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的折射和透镜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33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考点专项复习(解析版)考点1: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线两侧,两角不相等(空气大),光路可逆;即: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如图所示)。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考点回顾知识导航3、生活中常见的光折射现象: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
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③海市蜃楼。
④彩虹。
考点2:透镜1、透镜: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所示。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一、光的折射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光从水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玻璃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二、透镜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 /表示;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光的折射、透镜》复习【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进一步理解光的折射规律以及生活中一些光现象3.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一)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二)透镜1、凸透镜中间比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可利用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2、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像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成像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应用凸透镜可制成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望远镜和显微镜,也可用于远视眼的矫正4、凹透镜中间比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可用于近视眼的矫正。
凹透镜成像【互动探究】1.图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_度,折射角为___度。
界面的____边是玻璃。
2.画出上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说出两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是凸透镜的方法:①②(2)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为了 .(3)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远离凸透镜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利用此原理制成 .(4)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该实验是的应用模型.【课堂反馈】1.如图所示,下列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①②③④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铁饼形空气泡,一束光垂直射向玻璃砖,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A、发散B、会聚C、仍平行D、无法确定3.完成下列各光路图: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所成的像:()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像5.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f<2cmB.2cm<f<4cmC.4cm<f<5cmD.5cm<f<8cm6.6.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⑴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⑵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⑶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像7.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个发光点,从S发出的无数条光线中,引入三条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SO、SA、和SB,试画出这三条光线的折射光线.(画出大致传播方向即可)8.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日常现象种类判断(根据实例进行光的反射、折射的判断)1、有一次,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
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2、生活、生产中常用到光学知识:在开凿大山隧道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机掘进方向,是利用了光沿_________;有时人们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现象;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________像的性质制成的。
光的折射、透镜(判断实际器材中用的透镜的种类和凸透镜使用的原理)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4、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见图)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
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
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5、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_____。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______度。
6、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cm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_____像(选填:实或虚)。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知识梳理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2、光的折射规律:⑴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 ,折射角等于 。
⑵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方向,即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方向,即折射角 入射角。
3、可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的现象有:(1)斜插在水中的铅笔水中部分好像向上偏折了;(2)杯子里倒了水后杯底好像向上了(即杯子好像变浅了)(3)站在岸上观察水中的鱼,观察到“鱼”比实际鱼的位置要浅;(4)潜入水下观察岸上的物体,看到“物体”比实际物体的位置要高等。
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 ,边缘 ,对光有 作用 凹透镜:中间 ,边缘 ,对光有 作用。
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a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b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过 ;对于凹透镜来说,折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过 。
c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与主光轴 ;对于凹透镜来说,若入射光线的正向 2.凸透镜成像实验:(1)测凸透镜的焦距:(2)此实验是在光距座上做的,在光距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放置、 、 。
并要调节 和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1)放大镜:当u ﹤f 时,凸透镜成 、 的虚像。
(2)照相机:当u ﹥2f 时,凸透镜成 、 的实象。
(3)眼睛:近视眼应戴镜的眼镜矫正,远视眼应戴镜的眼镜矫正。
(4)投影仪:是根据当f﹤u﹤2f时,凸透镜成、的实像,然后镜头上方的平面镜反射到屏幕上。
照相机眼睛1、照相机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胶片相当于_________3、利用照相机照相时要想相片上的像大一些应把相机向物体些(减少物距),把相机镜头向伸(增大像距),拍完特写以后在拍全身照,应把相机向物体靠远些(增大物距),把相机镜头向后缩(减少像距)。
第四章、光的折射_透镜_全章复习中考说明的要求光的折射现象知识点①了解光的折射规律②能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简单实例一、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如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通常叫做光的介质。
2.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Mα空气玻璃界面γN二、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规律:M三线共面;α空气法线居中;空气中的角大。
γN界面玻璃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及解释:池水变浅渔民叉鱼筷子“弯折”海市蜃楼池水变浅筷子弯折的解释QQ/ B A P/ 水 P 空气渔民叉鱼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要高些。
渔民怎样才能叉到鱼?海市蜃楼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四、折射规律的应用:1.将一束激光射入空杯底,记下光斑的位置,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
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AB2、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3.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位置(选填“甲”或“乙”)4、如图所示为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折射角为30° 。
空气。
界面的左侧是P B M CO法线Q30° A界面N4、光通过玻璃砖时,正确的光路是( )AB凸透镜和凹透镜知识点中考要求①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及其焦点和焦距等基本感念。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总结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结论一: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结论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结论三: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③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5、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6.三类特殊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规律:(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射向焦点;(2)射向光心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3)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
7.三类特殊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规律:(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入射光线一侧的焦点;(2)射向光心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3)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
