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师范大学家政教育研究所教授黄乃毓
- 格式:doc
- 大小:325.50 KB
- 文档页数:2
怎样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就是指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
严格一定要“严”而有“格”。
这个“格”,就好比铸造人的模具,严而无格,成不了人;严而过格,就是苛刻,也成不了人;格不标准,成的人是畸形的或有缺陷的,是次品或废品。
因此,严格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教育孩子做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由于“严格”的要求及意义缺乏正确的理解。
家庭教育存在着三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过于严峻的家庭教育。
在这种家庭里,气氛冷漠,家庭成员之间缺少人情的温暖。
家长对子女事无巨细,一概管束,专制粗暴,要求失之过严。
他们对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子女有了成绩,也似乎总够不上家长定“格”。
子女犯了错误,甚至出一点小毛病,家长也不问缘由,厉声训斥,甚至施加体罚,长幼如猫鼠。
第二种是过分地宽容甚至放纵的家庭教育。
在这种家庭里,或者由于溺爱,或者由于家长放弃(也有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管教的义务和责任,或者由于家庭关系出现了危机等等原因,孩子无拘无束,任性胡为。
等到纵子成灾,闯下大祸,家长有的将矛盾推向社会,赶出门了事,有的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打骂强逼,但为时已晚,往往造成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甚至关系破裂。
第三种是喜怒无常,时紧时松的家庭教育。
在这样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喜怒无常,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反复不定,一会儿“心肝儿”、“宝贝儿”,风和日丽;一会儿“混蛋”、“王八蛋”,风雨如磐。
或者家庭成员对孩子态度不一致,有宽有严,有的唱黑脸,有的唱白脸,有的武教,有的文教。
或者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失之片面,重智轻弃轻体育,重养育轻德育,重美育轻德育。
在这种喜怒无常的家庭中,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养成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性。
可见,严格的尺度是难以把握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懂得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按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严格教育孩子必须符合下列三个标准:一是符合社会的要求。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2019年14期┆21德育实效用生命影响“爱的教育”黄 丽摘 要:爱与生命不论是对于幼儿园教师或是家长,都是不陌生的。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更多的是关注金钱和生活质量,对于爱这种精神上的东西,往往涉及的极少。
以教育为例,传统的教育大多注重智育发展,忽略幼儿多方面的需求,导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既缺乏自我,又容易轻视生命的价值。
所以,让幼儿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应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本文通过我自身的实践向大家展示爱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爱;生命;教育;尊重 任何时代,教育都肩负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的重要使命,而幼儿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人们的认识发展水平的不同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在培养怎样的人时,就出现了差异。
现代的社会,就需要爱与生命教育,来唤醒社会中最本质的自己。
那么什么是爱与生命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将二者分开,即爱的教育和生命教育。
那什么是爱的教育,什么又是生命教育呢?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德蒙多所提倡的,它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身心全面发展,能够培养出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等品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根据学情即学生以及教学环境和教育理论,分别采用各种方式,有的放矢的进行爱的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台湾师范大学黄乃毓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爱的教育”,让幼儿在爱中成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活出自我。
