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中加里曼丹砂矿床成因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省三马林达地区煤层特征成功;高泽润【摘要】三马林达含煤区位于东加里曼丹省的东南部,在构造上属于加里曼丹面积最大的第三纪沉积库泰(Kutai)盆地.三马林达含煤区构造较简单,主要为宽缓的褶皱,褶皱轴向为北北东向.含煤区出露的地层自老到新有:第三纪中新世Tomp组、Tmpb组、Tmbp组、上新世Tpkb组和第四纪表土层Qa,其中中新世Tmpb组、Tmbp组和Tomp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些地层中的煤层具有煤层多、埋藏浅、夹矸少、发热量大、稳定性好、开采条件好等特点.【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2(038)002【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库泰盆地;地质特征;东加里曼丹;煤层;第三纪【作者】成功;高泽润【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83;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长沙市,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印尼矿能部统计,印尼煤炭资源储量为580亿t,已探明储量193亿t,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两岛,其中苏门答腊煤炭占探明储量的67%,加里曼丹煤炭占探明储量的31%。
煤层大部分产于第三纪地层中,始新世和中新世地层中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次烟煤,而上新世地层中主要煤种为褐煤。
三马林达含煤区位于东加里曼丹省东南部,是加里曼丹岛重要的产煤地。
区内包括若干互不相连的煤产地或煤层露头,含煤地层分属于第三纪始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煤层总厚度约为10000m。
加里曼丹处于西太平洋岛弧带中部,北面有南中国海,东面有苏禄海和西里伯斯海,东南侧为望加锡海峡,西部为巽他陆块,南邻苏门答腊-爪洼岛弧。
始于中始新世的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得加里曼丹形成了一些分隔的盆地。
其中库泰盆地是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它南以帕特诺斯特(Paternoster)陆台、巴里托(Barito)盆地和巴拉托斯(Maratus)山脉,西南以施瓦纳(Schwaner)地块,北北东以麦格莱海特(Mangkalihat)高地,西和北以加里曼丹中央山脉为界。
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兰达克Bawing金矿成矿远景分析摘要: 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兰达克Bawing金矿处于NW向加里曼丹三叠纪-侏罗系变质岩火山岩穹窿的西北角,岩浆侵入活动发育,北西向构造发育。
为形成各种热液型矿床提供了物质来源和成矿基础。
本文从成矿地质条件和地表的矿化特征等方面,对Bawing金矿的成矿远景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Bawing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远景一、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1.1、大地构造位置加里曼丹处于西太平洋岛弧带中部,被3个边缘洋盆和几个东南亚大陆及华南来源的微陆块包围,北面有南中国海,东面有苏禄海和西里伯斯海,南东侧为望加锡海峡,西部为巽他陆块,南邻苏门答腊-爪洼岛弧。
[1]本区处于NW向加里曼丹三叠纪-侏罗系变质岩火山岩穹窿的西北角,岩浆侵入活动发育,北西向构造发育,有大面积的白垩系花岗闪长岩基出露。
[2]1.2、地层区域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三叠系(Banan)巴南组:主要为中粗粒砂岩、火山碎屑岩、黑色含炭质砂页(泥)岩、厚层状底砾岩;侏罗系(Sungaibetung)组:由细粒凝灰质砂岩,砂岩、泥岩、粉砂岩互层,平行交错层理发育并含黄铁矿结核。
第三系、第四系广泛分布,其中第三系Hamisan组,主要为石英砂岩、砾岩。
三叠-侏罗系与岩金的形成关系密切。
[3]1.3、构造卢帕(Lupar)构造线位于矿区的北部,对矿区的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1:25万区域地质图,初步认为本区域构造线主体方向呈NW-SE向,以断裂表现形式为主。
[4]1.4、岩浆岩岩浆活动频繁,主要为白垩纪早期喷发的(Raya)莱雅火山岩,包括蚀变安山岩、英安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白垩纪早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体,包括花岗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英云闪长岩,呈岩基、岩株产出,广泛分布于南部和中部区域;白垩纪晚期侵入的辉长岩主要是零星出露。
第三纪始新世至上新世岩浆侵入活动更为强烈,始新世中期侵入的英安斑岩,主要分布于北部Bawang地区;渐新世侵入的闪长岩体包括闪长岩、细粒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辉长岩、英云闪长岩,呈岩株、岩瘤产出。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的金矿床
