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共5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50
什么是普通话 篇一:什么叫普通话呢 什么叫普通话呢?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民族共同语。
为使普通话在全国普及,自 1998 年起,每年九月的 第三周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有人也许认为“推普周”活动是小事一件,实则不然。
推普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得要意义。
由国家教育部指导督办的《语言文字周报》“宣传周特刊”上有这样一条宣传标语:爱国旗,唱 国歌,说普通话。
的确,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和国旗、国歌一样,是国家和民族的象 征,讲好普通话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之一。
所以,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实际是对全民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修养的尺度之一。
希望大家借“推普周活动”之东 风,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使自己的普通话讲得更好。
那么,是不是普通话讲得好就能成为一 个文明人呢?绝不是,当我在操场上、教学楼的走廊上听到个别同学用普通话的发音吐出难听 的脏话时,我都会替这些同学感到难过,如此难听的脏话怎么能从正受着中学教育的同学口中 吐出呢?语言不文明,光会讲普通话又有什么用呢?相反,每当我听到同学们口中的 “谢谢”、 “对不起”、“没关系”等话时,我都觉得是听到了最动听最美好的语言。
在此,我以一名少先队员的名义向大家呼吁:1、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交流。
2、积极督促 自己的家人讲普通话。
3、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4、文明用语,做语言美的人。
篇二: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 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 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 通用语言。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以及未经整 理简化的传承字。
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指的是什么?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 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 是指国家的所有公文、 印章、 标牌、 指示牌以及公务用名片等, 均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
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一、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同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标准语言。
它以北京话为基础,以北方官话为主体,并融合了其他方言的一些特点。
普通话在1956年被定为国家通用语言,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推广。
在中国境内,普通话成为了各地区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普通话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标准化:普通话是经过系统规范和统一的语言,有着统一的发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要求。
2. 方言融合:普通话汇聚了各地方言的特点,让人们更易于理解和交流。
人们可以在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保留自己地方方言的一些特色。
3. 发音准确:普通话的发音依据汉字的读音,注重声调的正确使用。
4. 语法完备:普通话的语法是基于北方官话的语法规则,较为严谨和规范。
5. 写作规范:普通话的书写采用了规范汉字,使得文字表达更加准确和规范。
普通话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外交流的工具,也是国内交流的基础。
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不仅是中国语言发展的一大进步,也是中国形成统一国家意识的体现。
二、规范汉字的定义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使用历史悠久,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字体。
而为了提高汉字的可读性和一致性,各个时期都有过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尝试,进而形成了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字形统一:规范汉字规定了每个汉字的字形,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统一认识汉字的形状。
2. 简化字:在汉字的演变中,为了提高文字书写效率,对一些繁复的字形进行了简化处理,形成了现代汉字的简化字体。
3. 笔画清晰:规范汉字规定了每个汉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方式,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规范和规范。
4. 通用性:规范汉字是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推广的汉字,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认知和使用。
规范汉字的出现,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规范和统一。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标准,使得文字交流更加准确和便利。
普通话宣传周知识问答第一篇:普通话宣传周知识问答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知识问答1.“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何时设立的?1997年1月6日,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议决定,从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举办一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2.今年“推普周”的时间和宣传主题是什么?今年9月10日至16日,是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今年推普周的宣传主题是: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
3.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其具体含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既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在汉族各方言区普遍通用;又是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在其他民族地区也普遍通用。
4.为什么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民族共同语的普及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力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各方言区之间的语言障碍,促进社会交往,维护民族团结,对提升国民语言能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语言文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什么?当前,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思路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
7.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灭各地的方言吗?方言是受地域限制的“一方之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求人们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会说普通话。
在非正式场合,人们完全可以使用方言。
8.我国现行的语言文字法叫什么?什么时候颁布实施的?我国现行的语言文字法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是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
石河子大学第三届师范类学生普通话大赛试题(普通话测试常识和政策法规部分)一、普通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普通话是指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
二、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答案1: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在国家颁布的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对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评价。
答案2: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
三、汉语语音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案:声调区别意义。
四、中小学、幼儿园、校外教育单位的教师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哪个等级?答案:二级乙等。
五、中小学的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哪个等级?答案:二级甲等。
六、国家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哪个等级?答案:三级甲等。
七、普通话的等级划分标准是什么?答案:三级六等。
具体为:97分及其以上,为一级甲等;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为一级乙等;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为二级甲等;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为二级乙等;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为三级甲等;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为三级乙等;低于60分为不入等级。
八、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经哪次会议通过的?答案:经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
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什么作为拼音和注音工具?答案:《汉语拼音方案》。
十、汉语拼音教学应当在哪个教育阶段实施?答案:初等教育。
十一、请说出三个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口号。
答案:任意三个均可。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正确使用国家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3.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5.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6.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7.学习普通话,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如何理解普通话的定义
普通话是我国“现代汉名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又称“国语”、华语”、“中国话”、“官话”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在国际事务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性语言。
普通话的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三要素,普通话的定义从这三个方面限定和规范了普通话的内涵和表达。
这里需要注意的几点:语音标准是就整体来说的,并非北京话中的每一个音都是规范的,北京话并不是普通话;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京话词汇为基础,具体词汇的读音,释义、用法,可参考目前通用的,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机构组织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是指区别于文言文,“五四”时期以前的早期白话文,不典范现代白文以及方言作品家等现代优秀作,理论家的优秀作品(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代表作)和发布的各种书面文件(如法律文本、通告、政令)等。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第二章语音1.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决定:振动的次数多,即频率高,发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
