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届全运会会徽及含义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95
历届全运会会徽设计的符号学解读申贻璇【摘要】全运会是国内最受瞩目的运动盛会,其会徽设计处于全运会视觉艺术形式的中心地位,关系着全运会的整体艺术形象的传达,乃至中华民族朝气蓬勃的运动精神.本文针对全运会会徽设计予以符号学理论解读,梳理全运会会微设计的历史发展情况,找出隐藏其中的艺术创作规律,并探究全运会会微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5)002【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全运会;会徽设计;符号学;符号【作者】申贻璇【作者单位】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青海西宁 8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1全运会是国内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盛会。
全运会从第一届开始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不断壮大力量、弘扬传统文化的竞技平台。
它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其东方民族的地域特征、繁荣发展的时代特色、魅力无穷的文化精髓汇聚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彰显出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深度文化属性。
全运会是一场集视听、感知、动静于一体的艺术表现活动。
艺术活动的发展受文化系统的制约,具有解读历史、感悟真谛、体现个性的丰富文化属性。
黑格尔关于美的名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是说理念为了观照和认识自身,将自身显示为感性的形象,艺术就是通过这一感性的形式来显现理念的真实。
所以,一个民族的艺术品从诞生到风格的演变都是以感性的物质形式来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面貌。
全运会中的视觉艺术形式由于其直观感性、易于捕捉的特点,成为众多艺术形式中的独秀,能够第一时间在广大观众的眼球中占一席之地,并折射出其背后依托的相应的文化体系。
一、全运会会徽设计的历史分期全运会会徽是全运会视觉艺术形式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符号,是全运会对外视觉传达的形象表现,集中反映全运会的主题宗旨和艺术内涵。
全运会会徽设计已经成为全运会向世人展示的文化名片,不仅要体现出举办城市的特色,更要融合新时代发展的创新潮流,令会徽设计在符合运动会主旨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全运会知多少全国运动会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首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
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举行(前三届的间隔时间并不固定,长的间隔有十年之久;第七届间隔了六年之久)。
目前,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
但却各省市视全运会的成绩为其体育、及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而各省市的竞争十分激烈,至违背了举办全运会的原意。
为了调动各省市区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在1996年奥运会前出台了“将奥运会奖牌带入全运会”的举措,即将某省市区运动员代表国家在奥运会上取得的奖牌作为该省市区成绩计入次年举行的全运会中。
全运会的举办城市前九届全运会,是由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轮流举办。
江苏省最终获得十运会的举办权。
全运会的举办时间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定于2009年10月16日在山东省举行。
全运会比赛项目设置除武术外,目前全运会的比赛项目设置基本与奥运会的相同。
根据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总体赛区安排,全省17个市均安排竞赛项目。
其中主赛场济南承办项目最多,一共23项比赛。
除主会场济南外,青岛市将承办射箭、击剑等9个项目的比赛;日照市将承办赛艇、皮划艇等5项比赛;泰安4项;淄博和烟台各3项;潍坊、威海、临沂、滨州、枣庄各2项,东营、济宁、莱芜、德州、聊城、菏泽各1项。
会徽解读十一运会会徽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
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
三创一办: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会徽:由5支盘龙的牛角图腾纹样组成,寓意平等和谐的56个民族是一家,5支牛角形成了“贵”字的手写字母“G”和数字“9”,寓意着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在举办,5种色彩形成相互追逐的动感,象征民族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2、吉祥物:吉祥物“圆圆”,以独有的"龙"为造型基础,以少数民族服饰常用的"旋涡纹"图饰结合时尚化、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设计而成,寓意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联欢、大发展,绿色意在强调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
3、宣传画:以牛角和民族刺绣为基本元素,色彩炫丽夺目,民族气息浓烈奔放;表现了民族运动会的各种比赛项目,运动员拼搏奋进的精神风貌和各民族和谐团结的美好画面;浅浅的底纹展示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
三创一办:“创模”标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城市)绿色部分似手、鸟、叶;蓝色弧线似水,又似英文字母“G”,是“”的开头字母和“创建”的英文字头,象征共同创建、共同保护;鸟、叶、水象征城市绿色环境。
“森林之城魅力”形象标志以巨大树冠和标志性建筑甲秀楼为主体,辅以由中国传统古拙稚嫩剪纸手法变形的日、月、花、鸟、人、祥云、水流组合,喻示森林之城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的城市。
中国避暑之都——爽爽的标识青山环绕、碧水连城的城市,总是和风送爽,满目苍翠,自然环境与城市和谐共融,“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四季常青,人居舒适”。
