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普通化学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67.72 KB
- 文档页数:4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和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酸碱滴定反应,通过滴定计量液体中的酸碱浓度。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用品:酸碱滴定管、三角瓶、容量瓶、滴定剂、被测液体。
2、校准滴定管:使用前需对滴定管进行校准,确保液位在刻度线上。
3、准备被测液体:将被测液体放入容量瓶中。
4、滴定操作:将滴定剂加入滴定管中,开始滴定。
在滴定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滴定的速度和时间,并观察被测液体的变化。
5、数据记录:记录滴定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滴定量、时间、液体变化等。
6、计算结果: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被测液体的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实验数据显示,被测液体的滴定量为毫升,消耗时间为秒。
根据酸碱滴定的反应原理,可以计算出被测液体的浓度为 mol/L。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酸碱滴定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了如何使用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和如何计算液体的浓度。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本次实验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化学实验技能,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镁带在氧气中的燃烧,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基本原理。
镁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这个反应可以表示为:2Mg + O2 → 2MgO。
三、实验材料:1、镁带2、氧气3、酒精灯4、火柴5、镊子6、玻璃片7、砂纸四、实验步骤:1、我们使用砂纸打磨镁带,去除表面的氧化膜。
然后,用镊子取一根打磨好的镁带,将其一端固定在玻璃片的边缘。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将镁带放置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观察镁带的反应。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题目:常减压装置实践报告学习中心:青岛校区学习中心年级专业:网络12春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姓名:学号:12实践单位:青岛炼化有限公司实践起止时间:13年9月1日~14年7月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完成时间:2014 年1月 1 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议表常减压装置实践报告2 常压系统常压塔共50层塔盘,加热后初底油作为进料从第六层塔盘进入,气提蒸汽由塔底通入。
常压塔顶油气经常顶空冷器冷却冷凝至60℃,再经常顶水冷器冷凝冷却至40℃后送入常顶回流及产品罐,在此进行气液分离。
常顶不凝气从常顶回流及产品罐顶部送出,与自减顶分水罐来的减顶气混合后一起经压缩机入口分凝罐分液并经常顶气压缩机升压后送出装置,至焦化装置做进一步处理。
需要时常顶气课由压缩机入口分液罐直接去常减顶燃料气分液罐,作为常压炉的燃料;常顶回流及产品泵将常顶油从常顶回流及产品罐中抽出,送出装置。
必要时部分常顶油还可打回常压塔顶部,与常顶循环油混合进入常压塔做回流;常一线从常压塔第36层塔板抽出,进入常压汽提塔上段,经以常三线为热源的再沸器重沸汽提蒸出轻组分后,由常一线泵抽出,经换热器分别与原油换热,并经常一线空冷器、常一线水冷器冷却至45℃后送出装置做航煤馏分;常二线从常压塔第24层塔盘抽出,进入常压汽提塔中段,经低压蒸汽汽提后,有常二线泵抽出,经换热器分别与原油换热,并经常二线空冷器、常二线水冷器冷却至60℃后送出装置作为柴油馏分;常三线从常压塔第16层塔盘抽出,进入常压汽提塔下段,经低压蒸汽汽提后,有常三线泵抽出,为常一线汽提塔提供热源,再经换热器分别与原油换热,并经常三线空冷器、常三线水冷器冷却至60℃后送出装置作为柴油馏分,与减顶油合并后出装置。
常压塔共设三个中段循环回流。
常顶循从第48层塔盘抽出,由常顶循环回流泵送至换热区,与原油换热至104℃返塔至第50层塔盘,必要时常顶回流及产品泵打回的回流汇入常顶循返塔线,与其共同送入常压塔;常一中从第32层塔盘抽出,经常一中泵送至轻烃回收系统为稳定塔再沸器提供热源,然后进入换热区与原油换热,再经过常一中蒸汽发生器发生0.3MPa蒸汽后降温至159℃,与初侧线合并返回常压塔第34层塔盘;常二中从第20层塔盘抽出,由常二中泵送入换热区与初底油与原油换热,然后进入常二中蒸汽发生器发生1.0MPa的蒸汽后降温至204℃,返回常压塔第22层塔盘处。
石油华东《化学原理1》2015年春学期在线作业(四)—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化学原理1
实验名称:电解质溶液-同离子效应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
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年月日
学习“同离子效应(一)、(二)” 实验,详见《普通化学》课件中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电解质溶液”,网址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用品(仪器、药品)
四、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五、实验现象及结论
六、思考:
根据PbI2的溶度积,计算(298K时):
(1)PbI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mol•dm-3);
(2)PbI2在0.010 mol•dm-3 KI 溶液中的溶解度;
(3)PbI2在0.010 mol•dm-3 Pb(NO3)2 纯水中的溶解度;(4)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备注:该报告纳入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
实验六 碱在原油乳化中的作用一、实验目的1. 观察碱与原油混合后的乳化现象。
2. 学会用不稳定系数法确定使原油乳化的最佳碱浓度范围。
二、实验原理碱(例如NaOH )可与原油中的酸性成份(例如环烷酸)反应,生成表面活性物质。
这些表面活性物质可使原油乳化形成水包油(o/w)乳状液。
水包油乳状液的形成与稳定性对于碱驱和稠油乳化降粘是重要的,例如碱驱中乳化-携带、乳化-捕集、自发乳化等机理的发生,稠油乳化降粘中原油乳化分散机理的发生都是以水包乳状油液的形成为前提条件的。
碱浓度是影响碱对原油乳化作用的重要因素。
碱浓度低时,碱与原油反应生成的活性物质少,不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若碱浓度过高,一方面,碱可使原油中碳链较长的弱酸反应生成亲油的活性物质,这些亲油的活性物质可抵消亲水活性物质的作用,不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同时,过量的碱具有盐的作用,也不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因此,只有合适的碱浓度范围,碱才能与原油作用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
乳状液的稳定性可用不稳定系数(USI )表示。
不稳定系数按下式定义:0()tV t dt USL t=⎰式中: USL —不稳定系数,ml ;V(t)—乳化体系分出水体积与时间的变化函数; t —乳化体系静止分离的时间,min 。
从定义式可以看出,不稳定系数越小,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好。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0.001g )、10ml 具塞刻度试管、秒表、滴管、试管架。
