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回皓,是耶非耶
- 格式:pdf
- 大小:71.56 KB
- 文档页数:1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古诗赏析《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作品介绍《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5卷。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原文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作者:唐·白居易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
云是元监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
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
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
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
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
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
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
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
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
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
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
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
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
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
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
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
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
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
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注释①阳城驿:在商州上洛(今陕西商县),后改为富水驿。
②巷伯:《诗·小雅》篇名。
《后汉书·孔融传》:“冤如巷伯。
”李贤注引毛苌注《诗》云:“巷伯,内小臣也。
掌王后之命于宫中,故谓之巷伯。
伯被谗将刑,寺人孟子伤而作诗,以刺幽王也。
”③缁衣:《诗·郑风》篇名。
《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
’”④元稹《阳城驿》诗:“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文艺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审美的方式积淀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
当文化自信被赋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时,它理应得到文艺化的表达,在这种表达中,文艺又自觉地成为文化自信的独特力量。
其实,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
古今中外的文艺史说明,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经典,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
《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
《楚辞》只是一首首歌?不是,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
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则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
《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
更不要说四大古典名著了,它们博大精深,直至今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和教育。
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新精神。
所以,在文艺创作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定律,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层次的高低。
实际上,文艺创作是有层次的。
许多文艺家以为表现什么,就把什么表现好就行了,这种看山还是山的创作是无法具有超越性的。
只有不断地向高处攀登,向深处开掘,你才能从有限走向无限,也才能写出精神,写出文化。
文化是所有成功文艺作品的光辉。
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难以达到,其实,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追求,有没有这样的自信与自觉。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杜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 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 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C(2)①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
②这一联运用了借对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
③“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
④“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
【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
(或:运用比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地表现名声之大。
)】【解析】【分析】(1)C项,“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错,诗句“邪佞每思当面唾”可以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但“清贫长欠一杯钱”句并非“借酒浇愁”,表现的也非“遭贬后的郁闷”,而是对邪佞的唾弃、憎恨。
高港中学2021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新人教版单位:乙州丁厂七市润芝学校时间:2022年4月12日创编者:阳芡明一、积累运用:〔一共30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Mò〔〕然回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cāng〔〕桑,饱受磨难,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叱zhà〔〕风云的魄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我们坚信,有各民族并肩驰chěng( ),同舟一共济,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2.以下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
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
〞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今天,无偿献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人民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HY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D.我们吟诵着HY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HY之中呢?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分〕A.“嫦娥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造了一座巍峨的海蜃楼...。
B.假疫苗事件一经媒体曝光,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轩然大波....。
C.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阔亮堂,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D.三水湾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4.根据提示补全名句或者填写上课文原句〔8分,1—6每一小题1分,第7题2分〕①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东隅已逝,。
④,吾将上下而求索。
⑤“〞,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⑥,思而不学那么殆。
⑦毕业在即,挚友李想在你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的赠言,请你选择有关友谊、志向、祝愿的古诗词名句回赠李想。
关于商山四皓的诗
嘿,你知道商山四皓不?那可是历史上超有名的四个人呀!他们就
像是四颗在夜空中闪耀的独特星星!
想当年,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那真叫一个乱呀!就跟现在咱生活中
有时候遇到的那些乱糟糟的情况差不多。
而这商山四皓呢,在那个混
乱的时候,选择隐居在商山之中。
哇,这是多么有个性的选择呀!就
好像在一场喧闹的派对中,有人选择静静地坐在角落,不被喧嚣所扰。
刘邦建立汉朝后,一直想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那
个着急呀!这时候,商山四皓出山相助太子刘盈。
哎呀呀,这就像是
一场关键的比赛中,突然来了几个超级厉害的外援,一下子改变了局势。
他们的出现,让刘邦都惊讶不已,刘邦说:“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这刘邦得多意外呀!这不就像你一直想找
的一个神秘人,突然出现在你面前,还和你的朋友在一起,你能不惊
讶吗?