是“中国避暑之都森林之城”城市形象品牌标识,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成为今日的显著特色,形成了中国省会城市中独有的森林景观旅游标识以一个变形的“林”字为主题,紧扣“森林之城魅力”的文化元素,以绿色为基调,体现了“避暑之都”的旅游定位。
2010年世博会会徽1、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关键词:中国大学健儿的首次体育盛会地点:北京时间:1982 年8月10日至8月19日首届大运会由教育部、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开幕式在首都体育馆举行。
比赛共分三组:体育学院为甲组,参加男女田径、男女竞技体操、女子艺术体操比赛;高等师范院校(包括综合大学)体育系(科)为乙组,参加男女田径、男女竞技体操、女子艺术体操角逐;普通高等学校为丙组,参加男女田径、男女乒乓球的角逐。
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的 2552 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盛会。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地点:大连时间:1986 年8月3日至8月9日第二届大运会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辽宁省大连市承办。
大运会历时7 天。
全国29 个省、市、自治区的 2228 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篮球两项比赛。
田径比赛分四个组别进行,共有 2020 人参加,普通高校为甲组,师范院校体育系(科)为乙组,体育学院为丙组,中专为丁组。
共有 417 人次 71 对打破 85 项上届大运会纪录。
有 3 名运动员的成绩达到国家运动健将标准。
篮球决赛是在四个赛区的预赛基础上进行的,男女各9 支球队的 208 名运动员参加了决赛。
关键词:两个项目唱主角地点:大连时间:1986 年8月3日至8月9日第二届大运会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辽宁省大连市承办。
大运会历时7 天。
全国29 个省、市、自治区的 2228 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篮球两项比赛。
田径比赛分四个组别进行,共有 2020 人参加,普通高校为甲组,师范院校体育系(科)为乙组,体育学院为丙组,中专为丁组。
共有 417 人次 71 对打破 85 项上届大运会纪录。
有 3 名运动员的成绩达到国家运动健将标准。
篮球决赛是在四个赛区的预赛基础上进行的,男女各9 支球队的 208 名运动员参加了决赛。
会徽吉祥物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地点:南京时间:1988年8月25日至8月31日第三届大运会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江苏省人民政府承办。
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标志含义十一运会会徽取名为和谐中华、活力山东。
会徽图案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内涵丰富。
会徽以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图形中含有多种运动项目,形态之间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和谐共存,体现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精神和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十一运会会徽取名为“和谐中华、活力山东”。
会徽图案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内涵丰富。
会徽以“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图形中含有多种运动项目,形态之间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和谐共存,体现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精神和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
会徽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同时,会徽由11个运动人形组成,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会徽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东文化传统特色的特征元素,延展出“和谐中华、活力山东”的寓意。
会徽中的几何形构成元素来源于山东济南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松石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和西汉时期“规矩纹铜镜”上的规矩纹饰,文化内涵深厚;会徽选用的色彩取材于山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颜色,蕴含了山东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其中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还分别代表了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五环色彩,将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给予延伸;同时,会徽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欢迎各方友人齐来汇聚的活力山东新形象!会徽设计方案在相对单纯元素基础上进行视觉的整合延伸,虽是多个单元的组合却将含义体现得更加集中,语言更加生动精练,形象更加现代,是大型运动会标志设计的一个新突破;图案突出的特点是将山东文化与全运会宗旨融合一体,并不刻意强调地域和数字概念,而是宏观展示全国运动会的更高指向。
运动会会徽设计理念一、引言运动会是一个体育竞技盛宴,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展示自我才华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舞台。
为了给运动会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一个富有创意和寓意的会徽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设计理念的角度探讨运动会会徽的设计。
二、设计理念1. 体现校园文化氛围运动会会徽的设计应该能够体现学校的文化氛围。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精神,会徽设计应该能够将这些特点和精神准确地传达出来。
例如,如果学校注重科学创新,会徽可以以实验器材为元素;如果学校注重艺术与人文素养,会徽可以以筆刷和乐谱为元素。
