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焦虑调查》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76.88 KB
- 文档页数:4
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分析。
通过深入剖析考试焦虑量表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期望为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考试焦虑量表的测试,收集了大量的实际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
我们期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及其心理测量特性。
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文献综述、量表修订、样本调查、数据分析等步骤。
通过文献综述,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考试焦虑量表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考试焦虑量表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量表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
在样本调查中,采用修订后的考试焦虑量表进行施测,同时收集被试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专业等。
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了解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分布情况通过因子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等心理测量学方法,评估修订后的考试焦虑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考试焦虑与其他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结果信度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如Cronbachs alpha系数)。
使用回归分析探讨哪些因素(如家庭背景、学习习惯)对考试焦虑有显著影响。
四、讨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和信效度进行了测试。
通过对量表的因子分析、信度检验以及与学生实际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发现和见解。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结构与量表原始设计基本一致,包括认知焦虑、考试表现焦虑和担忧他人评价三个因子。
大学生焦虑调查报告总结引言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对大学生而言尤其普遍。
本文通过一项大学生焦虑调查,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方法我们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焦虑程度评估以及焦虑原因等。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也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以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焦虑状况。
结果大学生焦虑程度评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其中30%的人表示焦虑程度很高。
这个比例较高,说明大学生普遍面临着一定的焦虑。
主要焦虑因素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主要焦虑因素,结果显示如下:1. 学业压力: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学业压力是导致他们焦虑的主要原因。
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考试压力和期末大作业等都是造成学业焦虑的主要因素。
2. 就业压力:近70%的大学生表示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对大学生而言,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已经成为了不小的压力源。
3. 人际关系:有近50%的大学生认为与同学、室友和恋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导致焦虑。
适应新环境、建立社交网络关系的压力对大学生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焦虑的影响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十分明显,调查结果显示:1. 学习成绩:约5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焦虑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负面影响。
焦虑会导致思维的紧张和集中力的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 身体健康:60%的大学生表示焦虑给他们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感,包括失眠、食欲不振、头痛等。
长期的焦虑对身体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3. 心理健康:超过90%的大学生表示焦虑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焦虑使得他们感到疲惫、沮丧和无助,甚至引发一些心理疾病。
讨论本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问题,其影响不容忽视。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和解决大学生的焦虑:1. 学校的关怀: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怀,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焦虑问题。
2. 学习环境的改善:学校可以减轻学业负担,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考试焦虑调研报告范文考试焦虑调研报告范文(500字)报告题目:考试焦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具体情况,帮助学校和教育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缓解考试焦虑现象,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率为90%。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考试焦虑的了解程度、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以及应对策略等。
三、调研结果1. 大学生对考试焦虑的了解程度不足。
调查显示,有78%的受访者表示对考试焦虑并不了解或了解甚少。
这表明学校应增加对考试焦虑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度。
2. 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身体症状、心理症状和行为症状。
调查发现,60%的受访者在考试前会出现身体症状,如失眠、头痛等;70%的受访者在考试过程中会出现心理症状,如紧张、恐惧等;80%的受访者在考试后会有行为症状,如自责、逃避等。