石原舜三;王春宏
【期刊名称】《黄金地质科技》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本文论述了加里曼丹岛的成矿地质条件,着重介绍了克里安金矿床的地质及矿化特征,并建立了克里安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还对印尼中加里曼丹成矿带上的姆洛山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姆洛山金矿床与菲律宾的碧瑶、日本的菱刈金矿床一样,均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石原舜三;王春宏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兰达克Bawing金矿及其外围遥感影像特征与成矿预测[J], 梁军;刘建权;李长江
2.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波阳丹郡锑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J], 邹侨
3.印度尼西亚首都将迁至东加里曼丹 [J],
4.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波阳丹郡锑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J], 邹侨
5.印度尼西亚尼加里曼丹古晋岩浆活动成矿带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J], 梁敏;周伟;刘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印尼西加里曼丹寒梅山金矿床矿物蚀变特征及找矿方向● 韦启锋, 农军年, 石伟民〔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南宁),广西 南宁 530023〕[摘 要]寒梅山(音译)金矿位于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西北部,是全球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印度−澳大利亚成矿域的交汇地带,具有较大的金矿找矿潜力。
文章通过对矿区开展矿物蚀变填图,识别出青磐岩化带、泥化带、中度泥化带、绢英岩化带、钾化带、硅化带等6个矿物蚀变带,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矿物蚀变分带特征。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小组认为该矿床是一个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
[关键词]矿物蚀变;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矿;寒梅山(音译);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等多个板块之间的叠合区,是全球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印度−澳大利亚成矿域的交汇地带[1−2],其大地构造环境对于金矿以及其他多金属成矿十分有利,是寻找金矿的重要地带。
寒梅山(音译)金矿位于西加里曼丹省孟嘉影县蒙特拉多镇,属特提斯成矿域之中加里曼丹金铜铅锌铝成矿带,该成矿带主要发育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斑岩型金铜矿床及脉状金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等,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地质背景。
寒梅山(音译)金矿区及其周边分布有众多大小不一的金矿床(点),区域内金矿开采历史悠久,2012−2020年,探矿权人对该金矿实施了地质勘查工作,包括遥感解译、地质填图、岩矿鉴定、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勘探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研究小组在此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的矿物蚀变填图成果,总结该矿床的成因及成矿规律,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1 区域地质背景加里曼丹大地构造是环太平洋构造−火山−岩浆−地震活动强烈的区域,是重要的“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成矿带”中的一部分[3]。
Hutchison将加里曼丹岛从北西向南东划分为3个主要的构造带[4],即Miri、Sibu-Rajang、Kuching(古晋)构造带。
1997年第4期 矿产与地质第11卷1997年8月M I NER AL R ESO U R CES A N D G EO L O GY总第60期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LOGAS 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冯连顺(广东有色地质矿产研究所,广州510080)摘 要 印度尼西亚砂金资源丰富。
LO GA S 金矿床是印尼重要砂金矿床之一。
它位于苏门答腊金银溅金属成矿带的宽坦河流域的准平原化河谷堆积地带。
砂金矿受水系,中低山地形地貌格局和金物质来源的控制,赋存在特定的Q at 河流阶地和Q tpu 层位砂砾层中,层位稳定,矿床埋深5~12m ,砂金品位0.131~0.235g /m 3。
