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社会性学习和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128.00 KB
- 文档页数:34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088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称为(A)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文献法2.皮亚杰系统研究幼儿认知发展问题所采用的独创方法是(C)A.观察法B.调查法C.临床法D.文献法3.不能表现出新教师和专家教师区别的是(B)A.活动计划的差异B.活动内容的差异C.活动过程的差异D.课后评价的差异4.奥苏伯尔认为获得任意的、人为的和字面的联系过程,如记乘法表的学习是(A)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符号学习D.概念学习5.学习型社会也称为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是1972年由下列哪个国家的学者首先提出的? (B)A.美国B.法国C.英国D.中国6.学习顿悟说是由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A.苛勒B.华生C.斯金纳D.桑代克7. 幼儿学习的种类很多,按学习内容可分为技能学习、知识学习、社会性学习和(C)A.态度学习B.发现学习C.创造性学习D.接受学习8.为拿到书架高处的玩具,婴儿会搬一个小椅子,站到椅子上去取玩具,婴儿使用的工具属于(B)A.养育者B.物体C.语言D.哭喊9.对儿童学习而言,知识获得智慧成长开始于(A)A.概念学习B.命题表征C.同化D.变式10.儿童通常通过三种方式达成守恒:可逆补偿和(A)A.同一B.同化C.顺应D.变式11.阅读、解题、写作等属于(C)A.动作技能B.运动技能C.智力技能D.操作技能12.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即(D)A.认知阶段B.模仿阶段C.练习阶段D.自动化阶段13.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初执行者,其中直接影响个体社会化发展方向的是(A)A.教养方式B.家庭结构C. 家庭氛围D.家庭榜样14.皮亚杰的他律道德阶段是指(C)A.0-2岁B.2-7岁C.4、5岁-8、9岁D.9-10岁以后15. 幼儿园情绪智力教育模式包括情境教学模式和(D)A.自然教育模式B.实践教育模式C.非指导性教育模式D.赏识教育模式16.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和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人类创造的精华,这种创造属于(D)A.技术性创造B.表现性创造C.首创性创造D.杰出性创造17.在创造性的五个层次中,幼儿的创造主要属于(A)A.表现性创造B.技术性创造C.发明性创造D.首创性创造18.“教学与发展是同义词,发展即教学”,这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C)A.皮亚杰B.维果茨基C.桑代克D.考夫卡19.下列哪个选项是传统教学活动的典型模式? (A)A.指令性教学活动B.指导性教学活动C.指向性教学活动D.指定性教学活动20.教师针对幼儿的发现过程,步步推进的指导方法是(A)A.系统指导B.发现指导C.自我指导D.内部指导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旨在研究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理解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阶段特点。
3、熟悉不同流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如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发展学派等。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认识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和表现。
2、学会引导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以及应对消极情绪情感的策略。
(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
2、掌握学前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五)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1、了解学前儿童个性的结构和特点。
2、认识学前儿童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发展差异及教育策略。
(六)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心理1、掌握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2、理解学前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七)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1、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问题。
2、学会运用心理辅导和干预的方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三、复习方法与建议(一)教材为本认真研读指定教材,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解概念、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二)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学前教育情境相结合,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构建知识框架在复习过程中,尝试构建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自考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概述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课程设计等。
本文将围绕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五大领域,分析其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儿童发展领域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核心领域之一。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研究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理论研究上,涉及了儿童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实践上,学前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设计教学活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领域教育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此领域研究的理论有心理学著名学说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等。
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辅助儿童克服学习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幼儿教育课程设计领域幼儿教育课程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研究上,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和教育目标,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兴趣的课程。
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设计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五、幼儿保育与健康领域幼儿保育与健康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一个关键领域。
保育包括幼儿的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监护、生活习惯养成等内容。
理论研究上,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制定保育计划。
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饮食、作息、安全等方面,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
六、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领域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对幼儿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延伸,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理论上,需要关注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实践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结语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如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课程设计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领域,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小自考统考科目
学前教育小自考统考科目及其重要性
学前教育小自考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高等教育考试形式,旨在为那些希望快速获取学前教育专业资格的人群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统考科目作为小自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小自考的统考科目通常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