这表明学校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3. 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学生在考试焦虑方面存在差异。
男性学生相对女性学生更容易出现行为症状,而女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症状。
此外,理工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更容易出现考试焦虑。
这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群体,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四、调研建议1. 学校应加强对考试焦虑的教育宣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了解并学会应对考试焦虑。
2. 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为遭受考试焦虑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3.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针对性地制定考试策略,如调整考试安排、改进评价方式等,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4. 学校应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身体锻炼和心理疏导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具体情况,为学校和教育相关部门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希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焦虑,提升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
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本次测试共选取了200名大一新生作为测试对象,他们来自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
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自主设计的考试焦虑量表,该量表分为情绪焦虑、生理症状和应对措施三个维度。
首先,我们来分析情绪焦虑维度。
情绪焦虑主要涉及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状态。
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被测试者情绪焦虑程度普遍较高。
其中,有30%的被测试者在考试前会感到紧张不安,20%的被测试者在考试过程中会出现紧张情绪,50%的被测试者在考试后会感到恐惧不安。
这说明大学生在考试期间都面临着较大的情绪压力。
其次,我们关注生理症状维度。
考试期间,大学生可能出现心悸、胃部不适、头痛等生理反应。
测试结果显示,40%的被测试者在考试期间会出现生理不适症状,其中心悸和头痛是最常见的。
这表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在考试期间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们研究了应对措施维度。
在面对考试焦虑时,大学生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尽相同。
测试结果显示,35%的被测试者选择通过运动来缓解焦虑情绪,25%的被测试者选择通过放松训练来缓解焦虑情绪,另外还有15%的被测试者选择通过与朋友交流来缓解焦虑情绪。
这表明大学生在应对考试焦虑时,存在较多的维度和策略。
综上所述,本次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的问题。
情绪焦虑、生理症状和应对措施是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维度。
为了有效应对考试焦虑问题,建议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此外,学生也应主动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
通过共同努力,可以减轻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考试期间普遍面临着较大的情绪压力。
他们可能出现恐惧不安的情绪,并伴随着心悸、胃部不适、头痛等生理症状。
然而,大学生在应对考试焦虑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多样,包括运动、放松训练和与朋友交流等。
为了有效应对考试焦虑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考试焦虑调查报告范文考试焦虑调查报告范文篇1众所周知,学习是个体赖以生存和谋求进展的手段。
同学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只能也必需通过考试才能反映出来,学校不能没有考试。
考试不仅能够为推断人的素养供应客观依据,而且是测量“教”与“学”两方面效果的重要手段。
考试具有检测、选拔、竞争等功能,考试结果在肯定意义上打算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因此,面对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同学不行避开地会产生心理压力,消失担忧、紧急等心情倾向反应。
有讨论表明,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同学的学习,而过高的焦虑水平不但不利于同学的学习,甚至会严峻影响同学的身心健康。
因此开展对学校生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的讨论,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增进同学身心健康的一项内容,对培育高素养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考试焦虑讨论对象基本集中在中学阶段以上,较少关注低龄同学,更少关于学校生的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状况的讨论。
当然,这与我国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而多年形成的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是亲密相关的。
对于即将面临中考和高考的中同学而言,不少同学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受:每次考试前的数天就开头紧急担心,睡不好觉,不能集中精力复习,且紧急程度随着考试期接近口益加重。
特殊是在进入考场后,往往消失心慌手颤、胃肠不适、尿频、焦躁担心、多余动作增加、留意力无法集中、对所学学问提取困难等症状。
全部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的常见表现。
所以,人们关注并讨论中同学的考试压力与焦虑问题,为中同学的成长与进展供应有效的策略的确是特别重要和必要。
虽然我国政府对学校生的学业方面赐予了很大的关注,从行政角度下了一些力气来减轻学校生的课业负担。
但是,学校阶段,无论是高级、中班级还是低班级,考试行为是常常存在的。
比如校内的平常测验、月考、期末考试以及“小升初”考试等,社会上面对学校生的什么“剑桥少儿英语考试”、什么“钢琴考级”等等。
对于无论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还很不成熟的学校生来讲,常常面对如此多的考试,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大学生心理焦虑情况及其成因调研报告一:调查背景身边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考试来临,很多同学看上去坐卧不安,根本无法静下来心学习,晚上还失眠;考完试后,有的同学好几个礼拜闷闷不乐,无法进入正常学习状态;还有的同学,不多说话,天天看上去闷闷不乐,更有甚者,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学生中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并对症下药,解决这些情况,我做了这次问卷调查。
