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海德格尔存在论与美学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3.31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杨波(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沈阳110003 )[内容提要] 海德格尔无疑是现代西方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其影响在美学上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要做的工作是对海氏的存在美学做一次简单的梳理,并着重以存在为基本视角,透视海德尔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和诗性意味,这其中涉及到艺术、真理、语言和技术。
事实上,海德尔在上述的任何领域的思都带有自己的特质:思存在,其视角、思路、范畴、方法较之近代以降的传统哲学都有了重大的跃进。
今年恰逢海德格尔逝世30年,中国古人云:30年河东,30年河西。
到了今天,我们仍不敢对大师的思想做个了断,也许真如海氏自己所言,思的事情永远在途中。
[关键词] 存在艺术美一毫无疑问,海德格尔是西方20世纪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许多学者把他的《存在与时间》看作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他的思想对各门人文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学也不例外。
特别是海氏在30年代以后大量论及了艺术、诗、美的内容,这些思想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海德格尔美学。
理解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是与他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因此理解海氏的哲学思想成为理解其美学思想的必经之路。
海德格尔哲学要解决的哲学问题是如何克服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原则,实现主客合一。
他的回答就是追问存在的意义,存在这一概念也构成了海氏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那么理解存在也就成为理解海德格尔美学的关键。
存在概念是巴门尼德首创提出,经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体系加工,一直延续到黑格尔的逻辑学,成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概念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后就与存在者混淆,那些哲学家总是用谈存在者的方式谈论着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海氏称整个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一个遗忘存在的历史。
存在的遗忘使人们只能以现成在场的方式看世界,主客观世界的分离也就再所难免了。
因此回溯历史,主要是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史就成为揭开存在神秘面纱的林中路。
海德格尔从存在的字源学和词源学中发现,存在者这个概念在希腊语中有两种含义,它既指存在者,又指存在者的存在,传统哲学就把存在概念理解为某种真实的存在者了,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念”、笛卡儿的“我思”、斯宾诺莎的“实体”、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还是马克思的“物质”都是被当做存在的存在者。
美作为存在的问题——海德格尔早期美学思想研究(一)摘要:不同于西方近代基于认识论的美学,海德格尔在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
于是,美的本质等经典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认识论语境中的美原本是存在之美,存在之美在本性上关切于在世界之中存在和存在之无。
关键词:美;本性;存在;问题Abstract:Differsfromwesternpremodernaestheticsthoughtthatbasedonepistemology,Heideggerlai dafoundationofontologyforaestheticsinearlyperiod.Thus,theessenceofbeautyetc,classicalquestion sarenomoresignificant,beautyisonlyaquestionofBeing.Beautyinepistemologicallanguagesituationi sbeautyofBeinginorigin,beautyofBeingrelatestoBeing-in–the-worldandnothingofBeinginnature.Ke yWords:Beauty;Nature;Being;Question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与其整个思想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在早期,海德格尔关注的是世界(意义),也即在世界之中,追寻存在的意义。
现象学在根本意义上规定了海德格尔早期美学思想。
作为对近代美学的反动,海德格尔力图为现代美学奠定一个存在论的基础。
在早期,海德格尔为其整个美学思想乃至整个现代西方美学提供了一个存在论的平台,由此展开对美的问题的探讨。
一、美的本质与形而上学一般而言,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为主要对象,研究审美意识、美感经验和审美范畴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科学是知识学意义上的,即理论的系统表达。
美学一词源于希腊语aisthetikcs,西方美学的思想渊源,由此可追溯到古希腊。
海德格尔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研究海德格尔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研究海德格尔无疑是20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他在美学方面的研究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德格尔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发生了思想转向,从关注此在转向了关注艺术和语言。
