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修改版)
- 格式:pdf
- 大小:932.85 KB
- 文档页数:99
目录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1)第一节胸部外伤 (1)第二节食管癌 (7)第三节贲门癌 (17)第四节贲门失驰缓症 (19)第五节食管裂孔疝 (20)第六节肺癌 (22)第七节支气管扩张症 (34)第八节慢性脓胸 (36)第九节肺结核病 (39)第十节纵隔肿瘤 (41)第十一节电视胸腔镜诊疗常规 (46)第十二节电视纵隔镜术 (52)第二章胸部手术前后处理 (59)第三章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 (63)第一节胸腔闭式引流术 (63)第二节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 (64)第三节支气管造影术 (67)第四节胸部CT针吸活检 (68)第五节颈部前斜角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70)第六节支气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 (70)第七节环甲膜穿刺术 (72)第八节食管扩张术 (74)第四章常用临床技术操作 (77)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 (77)第二节腹腔穿刺 (78)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 (80)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81)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85)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87)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95)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98)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胸部外伤一、肋骨骨折【定义】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引起。
【诊断】(一)病史: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特别合并血气胸者)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3·如有胸膜、肺损伤,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合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气胸)或实音(血胸)。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反常呼吸运动。
(三)辅助检查l·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了解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
如骨折在肋软骨处,X线片不一定能显示,如临床上疑有骨折应按骨折处理。
胸外科胸腺切除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不伴胸腺瘤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效果不佳或剂量不断增加者。
2.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引起一次以上肌无力危象或胆碱能神经中毒危象者。
3.育龄期的妇女要求妊娠者。
4.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的患者。
5.20%~30%单纯眼肌型患者可自然缓解,手术适应证应从严掌握,特别是学龄前儿童。
长时间药物治疗反应不佳者,方可考虑手术治疗。
【禁忌证】1.全身情况差,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6.年龄超过60岁,对药物反应良好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术前准备(1)掌握抗胆碱酯酶药物的应用规律,调整用药剂量,待病情稳定,能维持一般生活。
(2)药物反应差、症状严重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行血浆置换疗法,使血中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迅速降低,减轻抗体对突触后膜的封闭,经1~2次血浆置换,病情改善后及时手术。
(3)术前应用镇静药及抗生素,但避免使用文寸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吗啡、链霉素等。
(4)因危象已行气管切开者,对切口周围的炎症,应予以控制。
(5)症状严重或有吞咽困难者,术晨放置胃管,以便术后按时给药。
2.麻醉与体位(1)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中应避免便用肌松药。
(2)患者平卧位,肩背部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以利于前纵隔显露。
(3)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向左侧30°~40。
,卧位。
3.手术步骤(1)手术径路:胸腺主要位于前上纵隔,但异位胸腺甚多。
由于有不同的观点,因而有不同的手术径路。
①经颈部胸腺切除:于胸骨切迹上方2cm,沿皮纹做弧形长5-6Cm切口,两侧达胸锁乳突肌。
在颈阔肌深面游离皮瓣,上方至甲状腺平面,下方至胸骨平面,正中往两侧分开胸骨甲状肌,即可见到胸腺。
胸腺位于胸骨甲状肌深面,甲状腺下静脉的前面,向上常达甲状腺下极。
这一径路创伤小,但由于显解较差,不能摘除全部胸腺和纵隔脂肪组织,目前较少采用。
②胸骨正中劈开径路:经胸骨劈开有两种径路,一为全胸骨劈开径路,即上方起于胸骨切迹上1〜2cm,下方至剑突,切开皮肤、皮下后,按常规从胸骨切迹开始正中劈开胸骨,骨髓腔骨蜡止血后,撑开切口,显露胸腺。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学分册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25.00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68.00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结核病分册》¥27.00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38.00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55.00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整形外科分册》¥33.00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烧伤分册》¥15.00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45.00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60.00 1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48.00 1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45.001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分》¥20.001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22.001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60.001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32.00 