三:调查形式调查是在十一月初至十二月初利用“问卷星”这个平台,将链接通过QQ发给好友或者群组。
四:调查对象郑州大学全校本科生五:心理焦虑解释心理焦虑,即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
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两种形式。
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六:调查数据及分析1. 截至今日,已有100人填写了问卷,涵盖文、理、工、医等多个专业学生,主要是大一的新生。
2.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说明大学生心理焦虑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被调查者有83%来自农村,且有79%的同学的生活费用完全是依靠父母,有53%的同学对生活费问题担忧。
这说明,焦虑的同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中的经济问题。
学生家中条件不好,而在大学里,每天都在花钱,学生觉得自己是父母的负担,自然会不开心,焦虑。
3.有62%的学生在考试前无心做其他事情,90%的同学在考试前会觉得别人比自己努力,有77%的同学表明父母对自己期许非常大。
这些数据表明,考试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焦虑的原因。
有些人确实会在一些重大事件面前紧张,而考试算是学生经常面对的大事件了,并且在现在挂科失保研机会、失奖学金的背景下,在父母的期望下,自然会有巨大的压力,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焦虑。
考试焦虑调研报告考试焦虑调研报告一、引言考试焦虑是指在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个体对即将面临的或正在进行的考试感到紧张、担心、焦虑的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是学生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成绩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考生对考试焦虑的认知和在应对考试焦虑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对教育部门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全校范围内随机选取了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50名,女生150名。
四、调研结果1. 学生对考试焦虑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83.3%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考试焦虑问题,其中在高中阶段表现更为明显,达到89.6%。
这表明学生对考试焦虑的认知较为普遍,特别是在紧张的考试阶段。
2. 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对考试焦虑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是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和压力,占比达到65.7%。
另外,时间压力(20.1%)和竞争与自我期望(14.2%)也是主要因素。
3. 应对考试焦虑的策略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会通过制定学习计划(76.5%)、积极备考(65.8%)和调整心态(56.3%)的方式来应对考试焦虑。
而自我放松(23.6%)和寻求他人帮助(17.8%)的策略被使用较少。
4. 对教育部门的建议学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服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考试焦虑。
另外,学生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改革考试制度,减轻考试压力,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发现,考试焦虑在学生中非常普遍,尤其在高中阶段更为明显。
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和压力是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备考和调整心态等策略应对考试焦虑。
同时,学生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服务,改革考试制度。
六、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向教育部门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心理辅导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2. 改革考试制度,减轻考试压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试焦虑调研报告考试焦虑调研报告在现代社会,考试焦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种心理困扰,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深入了解考试焦虑的表现和原因,本调研报告对某大学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表示曾经或者经常感到考试焦虑。
考试前的紧张情绪使得他们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考试焦虑还会导致身体上的不适,例如失眠、头痛等症状。
有近60%的学生称他们在考试前或考试期间经常出现这些问题。
调查还发现,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业压力是导致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学生都面临着大量的课业任务和考试,这些压力使得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
其次,学生对于成绩的过度关注也是导致焦虑的原因之一。
很多学生过分强调高分的重要性,一旦成绩不如预期,就会感到沮丧和焦虑。
此外,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压力的担忧也会增加他们的焦虑程度。
针对这一问题,调查显示,学生们采取了一些缓解焦虑的方法。
有超过60%的学生表示他们会通过与同学交流、做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不健康的方式来应对焦虑,例如过度吃零食或者依赖酒精等。
综上所述,考试焦虑是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焦虑,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同时,学生们也需自我调节,改变过分关注成绩和压力过大的心态,积极采取适当的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例如与他人交流、做适量的运动等。
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相信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焦虑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大学生焦虑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调查对象:某高校在校本科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2. 调查工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大学生焦虑状况进行评估。
