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的机制和表现(中英文)
- 格式:ppt
- 大小:722.00 KB
- 文档页数:51
弱视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弱视概述弱视(amblyopia)是常见的严重损害儿童视力的眼部疾病之一,指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但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视力的恢复,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英文名称:amblyopia。
其它名称:弱视症。
相关中医疾病:小儿通睛、能远怯近、胎患内障、疳积上目、小儿眼生翳、视瞻昏渺。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弱视不是遗传病,不会遗传给后代,但是引起弱视的因素,如高度散光、高度近视、斜视等是有遗传倾向的。
发病部位:头部,眼。
常见症状:视力差、视物模糊。
主要病因:斜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形觉剥夺。
检查项目:视力检查、屈光状态检查、外眼检查、瞳孔检查、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双眼红光反射试验、注视性质检查、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早期诊断和治疗疗效较好,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临床分类:1、斜视性弱视为单眼弱视。
发生在单眼性斜视,双眼交替性斜视不形成斜视性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即两眼之间存在屈光参差,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D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D,屈光度较高的一眼可以形成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为单眼性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为双眼性弱视。
双眼中低度近视一般不会形成弱视,超过-10D(即1000度)的近视有形成双眼弱视的危险。
由双眼高度散光引起的弱视又称子午线性弱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可为单侧或双侧,单侧较双侧更为严重。
这种弱视形成所需要的时间比形成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时间要短。
婴幼儿即便短暂地遮盖单眼也可能引起剥夺性弱视,故应该在视觉发育关键期避免不恰当的遮盖。
二、弱视的发病特点三、弱视的病因病因总述: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成年人的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双眼光感受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5岁前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会延续至6~8岁,此时,若因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光感受细胞则不能得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便会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
弱视中文名称:弱视英文名称:amblyopia定义:儿童视力用眼镜矫正不能达到0.8以上,而经多种有关检查又未发现异常的眼病。
弱视增视综合治疗仪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者有器质性改变及屈光异常,但与其病变不相适应的视力下降和不断矫正或矫正视力低于0.9者均为弱视,可以发生于一眼或两眼。
弱视(amblyopia)中最重要的为斜视性弱视,半数以上的弱视与斜视有关,从症状上来看,斜视为眼位异常,弱视是视力异常。
两者关系如马车的两个轮子,屈光不正则象车轴,它粘结着两个车轮。
目录概述分类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先天性形觉剥夺性屈光不正性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措施要做的检查要做的治疗治疗方法四压抑疗法penalization食疗与方剂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的仪器治疗注意事项与近视的区别危害危害程度与微量元素缺乏的关系并发症概述分类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先天性形觉剥夺性屈光不正性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措施要做的检查要做的治疗治疗方法四压抑疗法penalization食疗与方剂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的仪器治疗注意事项与近视的区别危害危害程度与微量元素缺乏的关系并发症概述弱视是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9(0.9适用于5岁和5岁以上者,低于5岁者应下调至:4岁0.8,3岁和3岁以下0.6)的视力状况,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弱视。
1.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患有诸如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角膜混浊、先天性玻璃体混浊、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无虹膜、全色盲、白化病、眼球震颤等明显的眼科疾病。
患者除患有上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外,也可能同时患有的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斜视,不在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列。
尽管在通过现有的医疗手段解决或部分解决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后,最佳矫正视力如果仍然不能达到0.9,则形成弱视。
2.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并不患有上述罗列的明显器质性病变,患者可能患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也可能不患有,甚至眼球结构为平光。