在此转向中,他借用了中国道家的思想资源,由此,对比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与道家美学思想就有了历史的机缘。
一、“存在”与“道”海德格尔与道家对美的思考都与一个根本的终极的真实有关,即存在和道,皆是把美视作其显现。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提出“美就是真理的自行置入”。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品是真理发生的场所,美与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
海德格尔否弃传统形而上学的终极实在意义上的真理观,转而从希腊哲学的隐蔽历史中重新发现无蔽意义上的真理,即无蔽是真理的本质。
“存在者之无蔽从来不是一种纯然现存的状态,而是一种生发,这就开启出生成性的、非现成性意义上的真理。
海德格尔所说的真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真理是无蔽与遮蔽的统一。
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传统哲学把真理当成某种永恒现成存在者,这种真理观实质上只是无蔽的一个环节。
二是真理是一个从遮蔽到无蔽的过程。
进入无蔽状态的存在者来自遮蔽状态,海氏称之为真理的发生。
海德格尔明确提出:“艺术就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真理在艺术中发生意味着无蔽与遮蔽在艺术作品中完成统一,走向澄明。
艺术的真理是存在者自动显现自己的过程,其发生的机制是:当真理设立入作品中,就会生成一个存在者,这个存在者之前还不曾存在,此后也不再重复。
这个被生成的存在者照亮了他出现于其中的敞开领域,被生产者就是一件作品,这种生产就是创作。
“当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它便显现出来。
这种显现——作为在作品中的真理的这一存在和作为作品——就是美。
因此,美属于真理的自行发生。
”于是,美就成为显现真的一种方式,而且“美在这里显然比真更优越,美高于真而又包含这真”。
海德格尔认为呈现了存在之真理的艺术作品就是美的,但在道家美学那里,按其道的形而上的理论构架来说,艺术本不在道的问题域中,不应该成为其谈论的主题,只有当人生境界成为理论指向时,艺术精神才与道的境界不期然而遇。
现象学所关注的与众不同的现象 , 是那种虽中是答 , 只有人被赋予语言。
什么是语言本身 , 回答回隐藏不露根据在。
, 但” “ 又从本质上包含在首先和通常显的现象“ , 语言。
语言以何种方式作为语言产生。
现着的东西中” 。
“ 它造就着它的意义与 , 语言言说海德格尔说语言并非只是将公开不如说。
这个不同寻常的东西 , 就是存在者的存 , 的和遮蔽的作为意图才转化到语句中去语言自身使其所是海德格尔说 , 从包含的事实情形来说现作为所是之物 , , 首先进人了、象学是存在者的存在的科学种探索本身出发冷释的性质。
即存在论… …从这敞开。
没有语言之处 , 如在石头。
、植物动物的。
结果就是。
现象学描述的方法具有存在中就没有所是的敞开 , 语言凭借给存在物上的意义就是解释此在现象学的 , 的首次命名在。
第一次将存在物带入语词和显象。
通过设释。
存在的本真意义这一命名才指明了存在物源于其存在并到达其存这种言说即澄明的投射。
与此在本已存在的基本结构就向居于此在本身的存在之领悟宣告出来诊释学〔〕。
投射是一种投掷的。
此在的现象学就是” 触发投射使存在者去蔽进入敞开诗是语言的本质。
而这种投射作为诊释学的。
, 的言说就是诗义上是诗的“ 。
语言在根本意现象学与语言的内在联系就更为密切了在海德格尔现象学中的重要作用构存在是只有在语言之中把自己送到人那里因此。
成了它与此在关系的最深厚的基础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认为本身是一存在者, “ 。
海德格尔在 , , 语言是存在对人的礼物” 。
语言是存在对于哲学考察来说。
之家“ 说话就是存在展现于人 , 。
但这里的按照古代存在论的方” 说话。
” 不是人的语言“ 因为人的饶舌展示不出” 。
向辑性… , 是一现成存在者植根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那么‟ , 的“ 逻存在而是语言在。
说话 , 人似乎作为语言的, ” 。
“只要陈述和存创造者和主人在活动着人的主人说中 , 可是事实上” 。
语言才是在的领悟是此在本身在存在论上的存在之可能 , 因为“ 人只是在他倾听语言的呼唤并无论是… ‟ 在在语言上以其自身表 , 回答语言的呼唤的时候才言说语言召唤我们不是说 , , 在语言的言。
关于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研究与分析
当代存在论美学观是指一种关注个体主观存在、真实体验与艺术美感关系的美学观念。
它强调人类存在的根源是个人的体验,认为艺术作品和体验是最具体现人类存在的存在形式。
存在论美学观起源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他认为存在不是一种普遍抽象的东西,而是与人生经验和自我认识密切相联的。
这一观念对艺术的理解很有启示。
艺术品不
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或形式,而是通过创造独特的艺术体验来展现人类的存在。
因此,当代存在论美学观注重体验、情感、情感表达和自我认识,而不仅仅是艺术形
式的审美属性。
艺术品应该被视为人类存在的表达和认识的独特体验,通过它们,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的本质和位置。
换句话说,存在论美学观将艺术看作一种更为丰富和生动的语言形式,能够使我们更
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
在此背景下,艺术不再只是形式主义的产物,而是一种更
广义的人类存在形式的体现。
在当代现实中,当代存在论美学观已经深入到了各个艺术领域,例如文学、音乐、绘
画和表演艺术。
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致力于展现人类的普遍性和独特性,通过
它们的作品来表达人类自己的存在。
他们试图跨越语言和文化差异,将艺术作品变成一种
生命的语言和交流的媒介。
关于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研究与分析一、历史渊源存在论美学观的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后期的德国哲学和美学思想。
尤其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漢威爾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于当代存在论美学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强调存在是首要的,而非意识,他试图从存在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存在的实质和意义。
