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物量调查技术培训讲座(曾伟生)20100628
- 格式:pdf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66
利用3S技术估算鹿门寺林场马尾松林生物量吴展波;郑炜;刘胜祥;张辉勇【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07(022)006【摘要】为了估算鹿门寺林场马尾松林生物量,在利用GPS定位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设立样地,测定了鹿门寺林场的马尾松林的生物量.利用遥感解译软件Erdas imagine 8.5提取Landsat5TM影像数据中的TM3、TM4、NDVI、RVI反射光谱特征图像,并将GPS采样点的数据经投影转换后使之与反射光谱特征图像匹配、叠置,在统一的几何基础上,进行采样点数据与TM图像信息的复合比较研究,建立了森林生物量与反射光谱的关系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出鹿门寺林场2006年6月份马尾松林总生物量为69 947 t,每公顷生物量为36.27~136.74 t.【总页数】4页(P196-199)【作者】吴展波;郑炜;刘胜祥;张辉勇【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6;S771.8【相关文献】1.利用3S技术估测森林生物量——以河南省商城县黄柏山林场为例 [J], 陈中如;何瑞珍;孟庆法;刘志术2.天堂山林场森林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的遥感估算模型构建 [J], 陈日东;林什全;潘国英;陈月明3.长汀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生物量估算模型的构建 [J], 项佳;余坤勇;陈善沐;吴清泉;刘健;陈昌雄4.天堂山林场森林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的遥感估算模型构建 [J], 陈日东;林什全;潘国英;陈月明;5.黄沙林场人工马尾松林分碳储量及经济价值估算 [J], 夏世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果不仅为我国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支持。
随着林业“双属性”重要论断和“三生态”总体战略思想的确立,我国林业对森林资源及相关生态状况的监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尽快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和完备的产业体系,改进和完善我国森林资源和其他林业监测体系已势在必行。
本文从分析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材积估计方法入手,对目前用一元立木材积表估计材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材积估计方法的对策与建议。
1现状与问题1.1现状我国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
为了配合全国范围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全面开展,由当时的农林部组织编制并颁布了全国的《立木材积表(LY208-77)》,为材积估计提供了定量计测依据。
根据当时《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立木材积估计“以部颁二元立木材积表(LY208-77)为准,各省、市、自治区可根据立地条件、林木生长情况统一划分区域,导算编定一元立木材积表”[1]。
因此,各省(市、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材积估计,从初查开始一直到现在,全部统一采用了一元表法。
尽管其导算一元表的具体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是采用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木测量树高,建立树高胸径相关模型(也称树高曲线模型),再将其代入二元材积模型来得到一元材积模型[1,2]。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已经建立快30年了,但各省在材积估计时一直还是采用初查时导算出的一元材积表。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材积估计问题探讨!曾伟生(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摘要:从分析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材积估计问题入手,提出为满足新世纪林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目前用一元材积表估计材积的方法加以改进,并进一步补充完善材积表和生物量表等基础林业数表。
红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丁壮;崔若光【摘要】We determined the biomass carbon density(BCD)of 20-and 42-a Pinus koraiensis plantation,natural forest of birch and Mongolia oak mixed one 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Laoshan Forest Experiment Station, located in Maoershan Town,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three forests,the BCD of Mongolia oak-red pine mixed forest(95.24 t· -2)was 13. 10%higher than that of Korean pine plantations,and was equal to birch-Korean pine forest.The BCD of42 years old was 170.13%-276.71%higher than that of 20 a.It can be conclude that forest type and age clas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BCD.The BCD among various tree organ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nd that in stem was the highest,accounting for 48.76%-62.34%of the total carbon density,followed byroot,leaf,branch,and fruit.%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20年生红松人工林与天然白桦林和蒙古栎混交林、42年生红松人工林与天然白桦林和蒙古栎混交林中进行了生物量碳密度的测定,结果说明,3种林分类型属蒙古栎红松混交林碳密度最大,为95.24 t· hm-2,超过红松人工纯林13.10%,与桦树红松林持平,同时也做了不同林龄生物量碳密度的比较,属42年生生物量最多,超过20年生的170.13%~276.71%,充分说明,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林龄的林分,是影响生物量碳密度的主要因子.在各组分的生物量(组织器官)碳密度差异显著,属树干生物量碳密度最多,约占碳密度总量的48.76%~62.34%,其次为根生物量碳密度也比较多,以各组分生物量碳密度大小排序为树干、根、叶、枝、果.【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6)002【总页数】5页(P17-21)【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混交林;碳含量【作者】丁壮;崔若光【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6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密度,其生物量是NPP减去当年的凋落物,即形成年生产量,用此数据计算生物量碳密度。
