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18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0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1. 引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给水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技术要求,对城市供水系统进行规范化建设的文件。
本文档旨在提供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以保证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提高供水服务的质量。
2. 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模在10万人口以上的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城市供水工程。
3. 规划原则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 综合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经济状况和环境因素等,科学合理地确定供水需求,并进行合理布局。
- 安全可靠: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包括水源水质安全、供水设施运行可靠性和供水系统的抗灾能力等。
- 合理经济:在保证供水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运营成本,合理利用资源。
- 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节约水资源,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规划内容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4.1 供水系统整体规划•确定供水系统的规模和布局,包括水源规划、输水管网规划和供水站规划等。
•综合考虑供水水源的可靠性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源。
•确定供水管网的布局和容量,满足城市不同区域的供水需求。
•规划供水站的设置和数量,保证供水压力的稳定和供水的可靠性。
4.2 供水设施设计•水源地工程设计,包括水源采取、水源净化和水源保护等。
•输水管网设计,确定管道的材质、直径和布置方式,保证供水的稳定性和流量要求。
•供水站设计,包括泵站和水池的设计,确保供水压力稳定和供水质量符合要求。
•防污染设计,提供对污染的防治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防洪设计,确保供水设施在洪水等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安全可靠。
4.3 供水管网管理•管网运行管理制度,确保供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定期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网设施的故障和漏损。
•建立管网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供水管网的运行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问题。
•管网改造和升级计划,根据城市发展和供水需求的变化,适时对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和升级。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指对城市给水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进行规范的文件,旨在确保城市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以下是一份针对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1000字简要介绍。
一、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给水供应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合理规划城市给水工程是保障城市居民用水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规范旨在指导城市给水工程的规划工作,优化城市给水系统的布局和结构,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应能力的增强。
二、规划原则1.综合规划:将城市给水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因素。
2.科学决策:依靠数据和科学研究,确定给水工程的规划需求,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统筹安全性和经济性:确保城市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同时注重投资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可持续发展:优化供水结构,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满足未来城市扩大的需求。
三、规划内容1.给水工程的总体规划:确定给水工程的总体布局,确定主要管道线路和水源点的位置,考虑水质、水量和供水压力等因素。
2.给水设备的规划:确定给水设备的类型、数量和布局,确保设备运行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给水水源的规划: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规划水源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确保水源的质量和供应能力。
4.水质处理的规划:确定水质处理的方法和设备,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和居民健康要求。
5.给水管道的规划:确定给水管道的布局、直径和材料,确保供水管网的运行安全和供水压力稳定。
6.给水泵站的规划:确定泵站的位置、规模和泵的选择,确保泵站的运行效益和供水能力。
7.运维管理的规划:确定城市给水系统的运维管理机构和管理流程,确保城市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四、规划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和用水需求的预测,确定给水工程的需求和规划目标。
2.可行性研究: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包括水资源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P56城市用水分类: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市政用水、管网损漏水量、未预见用水、消防用水综合生活用水标准: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和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城市中每个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水量范围称为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单位常用L/人.日计。
P65时变化系数:一天中,每小时的用水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幅度与居民人数、居民作息制度、房屋设备情况、生活习惯等有关。
最高日中,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叫时变化系数Kh。
通常为1.3~3.0。
Kh=最大日最大时用水量/最大日平均时用水量P75水源的选择与保护水源选择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
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
3.坚持开源节流方针,协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布局,从整个给水系统的安全和经济来考虑。
5.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如当地的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人防、卫生、施工等方面条件。
6.水源选择应考虑防护与管理的要求,避免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
7.保证安全供水。
水源保护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
根据不同水质的使用功能,划分水体功能区,从而可以实施不同的水污染控制标准和保护目标。
地表水源卫生防护、地下水源卫生防护P8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组成。
(职能:供给城市各类用水、保障居民生存与生产。
)1、城市取水工程城市取水工程包括城市水源(含地表水、地下水)、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为蓄、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堤坝等设施。
取水工程的功能是将原水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
2、净水工程净水工程包括城市自来水厂、清水库、输送净水的二级泵站等设施。
净水工程的功能是将原水净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并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网。
第三章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工程规划的范畴一、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定义与分类广义: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广义的基础设施分为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
狭义:我国城市建设中提及的城市基础设施,即为城市人民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常规的城市基础设施。
2、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一)城市交通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航空交通工程(主要有城市航空港、市内直升机场以及军用机场等设施)2)城市水运交通工程(分为海运交通和内河交通)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包括市际铁路、市内轨道交通)4)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分为公路与城区道路交通)(二)城市水务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城市给水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取水工程包括城市水源、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为蓄、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堤坝等设施。
功能——将原水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
2)净水工程净水工程包括城市自来水厂、清水库、输送净水的二级泵站等设施。
功能——将原水净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并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网。
3)输配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包括从净水工程输入城市供配水管网的输水管道、供配水管网以及调节水量、水压的高压水池、水塔、清水增压泵站等设施。
功能——将净水保质、保量、稳压地输送至用户。
城市排水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雨水排放工程有雨水管渠、雨水收集口、雨水检查井、雨水提升泵站、排涝泵站、雨水排放口、水闸、堤坝等设施。
功能——及时收集与排放城区雨水等降水,抗御洪水、潮汛水侵袭,避免和迅速排除城区积水。
2)城市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站)、污水管道、污水检查井、污水提升泵站、污水排放口等设施。
功能——收集与处理城市各种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综合利用、妥善排放处理后的污水,控制与治理城市水污染,保护城市与区域的水环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2007-10-10]【字号: | | 】【背景色】1总则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城市水资源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
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城市用水量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水量的总和。
第二部分应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