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园艺植物线虫病害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5
陇东学院园艺专业课程教案《园艺植物病理学》教案1课程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园艺植物病理学开设时间:三年级第二学期选用教材:李怀方等.《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一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参考书目:(1)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5)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6)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孙广宇等.《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9)王连荣.《园艺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0)林焕章.张能唐.《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1)曹若彬.张志铭.冷怀琼等.《果树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2)吕佩珂.《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续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6(13)丁梦然.王昕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4)宗兆锋等. 植物病理学原理.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2(15)梁训生,谢联辉主编. 植物病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6)陆家云. 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7)王金生. 植物病原细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8)张绍升编著. 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防治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H. Wheel 著,沈崇尧译. 植物病程. 科学出版社,1979(20)曾士迈等著. 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出版社,1986(21)弗赖伊,W.E.著,黄亦存等译. 植物病害管理原理. 科学出版社,1988(22)/show_news.asp?Article_ID=781&filepath=image s/30.gif(23)/bl/main.asp(24)/jwc/jingpinke/pubing/index.htm(25)/jwc/jpkc/ptzwbl/ptzwbl.asp(26)/jingpin/2005/bingli/main/main.htm(27)/introDisp.jsp?siteId=373评估评价(宋体小四加粗)[具体内容](宋体五号)第一章绪论(1学时)1教学目的(1)领会园艺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性质和任务,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植物病理学领域;(2)了解园艺植物病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重要性;(3)理解: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园艺作物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园艺作物根结线虫病是一种严重的植物病害,对园艺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这种病害,提高园艺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本报告将重点介绍园艺作物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
一、科学认知病害,准确诊断首先,要科学认知和准确诊断园艺作物根结线虫病。
该病害由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引起,是一种植物寄生性线虫,会对植物的根部造成损害。
识别该病害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根部症状和土壤中线虫的数量。
根部症状通常表现为根结、畸形、坏死等,而土壤中线虫的数量可以通过取样检测得出。
二、选用抗病品种,优化种植结构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园艺作物根结线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抗病品种的选育可以通过传统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来实现。
此外,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轮作作物,可以降低土壤中线虫的数量,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质量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防控园艺作物根结线虫病的关键环节。
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质量,可以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精耕细作:通过精细的耕作和松土,可以破坏线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其数量。
耕作深度和频率应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抑制线虫的生长和繁殖。
应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适量添加生物肥料,以增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水分管理: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其对线虫病的抵抗力。
过度湿润的土壤有利于线虫的繁殖,因此应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
四、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是防控园艺作物根结线虫病的两种重要手段。
生物防治是通过引入天敌或使用生物农药来控制线虫的数量和繁殖。
例如,使用捕食性微生物如真菌和细菌可以捕食线虫,从而减少其数量。
生物农药具有环保、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但效果可能较慢。
化学防治是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杀死线虫。
园林植物线虫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林工作者在园林工程建设、养护实践中发现土壤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危害愈来愈严重,其中线虫病害正逐年加重且已成为一个防治难点,而且因种种原因还常常被忽视,如:葱兰线虫病,月季线虫病,雀舌黄杨线虫病,牡丹根结线虫,仙客来、四季海棠线虫病,松材线虫病等等。
本文就线虫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介绍,供同行参考。
一、病原线虫的基本知识线虫(nematodes)又称作蠕虫,是一类低等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约有2600多种。
一般生活在土壤、淡水、海水中,绝大多数种类寄生在人、动物和植物体内引起病害。
其中植物上寄生线虫约有2000种,危害园林植物的线虫种类不多但危害十分严重。
寄生在植物上的线虫,体型较小,大约0.5mm—3mm,多数雌雄同型呈线性或圆筒状,两端稍尖,个别种雌虫膨大成梨型或肾型,如根结线虫。
线虫的头部有唇和口腔,口腔内有管状口针或轴针,其基部与食道相连。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肠组成;生殖系统较为发达,占体腔很大部分,雌虫生殖系统包括两条卵巢、输卵管和子宫,通过阴道开口与阴门,雄虫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和一对交合刺组成。
口针是寄生线虫的最主要标志,尾部侧尾腺口是否存在是线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线虫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卵孵化为幼虫,幼虫经过四次脱皮发育成成虫。
一龄幼虫在卵内发育,二龄幼虫难辨雌雄,雄虫交配后不久就死亡,个别种雌虫可以孤雌生殖。
二、园林线虫的寄生特点1、无病症,病状相似线虫对寄生植物的致病性表现,首先是通过口针或轴针对寄主细胞或组织直接穿刺吸食造成创伤,后由于食道腺的分泌物(酶和毒素)对寄主细胞造成重要影响,引起细胞增大,形成肿瘤,抑制顶端分生组织分裂,融解细胞壁造成细胞组织坏死等。
因此病状表现为:肿瘤、茎叶卷曲、根坏死腐烂、整株植株早衰,生长不良、叶色灰暗枯萎,严重时整株死亡。
2、线虫繁殖能力极强一头雌虫可产卵500—3000头,大多数种线虫一年可繁殖多代,每代历期因环境条件而定,一般时间约30天,代数也因线虫种类、环境、条件而不同,如:月季胞囊线虫在河南一年2代,但在南方一年会发生4代。
一、名词解释:1、变态:昆虫从卵到成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不仅随着虫体的长大而发生着量的变化,而且在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发生着周期性的质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2、羽化:不完全变态昆虫的末龄若虫和完全变态昆虫的蛹,蜕去最后1层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
3、产卵前期:成虫从羽化到产卵的间隔时期。
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是指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4、群集性: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5、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的成虫羽化后,性器官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促使性器官成熟,才能交配产卵。
这种成虫期对性成熟不可缺少的取食称为补充营养。
6、性二型:有些昆虫雌、雄个体除第一性征外,在形态(如个体大小、体型、颜色等)上还有其他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性或性二型。
多型现象:有些昆虫在同一个种群中,除了雌雄二型外,在同一性别中还有不同的类型,称为多型现象7、假死性: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或震动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停留处跌落下来呈假死状态,稍停片刻即恢复正常而离去的现象。
8、有效积温法测:有效积温法测是指昆虫为了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一个虫期或一个世代)需要一定的热量累积,并且完成这个阶段所需的温度累积值是一个常数。
9、植物病害:当植物受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遭受其他生物侵染,使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在生理、组织和形态上发生一系列变化,并出现了各种疾病状态,造成生长受阻、产量降低、质量变劣,甚至植株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10、积年流行病害:凡需连续几年才能完成病菌量的积累过程,造成一定为害程度的病害。
11、单年流行病害:凡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条件合适,就能完成菌量的积累过程,造成一定程度为害的病害。
12、初侵染(单病程病害):经越冬越夏后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后引起第一次侵染。
13、再侵染(多病程病害):在同一个生长季节里,受到初侵染病株产生的病原物,继续传播到其他植株上侵染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