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毒品戒治与再犯之研究(节选)
- 格式:pdf
- 大小:396.74 KB
- 文档页数:6
戒毒的心理矫治、心理咨询与方法研究戒毒的心理矫治、心理咨询与方法研究当前,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的戒毒人员,他们既具有一般人所具有的普通心理,也具有作为一名戒毒人员的特殊心理。
他们在戒毒康复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一定程度的破坏了强制戒毒所的秩序,更重要的是他们带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回归到社会时,会产生叛逆或者报复的心理,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他们自己也进入一种“吸毒—强制戒毒—复吸—劳教”的恶性循环中。
因此,在对戒毒学员的帮教过程当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动态,学会自我保护与调适心理,努力克服心理矛盾和冲突,对他们回归社会,适应各种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落实心理健康课堂化教育。
通过对戒毒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把戒毒人员的身体情况、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进行基本的登记,并对其性格特点、行为特征、气质、心理状况等进行初步的测试,以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是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重要依据。
同时,落实心理健康课堂化教育,坚持做到“三化”,一是具体化,即课堂化教育必须结合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大脑神经的传导系统,对戒毒人员做直接的、感官的心理机能介绍;二是形式多样化,即改变“老师管讲,学生只听”的传统“填鸭式”教育,结合戒毒人员的自身实际,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或进行辩论比赛等形式;三是生动化,即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活动,寓教于乐,使教学内容更容易为戒毒人员所接受,教学的气氛更加和谐。
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对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定义、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健康的标准等知识的初步介绍,教育戒毒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努力克服在戒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
总之,开展课堂化教育的目的是变被动为主动,防范于未然,使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迎刃而解。
2010年9月第3期(总第45期)垂峡法争Cross-st ra it L ega l Sci enc eSep.2010N o.3(Sum N O.45)海峡两岸互涉犯罪之刑罚裁量问题研究莫洪宪1,张煜2(1.武汉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2;2.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在刑事司法领域,两岸互涉犯罪的惩治问题已日渐凸显。
对于海峡两岸互涉犯罪惩治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问题诸如管辖权的冲突、侦查、审判、刑罚之执行等的妥善解次。
在海峡两岸互涉犯罪惩治的一系列环节中,审判权的行使居于核心地位,而如何在审判中进行刑罚裁量,就必须考虑大陆及台湾地区现行的法律制度及海峡两岸达成的政治共识及司法领域存在的互助协议框架。
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裁量海峡两岸互涉犯罪之刑罚。
关键词:海峡两岸;互涉犯罪;刑罚裁量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557(2010)03—0049—07一湾浅浅的海峡,隔开了台湾地区与大陆,一段并未远去的历史,隔不断四十年的乡愁。
时间与空间,造就了海峡两岸不同的发展轨迹,也造就了海峡两岸不同法域的现实。
随着两岸关系的解冻,两岸因不同法域的背景而造成的司法领域的冲突及两岸互涉犯罪的惩治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双方的关注。
正如《台湾新生报》题为《两岸合作打击犯罪应该去政治化》的社论所言:“目前两岸跨海犯罪的情况,用‘百毒齐放’来形容也不为过。
”‘11所谓两岸互涉犯罪,是指依据海峡两岸现行有效的刑事法律规范,认为犯罪的行为或者危害结果,至少有一项发生在对方实际控制的区域,或者发生在对方的船只、航空器及其他交通工具上,或者犯罪人与被害人其中之一是对方实际控制区域居民的犯罪,但是,那些针对对方的纯粹政治性的刑事案件除外。
偿1也有学者认为所谓两岸互涉犯罪,是指涉及台湾地区因素在内的刑事案件,既包括在大陆境内侵犯台湾地区居民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也包括台湾地区居民在大陆境内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案件,以及犯罪的行为地或者结果地中任何一个因素涉及到台湾地区的案件。