语言中的重音、轻音就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4.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有的语音用音的长短来区别意义。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普通话测试培训材料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意义、性质及等级确定1.意义:1994年,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了43号文件,决定成立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委员会,下设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规定了现阶段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主要对象和应达到的标准,决定逐步实施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了“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
推广普通话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
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斗具有重要意义。
2.性质:普通话水平测试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它是由政府专门机构主持的国家级资格证书考试,是我国为加快推广普通话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的一种语言测试,旨在检测、评估受测人的语音标准化水平和词汇语法的规范化程度。
这项考试注重测查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语言水平,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的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
3.等级确定:1997年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作为部级标准正式颁布。
该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分为三级六等:“三级”是首先将普通话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以及可以称为标准的普通话,二级可称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称为一般水平的普通话;“六等”指在每一级中进一步分出的甲等和乙等。
以百分制计分。
其中:一级:甲等,97分及其以上(简为:一甲)乙等,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简为:一乙)二级:甲等,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简为:二甲)乙等,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简为:二乙)三等:甲等,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简为:三甲)乙等,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简为:三乙)。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一)大标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规范语言文字中做表率1.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
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
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来对普通话加以规范。
2、为什么推广普通话答: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公民具有国家意识、主权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现代意识的具体体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
3、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答:现在,天下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通过国际交往、国际合作来发展自己。
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也需要放眼天下,汲取天下先辈手艺、办理经验以及统统有利于我国现代化扶植的东西。
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构成部分和生动象征。
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还融合了语言文字标准化方面的国际经验。
因此,当前奉行国家通用规范语言文字不仅有利于人们把握好社会交际工具为社会发展服务,还对当今时代的国家改革开放和信息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同时,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不是合乎规范标准,每每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水平。
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增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诲水平的提高,都有紧张的意义。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普通”是“普遍”、“通用”的意思。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推广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
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是什么?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把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由原来的“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普通”是“普遍”、“通用”的意思。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推广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
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是什么?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把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由原来的“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播音主持的普通话知识播音主持的普通话知识播音员,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进行着传播信息的创造性劳动。
而普通话则是这种创造性劳动的最基本的手段。
那么,什么是普通话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怎样理解普通话定义?1、为什么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不以其他地方的语音为标准音?答:任何方言都可以作为标准语音,张太炎曾建议用武汉话作为语音标准,古往今来民族共同语都是以政治文化中心的语音做为标准。
由此可见,今天我们把北京话定为普通话的标准是历史的必然。
日本广播协会NHK声称代表了日本标准语音,英国广播公司BBC号称代表着最标准的英语.他们的语言能以代表自己国家最标准的语言为荣.我们也不能降低对语言的要求.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为什么不说以北方话为标准音?答:北方话是地区方言,北京话是地点方言。
点比区更具体更精确。
(地区方言差别很大,地点方言则很精确。
)3、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为什么不说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呢?答:北京话是地点方言,北方话是地区方言。
主要是为了解决词汇问题,因为北京话是地点方言,词汇受限;而北方话是地区方言,词汇丰富。
例如:普通话里的妻子,以北方方言来说: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的词汇:比如:老婆、媳妇、婆姨等。
又如:普通话里的“跑”以北京化来说:有“颠儿“”撒鸭子”,而其就不能做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所以要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而不能以北京话做为基础方言。
4、语音、词汇、语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答、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是词语句子的`物质外壳,靠着语音的帮助,人们的思想才能固定在词和句子之中。
现代汉语的一般词汇几乎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
迅速的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
例如:下放、上山下乡,下海,下岗。
这些词汇都具有时代的基本特征。
语法作用是支配词汇。
三者的关系:一是三者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普通话概论第一节普通话概述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是联合国6种语言之一.普通话在中国台湾省被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被称为“华语”.学好普通话应从三个方面来规范语言,即:语音规范、词汇规范和语法规范。
一.语音规范语音规范是指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的语音是同一标准音.普通话的规范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普通话语音规范的范围,主要从字音的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着手,做到咬准字头,发响字腹,收全字尾,读准字调以及掌握儿化音和音变的规律等.二.词汇规范词汇,又叫做语汇,是指一种语言里词的总和.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它的词汇是在北方方言词语的基础上规范而成的词的总和。
因此,词汇规范就要克服不属于普通词汇的方言词语,正确运用普通话的词语。
三.语法规范“语法”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语法本体、词语、句子的结构规则,是使用某种语言的民族成员说话时必须共同遵守的语言习惯;二是指研究语法结构规则的语法著作,语法著作中的“语法”是语法家归纳出来的,是对语法本体的描写和分析。
普通话的语法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语法规范而言,既要遵守讲普通话时应遵守的习惯,又要遵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正确掌握顿连、轻重、音变、语调(语气)等技能,做到准确、真切、抑扬顿挫、富有情感地朗读作品和完整、流畅地讲普通话。
第二节方言相对于普通话的是方言.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域性变体,是方言区人们的交流工具。
粗略地划分,现代汉语可以分为七大方言。
一.北方方言1北方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
是汉语中流行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
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70%左右。
主要分布地域包括长江以北各省的汉族居住区,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湖北省(东南一带除外)、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汉族地区.北方方言按照语言特点分为四个次方言,即华北东北次方言、西北次方言、西南次方言和江淮次方言。
推广普通话常识问答题推广普通话常识问答题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民族共同语的普及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维系民族团结,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3、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什么?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普通话与各民族语言的关系怎样?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
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
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应当教学普通话。
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5、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消灭方言?在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上,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必要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承认方言在一定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
6、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各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
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7、普及普通话主要是普及哪四种用语?第一成为教学用语,指各级各类学校采用普通话教学。
第二成为工作用语,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
第三成为宣传用语,指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
第四成为交际用语,指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交往基本上使用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