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兰科共12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48 MB
- 文档页数:129
药用植物学全套药用植物学全套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药用价值的学科,它是草药学和药理学的基础。
药用植物学所研究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和现代药物开发领域。
以下是对药用植物学全套的详细介绍。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植物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其中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不同的部分。
药用植物的分类常用的方式有按照植物的生物科属分类、按照植物的药用性质分类以及按照植物的化学成分分类等。
根据植物的生物科属分类,不同的植物被归类到不同的科属中。
例如,中药常用的黄连属植物包括黄连、小檗树以及云南小檗等。
按照植物的药用性质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祛风湿类、养肝护肝类等。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药用性质,可以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
按照植物的化学成分分类,药用植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等。
不同的化学成分赋予了植物不同的药理活性。
二、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疾病:许多药用植物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
中药常用的药物如腹泻、感冒、发烧等都是由药用植物提取的。
2.提供营养:一些药用植物可以作为食物供给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例如,蔬菜中的青菜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有益于身体健康。
3.保健作用:一些药用植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和抗菌等保健作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防止疾病的发生。
4.药物开发:药用植物是药物开发领域的重要资源,不少现代医药中的活性成分都来自药用植物。
通过研究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可以开发出更多的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三、药用植物的应用药用植物在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医学体系,其中常使用药用植物来治疗疾病。
在现代医学中,药用植物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药用植物的成分和作用机制,发现了不少药物的活性成分。
另外,药用植物也可以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例如,茶叶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可以冲泡成茶水供给机体维持健康,并常被用于化妆品中具有抗氧化作用。
药用植物学1. 引言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及其应用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植物的分类、鉴定、药用成分、药理作用、药理学和药物开发等方面。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对药物研发和天然药物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植物类别和分类药用植物根据形态特征、生长环境、植物学分类学等因素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 - 2.1 木本植物:包括树木、灌木等,如银杏、莲花等。
- 2.2 草本植物:包括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如黄芩、三七等。
- 2.3 藤本植物:通常攀援于其他植物或物体上生长,如葛藤、白薇等。
- 2.4 兰科植物:又称兰花科植物,具有独特的花朵结构和芳香气味,如冬虫夏草、川贝等。
3. 药用植物的鉴定和采集药用植物的鉴定是药用植物学的重要环节。
鉴定药用植物需要根据其形态特征、颜色、气味、味道等进行判断。
同时,采集药用植物时要注意生长环境,选择未受污染的植物,并遵循相应的采集规范。
4. 药用植物中的药用成分药用植物中含有众多药用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常见的药用成分有: - 4.1 生物碱:包括吗啡、阿托品等,具有镇痛、镇静等作用。
- 4.2 多糖类物质:如枸杞多糖、银耳多糖等,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作用。
- 4.3 黄酮类化合物:如芦荟素、柚皮素等,具有抗炎、抗菌作用。
- 4.4 鞣酸:如丹酚酸等,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5. 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其药用成分对人体产生影响而实现的。
不同的药用植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例如: - 5.1 柴胡:具有清热解郁、利胆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肝胆疾病。
- 5.2 甘草:具有解热镇痛、保护胃黏膜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 5.3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作用,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6. 药用植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用植物作为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开发和生产。
药用植物中的药用成分可以通过提取、纯化等技术手段得到,进而研发成药物。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有药用植物237种,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
《新修本草》古代首部药典。
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具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四部分。
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包括淀粉粒、菊糖、湖粉粒、脂肪油和各种结晶。
草酸钙结晶 1、簇晶2、针晶束3、方晶4、砂晶5、柱晶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
细胞壁的分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胞间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共用的薄层。
它是由亲水性的果胶类物质组成,依靠它使相邻细胞粘连在一起。
果胶很容易被酸或,酶等溶解,从而导致细胞的相互分离。
初生壁在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少量果胶质加在胞间层的内侧,形成细胞的初生壁。
次生壁是细胞壁停止生长后,逐渐在初生壁的内侧一层层地积累一些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少量木质素等物质,使细胞壁附加加厚。
