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关雎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64.51 KB
- 文档页数:7
2.20作业内容1.背默《关雎》整首诗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背默文学常识和重点词义(1)《诗经》文学常识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称为《诗》或者《诗三百》。
孔子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被奉为儒家经典。
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先河。
多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形式。
2.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按内容划分:风(当地民歌),雅(朝堂之乐),颂(祭祀宗庙之乐)按写法:赋(平铺直叙),比(比喻),兴(铺垫,托物起兴)3. 相关文常《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重点词义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样子。
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流:捞取。
寤寐: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思服:思念。
服:思念。
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悠:忧思的样子。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瑟:名词用作动词,鼓瑟。
友:友爱,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乐:使...快乐。
3.背诵重要知识点(1)文中两次用到“兴”,分别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答:①第一章中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之间和谐恩爱,以眼前雎鸠鸟和鸣之景,引发下文男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②第二章中以水中左右飘荡的荇菜为比,兴起男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答:“优哉游哉”是对男子情意绵绵、思念不绝的心理描写。
“辗转反侧”是突出男子内心极不平静、难以成眠的动作描写。
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男子对意中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关雎的知识点总结一、内容《关雎》是一首描述爱情悲剧的古诗。
诗中通过对关雎(古代士族妇女的名字)的描写,展现了她对已故丈夫的思念之情,揭示了爱情的深刻悲哀。
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1. 第一部分:描写了关雎因丧夫而哀痛欲绝的情景。
诗中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描述了关雎美貌端庄,而后一句则暗示了关雎与先夫的美好爱情。
诗人通过这两句入题,使人们对关雎有了直观的印象。
2. 第二部分:叙述了关雎因思念丈夫而寂寥无助的情形。
诗中表现了关雎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写道:“佩其项,载其耳,寝其庐,(粲)鸣佩哀!”这四句揭示了关雎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粲是传统乐器,鸣佩哀则暗示了关雎内心的悲伤。
3. 第三部分:描绘了关雎最终变成了一只孑然无助的鸠。
诗中写道:“佩其头,吹其发,济其颡,莫知其独。
”这四句写出了关雎因思念丈夫而憔悴苍老的情景,最终化作一只独自飞翔的孤鸠,表达出她的无助和孤独。
通过这三部分的描写,孟浩然生动鲜明地展现了关雎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无常。
二、形式《关雎》是一首五言古诗,共有五律一百五十四字,并且在内容上体现了古代诗歌的规范和传统。
其韵律优美流畅,行云流水,读来铿锵有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在《关雎》中,孟浩然巧妙地运用了对偶、排比、喻体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完美。
例如,“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就采用了对偶的手法,既保持了五言古诗的规范,又营造出了一种平和和谐的氛围。
又如,“佩其项,载其耳,寝其庐,鸣佩哀”这四句则采用了排比的手法,使诗歌在节奏上更加流畅。
通过对《关雎》的形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孟浩然在创作中的精心雕琢,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完美,艺术价值更高。
三、艺术特点1. 浪漫主义情怀《关雎》表现了孟浩然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
诗中通过对关雎的描写,展现了她对已故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她憔悴苍老,化作一只孤鸠,但对丈夫的思念却依旧未曾减少。
这种对爱情的虔诚和执着,正是浪漫主义情怀的真实写照。
《关雎》知识点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经》被奉为儒家经典,才被定为《诗经》。
二、主旨《关雎》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慕和追求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
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感情真挚,热烈大胆。
三、默写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出自本文的成语:窈窕淑女,辗转反侧四、理解:1、开篇写关关雎鸠的目的是什么?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咏叹,写出了男子对意中人的相思和向往。
2、“左右流之”中“流”字妙用,请具体分析。
描写出女子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突出女子的勤劳能干,更增加了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3、请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句诗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悠哉悠哉”,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男子的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辗转反侧”既是双声词,又是叠韵词,体现了《诗经》的韵律美。
同时突出男子内心焦虑,难以入眠。
这两句诗形象的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4、《关雎》中巧妙的运用重章叠句,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1)回旋反复,增添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感情。
(2)使诗歌内容更丰富,逐步加深主人公炽热的情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5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以“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关雎归纳总结《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诗歌,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抒情诗。
它以美丽的辞章和优美的韵律,描绘了一个悲伤、动人的爱情故事。
以下是对《关雎》的归纳和总结:1. 诗歌背景《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据说是周文王为了悼念己妻所写。
诗中以周文王的名义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2. 诗歌结构《关雎》全篇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
这种重复的句式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律感,给人以一种回旋的感觉。
3. 情感表达《关雎》以古代中国人对于婚姻的期望和向往为主题,通过描绘周文王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深切的爱情之情。
诗中表达了一对恋人的相思之情,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牵挂和思念。
4. 艺术手法《关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的独特感悟。
诗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等,使诗歌更加富有意境和表现力。