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40.00 1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手外科分册》¥68.00 1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36.001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76.002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75.002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36.002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册》¥39.00 2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肿瘤学分册》¥42.002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33.002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65.00 2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病学分册》¥35.00 2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69.00 2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45.00 2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39.003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50.00 3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129.00 3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75.00 3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88.00 3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辅助生殖技术与精子库分册》¥56.003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92.003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学分册》¥68.003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59.003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激光医学分册》¥62.00 3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急诊医学分册》¥69.00 4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器官移植分册》¥60.00 4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95.004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分册》¥150.004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学分册》¥45.00全套43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篇二:《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申请购书目录篇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42册) 1 、急诊医学分册2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3 、普通外科分册4 、眼科学分册5、放射肿瘤学分册6 、核医学分册7、病理学分册8、手外科分册9 、整形外科分册10、口腔外科分册11、心血管病学分册12、超声医学分册13 、消化内镜学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肿瘤学分册16 、泌尿外科分册18、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19 、形象技术分册20、计划生育学分册21、妇产科分册22 、呼吸病学分2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24、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 25 、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26、美容医学分册27 、神经学分册28、精神病学分册29 、神经外科分册30、激光医学分册31、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分册 32 、骨科学分册33、心血管外科分册34、胸外科学分册35、肾脏病学分册36、麻醉学分册37 、重症医学分册38 、疼病学分册39、结核病分册41、器官移植分册42、儿科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48册)1、急诊医学分册2、肾脏病学分册3、手外科学分4、精神外科学分册5、神经病学分册6、烧伤外科学分册7、器官移植学分册8、皮肤病与性病分册9、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分册10、免疫学分册11、胸外科分册12、心血管外科分册13、心血管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小儿内科分册16、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7、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8、妇科学分册19、疼痛学分册20、血液学分册21、重症医学分册22、肿瘤外科学分册23、整形外科学分册24、美容医学分册25、眼科学分册26、病理学分册27、癫痫病分册28、创伤学分册29、传染病学分册30、场外场内营养学分册31、妇科病学分册32、辅助生殖与精子库分册33、风湿病分册34、放射肿瘤学分册35、放射学检查分册36、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37、激光学分册38、护理学分册39、呼吸病学分册40、核医学分册41、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册42、骨科学分册43、泌尿外科分册44、麻醉分册45、口腔医学分册46、精神病学分册47、结核病学分册。
胸外科临床试验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胸外科临床试验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正文:胸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对医生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开展胸外科手术的临床试验是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途径。
一、临床试验管理制度1.1 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的设计应遵循科学、严谨、规范的原则,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试验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
