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背景下的中国农业问题经济学院03级6班
- 格式:ppt
- 大小:287.00 KB
- 文档页数:22
WTO下我国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WTO下我国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贸易已经成为中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农产品在WTO框架下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例如货物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投资壁垒等问题。
这些壁垒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影响了我国内农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研究WTO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介绍WTO及其与我国的关系。
2. 分析WTO框架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 从政策和行业角度,提出解决WTO框架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和建议。
4. 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及分析。
本研究将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数据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
研究预期成果:
1. 对WTO框架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壁垒的原因进行深入扣研,并从政策和行业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2. 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预测及分析,为规划农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3. 本次研究结果将以研究报告形式呈现,以期为政府、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科学参考。
WTO框架下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2.中国与WTO框架下的《农业协议》2.1中国在《农业协议》下所作的承诺在中国漫长的“复关”和“入世”的谈判中,签订的第一个农业领域的双边协议就是《中美农业合作协议》1。
由于美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优势地位,所以它一直以来都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具有广阔市场的中国,因而借中国“入世”的关头,逼迫中国就范并在农业问题上做出让步。
不过,与服务贸易等议题相比,农产品贸易并非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真正难点。
中国也是在权衡利弊之下,以退为进,把农产品贸易的让步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入门费”的一部分。
依照《农业协议》的规定,中国在农产品市场准入、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等三个方面均做出了实质性的承诺。
2.1.1市场准入鉴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再加上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对外贸易体制,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农产品贸易进行集中管理。
尤其是1995年以后,我国一些大宗农产品(如玉米、棉花、大豆等的价格已超过世界市场水平,而且在质量方面也不如竞争对手,面临的进口压力不断增大。
在此情形下,中国对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羊毛、烟草等重要农产品采取了进口数量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多种非关税措施进行管理。
与非关税措施相比,中国的农产品关税水平并不突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曾多次主动削减关税,1997年10月以后,我国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已降至17%,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21.2%。
21.取消非关税措施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相关承诺,在执行GATT1994第3条3、第11条4和《农业协议》的规定时,中国应取消且不得采取、重新采取或实施不符合《WTO协定》之规定的非关税措施。
5议定书所指的非关税措施主要包括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和进口投标等,中国对部分农产品(糖类、烟草、粮食、植物油、酒类等进口采用的均为前两种措施。
按照议定书附件3所列的非关税措施取消时间表,中国必须于加入WTO之日取消所有农产品的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
微观经济学讨论题小组成员:梁文贤,王琬蓉,刘潇潇,郑伟乐,李笑菡问题: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原因:(1)组织内部原因●欧佩克是一个大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虽然那些国家掌握了世界石油命脉,但由于组织内定的价格都一样的,对于每个成员来说出多出少石油对大家都一样,但是,这只是个组织,没人去强有力监管,所以很多国家都会暗中出口石油,把价格调在欧佩克组织之下,这样就可以多赚钱了,所以要欧佩克这组织调节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是很难做到的,除非花大力度,制定政策,签订合约等解决。
●石油输出国组织本身不团结,目前的产量大于需求,而输出国组织没有自律精神限制或者缩减自身的产量。
自己产少了,别的国家就获益多了。
石油是低成本的暴利行业,以中国为例可以辅助说明石油的超额高利;当原油价格超过40美元/桶时,国家将向原油开采企业征收20%~40%的“暴利税,现如今原油价格远远高于40美金的暴利税底线。
(2)弹性●石油是富有弹性的商品,每一单位的价格变动会带来较大商品数量的变化,所以石油的需求曲线比较平缓,这就意味着降价往往能使石油的总收益得到增加。
●短期中,石油的供给与需求都是较为缺乏弹性的。
