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变
- 格式:docx
- 大小:123.87 KB
- 文档页数:3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19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想,主张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然本能和兴趣,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自然环境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然本能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使他们成为自信、独立、积极进取的人。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是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先生提出的。
他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平等、本真的,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使得人变得虚伪、不自由,因此他主张恢复人类本能,回归自然状态。
这种思想在后来的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1.强调自然环境: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让学生接触到自然的景观和事物,才能真正了解世界的本来面貌。
2.以观察和体验为主要教学方法: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应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的灌输或说教。
3.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本能: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本能和兴趣,教育应该顺应这些本能和兴趣,而不是削弱或抹杀它们。
4.注重学生的健康与发展:自然主义教育认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基础,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教育和环境条件,使他们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探索,在各个地方都有代表性的学校或教育机构采用了这一教育模式。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自然主义教育实践:1.蒙台梭利教育法: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于1907年发明了一种以观察、实践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育法,这一教育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关注,被誉为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之一。
2.森林幼儿园:森林幼儿园是一种以自然为教室的教育模式,将幼儿园设在森林里,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勇气、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3.草原教育:位于内蒙古草原上的世界第一家草原教育基地,采用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体验草原的文化、历史和生态。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自然主义教育思潮源于古希腊,酝酿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于18世纪,是近代西欧资产阶级重要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潮之一,代表人物夸美纽斯、维多利诺、卢梭、裴斯泰洛齐以及福禄贝尔等。
(1)时代背景①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个性解放,天性自由等思想为其提供了舆论氛围。
②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借助教育的力量,推翻封建统治。
③封建教会教育的没落。
资产阶级新式教育对传统教会教育进行了冲击。
(2)发展阶段①萌芽。
自然主义教育萌芽于古希腊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提出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②提出。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维多利诺等人文主义者倡导“引证自然”,肯定人的尊严,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的本体实施,主张到大自然中学习自然的一切知识。
③形成。
夸美纽斯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并将其作为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标志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为自然教育,培养“自然人”,指出教育的三个来源: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④发展。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但又有所不同,进一步将自然教育思想深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使教育适应自然有了新的内涵,开拓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福禄贝尔也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认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
(3)基本内容①教育目的。
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保护人的善良天性,反对封建教育的强制性;以人的自然发展为内容,重视人的生存教育和素质教育,使人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良社会增进人类幸福。
②儿童发展分期。
第一,这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特色。
不同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对儿童发展阶段进行了论述。
第二,自然主义教育家们对儿童身心发展顺序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从身体和感官—理性和抽象思维;第三,他们还主张教学应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并为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③课程论。
自然主义教育概念(一)自然主义教育含义自然含义诸多,古希腊哲学家在对其解释时,将其界定为本源和集合两种含义,所谓本源主要强调的是事物的原本状态,所谓集合则强调的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秩序。
自然有起源、本性、天性、大自然等含义。
而自然主义教育则强调的是人的自然本性,既在教育当中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发展。
(二)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演变自然主义教育最早源自古希腊时代,在产生后不断变化、创新,并形成了当今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自然主义教育最早源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均是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
其中,亚里士多德在其作品《政治学》中最早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这一理念,他认为人的教育要与人的本性相协调,成功的教育要遵循个人发展规律,而且他之处在儿童教育中必须要注重儿童天性的激发,“遵循自然”是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为自然主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形成阶段在自然主义形成阶段,夸美纽斯最具代表性,其发表的作品《大教学论》也成为西方教育史的典范。
在自然主义教育的研究中他认为,遵循自然既要遵循自然秩序,又要遵循儿童天性,同时,他强调教育的本质在遵循自然秩序,尊重他人,为人们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顺应儿童身心发展需求。
同时,他认为,儿童对美、知识具有较为强烈的需求,教育当中要注重激发儿童的学习潜力,多对儿童予以激励而非压制。
赫尔巴特则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对自然主义教育进行了探。
3.发展阶段杜威是自然主义教育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在其发表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文章中对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了全面分析,他主要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探究,认为教育是生活、成长、改造的过程,他反对在教育当中脱离现实,不注重儿童身心发展,认为必须要尊重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他的研究推动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自然主义教育实践历程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从诞生之后就在教育领域得以探索实践,并逐渐被认同,本节简单对其实践踪迹予以论述。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变作者:刘小丽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种教育思潮与教育理论。
文章主要针对处于形成阶段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分析,阐明夸美纽斯、卢梭及裴斯泰洛齐三位伟大的教育家对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解,进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关键词]自然适应自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主张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顺序进行教育,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种教育思潮与教育理论。
本文主要针对处于形成阶段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分析,阐明夸美纽斯、卢梭及裴斯泰洛齐三位伟大的教育家对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解,进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一、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客观化阶段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是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在他的教育理论体系当中,他的理论起点是自然,他从教育学的高度第一次拉开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序幕。
本文主要研究他在《大教学论》中所体现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必须建立在适应自然的基础上。
他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主要强调两点:一是要遵循自然的“秩序”进行教育。
他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提出,“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