在试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以及试验药物或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2 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招募应当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采用科学、公正、透明的招募方式。
通常可以通过医院、诊所、社会团体、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并要求受试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1.3 临床试验受试者身份验证在临床试验期间,受试者需要接受身份验证和风险评估,以确保他们符合试验条件,且不会对研究造成任何干扰或伤害。
身份验证的方式包括生物识别技术、在线填写问卷、现场抽取样本等方式。
1.4 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是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一致的关键。
在试验期间,需要对受试者、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审核、报告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建立严格的违规处理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处罚。
二、操作规程2.1 临床试验启动在启动临床试验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和操作规程,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试验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
同时,需要对受试者进行严格的招募和身份验证,确保受试者符合试验条件,并建立受试者档案,记录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和试验过程。
2.2 临床试验期间管理在临床试验期间,需要对受试者、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需要建立严格的违规处理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处罚。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适应证】1.诊断方面:(1)原因不明的咯血或血痰需明确诊断及出血部位。
(2)原因不明的顽固性咳嗽,气道阻塞、声带麻痹、呼吸困难需查明原因者。
(3)胸部X线片发现块影、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或痰瘤细胞阳性而胸片无异常,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
(4)肺弥漫性病变或周边性病变需通过纤支镜行肺活检。
(5)需作叶、段支气管选择性造影者。
(6)肺叶切除前后检查,以确定切除范围及判断手术效果。
(7)长期气管切开留置导管者定期观察气管粘膜情况。
(8)疑诊结节病,肺蛋白沉积症等疾病需作肺泡灌洗检查。
(9)可用于胸膜腔内检查。
2.治疗方面:(1)对大量分泌物而无力咳嗽或引起肺不张者,协助吸痰有利于肺复张及加强通气。
(2)可用于支气管或肺内病变局部注入药物。
(3)对肺癌患者行局部激光照射治疗。
(4)清除气管内较小的异物。
(5)对咯血不止的患者通过纤支镜送入前端带气囊的导管填塞止血。
【禁忌证】1.绝对禁忌症:(1)极度衰弱不能耐受者。
(2)有严重心脏病,心律紊乱,主动脉瘤及血压高于21.3/13.3KPa(160/1O0mmHg)。
(3)有严重呼吸功能不全,PaO2低于6.65kPa者。
(4)有严重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
(5)肺动脉高压,肺部病变疑为动静脉瘘及肺化脓症者均不宜经纤支镜行肺活检。
(6)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操作者。
2.相对禁忌症:(1)新近有支气管哮喘或正在大咯血者宜缓解后两周再进行检查。
(2)新近有支气管、肺急性感染者,待炎症控制后再作检查。
(3)对肺大泡患者应持慎重态度,避免发生气胸。
(4)有上腔静脉阻塞,静脉压甚高,呼吸困难明显者。
(5)较大的气管异物者 (一般活检钳难以取出)【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禁食4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 安定10mg。
2.麻醉方法:1%地卡因喷雾咽喉,每2~3分钟1次,共3次;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5ml。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作规范(42册)1、急诊医学分册2、皮肤病与性病分册3、普通外科分册4、眼科学分册5、放射肿瘤学分册6、核医学分册7、病理学分册8、手外科分册9、整形外科分册10、口腔外科分册11、心血管病学分册12、超声医学分册13、消化内镜学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肿瘤学分册16、泌尿外科分册17、烧伤分册18、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形象技术分册20、计划生育学分册21、妇产科分册22、呼吸病学分2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24、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25、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26、美容医学分册27、神经学分册28、精神病学分册29、神经外科分册30、激光医学分册31、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分册32、骨科学分册33、心血管外科分册34、胸外科学分册35、肾脏病学分册36、麻醉学分册37、重症医学分册38、疼病学分册40、护理分册41、器官移植分册42、儿科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48册)1、急诊医学分册2、肾脏病学分册3、手外科学分4、精神外科学分册5、神经病学分册6、烧伤外科学分册7、器官移植学分册8、皮肤病与性病分册9、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分册10、免疫学分册11、胸外科分册12、心血管外科分册13、心血管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小儿内科分册16、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7、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9、疼痛学分册20、血液学分册21、重症医学分册22、肿瘤外科学分册23、整形外科学分册24、美容医学分册25、眼科学分册26、病理学分册27、癫痫病分册28、创伤学分册29、传染病学分册30、场外场内营养学分册31、妇科病学分册32、辅助生殖与精子库分册33、风湿病分册34、放射肿瘤学分册35、放射学检查分册36、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37、激光学分册38、护理学分册39、呼吸病学分册40、核医学分册41、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册42、骨科学分册43、泌尿外科分册44、麻醉分册45、口腔医学分册46、精神病学分册47、结核病学分册48、计划生育学分册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无锡市科鑫医药书店(联系人:夏颖)电话:0510-8276393313585003068篇三: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肠外营养一、【适应证】将经过营养风险筛选(nRs20xx),总分等于或大于3分,定为营养支持的指征。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胸部CT针吸活检【适应证】