不同方法估算马尾松天然林植被固碳潜力的比较1)潘鹏;欧阳勋志;甘文峰【摘要】以江西省马尾松林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大值法、光能利用率法、生产力回归模型法和生长过程法对林分尺度森林植被固碳潜力进行了估算。
结果表明:最大值法、光能利用率法和生长过程法三者间估算结果相近(P>0.05),分别为0.81~1.22、0.77~1.21和1.25~1.60 t· hm-2· a-1;生产力回归模型法估算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方法( P<0.05),估计值为4.15~4.93 t· hm-2· a-1。
综合分析表明,生长过程法较适用于林分尺度上森林植被固碳潜力的估算。
%By maximum, light use efficiency, regression model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stand growth, we estimated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Pinus massoniana Lamb veget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t forest stand scale.The estima-tion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P>0.05) among maximum, light use efficiency and stand growth, they were 0.81-1.22, 0.77-1.21 and 1.25-1.60 t· hm-2 · a-1 , respectively.The estimation by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y other methods (P<0.05), was 4.15-4.93 t· hm-2· a-1.Therefore, stand growth was the best method in estimating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at forest stand scale.【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马尾松天然林;森林植被;固碳潜力【作者】潘鹏;欧阳勋志;甘文峰【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南昌,330045;安福县明月山林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固碳量占陆地固碳量的70%~80%[1-2],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和全球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规律研究摘要土壤微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红壤丘陵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并分析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①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均呈现成熟林显著高于中龄林和幼龄林(P中龄林>幼龄林;不同年龄马尾松林之间C/N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由图1可知,马尾松林地土壤微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
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大,成熟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显著高于中龄林和幼龄林(P<0.05)。
与幼龄林相比,成熟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了40.6%;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在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趋势和微生物量碳的一样,也是随年龄增大而增大,成熟林最大为(29.07±2.21)mg/kg,各林龄间差异显著(P<0.05)。
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MBC/MBN)存在显著差异(P<0.05)。
2.3 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由表3可知,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pH值、土壤含水率和C/N呈现出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P<0.01),与土壤容重呈现出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P<0.01);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含水率和C/N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P<0.01),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P<0.01)。
3 讨论3.1 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土壤中容易被矿化和转化的部分,同时又是土壤的重要碳氮源,是土壤营养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11-12]。
毛瑢等[13]对不同林龄杨树农田防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研究发现,随林分年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逐渐增大。
林分⽣物量测定园林⽣态综合实验调查报告-1城市森林林分⽣长调查和⽣物量估测吴怡上海交通⼤学农业与⽣物学院园林系2011年12⽉⼀、前⾔1、森林⽣物量测定的意义森林⽣物量是森林植物群落在其⽣命过程中所产⼲物质的累积量,是森林⽣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森林⽣物量的测定是正确认识、管理和利⽤森林⽣态系统的前提,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态问题的基础,如森林碳储量计算、森林⽣产⼒的测定等。
2、林分尺度上林⽊⽣物量测定⽅法主要有皆伐实测法、标准⽊法、回归估算法等三种⽅法。
①皆伐实测法通过在⼩⾯积内所有乔、灌、草等皆伐,测定总⽣物量,进⽽推算出全林分⾯积的⽣物量,⽐较准确,但花时间和⼈⼯多,⼀般很少采⽤,仅适合灌、草所占⽐例较⼤的林分⽣物量的测定。
表达式为:i W SAW ∑=式中:A ——全林分⾯积 S ——皆伐林地⾯积W i ——所测⾯积内所有植物的⽣物量 W ——全林分⽣物量②标准⽊法指通过将以⼀定依据选择出来的标准⽊伐倒称重,然后⽤标准⽊的平均值乘以单位⾯积上的⽴⽊株数,从⽽计算出单位⾯积林分⽣物量总值。