关键词 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地貌,层位,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金矿资源丰富,金矿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溅金属成矿带、加里曼丹金成矿带,即板块过渡带和地台区。
Log as 金矿是个重要的砂金矿田,由多个矿区组成。
1 砂金矿床自然地理环境及开发历史Logas 砂金矿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廖内省Ihnlus 县Singne 区Log as 村。
矿区处于60~200m 低丘陵地带,山脊间谷溪树枝状流入Kampar kir 和Lndaiag ilil ;气候属热带气候,2~9月为雨季,降雨量1~18m m ,气温19.8~34.8℃,湿度57%~99%,有利砂金矿床的形成。
据记载,早在30年代,荷兰公司就曾在该地区采金,据BENGKALIS 公司在塞基奇河支流采金1060kg 、铂2.564kg (1942年~1945年)。
1954年后印尼政府组织开采。
1989年Log as 矿属美利高公司全权拥用,组织对878、765、868、870等区段勘探和生产,取得一定效益。
2 区域地质(1)该区域位于印度板块俯冲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的过渡带,于苏门答腊岛的中部区域。
一级构造属中生代巽他陆核,其源南半球古大陆分裂北移的产物。
二级构造,则属巽他新生代2321996年5月10日收稿。
doi:10.3969/j.issn.1007-3701.2015.02.002爪哇和加里曼丹(印尼)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构造环境对比摘要:本文根据文献上的新生代岩浆岩岩石化学数据,确定印尼爪哇岛和加里曼丹岛中部等地存在埃达克质岩存在的证据和成因,判别其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将其与印支板块东北侧的同时代埃达克质岩以及南苏门答腊楠榜省第四纪埃达克质岩的构造环境进行对比。
本区新生代埃达克质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C-型(大陆型)和O-型(岛弧型)埃达克岩,其La/Yb 比值变化于3.47~28之间,比阿留申群岛的典型埃达克岩的La/Yb 比值(>20)变化范围更大,其成因是由俯冲板片部分熔融,地幔楔混染和上地壳的结晶分离作用(AFC)而成。
Zr/Nb-MgO 和Zr/Nb-Zr 图解以及Zr/Hf 和Nb/Ta 比值证明了本区大多数火山岩的岩浆作用和岩浆岩源区与地幔楔混染有关。
关键词:爪哇岛和加里曼丹岛;新生代埃达克质岩;构造环境;岩浆成因和源区中图分类法:P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701(2015)02-125-11Hu P 袁Zhu Z X and Yang Z Q.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for the Cenozoic adakitic rocksin Java and Kalimentan (Indonesia),and comparison of tectonic setting to the nearby area.,2015,31(2):125-135.Abstract:Based on the published magmatic lithogeochemical data,this paper conforms the evidence for the existing of Cenozoic adakitic rocks in Java island and Kalimantan island (Indonesia),presents a lots of geo-chemical-tectonic setting discrimination diagrams,and discusses their tectonic setting comparison to adakitic rocks of the same ages at the north-east part of the Indochina Plate as well as the Quaternary adakitic rocks in Lampung Province of Southern Sumatra.The Cenozoic adakitic rocks in this area,which formed in the vol-canic arc at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may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of adakitic rocks:C-type(continental)and O-type (island arc),with La/Yb ratio widely varying in 3.47~28,compared to that of the typical adakites (>20)in Allusion Archipelago.The origin of these adakitic rocks may be resulted by partly melting of sub-ducted oceanic plate,the assimilation of mantle wedge plus the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FC)within upper crust.The Zr/Nb-MgO and Zr/Nb-Zr diagrams as well as Zr/Hf and Nb/Ta ratios indicate that the magmatism and its provenances in this area were related to the assimilation of mantle wedge.Key words:Cenozoic adakitic rocks;tectonic setting;magmatic origin and provenances Java island and Kali-mentan island收稿日期:2014-12-31;修回日期:2015-02-04.