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4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2015-2016学年测树学本科考试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径阶2。
树皮率3.林分4。
优势树种5。
疏密度6。
一元材积表7。
林分直径结构8。
造材9.总生长量10.角规控制检尺二、问答题1.划分林层的标准2.轮尺测径的注意事项3。
平均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量的步骤4。
树木生长方程的性质5。
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三、证明画图阐述以样点为中心的多重同心圆原理答案一、名词解释1.径阶: 为了测算简化,测量直径时,按照一定的宽度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
2.3.林分: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结构相同,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称为林分。
4.优势树种: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ni ini igGV M 11标地5.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量)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量)之比称为疏密度(P )。
6.一元材积表: 用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7。
林分直径结构: 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的分配状态,称为林分直径结构,或林分直径分布。
8。
造材: 对树干或原条进行材种划分的工作称为造材。
9.总生长量: 树木从种植开始至调查时(t 年),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称为总生长量. 10.角规控制检尺:对角规绕测记数的林木实测直径,并按径阶统计记数的工作称为角规控制检尺. 二、问答题 1. 划分林层的标准(1)次林层平均高与主林层平均高相差20%以上(主林层100%) (2)各林层林木蓄积量不少于30m3/hm2 (3)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8cm 以上(4)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
3,次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2 2. .轮尺测径的注意事项(1)测直径时,应使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垂直,且其三点同时与树木断面接触 (2)先读数,然后再从树干上取下轮尺(3)树干断面不规则时,应测定其相互垂直两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该树干直径(4)若测径部分有节瘤或畸形时,可在该位置上、下等距离生长正常处测两个直径取平均值 3.平均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1)设置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2)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Dg ,并在树高曲线上查定林分平均高HD(3)以Dg (1±5%)及HD (1±5%)为标准选干形中等的林木1~3株作为平均标准木,伐倒或立木区分求积,计算标准木材积(Vi) (4)计算标准地蓄积量ii i i D l L R R D Ll =⇒=22⎪⎭⎫⎝⎛==i i i D l L R S ππ24i i i D Z g π⨯=标地标地S M M =n —标准木株数G —标准地总断面积Vi ,gi —第i 株标准木的材积、断面积 (5)计算林分蓄积量S 标地——标准地面积 4。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林学本科《测树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B、胸高断面积C、胸高形率D、树高—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B、都是饱满的C、都是弯曲的D、也不一样\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B、低于5%C、低于20%D、10%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浙江林学院2009 - 2010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测树学课程类别:考查 考试方式闭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3、允许带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绝对形率用( D )表示。
A 、q 0.1B 、q 1C 、q 2D 、q J2.根据人工同龄纯林直径分布近似遵从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林分中最粗林木直径值大约为林分平均直径的(C )倍。
A 、1.1—1.2B 、1.3—1.4C 、1.7—1.8D 、2.0—2.5 3.依据林木树干材积与树干( A )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立木材积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A 、胸径B 、树高C 、断面积D 、中央直径 4.每木调查是指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测定每株树木的( A ),并按径阶记录、统计的工作。
A 、胸径B 、树高C 、检尺长D 、检尺径5.树干材积与以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处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作( A )。
A 、正形数 B 、绝对形数 C 、实验形数 D 、胸高形数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C )高低的重要依据。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A、密度B、特征C、立地质量D、标准7.测量胸径时,围尺实际长比标准尺长,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比较( B )。
A、一样B、偏小C、偏大或偏小D、偏大8.可直观地帮助我们判断两变量回归类型的图是( C )。
A、直方图B、折线图C、散点图D、饼图9.实验形数是( C )提出的一种立木干形指标。
A、希费尔B、普莱斯勒C、林昌庚D、斯马林10. 应用角规常数为2的水平角规测得某马尾松林分20径阶的相割株数为4株,相切株数为1株,则该径阶断面积为( D )m2/ha。
A、5 B、4.5 C、 10 D、9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林分密度考虑了林分中个体的多少,但没有考虑个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格局。
2.角规控制检尺时,凡是属于与视线相切和相割的树木,都要实测其胸径。
