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3.92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摘要:从经济特区到特大城市,深圳的发展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变。
本文从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 纵观其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联系、深港经济的合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研究深圳城市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特区的重新定位做出思考。
关键字:特区,经济发展,协作,转型Abstract:From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 to the mega-cities, Shenzhen’s development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history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Shenzhen, and throughout its links with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Shenzhen-Hong Kong economic cooperation, to stud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city in time and space to make thinking of the repositioning of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s.Key words: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collaboration, transformation 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作为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最大的一个,深圳从一开始在设计上就具有作为一个城市加以开发建设的框架。
长期以来,它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经济特区,有着一个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地位以及特有的规定和限制。
从90年代起,深圳的发展就表现出强烈的城市发展取向。
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和中国一个重要发展区域中的中心城市,深圳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深圳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A Rational Approach to Urban Density Zoning: the
Case of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作者: 唐子来;付磊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规划汇刊
页码: 1-9页
主题词: 城市密度分区;深圳经济特区
摘要:我国城市的超常规发展对于规划决策的理性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讨论了城市密度分区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国内外的城市密度分区实践,并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案例,提出城市密度分区的方法体系,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策略。
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密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密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密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坊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密度细分的原则。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取得的成就
深圳经济特区自1980年代成立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深圳经济特区以其快速的经济增长而闻名。
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GDP增长率超过了20%。
现在,深圳已
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2019年,深圳
的GDP达到了28754亿元人民币。
2. 对外贸易:深圳是中国的重要贸易港口之一。
特区政策的引入使得深圳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和出口基地。
深圳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之一,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3. 科技创新:深圳经济特区被赋予了"创新高地"的称号。
深圳
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腾讯、华为等知名科技公司的总部设在深圳,深圳也成为了中国和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之一。
4. 基础设施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城市水电供应、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方面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改善。
深圳的地铁系统已成熟,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也十分完善。
5. 对外开放:深圳经济特区开展了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国企业。
目前,深圳拥有众多的跨国公司和外国领事馆,成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
总的来说,深圳经济特区在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
广东深圳调研报告深圳市是中国著名的经济特区,位于南海之滨,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副省级城市。
近年来,深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内外的注意,并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竞争力。
在这次深圳的调研中,我对深圳的经济发展、人文环境、交通情况以及产业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首先,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典范之一。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市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和技术,使得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目前,深圳市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
其次,深圳市的人文环境也非常优越。
深圳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市内有许多公园和绿地供市民休闲娱乐,同时也改善了空气质量。
此外,深圳市还注重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为居民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再次,深圳市的交通情况十分便利。
市内有完善的地铁、公交系统和出租车服务,方便居民出行。
深圳市还积极打造交通枢纽,与周边城市形成良好的交通网络,方便了人们的跨城市交流和贸易往来。
最后,深圳市的产业结构也相当独特。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使深圳市成为中国改革试验的先行者,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
深圳市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涵盖了从电子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到电子产品研发和软件开发等完整的产业链。
同时,深圳市还注重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深圳市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先行者,以其快速的经济发展、优越的人文环境、便利的交通情况和独特的产业结构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随着深圳市的不断发展壮大,相信深圳市将继续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特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特区经济在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特区经济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那么,特区经济是否真的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特区经济的起源中国特区经济始于1980年代初期,距今已有40年的历史。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形势,需要通过某些方式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区经济应运而生。