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印合作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优势资源矿产潜力评价”项目(编号:12120115067201).第一作者:胡鹏(1984—),男,助理研究员,从事境外地质矿产研究工作,E-mail :157521303@.胡鹏,朱章显,杨振强HU Peng ,ZHU Zhang-Xian,YANG Zhen-Qiang(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430205)(Wuhan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Wuhan 430205,Hubei,China)华南地质与矿产2015年埃达克岩是指一类具独特地球化学特征的中-酸性火成岩(SiO2>56%),以低的重稀土元素Yb 和Y含量和高的Sr/Y和La/Yb比值(>20~40)以及高的Sr、Zr、Ni、Cr含量和高Mg#值为特征[1-3],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中。
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砂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自古就有采砂金的历史,现在也有许多项目介绍人向投资者介绍此地区的砂金矿项目,本文通过实地对两个砂金矿点的调查及相关资料研究总结分析了当地砂金矿的地质特征并做了初步的成因分析。
标签: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砂金矿地质特征成因分析1概况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位于北纬10度至南纬10度之间,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半球,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季分别。
北部受北半球季风影响,7、8、9三个月降水量丰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风影响,12、1、2三个月降水量丰富。
西加里曼丹省是印尼在加里曼丹岛的五个省份之一,位于加里曼丹岛的西部地区,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19.4%,岛屿中部为山地地形,四周为平原,地势较缓和。
加里曼丹岛盛产煤、铝土、铜、金、金刚石、石英砂等矿产,印尼约40%的煤炭产于岛屿的东部和中南部地区,岛屿西部地区很少有煤,但有铜、金、铝土、石英砂等矿产产出。
2西加里曼丹省砂金矿地质特征印尼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及欧亚板块的汇聚地带,欧亚板块向南俯冲,导致地表抬升隆起。
据资料表明,加里曼丹岛是此地区较早露出海面的岛屿,经历了至少两次以上较大的地质活动期,一次是中生代时期,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在加里曼丹的西北部含有化石的石炭纪石灰岩,二叠纪到三叠纪的花岗岩等可以证明此次活动;一次是新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向西挤压,加入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活动,导致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之间位置开始挤压下沉,形成今天的孟加锡海峡,同时加里曼丹岛中部地区由于进一步抬升作用形成今天的山脉,并伴随有大量的次级构造活动。
2.1区域地质此地区,区域内分布的地层有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其中分布面积最大的为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其次为石炭系和第四系。
印尼西加里曼丹省鲁马金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王纪昆【摘要】鲁马金矿区位于加里曼丹重要的金成矿区带内,区内广泛发育第三系火山岩系,第三纪中—酸性侵入岩活动强烈,NW向断裂构造发育.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元素共生组合规律以及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圈定了Au-Bi-Mo-W、Ni-Cr-As-Sb 2个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带.分析表明:①Au-Bi-Mo-W综合异常带以Au为主,具有10处浓集中心,Au异常具有强度高、规模大、连续性好、浓度分带清楚、高值点及浓集中心众多等特点;②浓集中心主要分布于鲁马山附近,在多个浓集中心附近发现有砂金矿点和蚀变矿化带,矿区具备寻找残坡积型砂金矿、河流冲积型砂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的良好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6页(P26-30,67)【关键词】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异常;找矿前景【作者】王纪昆【作者单位】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正文语种】中文鲁马金矿区位于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北西部,区内20世纪30年代发现岩金,并由新加坡人开采,之后由于战乱而终止开采。