后人写了好多关于商山四皓的诗呢,比如“却思商山四老人,先朝
不与苍生起。
”这诗多有意境呀!就好像我们在回忆过去那些有着传奇
色彩的人物一样。
商山四皓的故事,那真的是精彩绝伦呀!他们的选择,他们的行动,都给历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他们就像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让
人忍不住去探究,去品味。
他们的存在,告诉我们,即使在混乱的时代,也有那么一些人,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选择,不随波逐流。
这不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所以呀,商山四皓的故事,值得我们一直铭记和传颂呀!。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任何一种区域文化,只要它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一般说来都离不开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区域地理的相对完整性,一是文化传统的相对独立性。
关于江南文化在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上的完整性,在学术界是有定论的,而江南在文化传统上的独立性,则是一直很成问题的。
“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
”这是康熙写给江南大小官吏的两句诗。
这两句诗很值得玩味,一方面,它表明政治家的眼光看得很准,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江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物产丰富与人文发达,特别是明清以来。
另一方面还可以说,政治家毕竟只是政治家,所以只能看到对他们统治有用的物质财富与人力资源。
但这个江南,与一般人心目中的“江南”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江南更多的是一个诗与艺术的对象,是“三生花草梦苏州”的精神寄托,也是“人生只合扬州死”的人生归宿。
它可能很大,大到是白居易诗中的杭州,也可能很小,小到如李流芳画里的横塘,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超功利的审美存在,与帝王那种实用的江南截然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劳动者的江南、商人的江南等,套用一句话说,就是有一千个中国人,就有一千种江南文化。
这就有必要问一下,什么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什么叫“本质特征”。
如果简单地说,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就是它自身所独有的东西。
我们可以通过它与其他区域文化的比较来发现。
第一,仅仅有钱、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即政治家讲的“财赋”,并不是江南独有的特色,在中国,“天府之国”的巴蜀,在富庶上就可以与它一比高下。
第二,政治家讲的文人荟萃,也不能算是它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孕育了儒家哲学的齐鲁地区,在这一方面是更有资格代表中国文化的。
江南之所以会成为中华民族魂牵梦萦的一个对象,恰是因为它比康熙最看重的“财赋”与“文人”,要再多一点东西。
李白别韦少府古诗解析嗨,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李白的这首古诗。
“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
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
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
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
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你看这开头,“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李白这一下就把那种壮阔的出行场景给咱们展现出来了,这不就好像咱们自己踏上了一场充满未知的旅途吗?“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他心里一边想着要去追寻像商山四皓那样的隐士生活,可又舍不得皇帝的恩情,这不就像咱们有时候,既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又放不下眼前的一些利益和责任吗?“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他在这水乡远行,还深入研讨仙经,哎呀,李白这是在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啊,咱们有时候不也会在疲惫的时候,幻想能找到一个心灵的寄托吗?“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多美的意境!让自己的心像那溪水中的月亮一样纯净,耳朵倾听着敬亭山猿猴的叫声而变得清净,这难道不像咱们在努力摆脱内心的烦恼,寻找内心的宁静吗?“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在这人世间建造房屋,关上门就没有尘世的喧嚣,这多像咱们渴望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呀!“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韦少府大老远地跑来,还跟李白说了贴心的话,这朋友之间的情谊多珍贵啊!就像咱们生活中那些真心对咱们好的朋友,是不是特别让人感动?“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真正的友情是意气相投,而高尚的品德因为风雅而留存,这不就是告诉咱们,交朋友要真心,做人要有品德嘛!最后“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分别的时候充满了思念,只能靠着弹奏瑶瑟、举起金樽来排解,这分别的愁苦,咱们谁没经历过呢?在我看来啊,李白这首诗把他内心的纠结、对友情的珍视、对宁静的向往都写得淋漓尽致,让咱们读了仿佛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
这就是李白的魅力,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四皓歌商山四皓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注释]晔(ye):形容茂盛。
紫芝:俗称拳头菜。
疗饥:充饥。
唐:尧所创建的朝代名。
虞:舜所创建的朝代名。
尧舜都是上古时代的名君。
肆:任意。
肆志:在这里可以理解成自由快乐的意思。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4个人,四个老头,史称“商山四皓”。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的儒生害怕了,有的儒生失望了,不管怎样,采取了与政府不合作的态度,逃亡的逃亡,隐居的隐居,商山四皓属于隐居。
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这4个老者的名字分别是:东园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
在快乐的无忧无虑的隐居生活中,这4个老头合唱了这首诗。
想像着这4个白胡子老头,手拉着手跳着踢踏舞,在空旷的山谷中美呀美呀。
他们看破了红尘,不求富贵,只求快乐,诗的最后2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是这首诗的神来之笔,点精所在。
为了生活而奔波的我们还是挤时间多看几眼这最后2句吧。