而明日生命教育课程中的生命教育是带领幼儿学习面对自己、他人、环境、生命四大生命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以我已经教过的小班的《爱与生命》教育中的人己1为例,这本书主要是以爱、尊重引发学习动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游戏是学习的媒介。
龙源期刊网
报告主题:亲子阅读与家庭教育的“超链接”(二)
作者:黄迺毓
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8年第06期
黄迺毓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亲子教育作家、翻译家。
内容简介:黄迺毓教授以优秀的绘本为例,阐释了家庭的功能和结构。
她认为,家庭是成全爱的地方,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都应该有着浓浓的爱,唯有此,家庭才是幸福的港湾。
在黄迺毓教授看来,家庭中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父亲要学习如何做父亲,母亲要学习如何做母亲,父母还要学习如何养育孩子等,当然孩子也要学习。
学习并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较,而是要修出更好的自己,养成好的习惯和兴趣,学以致用,帮助更多的人。
学习的对象不只是书本,还有社会。
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多做公益和社会服务,让孩子感受到所学习的知识是有益的。
2008.12.25
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教授/黃迺毓
小時候我很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幫媽媽檢查回來的蛤蜊裡有沒有壞的。
蛤蜊的外殼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一不小心讓一個臭掉的蛤蜊混在新鮮蛤蜊中,那整碗湯就糟蹋了,所以雖是小事一椿,我可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並將此神聖的使命視為莊嚴的儀式,用虔誠又恭敬的心情在做這件事。
檢查的方法是用左手先拿住一個蛤蜊,再用右手撿起其他蛤蜊,一個一個的敲敲看,如果蛤蜊敲出的聲音是結實的,就是新鮮的蛤蜊,如果敲的聲音是虛的,有點沙啞,不管它的口閉得多繄,還是臭的蛤蜊。
小孩子耳朵好,很容易就可以辨別出好壞,自從母親教過我之後,我幾乎不曾「誤判」過,也使家人每次在享受鮮美的蛤蜊湯時,都會誇獎這個「蛤蜊鑑定專家」。
有一天,母親又買回一包蛤蜊,我熟練的拿出一個大碗,開始我的鑑定工作,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居然「所有的」蛤蜊都是壞掉的?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一個一個再敲過一次,竟然仍是「沒有一個」蛤蜊是好的!
我捧著那一大碗蛤蜊去稟告母親,母親很是驚訝:「怎麼會這樣呢?這個賣蛤蜊的從來不會騙我呀?」
同學感言
______年_____班______號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感言完成後,同學可憑此感言與榮譽卡於1月6日前至輔導室記優點兩支。
於是母親大人親自動手檢驗,這才發現原來我抓在左手中的那個蛤蜊是壞的!難怪敲起來聲音全部不對勁!這種「原來如此」、恍然大悟的經驗,往往在孩子心中烙下深刻的溝痕,然後進入記憶的深處,等候生命的唱盤再度轉到那個相似的部位。
大學畢業後我開始工作,我非常的努力,對自己有些期許,也有些要求,但是有一段時間我對周圍的人都看不順眼,在我眼中,「每一個人」都有令我難以忍受的缺點,我很想改造他們,而改造不了時,我又想躲避他們。
我覺得自己很倒楣,很不幸,怎麼「都」遇到不好的人!
正當我沉醉於自怨自哀時,心中忽然響起「蛤蜊之歌」,難不成我就是那個壞掉的蛤蜊?我聽到那麼多「別人的」沙啞之聲竟可能是我本身造成的?按理,一個人不會只遇到壞人,周圍有些人對你友善,有些人對你不友善,這樣的機率最大。
那我?那我可能就是那個不友善的人,我用自己的高標去檢驗我周圍的人,看起來我對大家都不滿意,其實我最不滿意的人是我自己!
我忘了我震驚於這個內心的自我發現有多久,我其實很難過,原來我沒我裝出來的那麼好,別人也沒我看的那麼差。
我有兩個抉擇的方向:一個是-把自己裝得更好,使得別人看起來更差!另一個選擇則是─開始學著去欣賞別人。
因為只有在看到別人的好時,我才會發現自己的好,也才能真正欣賞自己。
這是一段漫長的歷程,一開始甚至要「強迫」自己,很像「視力矯正」。
要把不順眼的看、看、看,看到順眼。
每當我想放棄時,就想起那個差點害我將整碗新鮮的蛤蜊倒掉的臭蛤蜊。
幾年下來,我也體驗到原來這項能力不僅改善了我的人際關係,對於教師這個職份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我如何去聽出噪音中的樂音,更進一步去判斷他的旋律和節奏?
沒想到吧?這小小的家事訓練,竟也可以影響我如此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