SAS总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3. 数据分析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三、数据分析结果1. 大学生焦虑现状- 总体焦虑水平:450名大学生SAS平均得分为42.36分,高于中国成人焦虑症状的临界值40分,表明该高校大学生总体焦虑水平较高。
- 性别差异:男性大学生SAS平均得分为41.23分,女性为43.15分,女性焦虑水平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
- 年级差异: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SAS平均得分分别为41.78分、42.02分、42.23分、42.49分,随着年级升高,焦虑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显著(F=3.89,p<0.05)。
- 专业差异:文科、理科、工科学生SAS平均得分分别为42.56分、41.90分、41.18分,文科焦虑水平最高,工科最低,差异显著(F=2.76,p<0.05)。
2. 大学生焦虑特点- 焦虑类型:大学生焦虑主要集中在情绪焦虑、生理焦虑和认知焦虑三个方面。
其中,情绪焦虑最为突出,表现为易怒、烦躁、焦虑不安等情绪。
- 焦虑内容:大学生焦虑内容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前景、家庭负担等方面。
3. 大学生焦虑影响因素- 学业压力:学业成绩、课程难度、考试压力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焦虑症的调研报告大学生焦虑症的调研报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焦虑症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等等。
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焦虑症对于了解这一问题的本质和寻找有效的缓解方法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焦虑症的定义和特征焦虑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特征为持续的、不必要的、强烈的担心和紧张。
大学生焦虑症常见的表现包括:常感到紧张不安,难以放松;睡眠质量下降,经常失眠;情绪波动大,易怒或易泪;学习效果不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二、大学生焦虑症的原因1.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业负担,包括课程作业、考试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担心和焦虑感。
2.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中,需要适应新的同学和社交圈子。
对于一些社交不擅长的学生来说,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可能是一项挑战,从而导致焦虑。
3.职业压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开始面临就业压力,这可能导致对未来职业的担忧和焦虑感。
同时,就业市场的竞争也增加了大学生的焦虑程度。
三、大学生焦虑症的影响和后果大学生焦虑症对个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有着负面影响。
焦虑症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干扰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
此外,焦虑症还可能引发其他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等。
四、大学生焦虑症的缓解方法1.心理咨询: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倾听和指导缓解焦虑情绪。
2.调整学习和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
3.社会支持: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倾诉,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感受,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4.学习压力管理:学会正确的应对学业压力,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技巧。
结论:大学生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及社会各界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生焦虑症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
大学生考试焦虑调查张凯(07120209)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7预防2班【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焦虑的来源、表现、严重程度以及常用缓解方法。
方法用包含有考试焦虑量表(TAI)的调查表对60名大学学生进行调查。
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与考试焦虑的相关性和其对焦虑的作用大小以及大学生常用的有效自我缓解方法。
结果TAI量表得分在性别、家庭收入、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方面统计学差异分别为0.998、0.192、0.279、0.232,无统计学意义,但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20-21岁组和24-25岁组的统计学差异为0.029。
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自身94.8%,对考试有主要影响的是准备不充分96.6%,但是对考试焦虑的处理很少有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3.4%,更多的是去向知心朋友倾诉72.4%。
结论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而其主要的来源是自身,常用的缓解方法是向知心朋友倾诉。
【关键词】考试焦虑;TAI量表;来源;缓解考试焦虑是一种在考试情景下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激发的负性情绪反应,这种情绪会导致各种防御或逃避考试的行为,并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及人格健康。
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是必要和有益的,它可以提高个体的思考能力和反应速度。
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是消极和有害的,它不仅会对学习成绩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如使人的心智操作效率降低、认知活动受阻、情绪焦躁不安等,还会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1]。