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请这4个老头出山辅佐,这4个老头一商量:不去。
想想那刘邦经常把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当尿壶,面子上过不去,太伤自尊!不来就不来吧,估计刘邦当时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打天下也没靠这些儒生。
命中注定,这4个老头必须出来表演一番。
后来刘邦想换太子,吕后急了,找张良出主意,此时的张良想跳出这个是非圈,不想出头,就出主意让吕后去请商山四皓,最后还真把这4个老头给请来了。
找不到确切的资料说明是如何把他们请出来的,反正是来了,我想无非就是胡罗卜加大棒子呗。
老头们也怕死啊!商山四皓出山时,都已80多岁,白发飘然,神采熠熠。
当时刘邦还活着。
同样也找不道确切的资料说明他们是如何如何的协助太子,但是,还是起作用了。
在一次刘邦传唤太子时,这4个老头也跟着去了,刘邦一看这架势,懵了,自己请不来的,太子请来了,换太子的精神头没了,放弃了。
(具体请看本人写的《鸿鹄歌》篇。
商山四皓的典故
商山四皓的典故如下: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
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
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
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商山四皓原文: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
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
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
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翻译:这是四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傲世隐居在南山之中。
高卧在松雪深处,深深隐藏的身世,世人不了解他们的真情。
他们的住所窗外弥漫着青霭,石壁上映着松间的翠色青青。
楚汉似龙虎相斗,正在战争不息,四个老人则躲在这里避世养生。
秦始皇失去了贤明的政治,汉高祖夺得天下,坐上了紫极宫。
吕后像阴虹一样遮住了太阳,太子也被影响得险被高祖除名。
四人此时一起出来辅佐明主,使太子忽然羽翼长成。
功成不居功,自有云水舒卷在胸中。
他们的深意高情与造化相合,这一深意确实渺茫难明。
四皓的名声飞扬,传遍朝廷,也使世人万古景仰他们的遗踪。
形容商山四皓的诗句商山四皓,指的是东晋末年时期的四位文人,他们是谢安、桓温、王导和郗超。
商山四皓以其才华横溢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而闻名于世。
他们在乱世中以其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下面是一些形容商山四皓的诗句。
1.谢安–“笔落浮生苦短时,笑谈风云世未晚。
”–“神州危疑谢未老,莺燕如来地庙尘。
”–“风烛尊前云霞丽,宴筵如同未央宫。
”2.桓温–“桓公武功传海内,马首是龙气象开。
”–“壮烈英姿映征战,桓公名留史册间。
”–“玉体宛如天上仙,桓温龙韬举天边。
”3.王导–“万里山河王宗师,双垂眉目透英姿。
”–“豪情万丈临谭翁,志气如虹出望尘。
”–“王公传世英魂在,风华绝代壮士华。
”4.郗超–“郗公一饭千金珍,志在仁义穷天真。
”–“文昌雅士品高洁,忠肝义胆活边陲。
”–“忠诚仁爱注前朝,郗公明理诠史传。
”这些诗句通过形容商山四皓的品质和才能,展示了他们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贡献。
商山四皓以其崇高的智慧和令人钦佩的品质,在动荡的时代中化解纷乱,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商山四皓的丰功伟绩商山四皓在政治、文化和军事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们的丰功伟绩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谢安的政治智慧谢安是东晋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以其毅力和聪明才智,镇定地应对各种政治压力和外敌侵略。
谢安的政治智慧在整个东晋末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通过提出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巩固了朝廷的统治,并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
桓温的军事才能桓温是东晋末年的杰出将领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气,成功地平定了南方的叛乱和北方的民族侵略。
桓温在征战中体现出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使他成为东晋末年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
王导的文化影响王导是东晋末年的文化名流,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以其深厚的学问和卓越的才能,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王导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贡献,使他成为东晋末年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并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学术和文化遗产。
郗超的忠诚和贤能郗超是东晋末年的忠诚官员和杰出的边境统治者。
原文翻译作者注释山人劝酒李白《山人劝酒》作品介绍《山人劝酒》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3卷第7首。
这首诗通过对商山四皓稳固刘盈太子地位这一史实的概括,高度赞赏商山四皓不受屈辱,甘为隐沦的气节;一旦出山,扭转乾坤,功成身退,不牵名利所牵的气度。
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古诗名句“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就是出自《山人劝酒》这首诗。
《山人劝酒》原文《山人劝酒》作者:唐·李白苍苍云松,落落绮皓⑴。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⑵。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各守麋鹿志⑶,耻随龙虎争。
欻起佐太子⑷,汉王乃复惊。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举觞酬巢由,洗耳何独清⑸。
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⑹。
《山人劝酒》注释⑴落落绮皓: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
绮皓,商山四皓的简称。
《史记·留侯世家》:上(汉高祖)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
留侯为画计曰:“上不能致(请来)者,天下有四人。
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然上高(敬重)此四人。
今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感到奇怪)问之。
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
十二年,上疾甚益,愈欲易太子,。