2. 药品氢氧化钠、原油、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取10ml具塞刻度试管7支,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0、1.0×10-4、5×10-4、1.0×10-3、5.0×10-3、8.0 ×10-3、1.0×10-2的氢氧化钠溶液各5ml,分别用滴管准确加入原油5ml,盖上试管塞子,每支试管各上下震荡30次。
2. 将震荡后的试管立即垂直放在试管架上,同时开始计时,并每隔3min记录一次试管中分出水的体积(若分出水的速度较快,可每隔lmin记录一次),共记录30min。
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完整而又真实地表达出来。
写实验报告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范、结果正确、讨论认真。
学员应养成实验后及早将报告写出来的习惯,因为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通常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所属教学站名称、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名称;
3、实验目的;
4、实验设备及材料: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计算公式和必要的线路图: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实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
画出简单的线路图等;
6、实验内容、数据(要求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7、数据处理过程: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8、结果的评定及分析: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
9、问题讨论:认真思考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
附: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样式
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实验报告
所属教学站:
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学期:
实验时间:实验名称:
小组合作:是○否○小组成员: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及材料:
3、实验原理:
4、实验内容及数据:
5.实验数据处理过程:
6.实验结果的评定及分析:
7.问题讨论:
8. 指导老师评语及得分: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备注:以上各部分空白处大小可根据所要填写的实验内容自行调整。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化学原理Ⅱ实验王业飞吕开河葛际江戴彩丽焦翠于连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019 年 2 月目录前言..........................................................................................1 实验一三组分相图的制备.............................................................3 实验二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6 实验三溶胶的制备与电泳............................................................11 实验四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16 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20 实验六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24 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26 实验八原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滴体积法).......................................31 实验九聚合物综合性能评价.........................................................33 附录一苯-水的相互溶解度.........................................................35 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36 附录三某些液体的密度...............................................................37 附录四不同温度时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38 附录五彼此相互饱和的两种液体的界面张力....................................39 附录六不同温度时水的介电常数...................................................39 附录七 722 型分光光度计 (40)1前言一. 化学原理(Ⅱ)实验的目的化学原理(Ⅱ)实验是化学原理(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1. 了解化学原理(Ⅱ)的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原理(Ⅱ)中的某些实验技能,培养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的能力;2. 训练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 验证化学原理(Ⅱ)主要理论的正确性,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4. 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完成时间:2012 年12 月1 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议表64-4-5 井组实践报告一、实践目的(不少于100 字)我工作的单位是胜利油田欢滨南采油厂二矿作业三区,地处白鹭湖油田644 块西北部,属于稀油区块,开发20多年来,井组5 口油井平均单井日产油量8 吨以上稳产。
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量7 吨,研究其开发动态特征,分阶段开发对策实施效果对指导区块下步开发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实践单位及岗位介绍我目前工作的单位是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二矿作业三区。
我的岗位职责是负责油水井的计量工作并负责资料的汇总及填写,64-4-5 井组位于该块西北部,局部构造为一东南向西北倾的单斜构造,井区油层厚度发育大,是区块平面上四砂组油层迭合厚度最大的井区,井组5 口油井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量7 吨。
三、实践内容及过程(不少于1500 字)一、基本概况1、区块背景644块位于白鹭湖油田中区,构造形态为一穹隆背斜。
该块主力开发层系为沙三中四砂组,区块含油面积3.1Km2,地质储量469万吨;油藏类型属特低渗透构造岩性油藏,平均孔隙度15.85%,渗透率11.58×10-3μm2。
区块自91年8月投入开发,至2003年5月,油井开井30口,核实日液水平423吨,日油水平122吨,综合含水68.2%, 累积采油82.3× 104t, 采出程度17.55%;水井开井17口,日注水平538m3,月注采比1.06, 累积注水211× 104m3, 累注采比0.87 。