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已知的石油贮藏量和石油开采能力不能迅速改变;需求缺乏弹性是因为,购买习惯不会立刻对价格变动作出反应。
因此,如图(a)所示,短期中,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陡峭(缺乏弹性)的,当石油供给从S1移动到S2时,价格从P1到P2的上升幅度很大。
●长期中,情况则非常不同。
OPEC以外的石油生产者对高价格的反应是加强石油勘探并建立新的开采能力;消费者对高价格的反应是更为节俭,例如用节油汽车代替耗油汽车。
因此,如图(b)所示,长期中,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平坦(富有弹性)的,当石油供给从S1移动到S2时,价格从P1到P2的上升幅度很小。
(3)供求关系石油是可替代,在如今高科技的时代,已经有很多新能源能够成为石油的替代品,比如生物能源,天然气,可燃冰等等,还有现在的节能技术也相当先进,大多数发达国家对OPEC 的依赖度在逐渐减小,主要是金砖四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把油价给抬高,以七八十年代美国滞胀现象为例,当石油价格高居不下,但随着SUV节能轻型小汽车开发,石油市场也一度萎靡不振,所以并不是石油市场总是供不应求。
■温铁军摘要:按照WTO的一般原则,国际农产品协议大部分在1995-2000年实施。
主要包括3个内容:增加进口市场准入;削减国内生产者支持;减少出口补贴。
对于中国农业能否适应WTO原则的讨论,应该扩展至“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和农业出发,而不是仅仅从农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WTO;中国;农民WTO的原则,第一是消除贸易壁垒,第二是降低关税,第三是市场准入。
按照WTO的一般原则,国际农产品协议大部分在1995-2000年实施。
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增加进口市场准入;削减国内生产者支持;减少出口补贴。
对于中国农业能否适应WTO原则讨论,应该扩展至“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和农业出发,而不是仅仅从农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作出的让步农产品贸易谈判,历来是关贸总协定谈判和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最困难的部分,1999年4月在美国签字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是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与美国应该达成的双边协议中的组成部分。
美国农业部长格得克曼在协议签字之后称赞这份农产品贸易协议是“美国农业的一个重要突破”。
因为中国同意美国西北部小麦主产区7个州的小麦可以直接从西雅图出口,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价格竞争优势。
过去所谓“有争议的壁垒”,主要是中国防止这些地区的小麦黑穗病(TC K),而禁止直接从西海岸进口。
除此之外,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做出的让步主要体现在中美双边谈判的的一揽子协议中。
由于中国方面至今没有正式公布的资料介绍中国的双边谈判中的出价,这次北京谈判之后,美国报刊在农场主的乐观反映时又披露,美国在农业条款上,没有从4月协议已经得到的利益上后退半步。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认为美国4月8日“单方面公布”的资料中的农业条款,就是最后双方谈判的结果。
摘要如下:中国同意大幅度增加最低关税限额(TRQ1—3%)的农产品进口数量,并且应美国的要求减少国营外贸垄断进口所占的比例。
到2006年,进口大豆从现在时的170万吨增加到330万吨,增加幅度为94%,其中私营部门应该达到90%;小麦从200万吨增加到930万吨,为现在的4.65倍,私营部门最初应有10%;玉米配额从450万吨增加到720万吨,如果达到则为现在进口量25万吨的28.8倍,私营部门应该达到40%;大米配额从260万吨增加到530万吨,如果达到则为现在25万吨进口量的21.2倍,私营部门应该达到50%。
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11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的挑战与对策X肖光恩目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已经进入了决定性阶段,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泰国等38个成员国正在与我国谈判,其中土耳其、韩国、捷克、斯洛伐克、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尼、日本、新西兰和匈牙利等10个国家与我国的谈判已经结束,1999年4月10日5中美农业合作协议6的达成,标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因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虽然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但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将直接面临国际大农业的冲击。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一)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挑战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将直接面对国际生产的竞争,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将处于劣势。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于世界水平,处于价格竞争的劣势。
(2)我国农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处于非价格竞争的劣势。
(3)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性可能遭受国际市场的不信任。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如空气污染、灌溉水污染、农药残留污染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的污染、包装污染等,食品安全性能不高,易被国外的消费者抵制,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
(4)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挑战。
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为387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粮食自给率达到95%左右,基本实现了自给。
