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3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一、知识与技能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分析。
2.“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江平原自然特点的分析及其历史的演变过程: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转变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2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必修1、必修2的学习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基本大势有所了解。
在必修3第一章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教学难点1.“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2.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4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一)展示三江平原的景观图片、地图等。
(3分钟)思考讨论:三江平原的位置、“三江”是哪三江,这里的人口密度状况,并分析开发前后状况比较。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学习,根据地图册及所学知识归纳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5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展示材料,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主体知识。
(10分钟)【材料一】白板展示材料思考讨论: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
(学生集体探究讨论)学生板书:略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材料二】通过课本材料的阅读,了解“北大荒”在不同年代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北大荒”是国家手中的一袋米,更是市场的平衡器,它始终发挥着确保粮食供应与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
1960年国家处于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北大荒人把口粮一减再减,向国家硬是上缴了1.8亿千克粮食,完成了3000万千克大豆出口任务。
1988年全国粮食生产出现波动,国家决定垦区上缴粮食增加到10.9亿千克,用来平抑粮价。
为何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一、背景介绍"北大荒"教案是我国农村经济开放初期一项重要的实践探索。
1974年,由北京大学实施农村的一个农村综合试验站被成为"北大荒试验场",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模式,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诞生的早期,"北大荒"教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支持。
教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和经验。
二、停止开发的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原本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北大荒"教案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失去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2.实践效果不理想:"北大荒"教案虽然在早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逐渐显现。
比如,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企业化程度和农民意识之间的矛盾,以及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教案的进一步发展,也导致停止开发的必要性。
3.社会、经济转型:我国经济正面临深刻的转型,实施新的农村措施和政策迫在眉睫。
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以为新的农村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停止开发的影响1.效益降低: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能会导致原本由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
这将对相关地区和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资源释放: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后,原本用于该教案的资源将有可能被重新配置,用于其他核心农业项目的开展,从而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效率。
3.探索新路径: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以促使农村者去寻找新的路径和模式,推动农村发展,进一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
1.我国在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并依法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管理,严禁盲目围垦。
我国三江平原是国内最大的、最有保护价值的湿地之一,因此国家于1998年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2.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三江平原的开发,由于过度排水、开垦和捕猎,“北大荒”的原始生态遭到破坏。
林地和沼泽减少了一半多,使东北虎、梅花鹿等多种野生动物没有了踪迹,关东三宝之一的野山参也已罕见。
因为林地和沼泽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水资源地,所以林地和沼泽的减少还导致旱涝灾害频繁。
湿地的作用: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世界上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
天然的蓄水库,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高二地理备课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大荒的位置,开发情况〔2〕掌握三江平原的位置、形成、气候等自然特点〔3〕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到“北大仓〞的优势有哪些?〔4〕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分析北大荒的开展过程学会解决湿地问题的方法〔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湿地的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幻灯片播放北大荒的视频资料片和湿地的图片一、“北大荒〞概述:【设问导思】“北大荒〞的位置?开发过程?【动漫展示】学生欣赏思考【学生答复】略〔教材中找〕二、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设问导思】三江平原的位置?形成?气候、地形如何?【学生答复】略〔教材中找〕【教师提问】哪些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学生答复】略〔教材中找“地势低平,土质……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过渡承转】既然三江平原沼泽广布,那么是如何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呢?三、“北大荒〞与“北大仓〞对话:【学生对话】略【设问导思】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排水;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畅,所以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考虑排水,并不必考虑引水灌溉,增加土壤肥力,平整土地。
【教师提问】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地集中,人口稀少,粮食消费量有限,生产的粮食大局部运往其他地区。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新郑三中娄新芸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理解“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3)理解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
(4)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湿地的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过程与方法】
(1)收集三江平原的自然环境资料,尝试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和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学习重点】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学习难点】湿地的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法指导】课前分组收集资料,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
分别负责收集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停止开发荒地资料。
课堂上结合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请学生欣赏歌曲《北大荒人的歌》
一、“北大荒”概述:
【设问导思】“北大荒”的位置?
【动漫展示】学生欣赏思考
【学生回答】略
二、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请同学们欣赏三江平原的美景:并描述三江平原的自然环境。
【教师总结】三江平原的总的特征:地势地平,沼泽广布。
【教师提问】哪些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学生回答】略(教材中找“地势低平,土质……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
【过渡承转】既然三江平原沼泽广布,那么是如何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呢?
三、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设问导思】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排水;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畅,所以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考虑排水,并不必考虑引水灌
溉,增加土壤肥力,平整土地。
【教师提问】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地集中,人口稀少,粮食消费量有限,生产的粮食大部分运往其他地区。
【过渡承转】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人在收获了沉甸甸的粮食的同时,原有的生态环境也逐渐恶化——土地贫瘠了;自然灾害频繁了,昔日的“北大荒”似乎也失去了她那美丽的容颜。
专家惊呼:长此以往,“北大荒”将名存实亡。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
观看湿地的图片:
四、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设问导思】湿地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天然的蓄水库,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师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三江平原的开发,由于过度排水、开垦和捕猎,“北大荒”的原
始生态遭到破坏。
林地和沼泽减少了一半多,使东北虎、梅花鹿等多种野生动物没有了踪迹,
关东三宝之一的野山参也已罕见。
因为林地和沼泽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水资源地,所以林
地和沼泽的减少还导致旱涝灾害频繁。
思考分析: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巩固练习】:
1 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
B 盐湖,盐沼是湿地
C 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人工水库不是湿地
D 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2 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是( )
A 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 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 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 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3 下列关于湿地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人类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B 目前,湿地破坏相当严重,因此人类要保护湿地不能再利用湿地
C 1971年,苏联,加拿大等6国在伊拉克共同签署了《湿地公约》,以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
系统
D 湿地的保护已经从现状维持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
4 目前政府决定停止垦荒的原因是( )
A 该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B 全国人口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将它作为商品粮基地
C 该区是全国最大的沼泽地,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D 该区剩余的荒地开垦条件差,不适合开垦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