本研究地质勘查工作始于2012年,经过2 a多勘查工作,通过1∶50 000水系沉积测量,圈定了10处以Au为主的异常浓集中心,多处异常区附近已发现有民采砂金或蚀变矿化带,为寻找砂金矿的有利地段,矿区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进一步指导该区金矿找矿勘查工作,本研究对该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找矿前景进行讨论。
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区域上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等多个板块之间的叠合区内,是环太平洋构造-火山-岩浆-地震活动强烈区域,重要的“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一部分[1],大地构造环境非常利于金成矿。
西加里曼丹地区的主要地层包括中生代—新生代形成的沉积地层和火山岩地层,区内热液活动强烈,白垩纪花岗岩、侵入岩分布广泛。
原创:印尼煤矿那些事儿在印尼久了,常听到一些印尼人(包括少数华人)说,你们中国老板来印尼不是倒“煤”就是做“镍”,把我们的环境都破坏了,资源都弄走了。
这话得两说着:一方面,国家要强大,经济要发展,百姓要致富,资源合理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来源,历史上中国也经历过这个过程,没有牺牲就没有发展;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外资的介入和参与,你即便有再多的资源,静静地躺在地下不能变现,也只能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国家还是一穷二白,老百姓还是一贫如洗。
不是来印尼涉矿合作的中国老板都赚到了钱,不信看我以前的文章老王印尼开矿祭,老王印尼开矿祭(续),就是根据不少老板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印尼也不是所有的矿都是香饽饽,中国依存度较高的不外乎是煤矿,镍矿和铝矾土矿等,今天就说说印尼煤矿那些事儿。
近年印尼煤矿的出口情况现如今都是大数据可视化了,先给大家一个看板。
这个看板是使用国产软件帆软BI制作的,数据主要来自印尼第三大检验机构ANINDYA,仅供参考。
由于篇幅所限,上面的图片只是一个示意,想看详细数据可以用手机或电脑点击下面的二维码,这个是老杜存在华为私有云上面的链接,点击可能会有提示,大家忽略即可,绝对不是病毒。
进入界面,用手指或鼠标轻点一下想看的区域,数据就会自动显示,同时每个小图的右上角可以点击放大,看着更爽!这个大数据看板目前只是试用,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日后正式推出!印尼煤矿的特点印尼的煤矿基本上是地表矿,但也有少数例外,比如,在西苏门答腊的巴东地区曾经就有洞采的地下煤矿,当年的荷兰统治者为此受益不浅,只可惜年代已久早就废弃了。
历史上巴东地区的洞采煤矿遗址绝大多数是类似上图的露天地表矿,有贫矿也有富矿。
印尼的露天煤大部分煤层埋藏比较浅,在印尼的推断煤炭储量中,褐煤约占57%,次烟煤约占27%,烟煤约占5%。
由于印尼的煤炭主要用作动力煤,因此业内一般按照其发热量,将煤炭的类型分为极高质量、高质量、中等质量和低质量4个等级。
印度尼西亚中加里曼丹砂矿床成因浅析印度尼西亚矿产资源丰富,中加里曼丹的锆英砂矿和砂金矿是印尼重要的砂矿床之一,本文论述中加里曼丹地区的砂矿成矿地质条件,对该地区锆英砂和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矿床成因及该地区砂矿的找矿标志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认为中加里曼丹的砂矿床受古沉积环境的控制,是典型的滨海型的砂矿床。
标签: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沉积环境滨海型砂矿1区域地质背景印尼加里曼丹中处于西太平洋岛弧带中部,是环太平洋活动带的组成部分,被3个边缘洋盆和几个东南亚大陆及华南来源的微陆块包围,北面有南中国海,东面有苏禄海和西里伯斯海,南东侧为望加锡海,西部为吉他大陆,南邻苏门答腊-爪哇岛弧[1]。
本区位于加里曼丹中偏南部,出露地层较新,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Q)残坡积、冲洪积物。
区域地处低地丘陵,冲洪积物由含石英和斜长石以及少量其它矿物的砂、细砂和泥质粘土等组成。
区域矿产大多与新生代的石英砂有关,主要为锆英石和砂金矿等。
矿区内第四纪地层为表土,细砂层,中、粗粒砂层,粘土层,泥质粘土层等。
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浅海滩滨海相的石英砂和泥质粘土。
砂粒主要为细粒砂,砂粒中矿物颗粒均匀,磨圆度较好,呈浑圆状,圆状,颗粒大小均匀,分选性较好。
砂层底部都为粘土层,厚度3米~10米不等,粘土主要由高岭土组成,颗粒极细,粘土层中局部含极少量的细粒砂和粉砂。
一般情况下,锆英石及金属矿物赋存于细砂,粉砂、砂质粘土等层位中。
2矿体地质特征矿区矿体赋存与细粒的石英砂中,局部矿体在砂质粘土层中也有少量分布。
砂体呈东西向分布,长870米左右,矿体中间较宽,向东西两边被第四系覆盖,地表未见出露,最宽达620米左右,向东延伸至北端。
矿床砂矿具有半埋藏性质,含金沉积物构成中,矿层经海水强烈冲洗并伴随滨海水动力作用而形成,金粒比一般砂金矿中的小,砂金矿主要与沉积盖层底部的古老埋藏的地形有关,并经常产于现代丘陵、浅海滩中[2]。
有时在现代地形中完全表露,表明砂矿的表生改造作用一般比较强烈,石英砂粒颗粒较纯净,磨圆度和分选性非常好。
