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发电运行分析典型工况
- 格式:ppt
- 大小:594.00 KB
- 文档页数:34
余热发电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余热发电是一种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余热发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手段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余热发电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2. 余热发电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余热发电市场规模自2010年以来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全球余热发电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美元,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增长。
亚太地区是全球余热发电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其中中国以其庞大的工业生产和亟需解决能源问题的背景成为全球最大的余热发电市场。
3. 余热发电市场的现状3.1 技术发展在余热发电技术方面,传统的蒸汽余热发电技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逐渐出现了新型技术的应用。
例如,有机朗肯循环(ORC)技术和热电联供(CHP)技术已经在一些工业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新型材料和热交换技术的不断应用也推动了余热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2 市场驱动因素余热发电市场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驱动。
首先,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推动了余热发电的发展。
其次,各国政府出台的能源政策和环保政策为余热发电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此外,技术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也促使了余热发电市场的快速增长。
3.3 面临的挑战尽管余热发电市场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成熟度不足和高投资成本限制了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范围。
其次,缺乏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使得一些潜在的余热发电项目无法得到有效推进。
此外,一些工业企业对余热发电技术的接受度仍然较低。
4. 余热发电市场的未来发展4.1 市场前景展望未来,余热发电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本的降低,余热发电将逐渐成为工业企业的标配设施。
另一方面,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将进一步推动余热发电市场的发展。
4.2 发展趋势未来余热发电市场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国内余热发电成功案例国内余热发电是指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高温水蒸汽等余热资源,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回收利用,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下面列举10个国内余热发电成功案例。
1. 某化工厂余热发电项目某化工厂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自给自足的能源循环。
该项目不仅满足了工厂自身的电能需求,还将多余的电能并入电网,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2. 某钢铁厂余热发电项目某钢铁厂通过对高温冷却水进行余热回收,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工厂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 某发电厂余热发电项目某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发电技术将其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发电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4. 某石油化工公司余热发电项目某石油化工公司通过对高温水蒸汽进行余热回收,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满足了公司自身的电能需求,还将多余的电能并入电网,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5. 某水泥厂余热发电项目某水泥厂通过对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6. 某造纸厂余热发电项目某造纸厂通过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造纸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7. 某钢铁冶炼厂余热发电项目某钢铁冶炼厂通过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钢铁冶炼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8. 某化肥厂余热发电项目某化肥厂通过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余热发电站工作总结
余热发电站是一种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来发电的设施,其工作原理
是将废热通过热交换器转化为蒸汽,再通过蒸汽发电机产生电能。
余热发电站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和环保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余热发电站的运营工作,下面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在余热发电站的运营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通过加强安全
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章操作,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其次,在设备管理方面,我们加强了对余热发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定期进行
设备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洗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再次,在能源利用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将其转化
为电能。
通过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提高余热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最后,在环保方面,我们加强了对余热发电站周边环境的保护,减少了对环境
的影响。
通过合理布局设备,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减少了废气和废水的排放,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余热发电站的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通
过对设备的管理、能源利用和环保方面的努力,我们不断提高了余热发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环保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余热发电站的运行水平,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余热发电年度总结报告引言余热发电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发电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利用余热发电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年度余热发电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工作总结发电量增长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成功地抓住了余热发电的技术创新机遇。
通过改进余热发电设备的性能和效率,我们实现了余热利用效率的大幅提升。
与去年相比,发电量增长了20%,达到了可喜的成果。