2. 体现运动精神运动会是体育竞技的盛会,会徽设计应该能够体现出运动精神。
鲜明的色彩、灵动的线条和动态感的元素都能够表达运动的快乐和活力。
例如,会徽可以采用动态的图形元素,如飞跃的人体、奔跑的动物等,以此来表现热情、勇气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 强调对学生参与的鼓励运动会不仅是专业体育选手的比拼,也是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
因此,会徽设计应强调对所有学生参与的鼓励和支持。
例如,会徽中可以加入一些象征学生的元素,如书包、校服或校徽,以此来突出学生作为运动会的主角。
4. 传达活动信息运动会会徽除了要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外,还应该能够传达活动的信息。
这样一来,会徽就可以起到宣传和促进活动的作用。
例如,在设计中可以加上活动的时间、地点或主题,以便人们能够一目了然的获取相关信息。
5. 简洁明了会徽设计应该追求简洁明了。
一个简洁明了的设计不仅易于识别,也能够让人对整体印象深刻。
因此,在设计时,应该避免过于复杂的图形元素或文字,保持整体结构的简洁和清晰。
三、运动会会徽设计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运动会会徽设计的理念,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
假设某校以环保、创新和团队合作为核心价值观,希望会徽设计能够传达这些理念。
一个可能的设计方案是:在设计中采用清新的绿色作为主色调,代表环保的理念。
会徽中可以有一个类似地球的图标,寓意保护环境。
运动会徽标设计赏析安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的会徽“跨越”是一个模拟化的“安”字,作品以“徽风皖韵,五彩淮南”为设计理念,凸显“安徽、运动、淮南”的设计主题。
草书“安”字既似高速跨越,又似临门抽射,实现了安徽元素与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
寓意安徽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奋力跨越。
图案色彩绚丽夺目,突出表现了省十二运承办地淮南的五彩魅力。
吉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会标“跃”由数字16融合了“吉林”二字的字母为设计主体。
字母塑造成身穿朝鲜族七彩服的运动员形象,充分展现了吉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的举办地——延边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
图中运动员形象充满活力与朝气,显示出“跃”的深刻寓意,象征着吉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全省运动员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更寓意了吉林省体育事业跨越式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上海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会徽以数字“14”为创意元素,代表了第十四届运动会,挥洒的笔触效果,饱含着前进的气势与动力,奔腾的黄浦江水,凸显上海的地域风貌和海派文化的特点,勾勒出昂扬向上的运动员形象,彰显了上海人民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
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会徽设计以红、金黄两色组成的数字14和运动会的“运”字的拼音字母“Y”组成的一把火炬为主要图案,其中下方以象征希望和未来的蓝色描绘出动感的SHAANXI2010,表达了陕西体育向着西部体育强省的奋斗目标加快步伐,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望。
红色代表热情、金黄色代表活力,喻意呼应本届省运会的主题“激情体育,活力陕西”。
甘肃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会徽以“庆”的首字母“Q”为基本元素,构成甘肃的飞天形象。
并融合了中国的“中”字元素在里面。
整体构图简单大方运动感强烈,充分体现了激情、豪迈、奔放的体育精神。
会徽以有黄土情怀的黄色和庆阳农耕文化的绿色为主色调,红色圆点代表激情、快速和谐发展的庆阳。
四川第七届残运会徽标由展翅的鹏鸟与升腾的祥龙组成了“自贡”的首写字母“Z”,并结合“四川、7、运动员、龙、鹏鸟、赛道等组成,其中绿色丝带演变成像赛道和飞转的轮椅,凸显出一个奋力冲刺的运动员形象,蕴体现了“人文体育”理念;鹏鸟口含飞舞的绿丝带,表现残疾人健康向上、挑战自我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寓意本届运动会是一次传播扶残助残、团结友爱、健康欢乐的盛会,传递出平等、参与、自强、和谐的宗旨。
第14届全运会的知识
第14届全运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于2021年在陕西省举办。
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举行。
第十四届全运会的会徽以传统礼天玉璧为灵感来源,以黄、绿、蓝、紫、红为主色调,寓意全国人民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庆祝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梦想的到来。
吉祥物设计方案则以陕西秦岭独有的四个国宝级动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创意原型,以昂扬的斗志,不忘初心、团结一致,奔跑在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全面小康、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
第一届北京全国运动会比赛时间: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地点:北京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体育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十年前,历经兵火战乱的旧中国迈入了新的时代,经过全国人民的辛勤努力,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体育事业同样有了巨大的发展。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现在开幕式主席台上,国务院副总理贺龙致开幕词,首届全运会盛大召开。
当时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运动健将们,用自己矫健的身姿,给“青春中国”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注脚。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全运会的举办另有深远意义。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运动组织的一些负责人,对新中国的体育运动采取了敌视态度,蓄意搞两个中国的分裂活动。