2、井组概况64-4-5 井组位于该块西北部,局部构造为一东南向西北倾的单斜构造,井区油层厚度发育大,是区块平面上四砂组油层迭合厚度最大的井区,自上而下划分为四个含油小层S342、S343、S344、S345,其中S343、S345小层为主力含油层,油层厚度分别为17.4m、10.5m,是井区主要开发目的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429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题目: 64-4-5井组实践报告学习中心:胜利油田滨南学习中心年级专业:网络11春油气开采技术学生姓名:周武臣学号:实践单位: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二矿实践起止时间:12年9月10日~12年11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完成时间:2012 年12 月 1 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议表年级网络11春层次高起专专业油气开采技术姓名周武臣学号学习中心(函授站)胜利油田滨南学习中心实践报告题目64-4-5井组实践单位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实践地点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二矿实践时间12年9月10日~12年11月10日实践单位意见该同志是在工作中和平时学习中积极主动,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勤奋好学。
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踏实肯干,吃苦耐劳。
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鲜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能够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接受;并能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指令坚决。
实习单位盖章2012年11 月23 日备注64-4-5井组实践报告一、实践目的(不少于100字)我工作的单位是胜利油田欢滨南采油厂二矿作业三区,地处白鹭湖油田644块西北部,属于稀油区块,开发20多年来,井组5口油井平均单井日产油量8吨以上稳产。
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量7吨,研究其开发动态特征,分阶段开发对策实施效果对指导区块下步开发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实践单位及岗位介绍我目前工作的单位是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二矿作业三区。
我的岗位职责是负责油水井的计量工作并负责资料的汇总及填写,64-4-5井组位于该块西北部,局部构造为一东南向西北倾的单斜构造,井区油层厚度发育大,是区块平面上四砂组油层迭合厚度最大的井区,井组5口油井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量7吨。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化学原理Ⅱ实验王业飞吕开河葛际江戴彩丽焦翠于连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019 年 2 月目录前言..........................................................................................1 实验一三组分相图的制备.............................................................3 实验二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6 实验三溶胶的制备与电泳............................................................11 实验四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16 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20 实验六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24 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26 实验八原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滴体积法).......................................31 实验九聚合物综合性能评价.........................................................33 附录一苯-水的相互溶解度.........................................................35 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36 附录三某些液体的密度...............................................................37 附录四不同温度时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38 附录五彼此相互饱和的两种液体的界面张力....................................39 附录六不同温度时水的介电常数...................................................39 附录七 722 型分光光度计 (40)1前言一. 化学原理(Ⅱ)实验的目的化学原理(Ⅱ)实验是化学原理(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1. 了解化学原理(Ⅱ)的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原理(Ⅱ)中的某些实验技能,培养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的能力;2. 训练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 验证化学原理(Ⅱ)主要理论的正确性,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4. 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实验七 堵水剂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 学会几种堵水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几种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及其使用性质。
二、实验原理堵水剂是指从油、水井注入地层,能减少地层产出水的物质。
从油井注入地层的堵水剂称油井堵水剂(或简称堵水剂),从水井注入地层的堵水剂称为调剖剂。
常用的堵水剂有冻胶型堵水剂、凝胶型堵水剂、沉淀型堵水剂和分散体型堵水剂,这些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和使用性质各不相同。
1. 冻胶型堵水剂冻胶(如锆冻胶)是由高分子(如HPAM)溶液转变而来,交联剂(如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可以使高分子间发生交联,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如水)包在其中,从而使高分子溶液失去流动性,即转变为冻胶。
锆冻胶是油田常用的冻胶型堵水剂。
锆冻胶是由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与HPAM 中的羧基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的。
体系的pH 值可影响多核羟桥络离子的形成及HPAM 分子中羧基的量,因此,pH 值可影响锆冻胶的成冻时间和冻胶强度。
2. 凝胶型堵水剂凝胶是由溶胶转变而来。
当溶胶由于种种原因(如电解质加入引起溶胶粒子部分失去稳定性而产生有限度聚结)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包在其中,从而使整个体系失去流动性时,即转变为凝胶。
油田堵水中常用的是硅酸凝胶。
硅酸凝胶由硅酸溶胶转化而来,硅酸溶胶由水玻璃(又名硅酸钠,分子式Na2O·mSO2)与活化剂反应生成。
活化剂是指可使水玻璃先变成溶胶而随后又变成凝胶的物质。
盐酸是常用的活化剂,它与水玻璃的反应如下:2222 2 2Na O mSiO HCl H O mSiO NaCl +→+由于制备方法不同,可得两种硅酸溶胶,即酸性硅酸溶胶和碱性硅酸溶胶。
这两种硅酸溶胶都可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pH 值和硅酸含量)下,在一定时间内胶凝。
评价硅酸凝胶堵水剂常用两个指标,即胶凝时间和凝胶强度。
胶凝时间是指硅酸体系自生成至失去流动性的时间。
凝胶强度是指凝胶单位表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压力。
3. 沉淀型堵水剂沉淀型堵水剂由两种可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