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前后对比表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机 构 改 革地方政府管理’987深圳市机构改革初步成功的分析及启示罗之芹 深圳经济特区自1980年建立以来已走过了近18个年头,在这近18年的时间里,特区不仅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而且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也循序渐进地进行了五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经过五次大的机构改革,深圳已走出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基本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
回顾其改革历程、分析其成功经验,对我们新一轮机构改革是大有裨益的。
一、对五次改革的背景分析深圳市先后在1981年底至1982年、1984年、1986年、1988年、1992年进行了五次大的机构改革,每次改革都有其经济及政治背景。
第一次机构改革始于1981年底。
此时特区刚刚建立不久,但旧的体制对经济发展的束缚却已十分严重:企业的“婆婆”太多,没有经营自主权;条条块块太多,办事效率不高……特区要在经济上闯出一条新路,就必须对旧有体制进行大胆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深圳根据“新事新办、特事特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和“跳出现体制之外”的原则,对原有机构进行了改革。
1984年,深圳特区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特区机构的设置却与特区建设的发展,尤其是与引进外资的发展很不适应,对外引资及与之相关的机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影响着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审批的中间环节太多、政府机关运转的效率不高,外商报怨重重。
特区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了第二次机构改革。
1986年,特区的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初步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结构。
工作重点由前几年的打基础、铺摊子转到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上来,由抓“硬件”转到抓“软件”上来,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进一步改革机构势在必行。
年,党的十三大召开,要求解决党政职能不分,部门职能重叠交叉等深层次问题。
根据这一要求,深圳市于1988年进行了第四次机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新发布《关于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的通知》等7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10.13•【字号】深发改[2010]1917号•【施行日期】2010.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新发布《关于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的通知》等7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深发改〔2010〕1917号)各有关单位: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2002年-2006年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的通知》的要求,我委对原深圳市发展计划局、原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原深圳市物价局2002年-2006年期间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根据机构改革后职能的调整,原深圳市物价局的规范性文件中需要继续执行的《关于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的通知》等3件规范性文件由我委重新发布,我委本次共重新发布7件规范性文件。
本次重新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自重新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为5年,到期自动失效。
2002年-2006年期间原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原深圳市物价局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含本部门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本次未重新发布的,今后不再执行。
此次清理的规范性文件中涉及机构名称和职责调整的,遵照《关于印发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深府办〔2009〕100号)有关规定执行。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三日注:2004年我市机构改革,组建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承接原深圳市发展计划局职责。
2009年我市机构改革,组建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接原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职责和原深圳市物价局的定价职责。
(下同,不再另行注释)重新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目录1.关于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的通知(深价联字〔2003〕15号)2.关于规范我市民办学校收费管理的通知(深价联字〔2003〕32号)3.关于印发《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咨询专家管理办法》的通知(深计〔2003〕725号)4.关于印发《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深计〔2003〕736号)5.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调整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书出具依据等事项的通知(深发改〔2005〕576号)6.关于印发《深圳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深价联字〔2006〕18号)7.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调整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书出具依据等事项的通知(深发改〔2006〕153号)深圳市物价局、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审计局、深圳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的通知(2003年4月3日深价联字〔2003〕15号)为规范我市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根据《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深圳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若干规定》的规定,现将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是行政事业性单位通过规范的方式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收费内容、收费依据等实行政务公开的一种方式。
深圳市机构改革方案1. 引言随着深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推动深圳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深圳市机构改革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机构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及原则、具体方案等内容。
2. 机构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近年来,深圳市所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市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效率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因此,进行机构改革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背景和必要性:2.1 经济转型深圳市经济正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过程中。
为了支持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市政府需要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态的要求。
2.2 政府效能市民对政府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重复职能、信息不畅通、决策缓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效能。
机构改革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3 优化治理架构深圳市的行政体制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政府部门进行架构和职能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机构改革的目标基于深圳市机构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制定以下目标:1.优化政府部门的职能划分,增强政府服务的协同性和一致性。