印度尼西亚某海滨砂铁矿选矿工艺研究1. 研究背景- 介绍该海滨砂铁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阐述选择该砂铁矿选矿工艺研究的意义和意义2. 砂铁矿选矿的现状和问题- 分析目前使用的砂铁矿选矿工艺及其存在的问题- 探讨提高选矿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的需求3. 砂铁矿选矿工艺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 选定试验用试剂、仪器和设备- 进行试验4. 实验结果分析- 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图表和统计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中存在的局限性5. 改进和展望- 提出改进现有砂铁矿选矿工艺的建议和方向- 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提高该海滨砂铁矿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随着世界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印度尼西亚地处东南亚,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砂铁矿作为印度尼西亚的一种主要矿产资源,已经成为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印度尼西亚的砂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等地,其中砂铁矿在加里曼丹岛的开采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然而,这些砂铁矿主要都是以铸造和工程机械零部件等为主要应用领域的原始铁矿石,没有经过加工处理。
因此,对砂铁矿进行选矿处理,对于提高其品质、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在目前印度尼西亚的砂铁矿选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选矿工艺效率不高,损耗大,处理量相对较低。
其次,传统的选矿工艺存在技术难点,例如固液分离、废渣处理等问题,导致选矿过程不稳定,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最后,传统工艺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直接影响砂铁矿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因此,开展印度尼西亚某海滨砂铁矿选矿工艺研究,对于提高选矿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可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
在砂铁矿选矿过程中,选矿工艺对砂铁矿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 7月下124地质勘探Geological prospecting印度尼西亚尼加里曼丹古晋岩浆活动成矿带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梁 敏,周 伟,刘 虹(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湖南 长沙 410011)摘 要:古晋岩浆活动成矿带处于欧亚板块及其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间的碰撞过渡带,位于加里曼丹岛中部;带内新生代盆地发育,主要的构造痕迹、岩浆岩分布呈NW 转向NE 向南突出弧形带状特征;多期次的岩浆、火山活动,伴随着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一条宽150km 以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金铜矿为特征的成矿带,分布有二十余座金铜矿矿山。
关键词:岩浆活动成矿带;加里曼丹岛;碰撞过渡带;成矿作用;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4-0124-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ization of kujin magmatic metallogenic belt in kalimantan, IndonesiaLIANG Min, ZHOU Wei, LIU Hong(Hunan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Changsha 410011,China)Abstract: The kujin magmatic metallogenic belt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kalimantan island, in the collision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Eurasian plate and indo-australi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Cenozoic basins are developed in the belt, and the main structural traces and magmatic rock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form of arc-shaped bands protruding from NW to NE to