技术创新我们坚持技术创新的理念,不断推动余热发电技术的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我们提高了余热发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新型余热传导材料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余热的传递效果,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余热资源。
节能减排利用余热发电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排放的废气和废水。
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通过余热发电工作,实现了较大水平的节能减排。
通过与环保部门合作,我们的余热发电项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人员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我们进行了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活动。
通过外部专家的讲座和内部培训,我们的员工对余热发电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余热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
通过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我们将提高余热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将加大对新型余热传导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余热的利用效果。
资源开发在余热发电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余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重要。
未来,我们将积极寻找并合理利用各种余热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
市场拓展余热发电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我们将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拓展余热发电市场。
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协同,我们将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
结论过去一年,我们在余热发电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工作,我们实现了较大水平的发电量增长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一分厂余热发电生产运行工况叙述一、SP余热锅炉设计参数(一)进口废气参数1、进口废气量 360000Nm3/h标量:354344Nm3/h2、进口废气温度 330℃标量:315℃3、进口废气含尘量 80g/Nm34、出口废气温度 210.2标量:210℃5、锅炉漏风率≤2%6、废气成分含生料粉尘的热烟气(二)设计参数1、名义蒸发量 25t/h目前平均20.5t/h2、额定蒸汽压力 1.6MPa目前1.45MPa3、额定蒸汽温度 310℃目前平均294℃4、给水温度 120℃目前平均118℃5、排污率 3%符合要求3%现对目前生产运行与标量参数进行比较分析:1、SP锅炉进口废气量标量与设计相差5965 Nm3/h,进口废气温度相差15℃2、由于SP锅炉进口废气温度测量点定位接近空气梁处平时采集数据产生误差,只能参照过热蒸汽加上15℃。
3、根据SP锅炉过热蒸汽在315℃时,蒸汽蒸发量符合设计要求25t/h。
4、SP锅炉废气进口温度315℃时,原因SP锅设计进口废气温度相比少了15℃蒸汽蒸发量减少4.5t/h,所以锅炉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水汽流通量减少。
热交换不能充分,造成出口废气温度在210℃明显偏高。
5、SP锅炉给水温度118℃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接下来我们加强对锅炉烟气管道及本体是否有漏风进行排查,定时定量对锅炉振打设备进行巡检、点检、维护,努力提高设备运行质量。
建议:窑中控尽量提高预热器C1出口废气温度符合SP锅炉设计要求。
二、AQC余热锅炉设计参(一)进口废气参数进口废气量 240000 Nm3/h标量:315396进口废气温度 400℃标量:327℃(年平均305℃)进口废气含尘量 15g/Nm3出口废气温度 94℃标量:122℃锅炉漏风率 1%废气成分(含尘空气)(二)设计参数再热蒸汽段(再热器)名义再热蒸汽量 48 t/h额定再热蒸汽压力 1.5 MPa(表压)额定再热蒸汽温度 380℃标量:321℃(年平均292℃)再热蒸汽进口压力 1.6 MPa(表压)目前1.42MPa再热蒸汽进口温度 345℃(三)主蒸汽段(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名义蒸发量 23 t/h(年平均13.27t/h)额定蒸汽压力 1.6 MPa(表压)额定蒸汽温度 365℃给水温度 125℃(来自热水器)符合要求(四)低压蒸汽段(过热器+蒸发器)名义蒸发量 5 t/h符合要求额定蒸汽压力 0.35MPa(表压)额定蒸汽温度 180℃符合要求给水温度 125℃(来自热水器)符合要求(五)热水段(热水器)出水量 53.87 t/h名义出水温度 125℃符合要求给水温度 42℃符合要求现对目前生产运行与标量参数进行比较分析:1、AQC锅炉进口废气量标量与设计增加75396 Nm3/h,进口废气温度相差95℃,明显造成AQC锅炉生产效率下降。
公司余热利用情况报告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成为一种宝贵的能源资源。
合理利用余热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本报告将对我公司的余热利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公司今后的能源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 余热来源分析我公司主要的余热来源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烟气余热、废水余热和废气余热等。
烟气余热主要来自于锅炉、窑炉、炉膛等,废水余热则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水和洗涤水,废气余热则主要来自于炉窑和燃烧设备的废气排放。
这些余热资源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将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 余热利用设备与技术为了高效利用余热资源,我公司采用了多种余热利用设备和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是余热锅炉和余热发电机组。
余热锅炉通过将烟气余热转化为热水或蒸汽,为生产过程提供热能;余热发电机组则将余热能量转化为电能,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我公司还采用了余热回收器、换热器、蓄热系统等设备和技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余热利用效果。
3. 余热利用效果评估对于余热利用效果的评估,主要从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能源利用效率是指余热能源转化为有用能源的比例,它直接反映了余热利用的效果。
经济效益则是指通过余热利用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包括能源成本的降低、环境保护费用的减少以及其他相关成本的节约等。
通过对我公司余热利用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我公司的余热利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们已经采用了多种余热利用设备和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余热锅炉的热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废水余热的利用程度不够高,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仍存在技术难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计划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高余热利用效果。
4. 余热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余热利用效果,我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和措施。
中国余热发电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一、工业余热资源的等级划分工业余热资源属于二次能源,按照温度品位一般分为:a)高温余热500℃以上;b)中温余热200~500℃;c)低温余热200℃以下。
按照余热利用投资回收期划分余热资源等级,执行标准GB/T1028—2000《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根据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的可行性和紧迫性,余热资源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等余热资源应优先回收,二等余热资源应尽快回收,三等余热资源可视情况回收:二、余热发电行业相关政策近年来,环保问题、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国家政策大力倡导能源梯级利用、循环利用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