1.性质待定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
2.胸壁恶性病变。
3.肺内结节或肿块,而对侧肺内有恶性病变。
4.肺门肿块,而经支气管活检未能诊断。
【禁忌证】
1.肺功能不全者 (有慢支肺大泡、低氧血症)要慎重。
2.有严重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方法】
1.CT扫描:先作定位片,以后根据病灶大小来决定层厚、层隔,一般使用lOmm层厚/层隔,作连续横断扫描。
2.穿刺点选定:若病灶位于前胸,患者取仰卧位,病灶位于后胸则取俯卧位。
根据病灶分布的最大容积,最易进针的方向,避开大血管的位置和肋骨的重叠区,结合体表的骨性标志,来选定穿刺层面。
在穿刺层面上用标识器固定在穿刺点上,然后测出自穿刺点经皮肤至病灶的纵横距离,以确定迸针的方向和深度。
3.在穿刺点表面用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其深度应考虑因局麻后软组织肿胀而略有增加。
4.从穿刺点按照所测得的深度进针后,应再作一次横断CT 扫描,以观察进针方向是否正确。
特别注意针尖与纵隔大血管有无接触,以及针尖是否在病灶内。
5.针吸活检后,要严密观察有无气胸,咯血等并发症出现,因此需要再作一层横断扫描。
【注意事项】
1.术中患者要安静、配合,穿刺时要摒住呼吸。
2.选用细穿刺针 (7~9号),并发症少。
3.出现气胸、咯血者应严密观察,积极处理。
目录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1第一节胸部外伤1第二节食管癌7第三节贲门癌17第四节贲门失驰缓症19第五节食管裂孔疝20第六节肺癌22第七节支气管扩张症34第八节慢性脓胸36第九节肺结核病39第十节纵隔肿瘤41第十一节电视胸腔镜诊疗常规46第十二节电视纵隔镜术52第二章胸部手术前后处理59第三章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63第一节胸腔闭式引流术63第二节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64第三节支气管造影术67第四节胸部CT针吸活检68第五节颈部前斜角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70第六节支气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70第七节环甲膜穿刺术72第八节食管扩张术74第四章常用临床技术操作77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77第二节腹腔穿刺78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80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81 第五节腰椎穿刺术85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87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95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98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胸部外伤一、肋骨骨折【定义】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引起。
【诊断】(一)病史: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特别合并血气胸者)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3·如有胸膜、肺损伤,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合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气胸)或实音(血胸)。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反常呼吸运动。
(三)辅助检查l·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了解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
如骨折在肋软骨处,X线片不一定能显示,如临床上疑有骨折应按骨折处理.2·胸部CT检查:有助于肋骨骨折定位和血气胸的诊断。
【治疗】(一)单纯性肋骨骨折:胸壁软组织仍保持完整,——般骨折断端无明显移位,骨折本身无特殊处理,治疗上以止痛为主,防止肺部并发症。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目录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1)第一节胸部外伤 (1)第二节食管癌 (8)第三节贲门癌 (17)第四节贲门失驰缓症 (20)第五节食管裂孔疝 (21)第六节肺癌 (23)第七节支气管扩张症 (38)第八节慢性脓胸 (41)第九节肺结核病 (44)第十节纵隔肿瘤 (48)第十一节电视胸腔镜诊疗常规 (54)第十二节电视纵隔镜术 (61)第二章胸部手术前后处理 (70)第三章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 (74)第一节胸腔闭式引流术 (74)第二节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 (76)第三节支气管造影术 (78)【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四节胸部CT针吸活检 (80)第五节颈部前斜角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82)第六节支气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 (82)第七节环甲膜穿刺术 (85)第八节食管扩张术 (86)第四章常用临床技术操作 (89)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 (89)第二节腹腔穿刺 (91)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 (92)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94)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99)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102)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112)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115)【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胸部外伤一、肋骨骨折【定义】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引起。
【诊断】(一)病史: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特别合并血气胸者)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3·如有胸膜、肺损伤,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合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气胸)或实音(血胸)。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反常呼吸运动。
(三)辅助检查l·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了解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