中国体育界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示了严正抗议。
1958年,中国体育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和大部分国际单项运动组织的联系,仅仅和乒乓球、排球等几个能够坚持原则的运动组织进行交流。
在这种背景下,1959年的第一届全运会,更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这是中国体育人在家里的一次盛大聚会,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态度:自立、自信、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这届全运会上,游泳名将穆祥雄以1分11秒1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另外,在飞机跳伞、小口径步枪以及航空模型等项目上,都有新的世界纪录产生。
第二届北京全国运动会比赛时间:1965年9月11日-9月28日地点:北京“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令中国经济在上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持续低潮。
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的严冬之后,一片萧条的景象终于有了转机。
第一届全运会举办6年之后,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召开。
这届运动会,被赋予了振奋人心、增进团结、显示力量的特殊意义。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16000余人表演了团体操《革命赞歌》。
本届全运会的比赛项目共22项,少于首届全运会的36项。
上海世博会会徽是通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而产生的.2010 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 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2010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名字由来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他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海宝"的名字与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 海宝是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形象大使,他正用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2007 年12 月18 日晚8 点,万众嘱目的2010 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HAIBAO) "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 蓝色"人"字的可爱造型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 是一次创新,"海宝"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涵义. 头发:象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 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 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 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 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 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世博会志愿者标志标志世博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 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与世博会会徽"世"异曲同工,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V"是英文"Volunteer"的首字母,阐述了标志所代表的群体,赋予其清晰的含义;飞翔的和平鸽代表上海,也象征和平友爱,橄榄枝则寓意可持续发展和希望,传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彩虹般的色彩,迎风飘舞的彩带,是上海热情的召唤.我们相信,2010 年,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将融洽地聚集在同一片天空下!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 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睸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1)它是一种理念C 形圆环代表中国人寿(中国人寿英文名称的首字母是C),圆球代表客户,圆环细心呵护,高高托起圆球,表明了中国人寿"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崇高境界和"客户至上,一言九鼎"的庄严承诺,体现了"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文化理念. (2)它是一种胸怀圆环向上敞开, 圆球象征地球, 展现出中国人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放眼全球的广阔视野. (3)它是一种本色银灰色是成熟,稳健的象征,草绿色是生机,活力的体现,彰显出中国人寿"诚信为本,稳健经营,值得信赖"的本色风格,预示着中国人寿的事业不断发展,蓬勃向上,充满不竭的生命力.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 会徽对城市的识别非常重要,就像长城代表中国一样,五羊也代表着广州形象;而且,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羊"是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幸运."羊"在中国古代文字中与"祥"相通,"吉祥"也可写作"吉羊".中国文字的"美"字,是由"羊"和"大"构成的,"羊""大"为"美"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中国文字中, 许多与美好相联系的字和词, 都与"羊"字相关. 