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的特区之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特区被设立,包括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甚至还有一些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例如上海和深圳。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特区经济之间的关系特区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特区经济为投资和创业提供了机会。
在特区经济允许自由贸易和外资投资的环境下,许多企业都选择在特区经济中成长发展。
这不仅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也为其他地区的企业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另外,特区经济还有利于技术的创新。
特区环境通常比其他地区更具活力和竞争力,因此企业在这里更容易创新和推广高新技术,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
最后,特区经济还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和扩大市场。
特区经济通常能够吸引更多的贸易和投资,以扩大市场规模,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分配。
三、特区经济的影响虽然特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特区经济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促进了某些公司的发展,降低了其他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其次,特区经济还会带来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
由于企业集中在特定区域,往往会导致人口集中和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公共服务的提供。
此外,特区经济还会导致地区间的不平等和利益分配的不公。
由于一些地区更适宜吸引投资和推动经济发展,他们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配置,而其他地区则可能会受到政策偏差和资源匮乏的影响。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经验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1980年,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名片,国务院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开启了一场全球关注的经济实验。
在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深圳已成为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化城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及其相关经验。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1. 初创时期:政策优势成立之初,深圳经济特区是由政策优势来推动建设的。
深圳被赋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进出口优惠、资金优惠、土地优惠等等,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深圳。
同时,深圳也实现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开放。
这些优势政策被称为“深圳速度”的核心。
2. 发展阶段:逆势而上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大潮席卷而来,国内外有大量企业进入深圳,并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同时,深圳通过合资、合作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进入21世纪,深圳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已成为全国迅速发展的城市之一,并成为国内外的投资热点和人才聚集地。
3. 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圳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深圳实现了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环境改善、社会事业提高等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二、深圳经济特区成功经验的分析1. 创新思维:走在前沿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来自于其独特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其在过去四十年中一直处于国际和国内的领先地位。
像深圳科技园区、华为公司、大疆等知名企业都是基于深圳的创新思维而发展壮大的。
深圳的创新思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市场化导向。
深圳经济特区对市场经济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其政策中强调市场化导向。
这种市场化导向可以激发社会活力,让市场的需求决定资源配置,促进创新。
其次是人才优先。
深圳经济特区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保障了人才的发展和需求。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时期,通过各种培训、奖励政策为各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启示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经典案例,是全球最快速和最成功的特区之一。
在40年的时间内,从一个边境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透露出的启示包括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信心、开放政策的灵活性、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和创新的关键地位。
1.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信心深圳建立了国内最早和最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充当了有效监管者的角色。
深圳市一直领导中国政府的体制改革,推动市场改革进程。
政府引导企业家进入市场,并确保企业在竞争市场中自由发展。
不仅如此,深圳政府也进一步完善了法律体系,推进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创业环境的良好政策,在资本、贸易和人才流动方面提供了便利,使深圳成为中国最具投资和商业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2.开放政策的灵活性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灵活的开放政策,通过扩大国内市场和外向开放,不断拓展内外资企业,逐步建立了世界级的产业体系。
深圳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推进多元化经济发展,特别是利用香港的独特地位,开放到海外市场,使深圳成为多种市场和技术的交汇之地。
深圳不断推动自由贸易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成为中国经济成功的典范。
3.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深圳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是中国企业家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中国企业在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探索和在新的市场内尝试,为中国企业家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深圳市培育出了众多优秀企业家如马化腾、雷军、许家印等,以创造新技术和开发新市场为主导力量,引领中国经济崛起。
这些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其他城市和中小企业创新提供很好的案例依据。
4.科技和创新的关键地位深圳经济特区也彰显出技术和创新力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
作为中国最早发起和最全面展开市场经济实践和改革的城市之一,深圳自交通、信息、能源、医药等方面强调技术创新和发展。
此外,深圳的创新不仅是微观领域的技术和产品改进,还包括一系列的制度、模式和组织构架。
南方论丛……2016年第5期…改革开放下的深圳城市发展的历程研究刘红娟[摘 要]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唯一一个市场经济实体,目前这个城市在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国际化提升等方面,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耀眼标杆。
回顾深圳从蛇口工业区发展而来的历程,可以看到深圳城市发展的脉络,也可以看到深圳市场经济建立和演变的进程。
在深圳改革开放36年之际,深圳已经走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路口。
我们面临着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的四个困境。
如何解决这个困难,深圳市政府采取了腾笼换鸟的政策,把一些加工企业换出去,加大对高新技术和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投入。
以税收和项目资助等方式,吸引和稳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和其他高投入高回报的企业进入深圳。
城市更新进入到新的阶段。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深圳 城市发展 历程 研究[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GDB-10146(2016)05-0001-07最近,有深圳人大代表发言指出,就某种意义上讲,深圳是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自己建设的唯一城市,而其他城市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存在了的。
