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8
- 格式:pptx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91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八章学习策略第八章学习策略一、单选题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 复杂方案B 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2.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这是指()A 元认知计划B 元认知知识C 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监视3.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 计划策略B 调节策略C复述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A 复述策略B 理解——控制策略C 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5.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6.()是使记忆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长期保持的有效手段。
A 精细加工B 生成性学习C组织D复述7.()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 元认知调节B元认知控制C元认知监视D元认知计划8.()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A 指导教学模式B完形训练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D程序化训练9.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A 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10.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A 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12.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的。
A加涅B布鲁纳 C 斯滕伯格D弗拉维尔13. ()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8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进行层级分类,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试验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A. √B.C.D.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信号学习即是经典性条件作用,指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
2.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
∙A.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由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A.B.C. √D.解析:小学阶段属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凭借具体事物或表象进行逻辑思维运算,并在后期向抽象思维过渡。
3.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开始∙B.西方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使教育心理学更科学∙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杜威实用主义对教育的影响A. √B.C.D.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斯皮尔曼∙B.霍华德·加德纳∙C.斯滕伯格∙D.比奈A.B. √C.D.解析: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度量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
第八章学习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是学生为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A.认知策略 B.学习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组织策略2.对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学习者积极主动使用的 B.是有效学习所需的C.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是教师为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4.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为()。
A、认知策略 B、认知能力 C、基本认知 D、元认知5.()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认知策略6.复述、精细加工策略和()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的。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7.模式再认策略和()主要是针对程序性知识的。
A.动作系列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D.调节策略8.()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
A、认知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元认知策略9.()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作用。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认知策略10.时间管理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认知策略11.复述策略是在()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A.感觉记忆 B.长时记忆 C.工作记忆 D.情景记忆12.人名、地名或英语单词等,经过多次复述后,在短时间内记住所采用的是()。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思维策略 D.复述策略13.没有预定目的的,不需要经过努力地识记是()。
A.不随意识记 B.随意识记 C.有意识记 D.情景记忆14.哪项不适合随意识记()。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八章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学习策略具有如下特点: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2.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3.认知策略,包括复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4.识记过程的复述策略:有效利用不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能有效增强记忆、尝试背诵与反复阅读相结合、过度学习。
5.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及时复习、复习形式多样化、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画线和批注。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6.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7.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组织策略对认知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简化、系统化和概括化上。
常见的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8.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控。
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
元认知调控是运用自我监视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它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
元认知在学会学习中有起止作用、变通作用和增效作用。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9.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第九章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表明了各种经验内部及其不同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能得以沟通,经验结构能得以整合。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第八章学习策略一、单选题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 复杂方案B 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2.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这是指()A 元认知计划B 元认知知识C 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监视3.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 计划策略B 调节策略C复述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A 复述策略B 理解——控制策略C 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5.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6.()是使记忆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长期保持的有效手段。
A 精细加工B 生成性学习C组织D复述7.()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 元认知调节B元认知控制C元认知监视D元认知计划8.()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A 指导教学模式B完形训练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D程序化训练9.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A 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10.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A 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12.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的。