但粮食的供给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农产品市场开放以后,按比较优势进行生产资源配置,一些生产要素将流出农业部门,农业生产产出将下降,稻米生产将下降114%,羊毛将下降37%(李善同、翟凡,1999)。
据国内的测算,下世纪初我国粮食的供需缺口大约为2000)3000万吨,粮食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才能平衡。
对于世界粮食市场而言,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将导致发达国家削减国内生产与出口补贴,逐步纠正被扭曲的世界市场价格,从而引起价格的普遍上涨,这对我国进口粮食非常不利,要增加更多的外汇支出。
WTO规则下中国农业补贴问题提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很快,但不容否定的是中国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低,离现代化的目标相差甚远,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还不高,不能有力地应对WTO的挑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快中国农业发展。
关键词:WTO规则;农业补贴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国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在经济全球化及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对各国来说,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一直是最敏感的经济部门。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业消费大国,而且我国农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基础设施薄弱,劳动生产率低。
因此,加入WTO对我国农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WTO规则中的农业补贴规则根据WTO成员国必须共同遵守的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农业协议》,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可以根据其对生产和贸易的扭曲性程度,划分为三类: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和蓝箱政策。
所谓的“绿箱政策”,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得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政府服务计划和措施。
这些措施对农产品的贸易和农业生产不会产生或仅有微小的扭曲影响,那么,该成员方就无须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
“绿箱政策”主要有:(1)一般的农业服务支出:农业科研、病虫害控制、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检验服务、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2)粮食安全储备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与生产不直接挂钩的收入补贴;(5)收入保险计划;(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10)农业环境保护补贴;(11)落后地区援助补贴等。
所谓的“黄箱政策”,是指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
从WTO框架下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王思雨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5期摘要众所周知,农业补贴政策一直贯穿于各个国家的农业政策之中,是一个国家保护本国农业的重要手段,在乌拉圭回合达成《农业协定》之后,各个国家都开始依据《农业协定》进行农业补贴的调整,以期更好的推动本国农业的发展。
我国在入世之后,应该如何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国内支持《农业协定》黄箱政策绿箱政策蓝箱政策作者简介:王思雨,四川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9-183-02一、农业补贴的定义要了解什么是农业国内支持就必须知道什么是农业补贴。
根据《农业协定》的描述,农业补贴包括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两个部分。
那什么是农业补贴呢?由于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农业补贴的概念问题,但是根据该协定可以判断它是指一成员方政府对国内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综合支持。
农业补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补贴是指政府及其相关公共机构所给予农业产业或农产品的一切形式的资金及实物的支持,例如免征税款或直接的资金投入等。
而狭义的农业补贴则仅指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农业产业目标而进行的现实的财政资金直接转移中的“赠款性”补助金或补贴金的依法发放,德国公法学界称之为“亏损性补贴”,意指“不要求返还的金钱给付,对国库来说,这种给付是一种…亏损‟”。
二、农业国内支持的概述(一)农业国内支持的定义根据农业补贴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内支持首先是一种农业补贴,也就是说它的大致含义与农业补贴相同,都是指一国内的政府及相关公共机构给予农业和农产品各种形式的支持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但是由于《农业协定》的相关规定,农业国内支持是在该协定允许情况下存在的一种农业补贴。
简单来说,农业国内支持就在特定条件下被允许存在,政府可以合理实施,用来保证本国农业良性发展的一种农业补贴。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将受到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影响,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加入WTO后的契机,充分利用积极因素,尽力消除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业同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尽最大努力维护我国的利益.