由于考试焦虑的普遍性和危害性,近年来对于考试焦虑的关注呈上升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考试焦虑的测量和分析;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过程和机制;跨文化比较研究;考试焦虑的治疗和干预;考试焦虑的不同学校、年级、性别间差异比较;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及其他因素的相关研究等。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法,对本校58人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7人,女生31人,年龄22.67±0.92岁。
考试焦虑调研报告题目考试焦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原因和影响,以及可能的缓解方法,为学校和辅导机构提供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考试。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本次调研对象为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
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个人信息、考试焦虑的程度、常见的焦虑症状、焦虑的原因、影响以及缓解方法。
三、调研结果:1. 调查样本:共调查了200名大学生,男性100名,女性100名,年级分布较为均匀。
2. 考试焦虑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其中有20%的人非常焦虑,40%的人比较焦虑,30%的人有轻度焦虑。
3. 常见的焦虑症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考试期间出现的焦虑症状主要包括失眠、食欲不振、心慌、胃痛、烦躁等。
4. 焦虑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考试期间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包括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学习压力过大、缺乏自信、时间不够充裕等。
5. 焦虑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考试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情绪低落、身体不适等。
6. 缓解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主要包括放松技巧、积极心态、规划时间、适度锻炼、寻求帮助等。
四、调研结论:1. 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其中有20%的人非常焦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 考试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明显,除了心理上的困扰外,还会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和身体不适等问题。
3. 针对考试焦虑,大学生可以采取一些缓解方法,如放松技巧、调整心态、规划时间等,以减轻焦虑的程度。
4. 学校和辅导机构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应对考试焦虑。
五、建议:1.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焦虑的能力。
2.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如何放松和调整心态的活动,帮助学生缓解焦虑。
3. 通过其他调研方法进一步了解不同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考试焦虑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大学生心理焦虑问卷调查报告大学生心理焦虑问卷调查报告(精选12篇)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并且最终的调查结果会写在调查报告中。
调查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焦虑问卷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心理焦虑问卷调查报告篇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几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杀人、自杀的案件不断发生,压力已不单单存在工作人士当中,大学生心理压力也在逐渐加大。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是什么引发什么其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心理现状1、高年级的心理状况优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对陌生的环境还较为迷茫,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造成心理负担,严重的后果就易导致心理不健康;2、非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更好:非独生子女从小与年龄相仿的人相处较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3、城市学生心理状况较好:城市生长的学生竞争意识强,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强,非城市的学生遇到压力容易产生反抗意识;4、性格开朗的学生心理素质好于内向学生:性格开朗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较为积极,面对困难能够自我调节;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1、交际困难因素:通过调查显示,交际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大学比高中的人际范围更广,大学校需要交往的范围也更广,有些想试着跟别人交往,却交往失败,导致性格孤僻少言少语,有些是因为从小的教育导致其自私,在集体环境中充分暴露,导致自闭偏执等心理状况;2、依赖网络: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现实中交际出现问题于是在网络中寻找,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跟人交往,产生自我封闭,影响人正常的认知,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3、角色转换适应不来:有些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身边的同学换了,学习的环境换了,学习的模式也换了,无法去适应,进而导致成绩与预期的差距太大,心理造成落差和恐惧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只会变得更加自卑抑郁;4、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大学学习没有高中的高强度,但是自我学习能力要很强,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各类考证带来的压力,使之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久而久之易出现焦虑甚至精神分裂;5、情感因素:很多大学生不能正视恋爱问题,一旦失败就易导致其心理变异,走向极端;6、就业压力因素:社会竞争的加剧及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精神负担加重;三、解决建议1、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可通过自学、讲座等途径,学习并掌握好心理知识,有益于大学生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所出现的心理问题;2、丰富业余生活:加入感兴趣的校园业余社团,丰富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