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45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详解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依据不同的文献报告为5%-39%;作为上肢的活动枢纽,肩关节决定了整个上肢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的空间精确度;而肩袖肌群作为肩关节空间位置精确控制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对肩关节的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肩袖损伤会使肩关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并伴有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在国内对于该疾病的认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将就肩袖损伤的解剖、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概述;一、肩袖的解剖和功能1、解剖肩袖由前方的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上方的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部,superior facet,后方的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中部,middle facet和小圆肌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inferior facet构成;它们在接近止点的位置与关节囊相愈着并相互融合形成袖套样结构包绕在盂肱关节的周围;2、功能同髋关节相比,肩关节活动度更大,但内在稳定性低;肩袖的存在为肩关节提供了良好的内在稳定性和精确的空间位置控制能力;在进一步谈肩袖的功能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Inman1在1944年提出并由Burkhart在1993年进一步完善的力偶平衡理论;力偶平衡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在冠状面上的平衡:位于肩关节旋转中心下方的肩袖肌肉,包括肩胛下肌的下部、冈下肌的下部和小圆肌的全部,所产生的力矩能够与三角肌产生的力矩平衡,使合力的方向指向关节盂的中心,抵抗三角肌收缩产生的向上的牵引力,维持了肩关节在上举过程中的稳定;2在轴面上的平衡:指位于前方的肩胛下肌与位于后方的冈下肌和小圆肌的力矩平衡;也即所产生的合力方向指向关节盂的中心;使肩关节能够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空间位置保持稳定性;肩袖的功能就是提供以上两个平面上的力偶平衡,满足肩关节的功能要求;二、肩袖损伤的病因学1、撞击由1972年的JBJSAm上Neer提出了喙肩弓下撞击的概念,并提出通过喙肩韧带的切除和前肩峰成型来治疗;在1965至1970年之间,Neer通过这种方法少数病例加用了肩锁关节的切除治疗了50肩的冈上肌肌腱炎/部分断裂/全层断裂;在获得随访的47肩中38肩的疗效满意;1986年Bigliani报告了肩峰形态同肩袖断裂的关系;他将肩峰按形态在肩袖的出口位上,Y view将将肩峰分为三个类型:平面型、弯曲型和钩型;在钩型肩峰肩袖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前两者;该研究似乎进一步明确了撞击是肩袖损伤的原因;但其它的一些研究表明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肩峰形态的构成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在肩峰形态是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的原因还是结果方面,一直存在争论;2、局部的应力环境、血供以及退变更多的肩袖部分损伤不是发生在滑囊侧而是发生在关节侧;Seki N.等5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在肩关节外展的过程中冈上肌腱的最大张力出现于肌腱前部的关节侧肌腱前部关节侧和滑囊侧的张力分别为15.0MPa和1.8MPa;而冈上肌腱的前部关节侧正是肩袖损伤最常见的首发部位;肩袖的血液供应来自于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胸肩峰动脉的肩峰支、肩胛上动脉以及旋肱后动脉;Codman在1934年就提出了冈上肌腱的最远端10mm为缺血区Critical zone;随后的组织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缺血区的存在,在这一区域的关节侧只有散在的血管分布,血液供应显着弱于同一区域的滑囊侧;冈下肌肌腱的近止点区域同样也为血液供应缺乏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的血液供应有降低的趋势;以上的理论都支持劳损和随着年龄增长的退行性变是肩袖损伤的病因之一;3、外伤外伤直接导致的肩袖损伤很少,一般都是在退变的基础上肩袖的强度减低后发生外伤而导致肩袖的断裂;4、职业因素从事上肢过头工作及上肢高强度作业的人群容易发生肩袖损伤;一项研究调查了在12个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的733名工人肩袖病变的发病情况,作者发现以下为肩袖病变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上臂在大于等于15%的工作时间内屈曲超过45度;上肢高强度作业forceful exertions大于等于9%的工作时间;5、其它的危险因素吸烟、遗传因素等;有研究表明临床确诊为肩袖全层断裂患者的兄弟姐妹与对照人群相比发生其罹患该病变的相对风险为2.42;三、肩袖损伤的诊断1、症状1疼痛:运动时疼痛和夜间痛多见;疼痛的评价采用VAS评分;疼痛的量化便于对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评价;2肌力降低:主要为外展、外旋和内旋力量的减弱;表现为洗脸、梳头、穿衣、拿放高处的物品以及驾驶等日常活动的困难;3活动度降低:主要为上举包括外展和屈曲、外旋和内旋活动度的降低;活动度降低的显着特点是主、被动活动度的差异,显示肌力的减低是活动度降低的。
最新:肩袖部分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肩袖部分损伤(partia1-thicknessrotatorcufftears,PTRCT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引发的疼痛伴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尽管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很高,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全层肩袖撕裂上,而对PTRCTs的研究多为手术技术的报道,对病因及保守治疗的研究较少,因此,PTRCTs 的诊疗仍然存在争议。
本综述广泛查阅近些年国内外有关肩袖部分损伤治疗的相关研究报道,对PTRCTs的解剖、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进展等进行总结。
01、解剖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组成,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并相互融合,形似〃袖口〃。
肩袖的止点为腱索,围绕较薄的组织形成新月形结构附着于大小结节上,该区域是肩袖最常发生撕裂的地方。
肩袖足印区包含5层不同的组织层次,第1层为喙肱韧带的延续,第2层和第3层为腱性纤维,第4层为疏松结缔组织,第5层为关节囊。
尽管组成肩袖的肌腱之间有交错,但研究表明不同人体肩袖的长度和宽度都不同。
最近,一项关于冈上肌和冈下肌在大结节处止点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观点不同,冈下肌肌腱占据了大结节的大部分外侧面,而冈上肌只附着于大结节的前侧一小部分上,其余跨过二头肌腱表面与肩胛下肌交织附着于小结节上。