海峡两岸未成年犯保安处分之比较研究——台湾地区保护处分制度介评作者:唐潇慧来源:《资治文摘》2017年第04期【摘要】最高人民法院第14号指导案例针对未成年犯宣告禁止令的判决具有保安处分性质,但与台湾地区的少年犯保护处分制度相比仍欠缺“保护帮助”性质,保护处分具备刑罚属性,同时也是超越刑罚的第三种法律效果。
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对未成年犯的处罚模式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在审视台湾地区保护处分制度后,大陆地区应当确定未成年犯保护处分之法定性、必要性与保护处分优先性三原则,在刑法总则中与刑罚类比确定保安处分之地位,针对保安处分的灵活性在刑法外以其他法律法规容纳未成年犯不断更新的违法行为类型,对已犯少年与虞犯少年同等重视其人身危险性,在管制及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对未成年人额外增加“保护帮助”之措施。
【关键词】台湾;未成年犯;保护处分;保安处分一、未成年保护处分掠影——最高法院指导案例评析禁止令的设立先后于《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中有所规定,各法院曾出现大胆尝试的一派热忱景象,然而并没有具体的司法解释以及恰当的禁止令内容。
禁止令在未成年人案件的适用中也有较多体现,可以算作保护处分的一种。
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13年1月31日发布了第14号指导案例——《董某某、宋某某抢劫案》,以期对各法院禁止令的适用起到标杆效应。
本案被告人董某某、宋某某(犯罪时年龄17周岁)因经常前往网吧上网,沉迷网络游戏迅速用完了网费,两人与另一王某前往一健身房持刀对被害人张某和王某实施了抢劫行为。
后三人将抢到的一部手机卖掉并继续用赃款作为网费上网。
法院认定被告人董某和宋某构成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法院在判决被告人构成抢劫罪的同时对其宣告缓刑,考虑到被告人的作案动机与网络游戏的沉迷密切相关,如果采取隔离以及管教措施能够降低其再犯可能性,且被告人属于未成年人,自控能力不如成年人,需要家长等进行有效监管方可。
2022年全国人民禁毒知识竞赛题库(附含答案)一、选择题:共200题1、单项选择题《福建省禁毒条例》开始施行的时间是()A、2001年6月26日B、2001年7月26日C、2001年10月1日正确答案:A2、单项选择题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OoA、通报表扬B、现金奖励C、适当补助D、表彰和奖励正确答案:D3、单项选择题《禁毒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O 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A、学校B、中小学校C、大专院校D、B和 C正确答案:A4、单项选择题海洛因又称(),俗称“白粉”。
极易成瘾,其毒性是吗啡的5倍。
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患病毒性肝炎、肺脓肿、艾滋病等症,剂量过大可致死。
A、二乙酰吗啡B、氯胺酮C、甲基苯丙胺D、苯丙胺类正确答案:A5、单项选择题《禁毒法》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O制度。
A、审批B、审核和检查C、许可和查验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正确答案:C6、单项选择题O是罂粟被写入中国药典的最早记载。
A、《本草拾遗》B、《本草纲目》C、《康熙字典》D、《大和本草》正确答案:A7、问答题什么是毒品犯罪刑事责任能力?正确答案:毒品犯罪刑事责任能力是指毒品犯罪行为人能够正确辩认自己行为的社会性质及其意义,并能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8、单项选择题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从鸦片提取而成。
纯净的吗啡为O或白色的粉末或结晶。
A、无色B、浅黄色C、浅绿色D、浅褐色正确答案:A9、单项选择题浙江省毒品问题最严重的是什么地方? ()A、杭州B、宁波C、温州正确答案:C10、单项选择题设立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哪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七讲我国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理防控战略美国犯罪学家雷克利斯认为,犯罪是个人内在的操纵能力和社会中存在的外部操纵因素缺少的结果,当一个社会的操纵力量减弱时,这种情况本身就是诱发犯罪的一个直接社会因素。
毒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毒品犯罪的社会防控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毒品犯罪产生原因及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毒品犯罪不能仅依靠打击,而更应依靠社会力量。
因此,采取综合治理的社会防控对策,将打击和预防相结合,加强毒品犯罪的社会防控力度,对于有效遏制毒品犯罪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力求在科学的社会防控战略指导下,择其要点论述如下。
一、落实联合国的禁毒战略毒品问题作为全球性的灾难之一,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为了有效打击和操纵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联合国分别于1990年和1998年召开了两次禁毒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