表达式为:-=W N W式中:N ——单位⾯积上的⽴⽊株数 -W ——标准⽊⽣物量的平均值W ——单位⾯积上的林分⽣物量③回归估算法通过构建林⽊⽣物量模型,即反映树⽊各分量⼲重与其他测树因⼦之间内在关系的表达式,达到⽤树⽊的胸径、树⾼等易测因⼦的调查结果来估计不易测因⼦的⽬的。
主要分为线性模型、⾮线性模型、多项式模型,⾮线性模型应⽤最为⼴泛,其中相对⽣长模型最具有代表性,是所有模型中应⽤最为普遍的⼀类模型,本次估测即使⽤该类模型。
本次实验采⽤林⽊胸径(D )、树⾼(H )等测树因⼦建⽴林⽊⽣物量回归估计⽅程:W=aD b W=a(D 2H)b 式中:W ——林⽊⽣物量D ——林⽊胸径 H ——林⽊树⾼ a 、b ——回归常数3、⽔杉⼈⼯林碳储量在上海的重要性全球⽓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类共同⾯临的严峻挑战,通过构建森林来实现间接减排,是⽬前应对⽓候变化最经济、有效的重要途径。
校园树木木材生物量增量的测量方法邹梦姗范丽仙王重力*(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650500)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适合中学生测量校园树木木材生物量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让学生对树木的生长有数值方面的直观感受,得出固定CO的具体质量,以巩固植物在生物圈中生产者地位的认识。
该活动融合多个科目的知识,有利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校园树木生物量固碳能力测量方法“生物与环境”是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选修课的重要模块,该模块中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有关实践活动来丰富教学活动。
教材中对生物与环境这部分涉及的科学探究实验较少,且多以宏观或微观的整个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个体生物进行研究的实验和活动更少。
在新课标中,既要求学生获取基础生物学知识,又要学会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本文设计了一种适合中学生的测量校园树木木材生物量与固碳能力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使学生对树木的生长有数值方面的直观感受%1设计思路借助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对校园的乔木树种进行间隔4个月时间的两次拍照测量,把数学统计计算引入到生物学观察中,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计算出一段时间内校园植物的生长量(生物量增量),进而得出固定CO:的具体质量和释放(O的质量。
2所需材料细长木板、彩色油漆、油漆刷子、标准刻度尺、刻木小刀、铅笔、绳子、卷尺、胸径尺(围尺)、分规、记录本、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或照相机%3实验步骤3.1工具制作选取表面光滑的长方体型长木板(长于1m),用刻木小刀修理木板,使之能垂直于地面,尽量接近量尺规格%用标准刻度尺和铅笔在木板上标记出精确的刻度,10cm为一个刻度,一共做出10个刻度%用小刀沿着铅笔标出的记号刻出刻度,在每个刻度处刷上不同颜色的油漆,最好是对比色,使之在照片中比较醒目,以方便拍照后相片上能清晰地看出比例尺的长度(图1)。
图1比例尺模型生命活动特点,第7题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第15题保存食物方法等%因此,在常规教学和复习备考中要做到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摒弃“死记硬背”,盲目重复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基本原理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2.2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特色在教学与备考时要善于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试题中通过精心创设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问题情境(如试题8无偿献血、试题10听障人士观看手语节目、试题12大熊猫的性别决定、试题16运动损伤及修复、试题18高脂饮食与健康等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与实例),巩固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科特色。
基于生物量模型的广东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04GIS 曾思雅指导教师:王芳摘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持人类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的物质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环境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森林生态系统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本文利用MODIS数据和TM等多源遥感数据,基于净初级生产力(NPP)模型地对广东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物累积、C02和O2平衡、营养物质的循环与贮存、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主要功能。
结果表明:广东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556.45亿元。
其中,有机质生产的价值为557.1亿元,固定CO2的价值为282.6亿元,O2的价值为1182.54亿元,营养物质循环中氮、磷、钾的价值分别为112.96亿元、9.48亿元、27.2亿元、水土保持181.42亿元、涵养水源203.15亿元。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价值估算;遥感;NPPAbstract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forest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life-supporting system, biogeochemical cycle and hydrological cycle which together maintain people’s life and life substances. Forest ecosystem plays a very signific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providing life substance. Guangdong forest ecosystem has brought enormous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economic efficiency to Guangdong’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the MODIS data and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such as TM to evaluate the Guangdong forest ecosystem’s service functions on the basis of NPP model. These functions mainly include the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substance