因此, 取"羊"的创意, 不但有领头羊,引领亚洲之意,也同时寓意着广州人民将以最美好的姿态迎接2010 年亚运会,将把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最初张强的五羊并没有与四条跑道相结合,而是映衬在西关大窗之上,太阳也是与五羊叠在一起的,后来,在专家们建议下,他把五羊与四条跑道相结合,把太阳移到了五羊标志的上方,让整个会徽充满了激情和动感.青年志愿者标志的含义1994 年 1 月13 日,"中事"在《中国青年报》刊出. 家和团中央有关负责同志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志愿者标志". 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征集启经由新闻界, 美术界有关专成的评选委员会评审, 确定陈磊的作品为"中国青年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又是英文"志愿者" 的第一个字母"V",红色.图案中央是手的造型, 也是鸽子的造型,同时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白色. 标志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表达"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志愿者主题.十一运会会徽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以11 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 个运动人形的组合, 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第五届东亚运会会徽含义徽章以烟花为主题,设计采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五环颜色.烟花耀目的光芒,正好代表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努力迸发个人最大潜能,争取最佳成绩.这徽章展现了2009 东亚运动会的精神-团结和谐,尽展潜能,缔造和平美好的世界. 璀璨的烟花, 亦充分反映香港这个亚洲国际都会的独特之处-朝气勃勃,自由开放,积极进取,繁荣安定.吉祥物"东仔"与"亚妹"是香港首个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2009 东亚运动会的吉祥物.以火和狮子作为创作元素.火,变化多端,发热发光,代表香港人灵活变通.狮子则是力量和自信的象征.在狮子山下,香港人锻炼出一股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吉祥物——东哥亚妹精神. "东仔"与"亚妹"的头发象征火,脸上流露着狮子般的自信,体现"狮子山下"拼搏互助的精神和"火"灵活多变的特质.身体的斑纹源自本届会徽璀璨的一发"烟花",绽放出奥运五环的颜色, 也代表不同种族肤色人士汇聚香港."东仔"与"亚妹"的诞生,展现出2009 东亚运动会凝聚市民参与的力量,发扬体育精神以运动打破地域和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意思. 这对吉祥物将作为运动会的亲善大使,欢迎参赛地区的代表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参与香港2009 东亚运动会这项体坛盛事.2013 年天津东亚运动会会徽和含义2013 年天津东亚运动会会徽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主题是"和平,友谊,和谐,发展".组委会负责人, 天津市体育局局长刘凤山介绍说, 会徽以"津"字的拼音字头"J"为基本元素展开设计, 构成象征海河浪花和运动跑道的创意图形,与祥云图案同构, 反衬出飞腾向上的"吉祥鸟"形象, 形成具有动感, 充满韵味, 体现运动会主旨精神的标志图形.而会徽的红,绿,蓝色,则代表着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以及他们的寄托和愿望.吉祥物"天使",又称"天津的使者",分别取名津津,东东,寓意"天津东亚".其中,象征友谊的"津津" 头戴鲜花,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宾,展示出天津人民热情好客和喜迎各国嘉宾的心情; 象征和谐的"东东"头饰祥云, 做出跳跃的姿态和表示胜利的V字手形,预祝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和运动会圆满成功.它们传递出和平,友谊,和谐,发展的运动会主题,同时也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缔造和平世界的美好愿望.。
1杭州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会徽………字母“H”、数字“8”以及一团火焰构成轮椅运动员沿着弧形跑道奋力冲刺的姿态,体现出“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及本届残运会的特色。
同时H形弧线又似雄鹰,托举轮椅一起腾飞,体现出残疾人运动员渴望自由、突破自我、实现心中理想的迫切心愿。
绿色主调既体现杭州的特色,又代表青春活力;红色火焰,则体现出火样激情、创造辉煌的意境。
2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会徽设计以柔美的书法线条,形似一个赛场奋勇拼搏的运动健儿。
主体数字“13”造型强调了本届运动会为第十三届,上半部分字母“C”既是铜字英文的首字母,又有鹰的轮廓,寓意这届省运会在铜都鹰潭举行;下半部绝色的“3”字造型犹如蜿蜒流淌的信江,带给赣东北人民生机与希望。
会徽彰显了奋勇拼搏、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时代特色。
32010年广州亚残会会徽..11月6日,2010年广州亚残会会徽、吉祥物、口号揭晓。
广州2010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会徽取材于广州民居的西关花窗。
西关花窗源自中国东北,十七世纪传入广州,窗纸改用西方传入的彩色玻璃,以适应岭南气候。
后被广州民居西关大屋所广泛采用,成为岭南代表性的建筑风格之一。
因此,西关花窗象征着岭南文化兼容、开放的特点,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会徽图案以国际残奥委会会标使用的红、绿、蓝三原色拼出运动的人形,象征残疾人运动员在广州亚残运会上努力拼搏、实现自我。
会徽神似窗,窗代表家庭,寓意残疾人运动员及残疾人在广州能够感受家庭般的温馨,窗寓意人类心灵之窗,象征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心灵相通,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4海阳2012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海之魅”,英文为“Charm of Sea”。
整个会徽标志由四个部分组成,最上面的部分是代表亚奥理事会的太阳标志;紧接着下面的主体图案是用线条一笔画出的三个动感的人物造型;再下面是用中国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描出的一抹金色的沙滩,最下方为沙滩运动会的英文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