A加涅B布鲁纳 C 斯滕伯格D弗拉维尔13. ()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笫八章学习策略一、选择题:l、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是【D】P125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加工策略2、个人对自己认识过程的凋节和监控是【 C 】P130A.意志 b.意识 C.元认知 D.自我认知3、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这是【 C 】P131A.元认知策略 B.计划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4、阅读时对信息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高,考试时留意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属于元认知策略中【 A 】P131A.监视策略 B.补救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5、在活动前,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A 】P130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修正策略6、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谁的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它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A 】A.自已 13.同学 C.老师 D.教材7、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D 】A.复述策略 B.理解一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8、学生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落大意。
这属于【 C 】P129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理解——控制策略9、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掌握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等四种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是【 D 】P135A.合作学习模式 B.程序化练模式C.完形训练模式 D.交互式教学模式10、为了学好英语,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 B 】P126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ll、将中国历史朝代、主要人物、历史事件归纳成一张表格,这种学习策略是【 A 】P129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12、有人把圆周率3.14159,编成顺口溜“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背诵,这是利用了【D】P126A.生成性学习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记忆术13、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A 】P130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14、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四川省教师公招2021年上半年第0轮复习(章节知识要点罗列与练习题)知识的掌握1、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 2、人类知识源于直接经验,但学生知识的获得以间接经验为主3、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感知—理解—保持—应用,(感知—思维—记忆—实践能力)4、知识:陈述型知识和程序型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后者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从事并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
(陈述性知识再传授时更适合以直白的方式告诉学生,程序性知识可以让学生以推理方式获得)显性:能够言明的知识;隐性: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知识。
一、知识的感知(一)什么是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及外部相互关系的反应。
感知是认识世界的开始,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二)感知与观察(良好观察的条件(三)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1)、言语的指导作用(2)、实践活动的任务(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二、知识的理解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核心,是知识得以保持、实现迁移与应用的关键。
(一)什么是知识的理解含义: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理解水平:初级(是什么)、中级(为什么)、高级(类化、系统化、知识结构)理解的对象:6类(二)思维及其规律1.什么是思维2.思维的规律(1)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2)儿童思维阶段性规律皮亚杰儿童思维四阶段论(其他章节已有详细讲解,以后专题复习会再次讲解)0——2岁:感觉运动智力阶段;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相联系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表象和语言。
2——7岁:前运算思维阶段“表象和形象思维;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
第八章:学生中心与教学的构建筑主义取向邓巴先生的课堂故事“大家都回忆一下,”邓巴说,“上周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和立方体的体积,今天将探讨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这次由你们自己去做,在你们每个人的实验台上都有五个体积不同的圆筒,一把尺子和一台计算器,你们还可以用水槽里的水,但是你们所要利用的最重要的资源应该是头脑和同学。
记住在活动结束时,各个组的每位同学都要做到不仅能够说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而且要能够准确的解释该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有什么问题吗?好,开始吧。
”这是邓巴先生所教的中学数学/科学课程。
班上的学生们开始活动起来,他们四个人一组围坐在实验台旁边,其中“智囊组”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圆筒装满了水。
米格尔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圆筒都装满了,下面该做什么了?”玛格丽特说:“我们来测量它们吧!”她拿起尺子并让戴夫记下测量结果,“这个小的圆筒高36mm,等一下,底的直径是42mm。
”“那又怎么样?”约兰达说,“我们用这种方式不能测量出体积来。
在开始测量每个圆筒体积前,我们最好先考虑一下。
”“约兰达说的对,”戴夫说,“我们最好先做个计划。
”“我明白了,”米格尔说,“我们先要有个构想。
”约兰达说:“对,让我们考虑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邓巴先生让我们回忆圆的面积和立方铁的体积,我想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你是对的,米格尔。
”恰巧经过这里的邓巴说,“但是你们怎么利用这个信息呢?”“智囊组”沉默了一会儿,戴夫大着胆子说:“让我们试着测量出每一个圆筒底部的面积,刚才玛格丽特说小的圆筒底部是42mm,给我计算器,现在我们怎么算出面积?”约兰达说:“我想应该是:π乘以半径的平方。
”“好像是这样,那么42的平方……”“不是42,是21的平方,”玛格丽特插嘴说,“如果直径是42,那么半径就是21。
”“对我知道了,那麽21的平方是441,π是3.14,计算机上的得数是13847。
”“不可能,”米格尔说:“400×3是1200,所以441×3.14不可能是13000,你肯定错了。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八章学习策略重点提示ﻫ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学习策略的构成。
ﻫ (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与方法.(3)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考纲链接1.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2.学习策略的基本特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学习过程。
ﻫ征:(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ﻫ3.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更好的适应发展。
ﻫ 4.学习策略的构成: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ﻫ 5.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6.复述策略的概念及常用的方法.(1)复述策略指为了记住某信息不断积极地重复的过程;ﻫ (2)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方法:①排除相互干扰;②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试图回忆;⑥画线。
ﻫ7.精加工策略的方法:精加工策略指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1)记忆术:①位置法;②首字母缩略词法;③关键词法;④谐音法.(2)做笔记;(3)扩展与引申;(4)提问.ﻫ8.组织策略的方法:组织策略是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
其方法有:(1)聚类组织策略;(2)概括法;(3)纲要法;(4)构建网络法;(5)比较法。
ﻫ9.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
主要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ﻫ10.资源管理策略:即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和寻求支持策略.ﻫ 11.学习时间管理要注意:(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ﻫ1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效能性原则.13.学习策略训练应包括三种要素:(1)策略及巩固练习;(2)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3)了解策略的价值及适用的范围.ﻫ14.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八章学习策略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学习策略的构成。