1990年联合国特别会议以“国际合作取缔麻醉品和精神药物非法生产、供给、需要、贩运和分销问题的联大特别会议〞为题,共有包含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
会上各国代表和国际观察员就禁毒工作进展情况和禁毒经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审议了全球面临的禁毒任务,并通过了关于禁毒的《政治宣言》和《全球行动纲领》,宣布1991年至202X年为联合国禁毒十年。
会议认为,全球毒品之所以如此泛滥,一方面是大量不法分子从事毒品的非法生产和贩卖,从中攫取非法利益;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吸毒人群的存在,这些瘾君子滥用各种毒品,为毒品贩卖提供了广泛的消费市场。
正如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政策分析和公共事务部主任绍拉所说:“永久性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回到解决毒品操纵的首要原则上来,那就是本着爱护公众健康的原则把毒品操纵起来。
〞基于此,在此次会议上确立了“减少毒品非法供给〞和“降低毒品非法需求〞两大禁毒战略,这既是联合国针对毒品犯罪的主要战略,同时也是其防控的主要战略方向。
减少毒品非法供给就是通过国家立法,对种植、运输、制造及贩卖毒品的人凭借国家法律进行严厉的制裁,通过警方、海关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加强对毒品的种植、加工、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操纵,对麻醉药品进行严格治理、堵源截流,切断毒品X,操纵或减少毒品滥用。
2024年度青少年最新禁毒知识知识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毒品区别于其他毒物的自然特征是()。
A.非法性B.成瘾性C.危害性D.合法性2.合成毒品()又称海米那、眠可欣,临床上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症,该药久用可成瘾,已成为国内外滥用药物之一。
()A.三唑仑B.氟硝安定C.安纳咖D.安眠酮3.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
A.应当处罚B.可以处罚C.不予处罚4.吸食、注射毒品严重破坏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免疫机能,引起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
A.昏睡B.毒瘾发作C.吸毒死亡5.二十世纪(),中国获得近三十年“无毒国”美誉。
()A.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B.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C.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D.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6.《禁毒法》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制度。
A.审批B.审核和检查C.许可和查验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7.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
()A.负刑事责任B.不负刑事责任8.当有人以各种借口引诱你吸食毒品或尝试可能是毒品的药丸时,正确的做法是()。
A.拒绝B.尝试C.接受D.犹豫不决9.身体脱毒只是戒毒过程的第一步,最根本上的是要彻底摆脱()才能达到彻底康复。
A.生理依赖性B.戒断反应C.心瘾D.身体不适10.我国列管的麻醉药品一共有多少种?()A.53种B.79种C.132种D.121种11.社区戒毒的期限,自()之日起计算。
A.到社区戒毒执行地报到B.查获C.责令社区戒毒D.强制隔离戒毒出所12.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
A.《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B.《海牙禁烟公约》C.《61公约》D.《88公约》13.李某发现儿子小强吸毒后,便将其关在家中,并与家人轮流看守令其戒毒。
2023年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氯胺酮的别称的是A.疯药B.狂欢C.K粉对的答案:C2、我们从电视或书本上读到的“大烟”(毒品)指什么?A.鸦片B.冰毒C.摇头丸D.可卡因对的答案:A3、以下不是合成毒品是A.摇头丸B.大麻C.冰毒D.甲卡西酮对的答案:B4、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中销毁的是哪个烟?A.香烟B.大麻C.鸦片D.可卡因对的答案:C5、合成毒品“麻古”是泰语的音译,其重要成分是A.甲基苯丙胺B.大麻C.鸦片D.可卡因对的答案:A6、“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 )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A.泰国、缅甸、老挝B.越南、老挝、柬埔寨C.伊朗、阿富汗、伊拉克D.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对的答案:A7、“银三角”是指拉丁美洲毒品产量集中的( )等国家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亚马逊地区,该地区重要出产的毒品原植物是古柯和大麻。