from forest ecosystem, balance between CO2 and O2, circulation and storage of nutrient substance and pre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otal value of Guangdong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s was up to 255.645 billion yuan, of which 55.71 billion yuan for organic matters, 28.26 billion yuan for CO2 absorption, 118.254 billion yuan for O2, 11.296 billion, 0.948 billion and 2.72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for the N,D,K in the circulation of nutrient matters, 18.142 billion yuan for water and soil preservation and 20.315 billion yuan for conservation of water.Keywords: forest ecosystem system; evaluation; remote sensing;NPP目录1绪论 (4)1.1引言 (4)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论文研究框架 (5)2 研究区域概述与研究数据 (6)2.1研究区域概述 (6)2.2数据来源 (7)2.2.1遥感数据 (7)2.2.2 气象数据 (7)2.2.3 植被分布图 (7)2.2.4 辅助数据 (8)3 基于生物量模型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估算方法 (9)3.1研究方法 (9)3.1.1植被覆盖度(fv)的定量测量 (9)3.1.2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9)3.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10)3.2.1有机物质生产 (10)3.2.2释放氧气及吸收二氧化碳 (11)3.2.3营养物质的循环与贮存 (11)3.2.4水土保持 (11)3.2.5涵养水源 (12)4 结果与分析 (14)4.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空间分布特征 (14)4.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结果分析 (16)5 结论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1绪论1.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
海南白沙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及碳汇价值预测林声洪;郑鹏;蔡巧妹【摘要】根据国家发改委温室气体清单估算法,估算1993~2009年间白沙县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测算抑制森林转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预测2010~2015年间白沙县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碳排放和累计净碳汇贡献价值.结果表明:1993~2009年间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为2.3177万t,抑制森林转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11.1635万t.预测2010~ 2015年间白沙县森林碳贮量将增加39.7341万t,抵偿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累计产生碳排放27.4935万t,净碳汇贡献累计12.2406万t,折算净碳汇贡献价值为14689万元.【期刊名称】《热带林业》【年(卷),期】2014(042)001【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生物量;碳贮量;碳排放;碳汇价值【作者】林声洪;郑鹏;蔡巧妹【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海口570228;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白沙县林业局,海南白沙572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38.84该研究以海南省白沙县1993年、2009年的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6,7]为依据,根据国家发改委《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11年)中关于林业碳贮和碳排放计算方法,估算1993~2009年间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测算抑制了森林转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2010~2015年间白沙县森林碳汇能力和碳汇价值进行预测。
不仅能较全面、科学的评价白沙县森林碳汇量及生态经济价值,而且为该地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为白沙县在节能减排及开展碳交易方面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1.1 研究区概况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西部内陆,地处109°02′10″ ~109°42′ 00″E、18°56′10″~19°29′20″N之间。
森林生物量调查建模样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陈金海
【期刊名称】《华东森林经理》
【年(卷),期】2011(025)001
【摘要】建模样本采集是森林生物量调查和监测中的一项复杂及关键性工作,通过分析2009年和2010年在森林生物量调查建模样本采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样本采集方案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和合理化建议.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陈金海
【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金华,3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8
【相关文献】
1.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J], 滕建福
2.流行病调查中住户调查样本采集及抽样框设计研究——以山东省泰安市住户调查为例 [J], 时涛
3.人民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基于邵阳市的调查 [J],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4.森林生物量建模样本采集有关技术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J], 冯建成
5.森林分类经营和二类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J], 李玉江;杨东;周文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