而漢威爾则提出了存在的“旅程”概念,认为存在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美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
这些思想为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二、核心观点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核心观点是将存在性和美的关系纳入哲学讨论范畴,试图从存在的维度来揭示美的本质和意义。
存在论美学观主张美是一种存在方式,是存在的表达和体现。
它不仅关注美的客观表现形式,更关注美的存在方式和意蕴。
当代存在论美学观试图从艺术、文学、音乐等美学现象中解读美的存在维度,揭示美的内在结构和存在方式。
存在论美学观还主张美是一种具有历史性和生命性的存在方式。
美不是一个静止的、孤立的东西,而是一种不断演变和变化的过程。
当代存在论美学观试图从历史发展和生命体验的角度来认识美,关注美的历史轨迹和生命脉动,探讨美的存在方式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它呼吁人们去重新审视美的历史性和生命性,从而重新认识和体验美的存在价值。
存在论美学观还主张美是一种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存在方式。
美不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存在,而是一种能够启发和挑战人类存在的方式。
当代存在论美学观试图从艺术实践和审美体验中揭示美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强调美对于人类存在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它主张人们应该积极参与美的创造和体验,发现美的启发力和挑战力,从而提升人类生活的品质和意义。
三、当代应用在当代艺术实践中,存在论美学观推动了一种“存在化”的审美关怀。
艺术家试图通过作品来展现人类存在的现实情境和心灵经验,将个体的存在状态和情感反映在作品中,创造出更有深度和内涵的艺术作品。
这种“存在化”的审美关怀使得艺术作品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存在状态,引发更加深刻和真挚的审美体验。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杨波(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沈阳110003 )[内容提要] 海德格尔无疑是现代西方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其影响在美学上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要做的工作是对海氏的存在美学做一次简单的梳理,并着重以存在为基本视角,透视海德尔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和诗性意味,这其中涉及到艺术、真理、语言和技术。
事实上,海德尔在上述的任何领域的思都带有自己的特质:思存在,其视角、思路、范畴、方法较之近代以降的传统哲学都有了重大的跃进。
今年恰逢海德格尔逝世30年,中国古人云:30年河东,30年河西。
到了今天,我们仍不敢对大师的思想做个了断,也许真如海氏自己所言,思的事情永远在途中。
[关键词] 存在艺术美一毫无疑问,海德格尔是西方20世纪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许多学者把他的《存在与时间》看作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他的思想对各门人文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学也不例外。
特别是海氏在30年代以后大量论及了艺术、诗、美的内容,这些思想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海德格尔美学。
理解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是与他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因此理解海氏的哲学思想成为理解其美学思想的必经之路。
海德格尔哲学要解决的哲学问题是如何克服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原则,实现主客合一。
他的回答就是追问存在的意义,存在这一概念也构成了海氏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那么理解存在也就成为理解海德格尔美学的关键。
存在概念是巴门尼德首创提出,经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体系加工,一直延续到黑格尔的逻辑学,成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概念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后就与存在者混淆,那些哲学家总是用谈存在者的方式谈论着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海氏称整个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一个遗忘存在的历史。
存在的遗忘使人们只能以现成在场的方式看世界,主客观世界的分离也就再所难免了。
因此回溯历史,主要是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史就成为揭开存在神秘面纱的林中路。
海德格尔从存在的字源学和词源学中发现,存在者这个概念在希腊语中有两种含义,它既指存在者,又指存在者的存在,传统哲学就把存在概念理解为某种真实的存在者了,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念”、笛卡儿的“我思”、斯宾诺莎的“实体”、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还是马克思的“物质”都是被当做存在的存在者。
从现象学的解释模式,重新思考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论与美学思想导语: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是德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
在其整个哲学思想的框架当中,海德格尔也实现了对于传统的美学的重新的反思与批判,并且阐发了自己的美学思想。