【疾病名】弱视【英文名】amblyopia【缩写】【别名】dimsightedness;lazy eyes;visus hebetudo;weak sight【ICD号】H53.0【概述】弱视(amblyopia)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
对弱视的研究除眼科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外,还涉及到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
近年来,随着对弱视原因的深入研究以及实验性动物模型、电生理、心理学及神经生物化学等各方面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弱视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对弱视的定义也提出了下列不同的看法。
1.“弱视”(amblyopia)是希腊字“视力迟钝”的意思。
von Noorden提出眼球看上去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矫正镜片不能改善视力。
但在幼年时期戴合适矫正镜片加遮盖疗法,则视力可恢复正常。
2.弱视的发生与双眼竞争有关。
在视觉发育早期,竞争的双眼视刺激的输入失去平衡,占优势的眼就成为非弱视眼,而劣视的眼就成为弱视眼。
临床上常见两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视力低的那只眼将发展成弱视眼。
3.没有可察觉(采用一般检查方法)的器质性病变,弱视是由视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绝大部分病例经过适当治疗视力可以提高。
4.眼部凡无器质性损害,而矫正视力低于0.4(好眼1.0)或好眼低于1.0而两眼视力相差>3行,视力低的那只眼为弱视眼。
5.有人把“弱视”定义为“没有可见器质性改变的视锐度减退或伴有某些器质性改变,而这种改变远不能解释其视力减退的程度”。
6.还有人将“弱视”定义为“发生在斜视、屈光不正或视觉剥夺的单眼或双眼的视锐度减退”,并认为如果尽早除去病因,于视觉敏感期(6岁以前)在正常环境中对单眼弱视的患者遮盖好眼,让患眼稳固地使用,治愈弱视并不困难。
7.全国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96)定义为凡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
总之,弱视是婴幼儿期,由于各种原因如知觉、运动、传导及视中枢等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刺激,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而发生的视觉功能减退的状态。
弱视的名词解释考试弱视(Amblyopia)是指一种视觉障碍疾病,也被称为"懒眼"。
它是一种与眼睛和大脑之间协调不良有关的疾病,导致患者无法在一个或两个眼睛中正常发展视觉功能。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很常见,尤其会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弱视通常在儿童发育早期就会出现,但也有可能在成年后开始发展。
常见的弱视病因包括斜视(strabismus)、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s)以及眼球疾病(eye diseases)等。
弱视对患者的视觉功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降低了患者的视觉清晰度、深度感和空间感。
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
弱视的名词解释考试是一种考核方式,旨在测试人们对弱视疾病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考试内容通常包括弱视的定义、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
其中,对病因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病因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斜视引起的弱视,早期治疗通常包括使用眼罩来强制使用患眼,以促进视觉功能的正常发展。
此外,弱视名词解释考试还可能包括对弱视相关术语的解释。
这些术语包括视觉清晰度(visual acuity)、屈光度(diopter)、弱视眼(amblyopic eye)等。
理解这些术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交流和理解专业医学文献和讨论。
弱视的名词解释考试不仅仅是为了测试人们对弱视的理解,更是为了推动公众和医学界对弱视疾病的关注和认识。
通过考试,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宣传弱视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促使更多人了解并关心弱视患者的健康和福祉。
弱视名词解释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可能因地区和医学教育体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一些地区,该考试可能是医学专业学位的一部分,而在其他地方,它可能是举办健康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
无论形式如何,弱视名词解释考试都是一种宣传和教育的手段,有助于提高大众对弱视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弱视的名词解释考试是一种测试人们对该疾病的理解和解释能力的考核方式。
斜视相关眼科中英文术语翻译总结strabismus 斜眼strabism 斜眼、斜视 strabmic squintstrabologypapillary reflection 瞳孔反射APCT(替代棱镜覆盖测试)Micro strabismus轻微斜视 high myopia高度近视 Graves眼病restrictive syndrome限制性综合症Post traumatic and post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创伤和视网膜脱落手术后muscle hemorrhage 肌肉出血斜视度△convergent strabismus 会聚性斜视 divergent strabismus分散性斜视 hyperopia远视concomitant strabismus 共同性斜视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disrupted with the risk of amblyopia 双眼视力失调,伴有弱视的危险specific indication 特定适应症esotropia 内斜视 paralytic strabismus麻痹性斜视orthophoria 直视平视unilateral amblypia 单侧弱视extraocular rectus muscle insertion 眼直肌附着muscle slippage 肌肉滑脱neuromuscular junction 神经肌肉接头ocular misalignment 眼位不正fluorescent