the south. Multiple periods of magma and volcanic activities, accompanied by multiple periods of mineralization, formed a shallow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type with a width of 150km. Porphyry gold and copper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metallogenic belts with more than 20 gold and copper deposits.Keywords: magmatic metallogenic belt; Kalimantan island; collision transitional zone; mineralization; epithermal type; porphyry type古晋岩浆活动成矿带位于加里曼丹岛中部,带内发育一系列新生代盆地。
苏门答腊岛(印尼)成矿带的岩浆作用和源区及其对比高小卫;吴秀荣;杨振强【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ineral distribution, igneous rock types and thei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in two mineralization zones (i.e. Cu-Au- and Sn-mineralization zones). Based on the litho-chemical data taken from our research project, the authors summary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bearing igneous par-ent rock and discuses the magmatic origin and source area in Cu-Au-mineralization zone. Meanwhile, a compari-son of rock types of magma and geochemistry-tectonic setting for Sn-mineralization zones in Sumatra Island to the adjacent Terrains is made he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ore-bearing parent rocks of Cu-Au mineralization zones in the West Sumatra Terrain are adakitic granitoids (SI-Type) were formed in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volcano-arc i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ACM)and the igneous matter came from partly melting of sub-ducted ocean-slab plus weakly melting-assimilation within mantle wedge(MASH),Whereas the ore-bearing ig-neous parent rock in tin mineralization zones within the‘tin island’of East Sumatra Terrain as well as“Sibumasu Terrain”are peraluminum granitoids(S-Type) belonging to tectonic setting of backed arc basin or rift within con-tinent after collision zone and were derived from the re-melting of crust and igneous fraction crystal. The geo-chemical data show that the East Sumatra Terrain and the West Sumatra Terrain may have the same deep igneous source area.%本文介绍了苏门答腊岛上两个成矿带(即铜-金矿成矿带和锡矿成矿带)的矿产分布,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
印度尼西亚中加里曼丹砂矿床成因浅析
印度尼西亚矿产资源丰富,中加里曼丹的锆英砂矿和砂金矿是印尼重要的砂矿床之一,本文论述中加里曼丹地区的砂矿成矿地质条件,对该地区锆英砂和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矿床成因及该地区砂矿的找矿标志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认为中加里曼丹的砂矿床受古沉积环境的控制,是典型的滨海型的砂矿床。
标签: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沉积环境滨海型砂矿
1区域地质背景
印尼加里曼丹中处于西太平洋岛弧带中部,是环太平洋活动带的组成部分,被3个边缘洋盆和几个东南亚大陆及华南来源的微陆块包围,北面有南中国海,东面有苏禄海和西里伯斯海,南东侧为望加锡海,西部为吉他大陆,南邻苏门答腊-爪哇岛弧[1]。
本区位于加里曼丹中偏南部,出露地层较新,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Q)残坡积、冲洪积物。
区域地处低地丘陵,冲洪积物由含石英和斜长石以及少量其它矿物的砂、细砂和泥质粘土等组成。
区域矿产大多与新生代的石英砂有关,主要为锆英石和砂金矿等。