秩序就是事物的灵魂,它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
因此,必须把万物的确切规则作为改革学校的基础。
二是要依据儿童天性、年龄和能力进行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特点。
他认为教育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遵守适当的时机,凡是超过儿童年龄阶段所能理解的知识都不要强迫他去学习。
夸美纽斯的“适应自然的原则”被称为“客观自然主义”。
他是从教育学的高度来论述自然主义教育的第一人,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初步具有理论色彩。
然而他的自然主义思想仅仅停留在客观化阶段,未能真正领会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普遍法则,因而使得有些观点不免片面和机械。
二、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观化阶段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客观自然主义”到了18世纪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开始转变为“主观自然主义”,促进这一转变的关键人物是卢梭,他所理解的“自然”已纯人本化了,它是指儿童本身,儿童的自然本性。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经验教育理论及其现实价值西方自然教育家在推进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育的经验,建构了经验教育理论。
这种理论对指导我们的经验教学,建构经验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经验教育理论基本内容之阐释(一)感官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基础和源泉感官教育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哲学家培根是西方自然主义经验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感官是儿童获取知识的源泉和基础。
17世纪的夸美纽斯在继承人文主义者,特别是培根感觉论的基础上,把感官教育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认为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经过感官认知的事物,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记住。
18世纪的卢梭对感官教育作了更为系统的阐述。
受“感觉实在论”的影响,卢梭认为,感官是获得知识的门户,知识是通过儿童的感知得以形成的,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
卢梭观点的提出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1―12岁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
在卢梭看来,这个时期的儿童处在“理性的睡眠”期。
这意味着他们缺乏理解和判断的能力,缺乏真正的记忆。
“消极教育”意在保护儿童先天二是实施“消极教育”的需要。
.的善性和理智的发展。
这恰恰要通过感官教育才能实现。
为此,这个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感官,为理智的发展奠基。
自然主义教育家都把感性教育看成是理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理性教育的开展依赖于感性教育。
裴斯泰洛齐强调,思维能力是从客观物体给我们造成的感觉印象中开始的,感官接触物体唤起了它们内部固有东西的自我发展。
可见,理性教育依赖于感性教育。
要用事物感觉印象的简明解释来充实孩子们的思想,教会孩子们描绘他们周围的事物,表达他们的观念并掌握这些观念,因为孩子们开始对那些已经获得了的感觉印象有了清晰的意识。
反过来,理性和精神世界同样会对感性教育产生影响。
杜威也论述了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的辩证关系。
他认为,一方面,经验是儿童形成概念、获得意义的前提。
浅谈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其当代价值发布时间:2022-01-05T03:25:22.45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22期作者:刘雪贞张嘟[导读]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刘雪贞张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00摘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当代教育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然主义教育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与意义,夸美纽斯、卢梭、第斯多惠、裴斯泰洛齐等著名教育家对自然主义教育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起源开始梳理其发展及演变,并系统阐述其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演变;当代价值一、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起源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具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就提出了“寓学习于游戏”的观点,他提出对于儿童的教育应该从音乐和故事开始,不能强迫儿童进行学习。
[1]这种“寓学习于游戏”的观点已经体现出了自然教育的意味。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效仿自然”的观点,他在《灵魂论》中将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植物的灵魂(营养的灵魂),主要表现在营养、发育和生长等方面;动物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主要表现在本性、情感、欲望等方面;人类的灵魂(理性的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和认识等方面。
[2]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先从体育开始发展营养的灵魂,然后开始道德教育发展感觉的灵魂,最后进行智育和美育,发展理性的灵魂。
这一时期,自然主义教育并没有系统的论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只是体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观点之中。
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认为要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这种“教育效仿自然”的观点拉开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序幕。
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4—17世纪,在文艺复兴这场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这种思潮反应在教育上就形成了人文主义教育。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法国18世纪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受到了蒙田(Montaigne)、洛克(Locke)和伏尔泰(Voltaire)的影响。
他认为,人类本性是自然的,因此教育应该以自然为基础,避免对人类本性的扭曲。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自然规律。
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自然的,因此教育应该避免对人类本性的扭曲,应该让学生自然地发展和成长。
为了做到这一点,卢梭建议采用观察、实践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并且应该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对后来的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自然教育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还影响了后来的儒家教育思想,并成为许多著名教育家的重要思想来源,例如约翰恩·斯宾塞(John Spencer)和约翰·洛克(John Locke)。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对当代的教育理论产生了影响。
例如,许多当代的教育理论都强调了自然发展和自然学习的重要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为当代的发展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18世纪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并对当代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人类本性是自然的,因此教育应该以自然为基础,避免对人类本性的扭曲。
这一思想强调了自然发展和自然学习的重要性,并为当代的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及其影响【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者以及现代发展心理学的先驱。
自然主义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其核心是”归于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主张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自然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g42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一生著述很多,在《爱弥尔》这部不朽的教育著作中,他将其政治的、哲学的思想运用于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表达了鲜明而强烈的反封建的自由思想,他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培养”自然人”,更使其成为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将抑制天性的教育转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卢梭是关键性的任务。
卢梭强调人的力量和理智,反对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教义。
卢梭以他的《爱弥尔》在教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他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表达了卢梭自然主义以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反对宗教教育运用各种手段使儿童远离社会的习俗、权威、偏见的不良影响,反对压抑儿童的做法,主张率性成长。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归于自然,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地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反对不顾儿童的天性,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封建教育。
卢梭认为教育有三种来源:天性的教育、认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只有这三种教育协调发展,才能使人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要做到三种教育协调发展就必须使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天性的发展,配合自然地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三种教育和谐发展,并趋向于”自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