(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3)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考纲链接1.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学习过程。
2.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更好的适应发展。
4.学习策略的构成: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5.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6.复述策略的概念及常用的方法。
(1)复述策略指为了记住某信息不断积极地重复的过程;(2)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方法:①排除相互干扰;②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试图回忆;⑥画线。
7.精加工策略的方法:精加工策略指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1)记忆术:①位置法;②首字母缩略词法;③关键词法;④谐音法。
(2)做笔记;(3)扩展与引申;(4)提问。
8.组织策略的方法:组织策略是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
其方法有:(1)聚类组织策略;(2)概括法;(3)纲要法;(4)构建网络法;(5)比较法。
9.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
主要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10.资源管理策略:即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和寻求支持策略。
11.学习时间管理要注意:(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第八章、学习动机1)什么是学习动机?由哪些成分构成?(学习动机的结构)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该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2)谈谈学习动机VS. 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1、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2、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3、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4、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扬等。
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5、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
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作用。
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意志努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
(1)激活功能: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强化功能:美国阿特金森发现了一个普通规律: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一.不定项选择题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A.注意B.需要C.动机D.兴趣E.诱因2.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B.观察榜样C.相信自己D.认识自己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趋向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避免失败的倾向C.避免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4.奥苏贝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分为:()。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E.附属内驱力5.反映动机内容社会意义的是()。
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高尚学习动机D.低级学习动机E.直接性动机6.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A.阿特金森B.马斯洛C.布鲁纳D.奥苏贝尔E.斯金纳7.以下属于需要层次理论成长需要的有()。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E.求知需要F.审美需要G.自我实现需要8.以下属于需要层次理论缺失需要的有()。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E.求知需要F.审美需要G.自我实现需要9.下面所示图形描述的是()。
A.练习曲线图B.遗忘曲线图C.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图D.经验锥形图10.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是哪一种需要?()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11.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这是属于()。
A.内部学习动机B.近景的间接性动机C.外部的学习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2.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A.比较难的任务B.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13.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学习兴趣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14.根据Weiner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第八章练习总分:67分及格:0分考试时间:100分单项选择题(1)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 记忆策略B. 资源管理策略C. 思维策略D. 学习方法(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计划策略D. 调节策略(3)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A. 复述策略B. 理解一控制策略C. 精加工策略D. 组织策略(4)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计划策略D. 精细加工策略(5)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 自我控制B. 自我认知C. 自我指导D. 自我学习(6)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 元认知知识B. 元认知能力C. 元认知控制D. 元认知计划(7)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 计划策略B. 学习策略C. 监控策略D. 调节策略(8)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 智力技能B. 学习自觉性C. 元认知策略D. 自我意识(9)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 新的理解B. 不同的见解C. 认知策略D. 类比或表象等(10)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A. 意识和能力B. 规则和技能C. 认知策略D. 经验和方法填空题(1)____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2)元认知是于1976年由________提出来的,它由三个成组成,即________、元认知体验和________。
(3)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4)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________。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教育心理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懂得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受情绪的多样性;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2)教学难点:把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真正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康乃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郎和二郎。
大郎开了一家雨伞店,二郎开了一家洗染点。
老奶奶整天忧心忡忡,在雨天的时候,老奶奶会担忧地说:“唉,我小儿子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在晴天的时候,老奶奶会忧虑地说:“唉,哪还有人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后来,她的邻居和她说了一番话后,这个老奶奶开始笑逐颜开了。
同学们想一想,这位邻居说了什么话,才会使这位老奶奶转忧为喜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啊,外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老奶奶的思想观念,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由此可见,情绪与个人的思想观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的深处,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
放飞我们的好心情。
多媒体投影展示课题——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二、认识情绪的分类1、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样的人生。
大家看看投影上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的情绪。
第一幅图孩子的情绪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喜),第二个孩子瞪大双眼,气得眼睛都流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情绪的字概括,这个字是(怒);第三个孩子嚎啕大哭,他的情绪应该是(哀),第四个孩子睁着惊恐的眼睛,很明显他的心里充满了(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