矿区内第四纪地层为表土,细砂层,中、粗粒砂层,粘土层,泥质粘土层等。
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浅海滩滨海相的石英砂和泥质粘土。
砂粒主要为细粒砂,砂粒中矿物颗粒均匀,磨圆度较好,呈浑圆状,圆状,颗粒大小均匀,分选性较好。
砂层底部都为粘土层,厚度3米~10米不等,粘土主要由高岭土组成,颗粒极细,粘土层中局部含极少量的细粒砂和粉砂。
一般情况下,锆英石及金属矿物赋存于细砂,粉砂、砂质粘土等层位中。
2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矿体赋存与细粒的石英砂中,局部矿体在砂质粘土层中也有少量分布。
砂体呈东西向分布,长870米左右,矿体中间较宽,向东西两边被第四系覆盖,地表未见出露,最宽达620米左右,向东延伸至北端。
矿床砂矿具有半埋藏性质,含金沉积物构成中,矿层经海水强烈冲洗并伴随滨海水动力作用而形成,金粒比一般砂金矿中的小,砂金矿主要与沉积盖层底部的古老埋藏的地形有关,并经常产于现代丘陵、浅海滩中[2]。
有时在现代地形中完全表露,表明砂矿的表生改造作用一般比较强烈,石英砂粒颗粒较纯净,磨圆度和分选性非常好。
金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比较均匀,有时可分成数层。
锆英石砂矿中含有许多共生的自然金,微细粒金的比例较大,锆英砂粒经0.1-0.2毫米,属于细砂级。
锆英石矿体厚度变化较稳定,中间夹一两层泥质粘土夹层。
厚度在矿区中间较厚,向矿区东西两个方向分叉,厚度变薄。
该地区近年来收到人类淘金活动的影响,原始地层被破坏,现存部分地层为大面积的人工混合砂泥层,矿砂层一般厚度6~22米之间,平均厚度11米,其中一部分由于地表环境的影响遗留下来。
3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区内沉积物在地表环境下沉积并遭受风化和侵蚀,其中一些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有用矿物如锆英石、自然金等被保留不来,并经过海浪作用的高度分选,和砂砾一起堆积在低洼处,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砂矿,是滨海型的砂矿床。
该区位于中加里曼丹金矿化带以石英一长石型浅成热液成矿带,在更新世坳陷中,矿区锆英石成矿与其古滨海变迁有很大的联系。
陆源沉积物是形成砂矿的基础,经钻探和化验结果分析含锆英石较多的原始砂层普遍为细砂层,局部泥质粘土中也有少量矿体产出,矿物成分单一,为石英,含少量为斜长石,磨圆度较高,分选好。
同时由于锆英石和自然金的比重较大,对滨海冲积水动力要求较高,而在滨海地区具备此水动力条件,锆英石等重矿物是古滨海沉积的,而后伴随海退作用沉积环境发生变化,后期经浅海滩多次冲刷而形成。
锆英砂矿床中矿体主要赋存在区内的石英细砂层中,区内石英细砂层厚度较稳定,矿物较单一纯净,为乳白色、纯白色的石英砂,细砂层在矿区内连续,因此乳白色-纯白色的细粒、中细粒石英砂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矿床主要受控于外动力搬用和滨海潮汐冲刷等地质作用,与古滨海和浅海滩有密切关系,属滨海冲积型砂矿矿床。
沉积砂矿床中重砂矿物的来源,是形成砂矿床的先决条件。
通过野外地质勘查,结合矿区砂矿床特征,区内形成锆英砂矿床的重砂矿物的来源,是多源的补给和沉积。
由河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堆积在海洋的入海口,在岸流的搬运作用下沿海岸分布,由于拍岸浪的作用,把它们推到海滩,然后在潮汐作业下,其中较轻的和细小的碎屑物被带走,比重较大的重砂矿物在原地堆积,经多次冲刷改造,碎屑物质得到高度分选,使重砂矿物富集起来形成矿床。
4结论
矿床是沉积物在地表环境下沉积并遭受风化和侵蚀,其中一些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有用矿物如锆英石、自然金等被保留不来,并经过海浪作用的高度分选,和砂砾一起堆积在低洼处,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砂矿。
矿体主要赋存在工作区内的石英细砂层中,区内石英细砂层厚度较稳定,细砂层在矿区内连续,因此乳白色-纯白色的细粒、中细粒石英砂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重砂矿物的来源,是多源的补给和沉积。
由河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堆积在海
洋的入海口,在潮汐作用下,经多次冲刷改造,使重砂矿物富集起来形成矿床。
矿床主要受控于外动力搬用和滨海潮汐冲刷等地质作用,与古滨海和浅海滩有密切关系,与其古滨海变迁有很大的联系,属典型的滨海冲积型砂矿矿床。
参考文献
[1] R.A.Watters,G.B.H.Tucler,B.Soesila,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中部金矿普查和详查[J],国外铀金地质;1993 ,10-3.
[2] 石原舜三,高坚辛雄,印尼西加里曼丹的金矿床[J]黄金地质科技1992,第四期.
[3] 李碧乐,李永胜,王东,丁清峰,东南亚加里曼丹新生代金矿成矿作用及成矿动力学[J],世界地质,2006,第2期.
[4]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Mahakam三角洲Sanga Sanga地块的构造演化;Ken MeClay等著,高丽萍,马建华等译.
[5] 1992 Daly M C.等,印尼新生代板块构造和盆地演化[J],海洋地质译丛,92(1),50-62.
[6]李旭,杨牧;加里曼丹及邻区壳体的运动与演化[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9.
[7]丁清峰,孙丰月,李碧乐,东南亚北加里曼丹新生代碰撞造山带演化与成矿[J],吉林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