及燕(宴饮),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上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商山四皓饮酒抒怀文\雁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采用法家韩非子思想治理国家,进行“焚书坑儒”的国策;当朝的四位文学博士,为了保全性命潜逃至商洛深山老林,过着隐居的田园生活。
由于秦王的暴政,终于被农民起义推翻政权。
四皓秉性醇厚,天赋聪颖,身怀绝学,可谓才高达八斗,学富五车,为当朝学问的典范。
商山四皓,秦时隐士,汉代逸民。
是居住在陕西商山深处的四位白发皓须、德高望众、品行高洁的老者。
他们四位分别是苏州太湖甪里先生周术,河南商丘东园公唐秉,湖北通城绮里季吴实,浙江宁波夏黄公崔广。
四皓本来为秦代官员,古称秦博士。
秦人历代务农讲武,任用贤能的知识分子奠定了霸业。
到秦始皇嬴政时,废井田,毁学校,焚烧经籍,坑杀儒生。
四皓见时政日非,危乱将至,逃离咸阳,为“避世”或“避秦”隐居在“上洛商山”。
四老登上商山,只见千山苍苍,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起绳绳嗡嗡的京都咸阳,真是人间净土。
这儿听不到刀枪鼙鼓的惊鸣,看不见残暴无道的杀戮,见不到争宠斗势的恶棍,觉不到尔虞我诈的寒惨,也没有卖官卖爵的小人,遂决心“岩居穴处”,“紫芝疗饥”,在商山隐居下来。
四皓在商山避秦隐居不久,刘汉王朝统一了天下,汉高祖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
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
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遵照开国大臣张良的主意,聘请商山四皓。
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年皆八十,皓首白髯,精神矍铄的老人。
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
四皓上前谢罪道:“臣问太子乃仁人志士,颇具孝心,礼贤下士,吾等方为太子宾客。
”刘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
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
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刘盈登基,高祖比较放心,高祖曾多次请四皓为官均被拒绝,今被太子请出山来,甚感欣慰,大为震惊。
四皓人格高尚,学识渊博,骨气坚贞,高祖甚为钦佩。
亭台楼阁之“台”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
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
1、琴台某某西郊三洞桥侧,有一座直径八十余米、高十五米的圆形土丘,过去相传为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抚琴台遗址。
杜甫寓居某某时,曾去凭吊。
诗人默默徘徊于琴台之上,眺望暮霭碧云,追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始终不渝、琴心相结的真挚爱情,发出千古知音般的慨叹:“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杜甫《琴台》)邛崃在某某附近,古称临邛,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
才貌双全的卓文君是西汉临邛首富卓王孙的女儿,十七岁时便孀居在家。
司马相如与其友、临邛县令王吉同赴卓王孙家宴,在席间见到卓文君,便一见钟情。
于是他乘夜晚抚琴弹唱助兴之便,弹唱了一阕《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日登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愁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另有一说,唱词为:“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道体心相怡,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心使予悲。
”在一旁偷听的卓文君深为感动,暗见相如,私订终身。
卓王孙得悉大怒,不允卓文君下嫁一介寒士。
相如、文君便私奔某某,无奈相如家贫如洗,史载其时相如“家居徒四壁立”,只好返回临邛置酒舍,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涤器肆中。
司马相如的故乡现存著名的遗迹有两处:一是抚琴台,原址在某某西郊三洞桥一带,史载司马相如曾在此筑台抚琴,并建有故宅(即益州笮桥故宅)。
岑参《司马相如琴台》诗曰:“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
台上寒萧瑟,至今多悲风。
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
”可见早在唐代,所谓琴台已是人去台空,只存遗址。
杜甫、岑参都是根据传说,至此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
2、定王台城东百尺倚X嵬,迢递长安载土来。
一片夕阳春树绿,慈乌飞绕凤凰台。
这是清代熊四牧咏某某定王台的诗篇。
从诗中可以看出,定王台在某某城东,是从遥远的长安运土来筑成的。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慈乌飞绕凤凰台”是喻定王思念其母。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翻译赏析《题商山四皓庙一绝》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注释】⑴商山四皓庙: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地形险要,景色幽胜。
秦末汉初时,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居于此,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
⑵“吕氏”句:《汉书·吕皇后传》:“吕后为人刚毅。
”又:“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
”⑶“南军”句:《文献通考》:“汉京师有南北军之屯,南军,卫尉主之,掌宫城门内之兵;北军,中卫主之,掌京城门内之兵。
高后时,吕禄为将军,掌北军;产为相国,掌南军。
”《汉书·高后纪》:“太尉勃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皆左袒。
勃遂将北军。
然尚有南军。
丞相平召朱虚侯章佐勃,章从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击产杀之。
”⑷“四老”句:《汉书·张良传》:“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不知所为,乃使建成侯吕择劫良为画计。
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侮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然上高此四人。
诚令太子为书,卑词安车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于是四人至……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
’上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竟不易太子”。
【鉴赏】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采用与《赤壁》、《乌江亭》诗一样的假设手法,翻出一番新颖的历史见解:如果南军当时不支持周勃安刘诛吕,那么商山四皓也是无力安刘的。
如果仅仅依靠商山四皓,刘氏就会被诸吕灭掉。
历史是不能假设重复的。
而任何事后的假设,都可能有其更合理的一面,但也只能是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