A.拉脱维亚、智利、阿根廷B.古巴、拉脱维亚、玻利维亚C.智利、阿根廷、巴西D.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对的答案:D8、在中国下列哪一种物品是毒品?A.香烟B.茶叶C.大麻D.酒对的答案:C9、以下哪种说法不对的?A.心理治疗是帮助成瘾者戒毒的有效方法之一B.冷火鸡疗法是海洛因成瘾者戒毒的方法之一C.美沙酮替代治疗能帮助冰毒成瘾者戒断毒瘾D.杜冷丁是一种药品对的答案:C10、可卡因的原植物是( ),曾经是古代美洲原住民的提神草A.北美仙人球B.阿拉伯茶C.烟草D.古柯对的答案:D11、2023年我国破获的互联网涉毒案件为( )起A.150B.1500C.15000D.150000对的答案:C12、( ),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重要生物碱是吗啡。
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
A.冰毒B.鸦片对的答案:B13、鸦片、大麻、海洛因、可卡因是传统毒品A.对B.错对的答案:A14、( )俗称K粉,属于其它合成类的新型毒品。
滥用后易导致人的迷幻,产生错觉。
2024年度青少年最新禁毒知识通用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我国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是()。
A.预防教育B.依法严厉打击C.切断毒品来源D.戒断治疗2.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制度。
A.审查B.许可C.管理D.禁止3.当有人以各种借口引诱你吸食毒品或尝试可能是毒品的药丸时,正确的做法是()。
A.拒绝B.尝试C.接受D.犹豫不决4.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
A.社区戒毒保证B.社区戒毒约定C.社区戒毒协议5.因吸毒被查获的人员应当接受()。
A.治安处罚B.刑事处罚C.不处罚D.批评教育6.身体脱毒只是戒毒过程的第一步,最根本上的是要彻底摆脱()才能达到彻底康复。
A.生理依赖性B.戒断反应C.心瘾D.身体不适7.贩卖毒品应当()。
A.批评教育B.追究刑事责任C.送劳动教养D.行政处罚8.麻黄碱是从哪种原植物中提取的()。
A.罂粟B.大麻C.麻黄草D.古柯9.在植物古柯树叶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叫做()。
A.可卡因B.阿片C.阿片D.四氢大麻酚10.《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自()起施行。
A.2007年12月29日B.2008年1月1日C.2008年6月1日D.2008年6月26日11.成瘾是由于()某种有依赖性药物或物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毒状态。
A.反复使用B.一次使用C.偶尔使用D.曾经使用12.海洛因的滥用方式有()。
A.口吸B.鼻吸C.注射D.以上均正确13.社区康复的期限为()。
A.1年B.2年C.不超过3年D.6个月14.下列关于戒毒说法正确的是()。
A.戒毒有特效药B.毒瘾能轻易戒除C.一旦染上毒瘾很难戒除15.下列原因中,在吸毒人群中初次吸毒比例最高的是()。
A.好奇心驱使B.他人引诱C.取乐解闷D.赶时髦16.以下属于毒品滥用的高危场所的是()。
2024年度上海市禁毒知识竞赛精选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非法持有甲基苯丙胺(即冰毒)()以上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A.5克B.10克C.15克D.20克2.非法持有海洛因()克以上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A.5B.50C.10D.203.社区戒毒的期限为()。
A.1年B.2年C.3年4.“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
A.7月9日B.6月26日C.12月1日D.5月17日5.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A.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B.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C.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D.以上选项都是6.下列那种属于兴奋剂?A.摇头丸B.二甲基色胺C.巴比妥D.吗啡7.长期吸食以后,情绪激昂冲动。
就算是停止复吸,戒断很久以后,都容易出现幻听、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病稽延症状。
这是()类毒品的精神病态特征。
A.麻醉类B.海洛因C.苯丙胺(冰毒)D.杜冷丁8.第一次将毒品犯罪规定为国际犯罪的公约是()。
A.《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B.《海牙鸦片公约》C.《日内瓦禁毒公约》D.《麻醉药品单一公约》9.我国近代史中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哪国发起的?A.美国B.德国C.英国D.日本10.社区戒毒的期限,自()之日起计算。
A.到社区戒毒执行地报到B.查获C.责令社区戒毒D.强制隔离戒毒出所11.吸毒人员既是病人又是()。
A.正常人B.受害者、违法者C.罪犯D.违法者12.毒品与药品,往往具有双重属性,只要为人解除痛苦的就是药品。
A.正确B.错误13.合成毒品“麻古”的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和()。
A.大麻B.古柯碱C.咖啡因D.安纳咖14.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规定。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D.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15.毒品是使用后能够产生()的物质。