余热发电就是一种能源循环利用方式,利用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自2021年3月1日起,对余热、余压、余气自备电厂,继续减免系统备用费。
系统备用费的减免使得余热发电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提高了企业利用余热发电的积极性。
三、中国余热发电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达52.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2%,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节能减排压力明显。
据统计,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率达60%,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燃料消耗总量10%-40%。
根据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与可回收余热资源占比进行测算,2020年我国可回收余热总资源平均值约13亿吨标准煤。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完成的我国首个《工业余热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截至2010年,我国七个主要行业的余热发电装机已达1200万千瓦,截至2020年底,中国余热发电累积装机量约为4500万千瓦。
四、余热综合利用工艺技术分析项目压缩机可回收余热包括缸套水余热及烟气余热两部分,利用换热器将烟气和缸套水热量提取出来,以热水为热量载体在站内进行热量的输送,先输送至ORC机组发电后,再输送至采暖伴热工艺进行换热,实现余热综合利用。
中国余热发电技术分析(一)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煤矸石制砖在煅烧过程中有大量的热量,随着排风机而排出窑外,主要是烟气余热和产品冷却余热。
据调查,烧结砖生产中的余热总量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30%-60%,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40%左右。
这部分热量目前除掺入部分冷风降温到125℃左右用来烘干砖坯外,基本上未得到有效利用。
这些热风在其高温段烟气温度达400℃,平均温度可达200℃左右,是很好的稳定低温热源,具有利用余热发电的潜力,若在全国推广,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本文开始,将重点分析中国余热发电技术的现状,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与障碍。
为项目后续的余热发电可行性分析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中国余热发电产业现状1、基本概念1.1余热发电余热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废弃的能源。
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七种。
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
余热的回收利用途径很多。
一般说来,综合利用余热最好;其次是直接利用;第三是间接利用(产生蒸汽用来发电)。
依据余热介质的不同,其合理利用顺序如下:(1)余热蒸汽的合理利用顺序是:①动力供热联合使用;②发电供热联合使用;③生产工艺使用;④生活使用;⑤冷凝发电用。
(2)余热热水的合理利用顺序是:①供生产工艺常年使用;②返回锅炉及发电使用;③生活用。
(3)余热空气的合理利用顺序是:①生产用;②暖通空调用;③动力用;④发电用。
鉴于此,在工业上,余热一般优先供生产自用,当有剩余时,虽然直接利用(如暖通空调用或动力用)对能源的利用率要更高一些,但限于暖通空调用量较小且季节变化较大的特点,以及作为动力用要求负荷相对稳定的特点,该种利用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云浮联发化工有限公司15000kW余热发电机组运行情况报告一、项目简介云浮联发化工有限公司是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鹿寨化肥有限公司、湖南君泽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由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于2007年6月1日登记注册,主要是40万吨硫酸和20万吨铁精矿,以及15MW余热发电。
项目建设厂址:位于云浮市云安县六都镇冬城管理区。
15000kW余热发电机组总投资2587万元,占地面积2850平方米,配15000k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一套。
项目主要是与40万吨/年高品位硫精矿制酸装置配套。
设置一套余热回收系统,增加一台60吨/时的省煤器和二台30吨/时的废热锅炉,产3.82MPa、450℃中压过热蒸汽进入15000kW凝汽式汽轮机组发电。
设计发电量为12500KW/h。
汽轮发电机组每年可发电约 1.0×108kWh,扣除发电装置自用电量0.13×108kWh,可向硫酸装置及外网供电0.87×108kWh。
二、余热发电装置概况:工艺概况采取了高品位硫精矿(含硫大于等于45%)为原料,经过原料干燥、沸腾焙烧、余热锅炉回收热量、电除尘、稀酸洗涤净化、3+2两转两吸生产98%的工业硫酸的生产工艺。
在此项硫酸生产工艺过程中,充分利用硫精矿焙烧、SO2转化、SO3的吸收等工序产生的大量热能,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用省煤器回收SO2转化的中温热能加热锅炉给水、用余热锅炉回收硫精矿焙烧的高温位热能生产中压过热蒸汽,用中压过热蒸汽带动汽轮机发电,充分利用余热资源发电。
余热回收设备设置余热回收蒸汽系统为中压系统,即在每台焙烧炉内设置八组沸腾层冷却管组。
在每台沸腾炉出口设置一台中压强制循环废热锅炉,在转化器三段出口设置一台热管省煤器。
由一台省煤器、二台中压废热锅炉和十六组冷却管组共同组成本硫酸装置余热回收系统。
余热回收系统大约可产生中压过热蒸汽(3.82Mpa,450℃)~60t/h。
2023年余热发电行业市场分析现状余热发电是指通过回收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方式。
它的发展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余热发电行业的市场分析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余热发电行业市场的发展态势。
在国家能源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余热发电行业发展迅速。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余热发电项目近3000个,装机容量达到5400万千瓦。
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给予余热发电项目补贴、提供贷款优惠等,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余热发电行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其次,余热发电行业的市场规模扩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预测,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资源在7000万千瓦以上。
目前,我国余热发电装机容量还只占余热资源总量的一小部分,说明余热发电行业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在一些高耗能产业,如钢铁、化工、电力等领域,余热发电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提高余热发电的市场规模。
再次,余热发电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
近年来,我国在余热发电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出多种余热发电技术,如有机朗肯循环、蒸汽循环、烟气余热发电等。
这些技术在降低能耗、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环境排放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为余热发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余热发电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虽然余热发电行业在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对于余热发电技术的认识和推广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由于余热发电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企业在项目的选择和运营管理方面面临一定的风险。
再次,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余热发电行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部分项目无法得到足够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