂直运动。
5.形成对流性天气的条件有----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抬升力条件-----,其----水汽---条件所起的作用,不仅是成云致雨的原料,而且是影响大气层结---稳定度---的重要条件。
6.冷涡雷暴主要出现在冷涡的---南----部及---东南-----部位,因为这个部位靠近----太平洋高压------。
7.考虑台风的内力对台风移动的影响,当台风内有上升运动时,台风将有向---西----的内力,当气流水平辐散时,台风将有向---东----的内力,当气流作气旋式旋转时,台风将有向---北---的内力。
8.季风是指---近地面层冬夏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
在东亚南部低层,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二,名词解释:(20%)1.切断低压:西风带长波槽不断发展加深,在高空冷槽南端形成一个孤立闭合的冷性低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标准答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应用气象学方法课程试卷( A卷)本试卷共2 页;考试时间100 分钟;任课教师包云轩;出卷时间 2009年12 月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专业 2007 年级71/72 班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5分,计25分)1.地理播种法:指利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海拔高度所造成的气象条件的差异来设置试验因素的各水平,按统一的试验方案,在农田上进行试验研究的一种田间试验方法。
2.双重抽样:先抽取少量直接单位(m),再抽取大量间接单位(n),有n>m 的特征,用n估计m的一种抽样方法。
3.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定一个相关的数学表达式,以便于进行估计或预测的统计方法。
4.应用气象建模过程:包括确定研究目标、选择复杂性、概念框图、建立方程、参数化、求解、校正、灵敏度分析、验证和应用。
5.正交设计:一种复因子不完全试验设计。
利用试验的正交性,只做一部分试验处理,以获得全部试验结果的一种优化试验方法。
二、判断题(共5题,每题1分,计5分)1.×2.√3.√4.×5.√三、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 ①2 ①3 ②4 ③5 ④6 ②7 ②8 ②9 ③10 ④四、填充题(共5题,每题2分,计10分)1.覆盖全球,全天候;2.一元回归,多元回归;3.通风换气,调节室温;4.客观性,系统性;5.学术性期刊,报导性期刊。
五、问答题(共5题,每题10分,计50分)1.数据观测有哪些类型?答:数据观测类型有:(1)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直接观测是凭借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现象进行描述(如太湖蓝藻)。
间接观测即仪器观测。
提供可靠的计量标准和准确的记录手段,使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高。
(2)主动观测与自发观测:主动观测是指根据研究方案的安排进行有目的的观测;自发观测是指试验中对某些未被列入方案的有价值的现象进行的观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试卷课程名称:人工影响天气月试卷共 4 页;考试时间 120 分钟;任课教师杨军;出卷时间 2014 年 2(所有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1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问题,实质上就是用什么方法定量估计自然降水量的问题”的说法是(______)。
A)正确的B)错误的2 人工消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能见距离增加,因此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可归结为(______)。
A)增大雾滴群粒子整体的大小和增加雾滴群粒子的个数B)增大雾滴群粒子整体的大小和减少雾滴群粒子的个数C)减小雾滴群粒子整体的大小和增加雾滴群粒子的个数D)减小雾滴群粒子整体的大小和减少雾滴群粒子的个数3 以色列于1961-1975年,在太巴列湖区域进行了历时15年的随机性人工增雨(飞机)催化试验,得出了增加降水(______)、统计检验效果显著的结论。
A)10% D)30%B)14% E)50%C)20% F)70%4 一般认为,云内相对湿度的中值约为(______)。
A)99.0% C)100.1%B)99.9% D)101.0%5 以下最可能是积雨云内平均上升气流速度的是(______)。
A) 5 cm⋅s−1C)20 m⋅s−1B) 1 m⋅s−1D)100 m⋅s−16 一般而言,当云内温度为−5~−10°C时,大陆性积云中出现冰晶的可能性(_____)海洋性积云。
A)大于C)等于B)小于D)无确定性差异7 水在(______)情形下容易处于过冷却状态。
A)大云滴C)小云滴B)大雨滴D)小雨滴8 在不溶性核表面发生冰相异质核化时,表面憎水性越强则核化越(_____)发生,核的尺度越小则核化越(______)发生。
A)容易;容易C)容易;难B)难;难D)难;容易9 就全球平均而言,−20°C时,大气中冰核浓度约为(______)。
A)1个/立方毫米C)1个/立方分米B)1个/立方厘米D)1个/立方米10 污染地区积云的云滴尺度谱分布(_____)清洁地区积云,污染地区积云的云滴平均半径(______)清洁地区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