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刑释人员面临制度性歧视《方圆》记者黄河/文歌手红豆与京城大盗袁宝洪,是看起来全然无关的两个人物。
一者是在舞台上接受掌声与欢呼的明星,一者是底层社会苦苦挣扎的小民。
然而,他们都与同一个词汇联系在了一起——再犯罪。
“被刑警队追捕的很多人都是老面孔,有的甚至被我们抓过好几次。
”河北省廊坊市的一名警官对《方圆》记者坦言,重大刑事案件中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情况能占到一半以上,而这些具有很强反侦查能力犯罪老手们的屡次再犯也让身处办案一线的警官们头疼不已。
除了给执法与司法造成的困境,再犯罪的不断发生更是给当今社会提出了一个个难解的命题:为何已经接受过法律制裁的人不惜再次以身试法?为何监狱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为何刑满释放人员难以重新融入社会?神秘的再犯罪档案中国的再犯罪问题并非一时之痛。
司法部早在2004年就统计过相关数据:当年中国重新犯罪率居世界中等水平,但是在重大恶性刑事案件中,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占到了70%。
不过自此以后官方都没有公开这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都被司法部作为绝密资料进行保存,仅供内部人员研究使用。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吴忠宪曾于1992年至2006年间在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任职,他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重新犯罪率大概维持在7—8%,21世纪初期上升到了13—14%。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刑法学教授翟中东则根据《邵雷同志在全国监狱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及到2007年第三季度的一组数据推算:如果按照全国在押人员150万人为基数,全国监狱中被判刑2次以上的罪犯达到15.98%。
尽管缺乏严密的统计数据支撑,被公开报道过的再犯罪案例仍然足以构成一个需要车载斗量的档案馆。
除了上两篇文章提及的红豆猥亵儿童案和京城大盗袁宝洪案,2011年9月3日发生的江苏盱眙灭门案主犯、2011年1月4日山东泰安持枪杀人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2011年10月22日发生的深圳联防队员入门强奸案的嫌犯……都是刑满释放人员。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台湾地区毒品戒治与再犯之研究(节选)
作者:张智雄
作者单位:台湾矫正人员训练所,台湾·台北
刊名:
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年,卷(期):2003(1)
1.刁淦桓.邓桂发.陆善词传染病防治机构介入综合干预戒毒康复工作的效果[期刊论文]-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9,18(5)
2.王鸿儒.WANG Hongru国家禁毒办和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联合举办"禁吸戒毒和艾滋病防治"研讨会[期刊论文]-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14(5)
3.冯丽平.李云昭.FENG Liping.LI Yunzhao公安机关行为干预在预防艾滋病中相关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2)
4.王文甫关于美沙酮维持治疗应考虑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10(4)
5.于宁.翟晓梅.邱仁宗.YU Ning.ZHAI Xiao-mei.QIU Ren-zong我国《禁毒法》对艾滋病减少危害战略的含义[期刊论文]-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3)
6.宋森林.崔宝庆.范书欣.腾艳霞更新观念调整政策发展戒毒康复事业[期刊论文]-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10(5)
7.沈杰.陈子忠强制戒毒所设立艾滋病隔离治疗区有关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6,15(5)
8.沈杰.李绍鸿香港精神药物滥用的新趋势、面对挑战的新行动及新政策[期刊论文]-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1,10(1)
9.李永洪大力发展多元化的现代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论析[期刊论文]-学术论坛2008,31(8)
10.苏中华.郝伟.成义仁.吴勇峰.方鸿飞.陈卓颐.曾湘玲.蒋玉芝.SU Zhonghua.HAO Wei.CHENG Yiren.Wu Yongfeng.FANG Hongfei.CHEN Zhuoyi.ZENG Xiangling.JIANG Yuzhi408名社区吸毒人员操守保持的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14(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ngagdzkxxxb20030101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