正确认识自我,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学会自我调节:合理使用自我调节的各种方法,合理宣泄、目标取代等办法,调节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4、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人生总是会有大小不同的坎坷,没有人的人生是顺风顺水的,一个健康的人就是要能够在挫折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前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高等教育的压力和各种学习任务的挑战,常常会产生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以及探索相关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考试焦虑量表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目的】本次测试的目的是通过考试焦虑量表,对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进行了测量,并探讨不同因素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和指导。
【测试对象】本次测试对象为120名大学本科生,其中男性60名,女性60名,均为学生会成员。
他们的年龄在18至23岁之间,各个专业的分布相对均匀。
【测试工具】我们使用了《大学生考试焦虑量表》,该量表是根据我国大学生考试焦虑情绪的特点进行设计的,包括心理生理反应、认知应激、行为反应三个方面,共计25个项目。
每个项目有4个选项,分别代表从“几乎没有”到“几乎总是”的程度。
【测试过程】我们在选定的大学课堂进行了测试,测试过程中保证了学生的匿名性和隐私保护。
测试时间为上午10点至11点,测试前我们对学生以匿名方式进行了测试说明和问卷填写指导。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尽量诚实回答。
【测试结果及分析】通过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考试焦虑水平大学生的整体考试焦虑水平较高。
总体得分范围为31至98分,平均得分为65.3分。
其中,男性平均得分为64.8分,女性平均得分为65.8分。
可以看出,男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2. 考试焦虑与学业表现的关系本次测试中,我们还对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GPA)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考试焦虑水平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呈现一定的负相关。
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其GPA普遍较低。
3. 考试焦虑与性格特点的关系我们还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录取,并与考试焦虑进行了相关分析。
大学生考试焦虑调查张凯(07120209)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7预防2班【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焦虑的来源、表现、严重程度以及常用缓解方法。
方法用包含有考试焦虑量表(TAI)的调查表对60名大学学生进行调查。
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与考试焦虑的相关性和其对焦虑的作用大小以及大学生常用的有效自我缓解方法。
结果TAI量表得分在性别、家庭收入、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方面统计学差异分别为0.998、0.192、0.279、0.232,无统计学意义,但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20-21岁组和24-25岁组的统计学差异为0.029。
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自身94.8%,对考试有主要影响的是准备不充分96.6%,但是对考试焦虑的处理很少有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3.4%,更多的是去向知心朋友倾诉72.4%。
结论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而其主要的来源是自身,常用的缓解方法是向知心朋友倾诉。
【关键词】考试焦虑;TAI量表;来源;缓解考试焦虑是一种在考试情景下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激发的负性情绪反应,这种情绪会导致各种防御或逃避考试的行为,并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及人格健康。
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是必要和有益的,它可以提高个体的思考能力和反应速度。
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是消极和有害的,它不仅会对学习成绩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如使人的心智操作效率降低、认知活动受阻、情绪焦躁不安等,还会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1]。
由于考试焦虑的普遍性和危害性,近年来对于考试焦虑的关注呈上升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考试焦虑的测量和分析;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过程和机制;跨文化比较研究;考试焦虑的治疗和干预;考试焦虑的不同学校、年级、性别间差异比较;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及其他因素的相关研究等。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法,对本校58人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7人,女生31人,年龄22.67±0.92岁。
1.2调查方法采用《大学生考试焦虑调查问卷》对被询问者进行调查,问卷由单选(共14题)、多选(共6题)和判断(共20题)三部分组成,包含了对考试焦虑的来源、表现、严重程度和常用缓解方法的调查。
其中判断题源于《考试焦虑量表(TAI)》,TAI量表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Spielberger等人于1980年编制而成[2],我国学者宋维真和张瑶首次在我国大学生中使用,并证明中文版的TAI量表一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可用于判断焦虑的程度[4],其第2-20题根据测验表的每一题右边所印的符号数打分即1-4。
“从不”表示考试焦虑低,打分为“1”;其余依次为“2,3,4”。
但对第1题“在进行考试时,我有信心,并且感到轻松”。
“从不”表示高焦虑,“总是”表示低焦虑,因此,这一题的打分与测验量表上的符号数①②③④正好相反,依次打分为4,3,2,1。
用所有20道题的得分之和来确定考试焦虑量表的总分(T)。
因为每一题的反应可以是1-4分,所以焦虑测验表总分的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80分。
1.3统计处理将所有调查问卷通过EpiData3.1输入电脑,用SPSS16.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频数分布等计算。