进而也对于现在整个美学学科的发展和哲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其实也是建立在他自身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对于哲学观点的阐释也是对于美学思想的直接的反映。
1.近代以来哲学二元论传统在古希腊哲学当中,最早产生了现象和实在两者的区分。
而直到近代以来,才真正的使这两者之间的区分凸显了出来。
近代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认识论哲学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其对象性的思维和主体性原则、形而上学的本质等。
而从笛卡尔开始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最基本的哲学原理以来,主客体就产生了巨大的分裂,也为整个近代哲学的发展奠基了最初的基础。
整个近代哲学也都是在这一主客体分裂的基础之上开始产生。
每一个个体在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都是以对象性的思维,来去把握自身的主体与外在的客体的这一原则。
并且把追求外在事物的普遍的本质,作为其最终的目标。
而把现象当做是感性的对象,从而产生了外界两者的区分。
在这一基础上,人类就成为了在认识过程当中最为根本的基础——人和世界也就变成了认识和被认识这一基本关系的产物。
而到了康德的时候,对于主客体相分的原则仍旧还在持续。
在黑格尔那里,整个外在与内在,真正的统一在了精神的实现这一环节当中。
认为在精神的自我运动当中,主客体就会实现真正的统一。
但是这对理念的更为深刻的使用,其实依然具有着人本身最初的分类。
而在这之后,尼采所提出的主体性原则也成为了现代的技术发展之下的产物。
在认识论哲学当中所形成了这一主客体分离的问题,一直在哲学家之间传递,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困难。
2.现象学解释下的存在与存在者于是在这一基础之上,现象学真正的开始。
在现象学最初的创始人胡塞尔那里,其最初的目标就是要解决康德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即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试图超越传统的哲学当中所出现的弊端。
关于海德格尔存在论美学的思考
高雪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8(000)008
【摘要】作为西方现代最有深度也最有争议的哲学思想家之一的海德格尔,其思想分为两个重要的时期:前期其思想代表作是《存在与时间》,主要以追问"存在"为主;后期思想代表作则是《艺术作品的本源》,通过对艺术本源的追问,从而做出对真理的解答.在探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思想时,首先应该知道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将诗论和艺术论置于其存在论视野中,正因为如此其美学思想具有了新的理论维度.所以探讨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必须要深入理解和探讨存在论、诗论和艺术论.【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高雪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学的时间性考察:海德格尔存在论美学的新视阈 [J], 傅松雪
2.艺术的存在论意蕴与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确立——从海德格尔的思想历程看艺术与生态美学观的关系 [J], 刘旭光
3.关于后海德格尔的思考--浅析海德格尔存在论、德里达解构主义和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不可知论倾向 [J], 史忠义
4.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 [J], 肖明华;陶水平
5.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 [J], 肖明华;陶水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作者:叶婷玉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2期摘要:存在主义是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回应并推动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存在论、语言学转向,继承并发展了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美学思想,而且还继承并创新了古希腊、中世纪的神性美学传统。
同时,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之于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性还在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揭示了了现代美学。
首先对存在主义产生的背景进行介绍,并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的内容。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最先提出的是尼采.索伦·克尔凯郭尔、叔本华、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
存在主义发展于德国到法国,德国以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为代表,法国以萨特和加缪为代表。
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
颠覆传统本质观本质决定存在,本质第一性,存在方式第二性。
存在主义认为,首先,个人存在是世界的本质。
第二,存在是存在的方式和状态。
第三,人的存在方式和状态高于人的本质。
第四,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在历史中建构的,而非永恒的,先在的。
本质意味着意义和价值或“身份”,人是最基本的存在,以物质性存在为前提,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人物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过程显现。