作者:王莹王瑶作者单位:王莹(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王瑶(黑龙江省武警总队审计处,黑龙江,哈尔滨,150070)
刊名:北方经贸英文刊名: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 年,卷(期):2002 ""(4) 分类号:F320.2 关键词:WTO 农业影响对策。
浅谈从WTO框架下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谈从WTO框架下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摘要众所周知,农业补贴政策一直贯穿于各个国家的农业政策之中,是一个国家保护本国农业的重要手段,在乌拉圭回合达成《农业协定》之后,各个国家都开始依据《农业协定》进行农业补贴的调整,以期更好的推动本国农业的发展。
我国在入世之后,应该如何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农业国内支持《农业协定》黄箱政策绿箱政策蓝箱政策一、农业补贴的定义要了解什么是农业国内支持就必须知道什么是农业补贴。
根据《农业协定》的描述,农业补贴包括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两个部分。
那什么是农业补贴呢?由于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农业补贴的概念问题,但是根据该协定可以判断它是指一成员方政府对国内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综合支持。
农业补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补贴是指政府及其相关公共机构所给予农业产业或农产品的一切形式的资金及实物的支持,例如免征税款或直接的资金投入等。
而狭义的农业补贴则仅指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农业产业目标而进行的现实的财政资金直接转移中的“赠款性”补助金或补贴金的依法发放,德国公法学界称之为“亏损性补贴”,意指“不要求返还的金钱给付,对国库来说,这种给付是一种‘亏损’”。
二、农业国内支持的概述(一)农业国内支持的定义根据农业补贴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内支持首先是一种农业补贴,也就是说它的大致含义与农业补贴相同,都是指一国内的政府及相关公共机构给予农业和农产品各种形式的支持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但是由于《农业协定》的相关规定,农业国内支持是在该协定允许情况下存在的一种农业补贴。
简单来说,农业国内支持就在特定条件下被允许存在,政府可以合理实施,用来保证本国农业良性发展的一种农业补贴。
(二)农业国内支持的类型这里所讨论的农业国内支持的类型主要是基于《农业协定》来讨论的,而根据《农业协定》农业国内支持主要被分为三个类型:1.绿箱政策”指基本不会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农业补贴,包括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为保障粮食安全以及自然灾害救济等方面的政府投入。
WTO环境下中国农业如何面对开放2000年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势必会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这种影响小至每个消费者、生产者的切身利益,大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加入WTO是我国加速市场经济建设、争取WTO成员资格,享受WTO成员国权利的先决条件。
《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议》及《WTO农业协议》主张以市场作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手段。
以市场为取向,这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目标完全一致。
执行《协议》就意味着向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体制靠拢,使中国的经贸体制融合在世界经济结构的大框架中,这将有利于加快引进国外市场机制,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由于农业一直是中国加入WTO谈判中争议最大的部门之一,作为加入WTO的承诺,《协议》的签署就为中国“入世”扫清了重大障碍,它有利于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特别是农产品出口创造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
通过WTO的多边谈判机制,中国与其他贸易国的农产品贸易纠纷可以得到较为公正的解决;通过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国的合法利益得到体现,摆脱“别人制定规则,中国被动参与”的不利局面;加入WTO中国可以享受多边的永久性的最惠国待遇,使主要贸易大国将不得不取消对中国实施的不同程度的贸易歧视政策。
加入WTO可使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主体多元化多元主体的互动关系,将为中国农产品贸易体制的改革、运作提供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减少在现有农产品贸易体制下的“寻租”行为,保持农产品贸易体制的透明性和可预见性,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稳定的法律环境。
《WTO农业协议》及《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议》还通过保证私有贸易实体的贸易份额,结束进口垄断状态,极大地激发国有贸易实体的主动性和经营活力,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高国有农产品贸易实体的竞争力。
中国加入WTO有一个3年的实施过渡期,在此期间内,中国将逐步批准外国企业参与进口农产品的分销业务,允许其提供与分销有关的一系列服务。
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领域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业领域也受到了影响。
中国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了挑战和机遇。
一、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中国加入WTO后,机会和挑战双重存在。
对于中国农业来说,市场竞争是最大的挑战。
由于市场开放,外国农业产品涌入中国市场,加之进出口贸易自由化的推进, 使得中国农产品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竞争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价格,还有质量和安全。
在市场竞争中,消费者更加关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成为了重要的标准。
二、机会的出现尽管市场竞争给中国农业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给农业带来了机会。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得以更广泛地在国际市场中竞争,这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会。
1. 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在加强质量管理、控制生产成本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得中国的农产品积极地参加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并获得了成功和发展的机会。
2. 加入WTO后,中国的外贸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外贸自由化进一步推进。
这为中国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国农业的竞争力得以提高,因此农产品进出口平衡有望得到长期保障,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三、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加入WTO后,农业领域的竞争逐渐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入WTO之后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更是必然趋势。
1.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粮食、畜牧、渔业、林业、蔬菜等多元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2.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推进网络“直供直销”模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农业生产基地,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总之,中国加入WTO对农业领域的影响是双重的。
在市场竞争中,中国农业受到了挑战。