5. 主题思想《关雎》以爱情为主题,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通过描绘周文王和妻子之间的深情厚意,强调了婚姻的重要性和夫妻之间的相互关爱。
6. 影响与价值《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之作,它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审美观念,也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和追求。
这首诗歌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在文化传统和人情世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7. 现实意义《关雎》所表达的对于婚姻和爱情的追求,与现代社会也有着共通之处。
现代人们对于幸福婚姻的向往和对于伴侣的思念,与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相似。
因此,这首古老的诗歌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理解。
总之,《关雎》是一首动人的抒情诗歌,通过优美的辞章和韵律感人的抒发了作者对于妻子的深情思念之情。
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把握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和理解。
关雎知识点总结《关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名篇,属于《诗经》的篇目。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首诗歌,被誉为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第一诗”的开篇之作,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 诗歌背景《关雎》是我国古代历史渊源的反映,它涉及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社会变迁、思想文化改革等多方面的内容。
关于《关雎》的创作背景,历来有许多猜测,可谓历史风云变幻的缩影。
2. 诗歌的作者《关雎》的作者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传统上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大禹。
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诗经》之前并没有准确的作者记载,因此,《关雎》的作者仍然存有争议。
3. 诗歌的内容《关雎》通过描述夏后氏与商纣王的腐败腐化来劝谏当时的周幽王,意在启发当时的统治者。
诗歌中体现了作者追求社会正义与道德风尚的理想。
4. 诗歌的意境《关雎》通过雍容华贵、动人心弦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现象的痛心疾首,同时也体现了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望。
5. 诗歌的价值《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奠基之作,因此它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6. 诗歌的艺术特色《关雎》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高尚的审美意境,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
7. 诗歌的影响《关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被广泛传颂,成为了后世诗人创作的重要源泉。
总之,《关雎》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的诗歌,它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历史内涵,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艺术财富,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雎》知识梳理1.主题:今人多认为是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全篇以“求”字为中心,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男子对意中女子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
感情热烈、真挚、率直、淳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全诗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关关雎鸠……君子好逑”。
比兴手法,以成双成对的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窈寐淑女,君子好球”一句统摄全诗,描写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
第二章八句“参差荇菜……辗转反侧”。
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比兴,以纤细的水草在水中摆动的情景发端,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表达出主人公因追求不到淑女而日夜思念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生动形象地表现男子因追求不到心中姑娘而苦闷难眠的诗句。
“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
“辗转反侧”的动作措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己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八句“参差荇菜……钟鼓乐之”。
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一变而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表现恋爱生活中相会相处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男主人公愉悦的神态也跃然纸上。
也进一步突出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思念之深。
2.“兴”:即先说别的景物引起所咏的对象。
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如: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不好摘取,兴淑女难求;又以荇菜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得而“友之”、“乐之”等。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关雎》解析及易错知识点《关雎》佚名〔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她却不能得到,日日夜夜思念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
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注释1.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2.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善良。
3.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配偶。
4.流:求取。
不是流水。
5.寤寐(wù mèi):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时。
寐:睡时。
6.思服:服:思念。
不是衣服。
7.悠:忧思的样子。
不是悠闲得意,8. 琴瑟友之。
友:亲近。
不是友人。
9. 参差:不整齐,不是十分整齐。
芼(mào):挑选。
易错知识点1. “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男人,不是女子!“左右流之”的“流”是求取的意思,不是流水!“寤寐思服”,“服”是思念的意思,不是指衣服!“悠哉悠哉”的悠是忧思的意思,不是悠闲,得意的意思!“琴瑟友之”的“友”是亲近的意思,不是尊敬、友好的意思。
“参差荇菜”中的“参差”是参差不齐,不是十分整齐!2.《关雎》选自【诗经】中的【风】,是诗经的第一篇。
是诗经中的风,不是论语。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主旨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及思想感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相思之苦。
5.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
不是比喻!6.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起兴作用,不是比喻!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八下课文:《关雎》知识点汇总《八下课文:《关雎》知识点汇总》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八下课文:《关雎》知识点汇总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夜都把她思念。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难点:全诗可分为三章。