microscopy 荧光显微镜immunostaining with synaptic markers 免疫突触标记法synapses 突触decompensated intermittent exotropia 失代偿性间歇性斜视consecutive exotropia 连续性外斜视esotropia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nystagmus 内斜视伴发育迟缓和眼球震颤anisometripic high myopia 伴屈光参差高度近视en plaque 斑状块acute acquired esotropia 急性后天性内斜视videooculograph 眼动视频追踪algorithms 算法nasal limbus 鼻缘第一眼位(primary position):又称原在位,双眼注视正前方时的眼位clinical course 临床病程ocular alignment 眼球排列binocular function to fluctuate 双眼视功能不稳定irreversible 不可逆的accommodative esotropia with a high AC/A ratio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患者看远时斜视度数小,看近时斜视度数大,两者之间相差15个棱镜度以上。
弱视(Amblyopia)定义及标准1、弱视(Amblyopia)是指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矫正镜片不能改善视力,但在幼年时采用遮盖疗法,视力可部分或全部恢复。
弱视是一种与双眼有关的病情,是在视觉发育早期,双眼视觉刺激的输入失去平衡的结果,占优势的则为主眼,劣势者成为弱视眼,或由于视觉剥夺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
我国规定(1985)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9者列为弱视。
弱视又按程度分为轻度:原始视力为0.6~0.9;中度:原始视力为0.2~0.5;重度:原始视力为0.1。
V on Noorden(1966,1974)将弱视分为五大类,即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剥夺性及先天性弱视。
Dale(1982)建议将由出生到6岁这个视觉发育敏感期所产生的弱视统称为发育性弱视。
这一名词简明扼要,符合临床及科研实际需要,应当采用。
发育性弱视包括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及剥夺性及先天性弱视。
(1)斜视性弱视(strabismic amblyopia):斜视发生后两眼视轴不平行,同一物体的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因而引起复视。
另有一个与落在注视眼黄斑上完全不同的物像将落在斜视眼的黄斑上,这两个清晰的不同物像不能融合,遂引起视觉混淆。
斜视引起的复视和视觉混淆,尤其是后者,使患者感觉极度不适,因而视皮层主动抑制由斜视眼黄斑输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功能长期抑制,遂形成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anisometropic amblyopia):双眼屈光不等叫屈光参差。
由于屈光参差太大,落在两眼黄斑上的物像清晰度不等。
屈光参差既便获得矫正,但所造成的物像的大小仍然不等,使两眼物像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视皮层只得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球的物像,日久该眼遂发生弱视。
单侧高度远视儿童较单侧高度近视者尤为多见。
在远视屈光参差病例,远视较浅的一只眼能获得较清晰的物像,而同样的物体不能使远视更深的一只眼进一步调节,因而物像是模糊的,日久遂形成弱视。
弱视疾病弱视(amblyopia)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
眼部内外没有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低于0.9)者称为弱视。
弱视与斜视有亲密关系,单眼偏斜可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
对弱视的讨论除眼科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外,还涉及到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
病因弱视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斜视性弱视(strabismic amblyopia)。
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由于眼位偏斜而发生复视,为了解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
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导致弱视。
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多。
(二)屈光参差性弱视(anisometropic amblyuopia)。
由于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象清楚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融合困难,脑皮质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的物象,日久发生弱视。
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
假如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form deprivation amblyopia)。
在婴幼儿期,如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甚至不恰当的遮盖一眼,使得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而发生弱视。
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
(四)屈光不正性弱视(ametroic amblyopia)。
多为双侧性。
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
戴合适眼镜后,能使视力渐渐提高,但为时较长,一般需2~3年。
(五)先天性弱视(congenital amblyopia)。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非常清晰,可能由于在诞生后,视网膜或视路发生小出血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有些继发于眼球震颤,全色盲等。
这种弱视预后不佳。
(一)发病缘由目前多采纳von Noorden的分类,即将弱视分为如下5种: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