2.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和行政效能,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3.加强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推动深圳市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
4.推动政府职能部门的创新发展和优化,为深圳市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机构改革的原则在制定深圳市机构改革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专业性和高效性:根据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能划分,确保部门职能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2.协同性和协作性:政府各部门之间应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实现职能的协同发展。
3.简化和系统化:精简机构设置,去除冗余职能,避免重复办事,实现机构和职能的系统化管理。
4.经济和可行性:机构改革方案应考虑经济实力和可行性,合理安排预算,并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深圳大部制改革始末:市委书记曾接到说情电话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12月24日13:58我来说两句(17)复制链接大中小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威回忆说,这次的改革方案事前处于严格保密状态,与会的许多局级干部也是从这次大会上才第一次获悉了改革的全貌。
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回忆说,在改革之前,每天都有不少电话来说情,“接电话的时候我客客气气地,但是放下电话后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顺德方案出台后,立即吸引了社会舆论的注意,我们顿时感受到了压力的减轻。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编办主任王敏承认,顺德改革的范围、力度更大,这让深圳改革舆论压力骤减。
“深圳1000多万的人口,直接套用党政合一的模式,社会事务、经济发展、产业推进肯定有问题,一点缓冲的余地都没有。
”王敏表示。
王敏表示,政府审批项目取消多少,能不能落实,是机构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最关键因素。
“改革之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来找我要过编制。
”王敏透露。
又要开始新一期的选题了。
两个星期前,微嘉还是《深圳知识产权》的主编,而现在他却成为了《深圳市场监督》的编辑。
同样是做杂志,以前关注的是微软的知识产权官司、朗科与美国企业的“闪存之争”、比亚迪与索尼的专利博弈,而现在却要关注食品卫生、物价涨幅等内容。
“以前就2个人,现在有5个人了,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这一切改变,都源于2009年7月31日开始的政府机构改革。
在这场改革中,微嘉就职的知识产权局被整合到新的市场监管局中,而他也在12月中旬来到了新的岗位。
是次改革,深圳市政府机构从46个减少到31个,精简幅度达到1/3,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思路将政府机构设置为委、局、办三个层次……犹如一个惊雷,深圳改革炸响在2009年夏日中国的上空。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力推改革,这个时机选择是否恰当?深圳改革是质变还是量变?改革是否一步到位了?改革成效如何?在改革推出数月之后,这些疑问都拷问着深圳这场历史上力度最大的改革。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清理调整情况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10•【字号】深府办[2005]88号•【施行日期】2005.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清理调整情况的通知(2005年8月10日深府办[2005]88号)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会风的八条规定》(深办〔2005〕37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减少“文山会海”,强化部门主办责任制,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市政府决定对1995年以来成立的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进行全面清理。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幅精减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
按精减、效能、统一的原则,对凡不属于决策性的、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上级单位有明确要求的、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等四种情况之一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一律予以撤销。
清理后,撤销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共145个,保留80个(具体见附件)。
二、保留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中,凡注明任务完成后撤销的,待其任务完成后自动撤销,不另行发文。
三、撤销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其相关工作任务按部门主办制的原则,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办。
四、严格控制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
今后,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任务,由主办部门负责进行协调,如有需要,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
个别情况确需成立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一律由市政府办公厅转市编办研究提出意见,市编办按程序报编委领导审定后,转市政府办公厅发文。
五、此次清理,已按新的工作分工,对市长、副市长和市政府正、副秘书长在保留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中兼任职务,一并作了调整。
其他成员的调整由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办公室呈报该机构负责人同意后自行发文调整。
今后,对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成员的调整,除市长、副市长和市政府正、副秘书长由市政府办公厅发文外,其他成员的调整亦照此办理。
中央编委批准《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后,市政府将设置31个工作部门,减少15个机构,精简幅度达三分之一【本报讯】(记者叶晓滨滑翔)昨日召开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经中央编委和省委、省政府批准,历时一年多精心制订的《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向外公布,备受各界瞩目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随即启动。
根据《方案》,改革后,市政府将减少15个机构,精简幅度达三分之一。
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基础上,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市政府将设置31个工作部门,并根据部门职能定位分别命名为“委”、“局”、“办”。
其中,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称为“委”;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称为“局”;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称为“办”。
同时,将一部分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局”,由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的“委”归口联系,将一部分“办”交由市政府办公厅归口联系。
【新设机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改革目的】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将主要精力转到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谋长远、抓总量、促改革、促发展。
【职能调整】将物价局的定价职责、统计局的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职责,整合划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归口联系统计局,统计局主要负责数据收集整理。
【新设机构】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改革目的】促进科技、工业贸易与信息化融合,实现以科技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以流通引领生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职能调整】将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办、保税区管理局的职责,以及信息办的信息化有关职责,整合划入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不再保留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保税区管理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公务员改革历程一览·1990年借鉴香港做法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的研究。