首章为第一节,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统摄全诗。
第二章为第二、三两节,此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闷焦灼的相思之苦。
男子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身姿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辗转反侧”的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为第四、五两节,写男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情到极处必生幻,第三章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
“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关雎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关雎》的内容《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民歌,全诗共有三句九字,描述了一个女子思念自己的丈夫的心情。
诗中女子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诗歌以典型的叙事手法,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女子内心的痛楚和苦闷。
整首诗以抑扬格的五言句构成,每句五言句中稍有变体,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展现了古代汉族人民的婚姻观念和情感体验。
二、作者及背景《关雎》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神农氏女娲。
这是被后人所传颂的,虚构的作品。
史书中没有记载神农氏女娲作诗的记载,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关雎》的作者不可能是神农氏女娲。
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关雎》更多被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民间诗歌,属于口头传承的文学作品。
《关雎》的创作时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诞生在春秋时期的中国。
在当时,中国处在一个分封割据的领主社会阶段,国家分裂成了许多小国家。
同时,春秋时期也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代,社会生产力逐渐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
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关雎》这样的诗歌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传播。
三、文学特点《关雎》以典型的抑扬格诗体构成,每句五言句中稍有变体,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展现了古代汉族人民的婚姻观念和情感体验。
在文学风格上,《关雎》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贴近生活;意境深远、引人思考;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同时,它还采用了反复、呼应和照应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更富有韵律感与美感。
此外,《关雎》还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鸟雀的飞舞、叫声和姑娘嫁娶的心情,寄托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与向往,表现了古代婚姻观和情感态度。
四、意境与文化内涵《关雎》在诗歌题材和思想内容上,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婚姻观念和情感体验。
在《关雎》中,诗人通过描写关雎的飞舞和叫声,寄托出姑娘对丈夫的思念和期盼。
这种意境既与自然景物相关,又表达了人们对婚姻和爱情的向往之情。
另外,在古代中国文化传统中,关雎也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关雎》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诗经》还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也被成为《诗经》三百篇之冠。
二、文言字词1 .洲:水中的陆地2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3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4 .流:求取5 .寤:醒时;寐:睡时6 .思服:思念。
服:思念7 .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悠:忧思的样子8 .笔:挑选9 .钟鼓乐之:使……快乐・三、内容理解(一)内容梳理第一章:爱慕。
用“关关雎鸠”起兴,点出了恋爱主题。
第二章:思念。
以“芍菜”流动比喻淑女难求,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从深切的思慕到结婚愿望。
男子的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形象逼真地表现主人公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三章:愿望。
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设想与女子结婚时钟乐齐鸣的欢乐场面,表达希望与女子成婚的美好愿望。
(二)诗歌主旨这首诗歌描写了君子对窈窕淑女深切的爱慕,热烈的追求,借此表现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有乐有哀,乐体现在与淑女的相遇,淑女的美好让君子心动、追求,哀体现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表现了君子在追求遇挫后的痛苦。
但无论是乐,还是哀,诗中的情感表达都是有节制的,孔子曾评价这首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这首诗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情感表达都处于控制之中。
不过分、不滥情、不失度,说的就是这种爱的节制。
关雎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有礼有节的表达和追求。
这份质朴的情感跨越时空引起我们的共鸣。
(三)语言形式1 .比兴手法在河洲上,雎鸠鸟正不断关关鸣叫着求偶,听到鸟鸣声,看到这幅画面的人会联想到爱情,联想到意中人,这就是“比兴”。
关雎知识点归纳(2018-9-8)一、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二、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使人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由桃花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
比∶《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
赋∶《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直接叙述这个叫氓的男人貌似憨厚,他一贸丝为名,打算赚个女人回去。
3、《诗经》地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三、朗读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
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四、诗歌大意:译第一章: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解读:第一章: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译第二、三章: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
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解读:第二、三章:以缠绵悱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
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
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译第四、五章: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解读四、五章:表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五、感知赏析:1.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为题材的诗?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答:诗中写一个年轻小伙子爱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姑娘,他朝思暮想、执着追求,然而求之不得,进而相思成梦,梦中与这位姑娘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2.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答:“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哪一句?这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