2结果2.1性别、年龄等不同因素对TAI量表得分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详见表1、表2,从表1中可见TAI 量表得分在性别、家庭收入、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娱乐时间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虽然表1中年龄间方差分析F=2.503,P=0.091>0.05,但经过三组间两两比较后,见表2,可知20-21岁组和24-25岁组之间,统计学差异为P=0.029<0.05,有统计学意义。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众多的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中,年龄与TAI 量表的得分是有显著性差异的。
表1不同因素影响TAI 量表得分的比较样本量TAI 总分t 值(或F 值)p 值性别男2734.30±7.0920.0030.998女3134.29±8.371年龄20-21岁639.67±7.062 2.5030.09122-23岁4334.28±7.89924-25岁930.78±5.652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下234.00±12.728 1.6340.1921000-3000元1435.21±9.2003000-5000元2036.65±6.6405000元以上1731.59±7.021独生子是4033.55±7.752 1.0930.279否1835.94±7.650娱乐时间0-2.0h 2834.04±7.275 1.5000.2322.0-4.0h 2433.33±8.7664.0h 以上639.33±2.733表2年龄别两两比较2.2考试焦虑的来源表3中显示:考试焦虑最主要的来源是自身占94.8%,而其次是是父母56.9%以及学校48.3%、社会51.7%方面的竞争。
表3考试焦虑来源分析考试焦虑来源阳性率自身94.8%父母56.9%老师17.2%同学竞争48.3%社会竞争51.7%其他1.7%2.3考试焦虑常见表现本调查对其中其中部分生理、心理表现对了询问,见表4,可见考试焦虑的表现并无特异性,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等都会造成影响。
2.4考试焦虑缓解方法表5显示了大学生对常见的几种考试焦虑缓解的方法的了解情况。
约有1/3的同学还不知道三种常见的缓解焦虑方法,了解和使用最多的是放松练习65.5%。
组别均值差标准误p 1-2 5.388 3.2850.1071-38.889 3.9730.0292-33.5012.7630.21表4考试焦虑常见表现分析焦虑表现阳性率肌肉紧张,额头出汗37.9%呼吸困难19.0%神经衰弱41.4%越努力越困惑29.3%认为失败是自己不努力51.7%考前失眠20.7%其他15.5%表5常见考试焦虑缓解方法了解情况常见方法了解人数比例自信训练58.6%放松练习65.5%系统脱敏48.3%都不知道29.3%其他 5.2%3讨论3.1性别、年龄等不同因素对TAI量表得分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讨论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在考试焦虑中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和王才康用TAS量表对345名大学生调查结果相一致[5],而凌文辁用TAI量表对中国大学生进行考试焦虑测试的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略大于男大学生[6]。
这可能和本次调查的样本量比较小有关,如果要得到更加可靠的结果,要增加样本量。
本次调查中显示年龄与TAI量表的得分是有显著性差异的,但学者王才康在之前的调查中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TAI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4],这可能与相同年级中可能包括有不同年龄的学生有关,才会削弱了其中的统计学意义。
3.2考试焦虑的来源讨论自我认识是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是对自己拥有的资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认知,包括对自己能力、个性、意志品质、成败经验等的认知。
自我认知较差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偶然和运气因素,将失败归因于能力等因素。
而家庭、学校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
父母养育方式和学校环境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和成长至关重要,也因此对考试焦虑的产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关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不当加剧了考试焦虑[7],家长期望值过高,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一味期望孩子考高分、上好大学,使孩子因怕成绩不好无法向家长交待而背上沉重负担。
本次的调查结果为考试焦虑来源排名第一的是自身,而其次是是父母以及学校、社会方面的竞争,与之前的研究相一致。
3.3考试焦虑常见表现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例如,生理上出现肌肉紧张、心跳加快、额头出汗、手足发凉等;心理上产生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当考试焦虑加剧时。
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无法集中深入思考,无法进行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难以一一解决问题,严重的还可能伴发呼吸困难、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考试焦虑会导致各个系统的表现,无明显特异性。
3.4考试焦虑缓解方法国外对考试焦虑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经统计分析表明:心理分析、自信训练、放松现象、系统脱敏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都具有显著效果。
Ricketts和Gallowav发现放松疗法对治疗考试焦虑有效。
Comfier,Suinn,Edie,Spinelli等人发现系统脱敏疗法对考试焦虑有效,并指出系统脱敏疗法是考试焦虑中运用最多的疗法。
在学生中认识程度最高的是放松练习,也是最方便在学生中使用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李寿欣,庄捷,李德亮.关于高中生与中师生考试焦虑的测验研究[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5(3):28-31[2]Spielberger,C.D.Test Anxiety Inventory:Preliminary professional manual.Palo Alto,CA;Consuiting Press,1980[3]宋维真、张瑶.我国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质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65-168.[4]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TAI)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005-3611(2003)01-0069-02[5]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测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15(2):96-97[6]凌文辁.用TAI量表对中国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学报,1985(2):138-141.[7]洪明,王文礼.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J].心理科学,2002,25(6);75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