纹孔和胞间联丝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很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称为纹孔。
纹孔有3种类型: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质化、矿质化木质化:加间苯三酚溶液1滴,待片刻,再加浓盐酸1滴,显红色木栓化遇苏丹3试液可染红组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植物的组织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它的特征是细胞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无明显的泡液。
兰科植物知识点总结兰科植物的外观特点兰科植物具有独特的外观特点,其植株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时为藤本植物,株高有矮小的几厘米至有高大的数米,茎具有节,表皮和内部组织有增厚、腐败或干燥转变而成的肉质,或多年生鞘状物。
叶有1-数片,基部扩大成叶鞘,上承叶距或花基,有的披露在外;或鞘状,或卷曲;或鞘状-卷曲-卷曲鞘状。
披露在外者有的两片以上互生,叶扁平,片叶狭条形,丛生在茎的顶端。
叶状的细胞外表面光亮平滑、皱纹如蜡质状,少数种类有的上有清晰的叶状纹。
叶内有多数绿色叶绿体细胞,或仅表皮细胞中方有。
托叶和膜质纸质花茎,膜质的,圆锥形的,环绕茎的呈扇形,装饰茎顶。
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总状花序顶生、腋生或生在茎的一部分上;花梗长短随物种而异,有的伸长,有的被包在叶鞘中。
花通常较松散,有时较密集地排列;总状花序的基部上有时有掩护着/似伞状郁集体的苞片。
配有秆状;基部有花露森枝;开花时携带多种不同大小和形式的膜质包囊和花瓣点。
其花具有多样的形态特点和颜色,有的花朵十分美丽,散发着迷人的芬香。
兰科植物的花期也很长,一般在春夏季节盛开。
兰科植物的生长环境兰科植物适应性强,生长环境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
它们主要生长在树上、岩石上、泥炭土上或其它植物的根系茂盛的土壤中。
兰科植物多生长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对光照、空气和水分的要求较高。
它们能够适应高温、低温、干旱、潮湿等极端环境,具有较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
兰科植物的繁殖方式兰科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主要包括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是其主要的繁殖方式,其种子非常细小,一般都带有少量的养料,能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成新的植株。
无性繁殖则是通过分蘖、分株、扦插等方式繁殖,这种方式是兰科植物在野外生长时的主要繁殖方式。
兰科植物的用途兰科植物不仅是高档观赏植物,还有很多别具特色的用途。
在园艺方面,兰科植物因其独特的花型和颜色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是园林景观和观赏盆栽的常见品种。
分类别名生境分布图片灯笼草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茄目茄科沙灯笼、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生于田野、土坎及坡地。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及云南。
王不留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石竹科麦蓝菜属麦蓝菜、奶米、大麦牛、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奶米、不母留、王母牛生于山地、路旁及田间。
除华南外,全国各地均产,主产河北。
苏铁裸子植物门、苏铁纲、苏铁目、苏铁科、苏铁属凤尾蕉、避火树、凤尾松、无漏子、千年枣、万岁枣、海枣、金果、铁蕉、番枣、火蕉、番蕉喜光,喜温暖,不甚耐寒,喜肥沃湿润和微酸性的土壤。
生长缓慢,寿命长达200年以上。
铁树属植物全世界有17种,我国有8种,产台湾、海南、福建、云南、四川等省区。
如海南苏铁、台湾苏铁、四川苏铁等。
中华水龙骨蕨门薄囊蕨纲蕨目石蚕、石豇豆、青石莲、青龙骨、假水龙骨、鸡爪七水龙骨多年生附生草本。
生于阴湿岩石上或树干上。
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等地天仙子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茄目茄科茛菪子、横唐,牙痛子,小颠茄子,熏牙,行唐,山烟、山大烟、野大烟。
生于宅边的荒地上,或为栽培。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西藏等地。
药用植物学植物名基本信息注意植物形态性味功用主治药理作用用法用量药用来源用法宜忌一年生草本,高50厘米左右。
茎微卧或倾斜,多分枝,具细柔毛或近光滑。
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长圆形,花冠钟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花药长圆形;雌蕊1,子房圆形,2室,胚珠多数,花柱线形,柱头头状,呈不明显的2裂。
浆果圆珠形,黄色,直径约1.5厘米;种子多数,扁圆形,绿白色。
花期6月。
果期7月。
性寒、味苦、无毒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疹;疖肿抗炎、抗癌、致流产作用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研末调敷为茄科植物黄姑娘的全草或果实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一年生草本,高30~70cm。
兰科药用植物所含化学成分兰科药用植物是指属于兰科植物家族的草本植物,因其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而备受人们的关注。
这些兰科药用植物含有许多功效强大的化学成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兰科药用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1.多糖类兰科药用植物中含有大量的多糖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和岩藻糖等单糖组成。
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它们还可以促进肝、肾等器官的代谢能力,帮助人体维持健康状态。
2.单萜类兰科药用植物中还含有丰富的单萜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活性。
其中,朝天椒、花椒、丁香等兰科药用植物中所含的丰富单萜类化合物已经被广泛用于医药和调味用途。
3.生物碱类兰科药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解热镇痛、兴奋神经、收缩血管等作用。
兰科药用植物中的兰花、虎头兰、鹿角兰等都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鹿角兰所含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被认为具有抗肿瘤活性。
4.酚类兰科药用植物中还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其中,大豆、金银花等草药中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已经被广泛研究,其具有显著的防癌、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5.营养成分兰科药用植物中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成分具有维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综上所述,兰科药用植物是一类具有丰富化学成分的植物,其所含多糖类、单萜类、生物碱类、酚类及营养成分等化合物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医学、保健、美容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