学年论文论文题目: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专业08应用国际贸易年级班别2008应用国际贸易1班学号L200909088导师老师谢磊老师学生姓名范明秀目标第一篇中国农业面临国际农业的冲击第一章农产品国际竞争总体不强………………………………第二章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第三章加大了政府农业保护和宏观调控的难度……….第四章全球粮食巨头进军中国农产品市场,中国农产步失去话语权………………………………………………………………….第五章农业安全,农村稳定安全问题突出……………….第二篇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章总体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第二章众多农产品过剩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第三章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第四章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低……………………………第三篇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第一章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在逆差状态………………………………………………………………………………………第二章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快……………………………………………………………………第三章农业的产业链条会进一步延长,农业逐步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第四章农业的发展对科技的依靠性将会加强,农业的集约发展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将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第五章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明显增强,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加强…………………………………………………………………………第六章中国的农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农业的开放程度增强…………………………………………………………………………………….第四篇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第一章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保证农业基础实施的建设…………………………………………………………………第二章发展生态农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第三章完善农产品出口体制,加强农产品信息服务和建第四章建立健全农业科学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第五章加强实施城乡统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第六章加强农村法律、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第几张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摘要: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农业及与农业发展有关的政策措施,使中国农业及涉农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全面、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WTO框架下中国农业补贴的应对策略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中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始终存在着低效率、低水平、低收益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与农民自我素质的提高,农业逐渐实现了由短缺供应向精细供应、由传统生产向现代生产的转变。
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等水平跟不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步伐,导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如补贴、税收减免等。
这些措施对于我国农业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这些政策也面临来自WTO的贸易规则制约,如对农业补贴的限制和反倾销措施等,这些规则制约将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
因此,研究WTO框架下中国农业补贴的应对策略,不仅能够帮助我国农业行业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竞争,还能为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WTO框架下中国农业补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WTO对中国农业补贴的限制及其影响、中国农业补贴的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而言,本论文将通过文献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WTO框架下中国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WTO对中国农业补贴的限制和影响。
同时,结合我国农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提出应对策略,为我国农业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三、论文创新之处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1. 从WTO框架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2. 通过对WTO对中国农业补贴的限制及其影响的研究,提出了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3. 结合中国农业行业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探讨了农业补贴的创新模式和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四、预期研究成果本论文的预期研究成果包括:1. 深入了解WTO框架下中国农业补贴的情况和存在问题;2. 探讨WTO对中国农业补贴的限制及其影响,提出应对策略;3. 提出农业补贴的创新模式和可行性,为中国农业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加入WTO对国内农业的影响分析【摘要】加入WTO对国内农业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WTO对农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其背景和影响因素。
在讨论了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农产品贸易竞争的加剧、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
在对当前国内农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加入WTO对国内农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环境。
随着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国内农业将面临更多的变化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关键词:WTO、农业市场、贸易竞争、补贴政策、质量安全、结构调整、现状分析、对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加入WTO对国内农业的影响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新时代的开始。
加入WTO对于中国农业领域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农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亿万农民的生活保障。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更加严格的贸易规则。
中国农产品将不再仅仅面对国内市场,而是要面对全球市场的挑战。
这必将对国内农业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农业部门和农民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
加入WTO也为中国农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中国农产品将有更多机会进入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但也需要更加深化农业改革,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保护农民的利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WTO对农业的重要性WTO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加入WTO意味着国家将遵守WTO的规则和协定,这将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的国际贸易。
加入WTO将使农业市场更加开放,有利于引进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