这个话姑且不论是否正确,但深圳是改革开放之初唯一一个市场经济实体,也是改革开放才建立起来的城市,确实是真实的。
现在,这个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耀眼的标杆。
经过改革开放36年,深圳已经成长为全国最有竞争力的城市。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分析》报告中,对此有着描述。
在上述分析中,深圳在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和谐城市竞争力均排名第一。
而纵观倪鹏飞博士的十多年的报告,深圳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是有着逐步提升的趋势。
从一个小渔村到现代化大都市,36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完善,深圳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改革开放下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及趋向。
深圳的未来抑或也是中国城市经济未来的一个方向,研究深圳在改革开放下的城市发展历程,对其他城市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结四特区引言四特区,指的是中国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四特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四特区的发展进行总结和评价。
1. 深圳深圳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个经济特区。
多年来,深圳以其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快速崛起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以下是深圳发展的主要特点:•经济快速增长:深圳的GDP增速迅猛,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得益于深圳在科技、制造业、金融和物流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深圳拥有众多创新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等。
政府支持创新创业,提供了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吸引了大量人才。
•产业结构优化:深圳积极推进产业升级,逐渐摆脱了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制造业模式,转向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
•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圳拥有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
综上所述,在多个方面,深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 珠海珠海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毗邻澳门和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另一特区,与深圳类似,珠海的发展也充满了活力和机遇:•旅游业发展:珠海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制造业转型:珠海正积极转变传统的制造业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珠海有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港口经济:珠海港成为南中国海的重要港口之一,发挥着枢纽和物流中心的作用,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珠海的兴起离不开海洋优势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
3. 汕头汕头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三个经济特区。
汕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业多元化:汕头以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而闻名。
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汕头经济的快速增长。
•学术交流和教育:汕头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私立大学,以其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而闻名。
深圳经济特区“大职教”发展状况调研[摘要]深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职教事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与内地城市相比,深圳职教除了起步晚、底子薄之外,自身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
文章在对深圳职教资源调查和特色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深圳“大职教”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深圳大职教资源问题建议本文定义的深圳“大职教”,是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由市教育、人社、文体旅游、民政等各系统举办的,以培养各行各业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学历和非学历在内的公办、民办中高等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
深圳建市30多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如何,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多大,新形势下深圳职业教育如何改革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弄清楚。
本课题经深圳市政协主管领导批准,由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立项并组织实施,采用实证研究方式,旨在系统摸清35年来深圳“大职教”发展的具体情况,重点聚焦深圳“大职教”的资源现状、发展特色、存在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调研计划由基础组和访问组分别实施。
基础组主要运用历史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辅以问卷和专题座谈的方式,先后向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行业协会及典型学校发出调查问卷327份,在职工密集的宝安、龙岗和龙华新区组织了12场139人参加的小组访谈会。
访问组重点走访了深圳第一职业学校、第一职教集团、第二职业学校、携创技工学校、海龙教育公司等单位,举办了全市职业学校校长调研工作座谈会,多维度丰富调查样本数据。
此外,访问组还先后赴重庆、澳门和南京参观访问了近10家典型职业院校,作为本课题进行比较研究和借鉴的外部样本。
整个调研活动历时半年,结果如下。
一、深圳“大职教”资源状况及发展特色1.资源状况。
截止到2013年,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全日制高等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别有3所和22所(含技工学校2所),3所高职院校分处南山、龙岗和福田,22所中职校分布在除大鹏新区之外的9个行政区,每区2~4所不等。
规划研究28P l a n n i n g S t u d y探讨多层次控制城市密度的技术方法——《深圳经济特区密度分区研究》的主要思路周丽亚 邹 兵【摘要】城市建设密度是城市土地开发中规划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
但目前法定图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确定密度指标时都存在技术依据性不足的问题,造成规划编制和审批随意性较大,既导致城市开发密度失控和建设质量下降,也损害了规划的权威性和公平性。
深圳开展的深圳经济特区密度分区研究揭示了现行的密度规划控制方法存在的缺陷,从技术角度提出了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密度进行多层次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密度分区;技术方法;法定图则;深圳RESEARCH OF METHODOLOGY ON CON-TROL OF CITY DENSITYZHOU Liya; ZOU BingABSTRACT: Construction density is one of the keyelements controlled in the city land development plan.But there are problems in determining the densityindexes in statutory plan and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which directly leads to out-of-control of city densityand impair the authoritativeness and fairness of plan.Shenzhen Economic Zone Density Zoning Study pro-vides a method on density control at three levels.KEYWORDS: density zoning; technology; statutoryplan; Shenzhen1 引言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稀缺与开发需求旺盛是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的突出矛盾,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促使追求土地的高强度开发与高效益配置成为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