02、病因PTRCTS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内因或外因都会导致肩袖撕裂。
内因,包括与年龄相关的组织细胞萎缩和血管减少,使肌腱容易发生退行性变和腱内撕裂。
外因,包括肩峰下撞击、盂肱关节不稳定和关节内撞击。
在内因的基础上,外因可以进一步导致肩袖撕裂。
在内外因的基础上,创伤会导致肩袖张力超负荷和纤维断裂,从而引起肩袖撕裂,且PTRCTS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撕裂面积逐渐增大。
综上所述,PTRCTS是在改变的生物力学环境中继发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
此外,即使进行了相关手术(如肩关节镜下清理、肩峰成型、肩袖修补等),也有可能发生撕裂进展。
03、诊断PTRCTS的诊断需将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常见表现包括疼痛、无力和活动受限,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超声、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MR关节造影。
2024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4块肌肉的肌腱组成的一个袖套样结构,包绕肱骨头,止于肱骨的大、小结节(图1%肩袖的肌肉在肩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中起重要的稳定和动力作用。
一、病史导致肩袖损伤的主要因素是外伤性因素和退行性因素。
外伤性因素包括急性创伤和慢性磨损。
慢性磨损可能来源于肩峰下撞击、肩关节不稳等因素造成肩袖的损伤。
退行^性因素主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引发的肌腱退行性变,是从腱病到肌腱完全断裂的一个过渡阶段。
二、临床表现肩袖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患者主诉疼痛的区域通常在肩关节前外侧或外侧。
起病缓急、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差异较大。
疼痛症状一般在活动时加重,尤其是做过顶动作时,休息时常减轻。
肩袖损伤患者特征性表现为疼痛弧,抬肩到60。
~90。
时疼痛明显,过了则不痛了。
活动受限以上举和内旋摸背受限最常见。
有些患者,尤其是一些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可以出现〃假性麻痹〃,特征性表现为主动活动受限而被动活动受限不明显,但在肩袖损伤后继发性肩关节粘连患者中,主动和被动活动也可表现为相同程度的受限。
有些患者肩关节活动时有响声及力弱的表现。
三、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在急性肩袖损伤患者中,外观并不会有明显异常,但是在病程较长患者中可以看到冈上肌或冈下肌的萎缩。
触诊时将手放在患者肩关节上方,被动活动肩关节,在一些肩袖损伤患者中能触摸到捻发感。
触诊需检查肩锁关节和大结节以及结节间沟的压痛,对应是否存在肩锁关节病变、撞击或肩袖损伤以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
2、活动度检查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这3个方向的活动度能基本代表肩关节各向的活动度。
活动度检查应该包括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检查,并将患侧和健侧进行对比。
在巨大肩袖损伤患者中,当残留的肩袖组织无法再拮抗三角肌的收缩时,肱骨头失去固定的力偶,当患者试图将臂前屈上举时,肱骨头会随之滑动,三角肌失去力矩作用,从而出现上举不能的〃假性麻痹〃现象。
什么是肩袖损伤及治疗方法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腱的损伤,主要包括肩袖肌腱的炎症、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
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在健身、篮球、排球等运动中较为常见。
本文将介绍肩袖损伤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症状。
肩袖损伤的症状主要包括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弱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肩膀疼痛,尤其是在举起手臂或进行旋转动作时疼痛加剧。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夜间疼痛,影响睡眠质量。
二、诊断。
肩袖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肩袖损伤。
同时,医生还会进行X光、MRI等检查来明确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三、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的肩袖损伤,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局部热敷、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休息可以减轻肩关节的负担,促进损伤肌肉的修复。
局部热敷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等,可以增强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或外用药物来减轻疼痛和炎症。
2.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肩袖损伤,尤其是完全撕裂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方式包括肩关节镜手术和开放手术。
肩关节镜手术是通过微创技术,通过肩关节镜在肩袖肌腱上进行修复。
开放手术是通过切开肩部皮肤,直接对肩袖肌腱进行修复。
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3. 康复训练。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避免再次受伤。
康复训练包括肩关节的活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需要在专业的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
四、预防。
预防肩袖损伤的关键是加强肩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适当热身和拉伸,避免过度用力和不正确的动作。
同时,对于已经存在肩袖损伤的患者,要避免再次受伤,注意休息和定期进行康复训练。
总之,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对患者的生活和运动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肩袖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简介
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腱的炎症、劳损或撕裂造成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中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肩袖损伤,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
中医诊断肩袖损伤通常借助以下方法:
1. 望诊:观察肩关节的肿胀、红肿和脉络的变化。
2. 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和部位。