XXX人民医院诊疗技术规范普胸外科分册(参考资料:XXX)审校:XXX目录常见胸部创伤的救治:胸部损伤早期处理原则 (1)常见胸部创伤的救治:肋骨骨折和胸骨骨折 (2)常见胸部创伤的救治:创伤性血气胸 (3)常见胸部创伤的救治:肺挫伤 (4)胸腹联合伤 (5)常见胸部创伤的救治:气胸 (6)肺癌 (8)肺叶切除术及全肺切除术 (9)贲门失弛缓症:贲门括约肌切开成形术 (16)食管裂孔疝和返流性食管炎 (17)食管良性肿瘤: 贲门、食管下段肿瘤切除术 (18)食管癌及贲门癌:贲门、食管下段肿瘤切除术 (19)心包部分切除术 (21)胸部损伤早期处理原则【病史采集】1.了解胸部损伤的致伤原因。
如车祸、房屋倒塌、高处坠落、腹部压轧、急刹车、锐器伤、火器伤等。
2.症状: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休克、伤口出血和漏气。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神志、面容、体位、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颈静脉、颈动脉、气管位置、皮下气肿。
(2)胸廓、肺部体征。
(3)心脏体征:心率、心音、心界、杂音、心律。
(4)腹部体征。
(5)伤口及伤道:位置、外观,伤口出血、漏气与否,出、入口及其大小。
若已作封闭包扎者,应在手术准备就绪条件下,打开敷料进行检查。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气分析。
2.器械检查:(1)胸部X线检查:胸部平片,胸部CT。
(2)心电图检查及监测。
(3)超声心动图检查、胸部B超检查。
【诊断要点】1.有胸部外伤史,胸部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的作用,或有明确的刀刺伤、枪伤等。
2.受伤后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
3.体征:气管移位、胸廓畸形、反常呼吸、局部压痛、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脉数、心音低钝、胸背部伤口等。
4.胸部X线平片或胸部CT可见胸腔积气、积液征、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肺挫伤等征象。
【早期处理原则】胸部损伤仅10%~15%需要外科手术处理,而超过80%以上者可经较简单处理而得到缓解,甚至立即挽救了伤者的生命,严重胸部损伤的病人伤情重,时间紧迫,早期的处理原则应为:先抢救再诊断,边治疗边诊断,不应强调完善各项检查和明确诊断而延误抢救时机,而应采取一切措施及早纠正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
胸外科肺部手术技术操作规范一、肺切除术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三、肺尖部痛切除术四、肺大疱切除术五、肺减容手术六、气管袖式切除术七、肺包虫囊肿切除术一、肺切除术肺切除术是治疗肺部疾患的一个重要手段。
肺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肺血管的处理。
因为:①肺血管壁较体循环血管壁脆弱,容易撕破,尤以肺动脉为著;②近心脏的大的肺静脉损伤时,由于负压的吸引,可产生严重的空气栓塞;③肺血管与心脏直接相通,一旦大出血,迅速降低心排血量,易导致心脏骤停。
因此,要求肺切除术的操作一定要轻柔、谨慎、细致和准确。
肺切除的范围,要根据肺部病变的性质、部位和累及肺组织的范围而定。
一般可分为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楔形或局部切除。
在特殊情况下可做扩大性切除,如胸壁、胸膜、心包、膈肌、左心房及上腔静脉的一部分或全部一并切除。
总的原则要求:①病变要彻底切除。
②要尽可能保留更多的健康肺组织。
这不但有利于病人术后的呼吸功能,也为再次肺切除手术留有余地。
【适应证】1.肺先天性畸形,如肺隔离症、肺动静脉髅。
2.肺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
3.肺结核,如空洞型肺结核、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结核球、损毁肺。
4.肺真菌病,如肺隐球菌病。
5.肺寄生虫病,如肺包虫囊肿。
6.巨大或多发性肺大疱压迫正常肺,严重影响肺功能。
7.肺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炎性假瘤。
8.肺恶性肿瘤,特别是支气管肺癌。
【禁忌证】1.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特别是心功能不全难以耐受开胸肺切除者。
9.恶性肿瘤晚期,难以切除或切除后效果也不理想者。
10伴发其他不适应外科大手术疾病,如出血性疾病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肺切除术的基本操作(1)体位及切口:侧卧位及仰卧位是肺切除术最常应用的体位。
肺切除术常用的切口介绍如下。
①后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对术野显露最好,对肺下叶或全肺切除,以及估计胸内粘连较多的病人最为适宜。
此切口的缺点为,切断胸壁肌层较多,创伤较大,出血较多,费时。
另外,由于侧卧位,健侧肺在下方受压挤,对呼吸功能差的老年病人不利。
胸外科技术操作规范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1.准备物品:胸穿包一个(内有弯盘1个孔巾1条试管2个、载波片3—4片、小标本瓶2个、纱布5-8块、穿刺针2套、镊子两把),无菌手套2付,无菌盘1个(内有棉签缸、碘伏棉球缸、弯盘),胶布,注射器4个(5ml、20ml各2个),带金属标记物1个,2%利多卡因10ml,碘伏,定位纸.2.患者准备:协助医生为患者做好必要的检查;化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功等检查项目;做心电图检测心功能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禁食4h。
并且做好呼吸配合。
3.评估环境安全及患者病情。
4.手消,同时核对患者身份。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姓名、年龄)核对腕带内容。
如“XX床是吧?叫什么名字?xx岁了是吧?”4.知情告知并保护患者隐私。
对患者目前情况及操作目的进行告知,充分征得患者同意。
5.操作步骤。
(1)术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体查患者和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测量病灶的最大直径,并在相当于病变的体表穿刺点区放置定位器后,行包括病灶上下层面在内的CT 扫描,直径>3cm者,层厚5 mm,直径<3 cm者,层厚2.5 mm。
(2)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根据病灶位置选定穿刺针的型号和长度。
(3)在穿刺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至胸膜,保留针头再次局部扫描确认进针深度和角度。
(4)根据设定的穿刺计划,在患者屏气时快速进针至病灶后再次对病灶扫描,以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位置,当穿刺针尖达到预定位置后切割取材。
(5)一般切割槽内可获得(1。
0~2.0)cm×0.1cm大小的线头虫样组织标本,放入10%甲醛固定液内,且把针上残余组织均匀薄涂于玻片,放入同样固定液内送病理检查。
若获得的组织标本不理想且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可再次穿刺.(6)简单包扎后做全肺扫描,了解有无并发症。
休息1 h后离开,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者留观,给予止血、抗炎、吸氧等对症处理。