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创始者之一海氏以其对存在的独特追问,开始了自己的思想道路,并在西方现代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存在问题是海德格尔美学与哲学思想的根本问题,因此,海德格尔思想与现代思想的根基息息相关。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对凡·高的作品《农鞋》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诗意性的现象学阐释:“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凝聚着那双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
关于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研究与分析当代存在论美学观是对美学领域的一次深刻探讨,它将人们的存在与艺术的创造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美学的实践性与情感性。
本文将对当代存在论美学观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它对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以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特点。
一、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形成离不开哲学与文化思潮的影响,它源于20世纪中期的存在主义思想,受到了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启发。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并试图从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状态。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艺术家与美学家开始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存在状态,认为艺术应当具有生命与情感的表达,而非单纯的形式表现。
在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并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它主张将美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强调艺术的直观性、个体性和情感性,要求人们关注艺术的真实性与现实性。
存在论美学观还受到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影响,它试图通过对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的分析,来理解美学的存在意义。
1. 对美学理论的影响存在论美学观对美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与问题。
它推翻了以往对美学的理性解释,强调了情感与直觉的重要性。
存在论美学观认为,美学的意义在于其对人类生活的情感体验和存在状态的表达,而不仅仅是对艺术形式的审美评价。
它提出了一种以情感与生命体验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对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与观点。
存在论美学观对美学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创作中,存在论美学观要求艺术家将个体的情感与存在状态融入到作品中,追求真实性与情感的表达。
在美术作品中,存在论美学观强调了艺术家对于色彩、形式和构图的情感表达,追求观念与思想的传达。
在音乐作品中,存在论美学观强调了作曲家对于音乐节奏、和声和旋律的情感体验,追求抒发内心情感的真实性。
在文学作品中,存在论美学观要求作家真实地表达个体的情感与思想,追求人类生活的真实性与存在状态的体现。
三、当代存在论美学观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特点当代存在论美学观在当代艺术中有着独特的表现特点。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与美【摘要】海德格尔的文艺美学理论,是在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展开的。
他对存在做了大量的阐释,在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我们可以从他对艺术与真理联系的重新诠释中找到他对美、对艺术的看法和观点。
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的发生,是对存在的显现、澄清和去蔽。
同样,这也是他所追寻的——“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在他看来,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唯有语言才能使存在者作为存在者进入敞开的领域。
【关键词】海德格尔;美学理论;存在主义;本源;诗语言一、海德格尔对美学的观点对于什么是美学这个问题,是古今无数哲学家所探讨的永恒话题之一。
而对于美的认识有无数的观点存在,然而当海德格尔思考这个问题时,他对美学的解释是与存在结合在一起的。
向人们阐释着另一个新的美学定义。
“美学对艺术作品的认识自始就把艺术置于对一切存在着的传统解释的统辖之下”“美学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对象,而且把它当作广义上的感性知觉对象。
现在人们把这种知觉称为体验,人体验艺术的方式,被认为是能说明艺术之本质的。
”“艺术进入美学的视界里,艺术就成了体验的对象,艺术因此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表达。
”①我们可以借用一个观点来将这种对海德格尔的反传统美学观点进行总结:他把艺术作品表现化,并使之成为体验的对象,这就是美学对艺术作品的考察方式,也是美学的根本性的起点。
②在这个问题上,他将美建立在人与艺术作品的表现关系上,当人对艺术美的追求时,就意味着艺术将“物化”为艺术品,人们在艺术物化的艺术品中去追求艺术的发生。
从而找到美的真谛,由此可知,人找寻美学的存在必须进入物化艺术品的存在中,进行体验。
从而艺术品将去蔽,真理便得到自行置入和显现。
而美就在这瞬间得以阐释。
“鞋具愈单朴、愈根本地在其本质中出现,喷泉愈不假修饰愈纯粹的以其本质的出现,则伴随它们的所有存在者就愈直接有力地变得更具有存在者特性。
于是,自行遮蔽的存在便被澄清了。
这种被嵌入作品中的闪耀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