3. 切诊:通过按压和触诊肩关节,判断病情。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肩袖损伤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中药疗法:使用具有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药来治疗炎症和疼痛。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桑寄生、当归等。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关键穴位来调节气血和缓解疼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曲池、天宗等。
3.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肌肉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肩关节的紧张状态。
4. 贴敷疗法:使用中药熏蒸、贴敷药物等方法来温热肩部,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肩关节功能。
生活建议
除了中医治疗,患者还可以采取以下生活建议来辅助康复:
1.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给肩关节足够的休息时间。
2. 热敷和冷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热敷和冷敷,以缓解疼痛和减轻肌肉紧张。
3. 物理治疗:进行肩关节的牵引、按摩和运动,促进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度的恢复。
4. 避免重复动作:避免长时间进行重复性肩部动作,以减少肌腱的损伤。
请注意:本文所述的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四个肌肉腱的部分或全部损伤,其中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肱二头肌短头、冈上肌和冈下肌。
肩袖损伤通常是一种挤压性损伤,也可以是肌腱断裂或肌腱炎,其发生率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较高。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对肩袖损伤的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们进行科学的诊断。
1.病史肩袖损伤的病史往往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患者应告知医生肩痛的时间和频率、食欲和精神状态是否有改变、是否有发热、肩部外伤、手臂肌肉或骨骼疾病等方面的病史信息。
2.体格检查(1)肩关节活动度检查:要求患者主动活动肩关节,包括上举、外展、内旋和外旋等,考察肩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活动时的疼痛情况。
(2)臂部力量检查:要求患者尽可能用力抬举手臂、外展和内旋手臂等,通过肌力的检查来判断肩袖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3)触诊:触诊可以检查肩袖肌腱的紧张度和肩周炎程度,以及是否有可触及的肿块和异常的肌腱反应。
(4)神经系统检查:要求患者手臂的感觉、反射、肌肉张力等进行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肩痛。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肩袖损伤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包括X线、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1)X线:X线可以检查肩部骨骼和关节是否有明显的异常,如骨折、关节炎和钙化等。
它在检测肩袖肌腱损伤方面的敏感性较低。
(2)超声:超声可以检测肩袖肌腱的位置和状态,包括肌腱的肿胀和撕裂等。
并且,超声可以进行实时检查,并较准确地测量肌腱厚度等参数。
(3)MRI: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肌腱影像,包括肌腱撕裂的程度、炎症的情况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等。
MRI检查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4.功能评估肩袖损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需要对患者的肩袖功能进行评估。
功能评估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患者自我评估或通过操作人员的技术手段进行评估。
其中包括肩关节前屈角度、AB散夹角、VF计数、PFP、NSE及肩关节韧带松弛度等。
52|健康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针灸推拿学博士,师从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张永臣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刘更生教授,副主编“西学中”培训示范教材《针灸学》,参编《中国针灸学学科史》等著作6部,校注整理中医古籍3部。
(如果您有颈肩腰腿痛方面的健康问题,欢迎将问题发送至邮箱:期解答)肩袖损伤的诊断治疗与康复肩袖,是肩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
这些肌腱像袖子一样包裹在肱骨头周围,为肩关节的稳定和运动提供支持,因此被合称为肩袖。
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多由于肩部外伤、慢性劳损或退行性改变等原因引起。
肩袖损伤的诊断1.症状表现:肩袖损伤的典型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力量减弱、活动受限等。
患者在受伤后可能会出现肩部53环球掠影| | 健康肿胀、瘀血和压痛。
疼痛通常在夜间和活动时加剧,休息后可缓解。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影像学检查: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安排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 (磁共振)等。
X光检查有助于排除骨折和其他骨性异常,而MRI则能更准确地显示肩袖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肩袖损伤的治疗1.非手术治疗:轻度肩袖损伤,通常建议采取非手术治疗。
包括休息、急性期冰敷、针灸、推拿、口服止痛药物、外用膏药等保守治疗方法。
此外,患者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经皮穴位电刺激等,以促进损伤修复和缓解疼痛。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肩袖损伤,如肩袖撕裂等,非手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此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有多种,如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开放性肩袖修复术等。
术后患者需佩戴支具保护患肢,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的康复1.康复目标:肩袖损伤康复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最终使患者能够重返日常生活和运动。
2.康复计划: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疼痛管理:在康复初期,疼痛管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