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答: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5、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
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
让我们看看他爱情的结局。
答: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诗中的男子为何会爱上这位女子?答:从窈窕淑女一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子体态美(文静美丽):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可以看出这位女子善良、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内在美)。
7.全诗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答:爱恋(兴奋、期待)——相思(苦闷、惆怅)——梦幻(幸福、陶醉)六、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引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七、探究艺术手法:❖1、理解前两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写起,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雎鸠鸟为比,以雎鸠鸟的求偶为兴,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这种手法就叫兴,兴,即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这是一种委婉含蓄得表现手法。
八、艺术特色(一)、爱情主题的表现:1.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本来就是人们的的一种生理本能,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然而在奴隶社会中,这种自由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天方夜谭,人们几乎没有这种自由,人们对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基本没有自主权。
2.《关雎》这首诗却站到了一种新的高度,以一种新的主题,用一种新的观念来突破这一传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诗中描写一个小伙子,在河边看见一个美丽采荇菜的姑娘,她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引起了小伙子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接着诗文又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来反映小伙子苦于求婚不得,辗转反侧,寝食难安的情景,最后只能幻想有一天能和姑娘“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小伙子这种对于爱情的大胆表白和努力追去正是自己生理本能的自然流露,也是当时人们情感生活的一个缩影。
3.还有一点《关雎》虽然在描写爱情,但始终也没有越轨,被后人评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关雎》是一首情诗,其爱情诗主题的确立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突破,也为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二)、比兴手法的运用:什么是比兴?简言之,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多数在诗歌的发端。
比兴是《诗经》创作中最常用的手法,而《关雎》历来被看作是比兴手法运用的典范。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以在小洲上雌雄雎鸠的鹤鸣来引出后面的两句话,借以表明男女关系之间的和谐。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用荇菜流动不定,来引出追求这位姑娘的困难,“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引出幻想追求成功以后和这位姑娘“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三)、重章叠句与双声叠韵:重章叠句1.一处是“窈窕淑女”,这句话除在本诗第三节中没有出现外,在其他各节都有,作者反复歌咏“窈窕淑女”使我们时刻围绕在这首诗的主旋律,体会到青年追求姑娘时那美好的画面;2.另一处是“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作者这里虽然只变化了三个动词,但正是这三个动词的变化,使我们体会到了青年在追求姑娘过程中,心里细微的感情变化,从一开始感觉很难,然后感到希望的喜悦,到最后幻想和姑娘一起“钟鼓乐之”,很完整的向我们描述了青年心理的变化过程。
双声叠韵1.双声”:也就是同声母的字,可以构成双声。
2.“叠韵”:也就是同韵母的字可以构成叠韵。
3.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九、练习: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这是一首爱情诗,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望和良好的愿望.2.能统领全诗对全诗起关键作用的词句是什么?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色呢?答:本诗句子之间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这种手法的特点),使用了重章叠句手法,这样反复咏唱,作用是:增强了音乐感、节奏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4这首诗歌为我们描写了些什么样的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关关鸣叫的雎鸠,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州,还有参差的荇菜.描写的人物有采荇菜女子、多情男子。
产生的效果是: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5.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1、从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与爱慕的情感,2、从诗中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可以看出,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的焦虑、苦闷、失望的情感。
3、从诗中的“琴瑟友之”“钟鼓乐至”可以看出,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陶醉于幸福的情感,4、全诗表达的是一种真挚、直率、纯洁、质朴、美好的爱情。
5.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答:爱情与友情亲情一样,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歌诵的主题。
但应该是以相当成熟的年龄和心态为前提的,过早地去涉及它,那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无情地伤害,就好比揠苗助长。
而现在呢,我们聪明的做法或许就是来欣赏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欣赏它的美好。
蒹葭知识点归纳一.《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秦风,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
二理解大意;(1)芦苇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站在对岸水那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就在着水中央。
(2)芦苇一片凄清清,清晨露珠尚未干。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越走越高道儿难。
顺流而下去找她,像是站在水中小洲上.(3)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露水没有完。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险阻又弯曲。
顺流而下去找她,像是藏身水中陆地上。
三.蒹葭》结构内容:全诗三章(1)、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2)、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3)、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