·2005年《公务员法》正式颁布明确将分类管理确定为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深圳酝酿公务员分类制度改革。
·2006年8月,在公安系统实施专业化改革试点,建立相对独立的职务序列、薪酬体系和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分类管理。
·2007年1月,经原国家人事部批准,开始公务员聘任制的试点工作。
·2008年8月,深圳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地方试点城市。
·2009年2月,深圳市人大四届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试点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试点。
·2010年1月14日,深圳通过《深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配套制度。
·2010年1月22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原则通过了《深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配套制度。
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将对“官本位”现象起到有力的防堵作用,这次分类管理改革,则可以通过发展路径的分类疏导来进一步淡化“官本位”意识:一是建立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职务序列,为不愿做“官”和不适合做“官”的公务员另设发展路径,通过新的职业发展进阶,增设衡量公务员事业成败的标准,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预期,鼓励公务员根据自身的能力、专长、志向等实行多元化发展;二是打破工资待遇与行政职务级别的唯一对应关系,根据权、责、利相适应的原则,实现工资待遇与各类职务序列的合理挂钩,并将在改革推进中逐步把依附在“官职”上的各种待遇规范化、透明化;三是明确行政执法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为非领导职务,不管职级高低,其主要职责都是执行、服务,不具备“官”的权力,也无需承担“官”的责任,其待遇提升不取决于能否做官,而取决于自身履职履责能力、工作业绩和年功积累,鼓励公务员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都是深圳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机构改革是对行政运行机制的优化,分类管理改革是对人事管理体制的优化,两者共同的目标,都是提高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效能和质量,因此具有密切的联系。
《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中央编委和省委省政府批准。
昨天上午,深圳市召开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广东省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市委书记刘玉浦主持大会,广东省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在会上讲话。
此次政府机构改革计划于10月1日前基本完成,改革后设置31个工作部门,比改革前实际减少机构15个,精简幅度达到了1/3,大大低于中央规定大城市为40个左右的机构限额,同时行政编制总额没有突破。
1、发展改革局改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的:突出职能转变。
进一步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将主要精力转到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谋长远、抓总量、促改革、促发展。
整合的部门:工商局物价局的定价职能、统计局的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职能整合划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局主要负责数据收集整理,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联系。
2、组建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目的:促进科技工业贸易和信息化的融合。
整合的部门:为促进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保税区管理局的职责,以及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化有关职能整合划入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不再保留的部门: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保税区管理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3、财政局改为财政委员会目的:完善财税管理体制,探索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
调整内容:深圳市地税局由广东省地方税务机关与深圳市双重领导调整为深圳市政府领导,由财政委员会归口联系。
4、组建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目的: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衔接。
整合的部门:为解决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脱节、体制不畅、日常管理中职能交叉等现象问题,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将规划局、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有关职责整合划入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
平潭综合实验区概况平潭县素有“千礁岛县”之称,是著名渔业基地。
位于省境东部海上,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
陆地面积392.9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9.2万(2009年),县政府驻潭城镇,通行闽东方言福清话。
其主岛海坛岛陆地面积324.1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我国第五大岛,地扼台湾海峡要冲,距台湾仅68海里,平潭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其形成属于陆连岛性质,地形以花岗岩丘陵为主。
中南部有三十六脚湖,为福建省最大天然淡水湖。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平潭古称“海坛”,南垄村“壳丘头文化遗址”是福建省最早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7000多年前祖先们就在海坛岛栖息繁衍。
秦汉时属闽中郡、会稽郡、侯官都尉,晋时属晋安郡原丰县,隋时属闽县,唐时属长乐县、万安县,五代以后属福清县(州),清嘉庆三年(1798年)二月改设平潭厅,属福州府。
民国三年(1912年)10月14日,废厅置县,属福州府。
1949年9月16日,平潭全境解放。
9月23日,平潭县人民政府成立,先后隶属闽侯专区、晋江专区、莆田专区。
1983年4月划归福州市至今一、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背景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并指出要“探索进行两岸区域合作试点”。
根据这一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2009年7月底召开的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正式作出了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
二、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定位顺应两岸人民加强交流合作的共同心愿,充分发挥平潭连结两岸的区位优势,实施特殊灵活的对台政策措施,探索两岸同胞“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合作新模式,逐步把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启用政府系统新设立新组建和更改名称机构印章及废止机构印章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1.08.31
•【字号】深府办[2001]67号
•【施行日期】2001.08.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
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启用政府系统新设立
新组建和更改名称机构印章及废止机构印章的通知(2001年8月31日深府办〔2001〕67号)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国发〔1999〕25号)和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圳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深办发〔2001〕9号)精神,市政府决定,从即日起正式启用“深圳市发展计划局”、“深圳市经济贸易局”、“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深圳市交通局”、“深圳市农林渔业局”、“深圳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旅游局”、“深圳市信息化办公室”、“深圳市体育局”、“深圳市保税区管理局”、“深圳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印章,同时废止“深圳市计划局”、“深圳市经济发展局”、“深圳市贸易发展局”、“深圳市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深圳市旅游管理局”、“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深圳市运输局”、“深圳市农业局”、“深圳市海洋与水产局”、“深圳市外商投资局”、“深圳市统计信息局”、“深圳市体育发展中心”、“深圳市福田保护区管理
局”、“深圳市沙头角保税区管理局”、“深圳市盐田港保税区管理局”的机构印章。
附:印模(略)
d27277--010928w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