这些科目涵盖了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儿童心理到教学方法,从家庭教育到幼儿园管理,内容既全面又深入。
其中,教育理论是学前教育小自考统考科目中的核心,它涵盖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为考生奠定了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则帮助考生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等科目则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它们不仅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求考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最后,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科目则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为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小自考统考科目涵盖了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考试,考生不仅能够获得学前教育专业资格,还能够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B. 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C.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D. 学前教育的机构管理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A. 快速性B. 可塑性C. 稳定性D. 连续性答案:C3.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期是()。
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4. 学前教育心理学认为,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 能够使用“我”B. 能够使用“你”C. 能够使用“他”D. 能够使用“我们”5.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前儿童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6. 学前教育心理学中,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是指()。
A. 道德认知的发展B. 道德情感的发展C. 道德行为的发展D. 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答案:D7.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是()。
A. 同伴关系B. 亲子关系C. 师生关系D. 社会适应答案:A8.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 0-1岁B. 1-3岁C. 3-6岁D. 6-12岁答案:C9. 学前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
B. 逻辑思维C. 批判性思维D. 问题解决答案:A10.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之一是()。
A. 情绪表达的稳定性B. 情绪表达的不稳定性C. 情绪调节的稳定性D. 情绪调节的不稳定性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A. 观察法B. 访谈法C. 实验法D. 问卷法答案:ABCD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
A. 生物因素B. 社会文化因素C. 家庭环境因素D. 教育因素答案:ABCD3.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包括()。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ABC4.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包括()。
自考365学前教育心理学阶段测验记录>阶段测试(一)(第1-3章)阶段测试(一)(第1-3章)最后得分:84分做题时长:28分34秒测验时间:2017-09-2121:26:40二、判断题12、2034567【正确答案】:Y8、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着作《爱弥儿》。
【正确答案】:Y9、教育史上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由欧文创造,被马克思称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萌芽。
【正确答案】:Y10、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正确答案】:Y11、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它是一个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正确答案】:Y12、我国古代学习过程模式是围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条主线展开的。
【正确答案】:Y1314、151617【正确答案】:1819【正确答案】:Y20、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
【正确答案】:Y21、班杜拉提出的三种强化方式是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
【正确答案】:Y22、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正确答案】:Y23、建构主义的两种取向中的社会建构主义要是在维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正确答案】:Y24、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积极提倡者。
【正确答案】:Y252627、28、又是293031、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正确答案】:Y32、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正确答案】:N33、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认为学习是由加工、预期、实践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34、1898年桑代克提出联结论是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
【正确答案】:Y35、将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结公式“S-R”变成了“S-O-R”的形式的是托尔曼。
【正确答案】:Y36、建构主义的两种取向是个人建构主义倾向和社会建构主义倾向。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88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A.心理现象B.学习行为C.教育行为D.实践活动2.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和A.访谈法B.自编测验C.现场实验D.科学观察3.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活动是A.师幼互动B.幼幼互动C.师师互动D.教学互动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译作结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A.达尔文C.维果茨基D.布鲁纳5.个体对自身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内部调节与控制能力,加涅称之为A.加工系统B.预期系统C.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6.幼儿教师职业承诺包括规范承诺、继续承诺和A.人际承诺B.组织承诺C.专业承诺D.感情承诺7.婴儿学习的最早方式表现为习惯化与A.模仿B.观察C.社会化D.条件反射的形成8.从发展过程考察儿童学习,把幼儿学习划分为三种方式:自然学习、非正式学习和A.正式学习B.社会学习C.观察学习D.结构化学习9.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难以言传的”知识,指的是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显性知识D.隐性知识10.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因有某个共同的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A.概念网络C.表象系统D.图式系统11.智力活动是靠内部言语及词的作用进行的,是以词的形式在“心里”完成的动作,这体现出智力技能的A.形式性B.观念性C.简缩性D.表面性12.感觉与统合障碍称为A.感觉统合下降B.感觉统合误差C.感觉统合失调D.感觉统合失误13.幼儿道德教育的核心和基础是A.道德认知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行为教育D.道德意志教育14.人们在产生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能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为完成一定道德行为而做出的克服困难的努力,以实现预定目的的能力是指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5.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初执行者,其中直接影响个体社会化发展方向的是A.教养方式B.家庭结构C.家庭氛围D.家庭榜样16.幼儿创造性自我表现的高峰期通常发生在A.2~4岁B.3~5岁C.4~6岁D.5~7岁17.哥白尼“日心说”推翻传统“地心说”显示的是A.杰出性创造B.首创性创造C.发明性创造D.技术性创造18.首次提出“发展适宜性教育”这一概念的组织是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美国幼儿教育协会C.儿童权利基金会D.世界学前教育年会19.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从“教练”转变为学习的A.“导演”B.“专家”C.“向导”D.“管理者”20.幼儿伙伴交往的基本途径是A.游戏B.生活C.社区D.教学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