8.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二倍焦距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3)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4)物体在一倍焦距处(u=2f),不成像;(5)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v>u,如放大镜。
(6)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实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远,像越大;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虚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近,像越小;总之,物体越靠近一倍焦距点,所成的实像或虚像都越大。
光的折射及透镜【考点聚焦】本课时相关的考点有: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规律;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常见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
【知识要点】——课前热身(一)透镜、光的折射:1. 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_两侧。
当光从空气_____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__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_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__。
根据光路的______,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入射角。
3. 中间比边缘______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比边缘_____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透镜的中心叫_______,透镜的____和还球心的连线叫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______,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所会聚的点叫______,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所以凸透镜有______焦点;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所以凹透镜有______焦点。
【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例1】下列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 )【举一反三】一束光线AO 以与水面成300的角斜射到水面.试在图中画出光线AO经过水面后的光路图.【例2】 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 像(选填“虚”或“实”).【举一反三】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O【例3】 对以下四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课堂反馈练习】1.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A .小于50°B .大于50°C .大于40°D .小于40°2.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立竿见“影”B .毕业合“影”C .湖光倒“影”D .形“影”不离3.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4. 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 面上时,由于光的 ▲ (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复习1、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方向(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5)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零)(6)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注:(1)因果关系:与折射相关的写在前面;(2)入射光线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反射;(3)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在分界面的同侧;而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仅在法线的两侧,也在分界面的两侧。
2、光的折射现象(1)视深度(小于实际深度)看池底变浅(2)叉鱼:鱼叉向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去激光射鱼,直接朝看到的鱼射去(3)从水里看岸上的景物,看到的虚像比实际高(4)看“太阳”看到的是太阳的像,比实际位置高,如果没有大气层,日照时间变短3、如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看、照、摸、晃)4、凸透镜成像特点:(1)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2)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两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3)成实像时,像与物的间距至少为4f5、照相机和眼睛的原理:u>2f,f<v<2f,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看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矫正用凹透镜远视眼看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矫正用凸透镜视觉暂留0.1s 明视距离25cm眼镜的度数=1001⨯±f(焦距的单位为米) 6、开普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物镜:凸透镜 f 较长,成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凸透镜 f 较短,成正立放大虚像 最终成倒立的虚像 显微镜物镜:凸透镜f 较短,成倒立放大实像 目镜:凸透镜 f 较长,成正立放大虚像 最终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复习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4.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5. 眼睛的视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2. 掌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能辨别各种透镜。
3.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了解眼睛的视物原理,能解释一些视力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镜、光线演示仪、幻灯机、实物投影仪等。
2. 学具:透镜、光具座、刻度尺、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定律。
3. 介绍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引导学生观察和辨别各种透镜。
4. 讲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利用幻灯机和实物投影仪,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讲解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5. 讲解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凹透镜成像的实验,讲解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
6. 眼睛的视物原理:讲解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像的形成过程。
7.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 眼睛的视物原理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第15题。
答案:1.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知识要点姓名 班级〘要点1〙 光的折射现象1.光介质:能够传播光的物质。
如:2.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
3.折射角: 与 的夹角[例1]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会发生折射现象B .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 .反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D .只要进入另一种介质,光速就会改变[例2]下列事实或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的现象的是( )A 、人在湖边看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B 、人在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C 、司机从后视镜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D 、小孔成像〘要点2〙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折射光线 法线,折射角 入射角; 光从水里斜射向空气,折射光线 法线,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
特例:当光线垂直入射到水和空气的界面上时,传播方向 ,折射角=入射角=[例3]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是界面, 侧是玻璃, 是入射光线, 是反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
并标出光线的方向。
[例4]如图,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 处形成一光斑。
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 向左移动后静止B. 向右移动后静止C. 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D. 仍在原来位置[例5]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45°角从空气斜射至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夹角是( )A. 等于90°B. 小于90°C. 大于90°D. 无法确定〘要点3〙 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1、 筷子偏折、硬币上升、 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鱼叉对着看到的鱼的 (上方/下方)、鱼缸中的鱼变大2、潭清疑水浅---视深度比实际深度 ;3、潜水员看树---视高度比实际高度 ;作图: 作图: [例6]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M NP O Q 空气 水 空气水〘要点4〙认识透镜1.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作用,所以也叫透镜。
初三复习 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第一节 光的折射1.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图2-9)。
●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4. 折射的现象:① 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
② 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③ 海市蜃楼④ 彩虹5.从岸边看水中鱼N 的光路图(图2-10):● 图中的N 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
● 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 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
第二节 透镜1. 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凸透镜凹透镜定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主光轴和光心 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图NN' 空气水N N' 空气水N 水空气 O水空气 ON 图2-9 入射角 折射角 折射角 入射角线作用及光路图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