目录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1)第一节胸部外伤 (1)第二节食管癌 (7)第三节贲门癌 (17)第四节贲门失驰缓症 (19)第五节食管裂孔疝 (20)第六节肺癌 (22)第七节支气管扩张症 (34)第八节慢性脓胸 (36)第九节肺结核病 (39)第十节纵隔肿瘤 (41)第十一节电视胸腔镜诊疗常规 (46)第十二节电视纵隔镜术 (52)第二章胸部手术前后处理 (59)第三章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 (63)第一节胸腔闭式引流术 (63)第二节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 (64)第三节支气管造影术 (67)第四节胸部CT针吸活检 (68)第五节颈部前斜角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70)第六节支气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 (70)第七节环甲膜穿刺术 (72)第八节食管扩张术 (74)第四章常用临床技术操作 (77)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 (77)第二节腹腔穿刺 (78)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 (80)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81)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85)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87)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95)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98)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胸部外伤一、肋骨骨折【定义】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引起。
【诊断】(一)病史: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特别合并血气胸者)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3·如有胸膜、肺损伤,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合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气胸)或实音(血胸)。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反常呼吸运动。
(三)辅助检查l·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了解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
如骨折在肋软骨处,X线片不一定能显示,如临床上疑有骨折应按骨折处理。
目录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1)第一节胸部外伤 (1)第二节食管癌 (4)第三节贲门癌 (17)第四节贲门失驰缓症 (18)第五节食管裂孔疝 (19)第六节肺癌 (20)第七节支气管扩张症 (28)第八节慢性脓胸 (29)第九节肺结核病 (31)第十节纵隔肿瘤 (33)第十一节电视胸腔镜诊疗常规 (36)第十二节电视纵隔镜术 (40)第二章胸部手术前后处理 (45)第三章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 (47)第一节胸腔闭式引流术 (47)第二节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 (48)第三节支气管造影术 (50)第四节胸部CT针吸活检 (51)第五节颈部前斜角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52)第六节支气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 (52)第七节环甲膜穿刺术 (53)第八节食管扩张术 (54)第四章常用临床技术操作 (56)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 (56)第二节腹腔穿刺 (57)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 (58)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59)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62)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64)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70)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72)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胸部外伤一、肋骨骨折【定义】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引起。
【诊断】(一)病史: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特别合并血气胸者)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3·如有胸膜、肺损伤,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合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 (气胸)或实音 (血胸)。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反常呼吸运动。
(三)辅助检查l·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了解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
如骨折在肋软骨处,X线片不一定能显示,如临床上疑有骨折应按骨折处理。
心胸血管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穿刺术【适应证】1、有胸腔积液者,为明确其积液的性质或抽出胸腔积液以便检查肺部情况。
2、通过抽气、抽液、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3、缓解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所致的呼吸困难。
4、向胸腔内注射抗肿瘤或促进胸膜粘连的药物。
【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术前准备(1)穿刺点的选择与定位:若是胸腔抽气则多选在锁骨中线第2 前肋间,若是抽液则多选在肩胛线、腋后线或腋中线第7、8肋间。
若为包裹积液或少量积液穿刺,则要依据胸透或正侧位胸片、超声定位。
(2)胸腔穿刺包、局麻药物等物品(3)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2、麻醉与体位(1)麻醉:皮肤消毒,铺单后,用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先在穿刺点处做一皮丘,然后将麻药向胸壁深层浸润至壁胸膜,待注射器回抽出气体或液体证实已进入胸腔后拔出麻醉针头。
(2)体位:一般为坐位,如病情较重可取半卧位。
3、手术步骤(1)局部麻醉后,应用胸腔穿刺针从皮肤穿刺进入,针头应沿着肋间隙的下部,下一肋骨的上缘进入胸腔。
这样既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又可作为进入胸膜腔的标志,避免进针过深而伤及肺组织。
有经验的医师在针头刺入胸膜腔时能感到落空感,表明针头已进入胸腔。
也可采用带有一定负压的注射器,以便更好地显示针头是否进入胸膜腔。
(2)当术者调整好针头位置,可以顺利地抽出气体或液体后,即由助手用血管钳在靠近皮肤表面将穿刺针固定,避免针头移位。
穿刺针通过10cm 长的乳胶管与一个30ml 或50ml 的注射针管连接。
待注射针管抽满时,由助手用另一把血管钳夹闭乳胶管,取下注射针管排出气体或液体,如此可以避免空气进入胸腔。
然后注射针管再连接上乳胶管继续抽吸。
一次性胸腔穿刺包成品使用比较方便,操作可由一人完成。
【注意事项】1、穿刺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脉搏状况,对于有紧张心理的个别病人9 应事先消除畏惧,穿刺过程中如发生晕针或晕厥,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