浙江林学院2009测树学试卷A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A. 树木生长规律、树木结构、树木生理B. 林分结构、林分生长、林分经营C. 树木测量技术、树木生长模型、森林资源调查2.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测树学中的树木测量方法?()A. 胸径尺测量法B. 树高测量法C. 树冠投影法D. 水分测定法3. 测树学中,下列哪个指标最能反映树木的生长状况?()A. 树高B. 胸径C. 冠幅D. 树龄4. 下列哪种树木测量仪器不属于光电测距仪?()A. 全站仪B. 经纬仪C. 激光测距仪D. 红外测距仪5. 在进行林分调查时,下列哪个因子不需要调查?()A. 林分密度B. 林分年龄C. 林分树种组成D. 林分土壤类型6.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树木年龄的测定方法?()A. 树轮法B. 生长锥法C. 横断面法D. 叶片分析法7.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下列哪个指标最能反映森林的经济价值?()A. 林分蓄积量B. 林分生物量C. 林分碳储量D. 林分生态效益8. 下列哪种树木生长模型属于非线性模型?()A. Richards模型B. Logistic模型C. Weibull模型9. 在测树学中,下列哪个概念表示单位面积上的树木数量?()A. 林分密度B. 林分盖度C. 林分郁闭度D. 林分株数10.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树木生物量的测定方法?()A. 砍伐法B. 间接估计法C. 树干解析法D. 树木重量法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树学是研究森林树木的____、____、____和____的科学。
2. 树木测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等方面的内容。
3. 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森林的____、____、____和____。
4. 林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等方面。
5. 树木年龄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等。
测树学复习题测树学复习题树学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生物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在树学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一些复习题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文将以测树学复习题为主题,探讨一些与树学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解答和解析。
一、选择题1. 在进化树中,叶节点代表的是()。
A. 物种的共同祖先B. 物种的进化方向C. 物种的遗传变异D. 物种的进化速度解析:答案为A。
叶节点代表的是物种的共同祖先,它们是进化树中最末端的节点,代表着现存的物种。
2. 分子钟是根据()来推断物种进化时间的。
A. DNA序列的差异B. 物种的形态特征C. 物种的地理分布D. 物种的生态位解析:答案为A。
分子钟是利用DNA序列的差异来推断物种进化时间的,因为DNA序列的变化速率与进化时间相关。
3. 在进化树中,节点的长度代表的是()。
A. 物种的数量B. 物种的进化速度C. 物种的进化时间D. 物种的地理分布解析:答案为C。
节点的长度代表的是物种的进化时间,长度越长表示进化时间越长。
二、判断题1. 进化树中的分支长度越长,代表物种的进化速度越快。
解析:错误。
进化树中的分支长度代表的是物种的进化时间,与进化速度无关。
2. 进化树中,节点的位置越靠近根部,代表进化时间越早。
解析:正确。
进化树中,节点的位置越靠近根部,代表进化时间越早,这些节点代表着物种的共同祖先。
三、填空题1. 在进化树中,节点的分支点称为()。
解析:答案为分支点。
节点的分支点是进化树中的重要部分,它代表着物种的分化和演化。
2. 进化树中的内部节点是()。
解析:答案为共同祖先。
进化树中的内部节点代表着物种的共同祖先,它们是进化树中的重要节点。
四、简答题1. 请解释进化树中的分支长度和节点位置的含义。
解析:进化树中的分支长度代表的是物种的进化时间,长度越长表示进化时间越长。
节点的位置代表的是进化时间的顺序,靠近根部的节点代表进化时间越早,靠近叶节点的节点代表进化时间越晚。
浙江林学院2008 - 2009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测树学课程类别:考查 考试方式闭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3、允许带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胸高形率用( )表示。
A 、q 0B 、q 1C 、q 2D 、q 32.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生长量。
A 、平均 B 、总平均 C 、连年 D 、定期 3.根据林分( ),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A 、起源 B 、组成 C 、年龄 D 、变化4.立木各调查因子的生长率,特别是材积生长率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根据( )生长率间接推出。
A 、直径和断面积B 、形数和形高C 、胸径和树高D 、以上都不是 5.根据人工同龄纯林直径分布近似遵从正态分布曲线特征,林分中最粗林木直径值大约为林分平均直径的( )倍。
A 、1.3—1.4B 、1.5—1.6C 、1.7—1.8D 、1.9—2.0 6.树干材积与以胸高断面积为底面积、以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作( )。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A、实验形数B、绝对形数C、正形数D、胸高形数7.采用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时,应以标准地内林木的()作为选择标准木的依据。
A、平均材积B、平均断面积C、平均直径D、平均高8.某云南松天然林分,林龄为100年,平均高为29m,总断面积为21.1m2/hm2,由相应的林分生长过程表中查定出对应于林龄100年时标准林分的每公顷断面积为42.2m2/hm2,每公顷蓄积量615 m3/hm2,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为()m3/hm2。
A、84.4B、307.5C、515D、无法计算9.枝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
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
A、也不一样B、是一样的C、都是饱满的D、是尖削的10.设:测得一株杉木20年时的材积为:0.0763m3,25年时材积为0.1104 m3,按普雷斯勒公式算得材积生长率为()%。
测树学本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测树学是研究什么学科的科学?A. 树木生长B. 森林资源C. 木材加工D. 森林生态答案:B2. 树木的胸径通常是指距离地面多少厘米处的直径?A. 10B. 30C. 50D. 100答案:C3. 树木生长的年轮可以反映哪些信息?A. 树木年龄B. 气候条件C. 土壤类型D. 所有以上答案:D4. 树木的生物量是指什么?A. 树木的总重量B. 树木的总体积C. 树木的干重D. 树木的叶重答案:A5. 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五查”包括哪些?A.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利用、查保护B.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利用、查管理C.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保护、查管理D.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保护、查经营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测树学中,_________是指树木从地面到树顶的高度。
答案:树高7. 树木的_________是树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年轮的数目。
答案:年龄8.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_________是指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进行的全面调查。
答案:全面调查9. 树木的_________是指树木的生物量和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
答案:品质10. 测树学中,_________是指树木的胸径和树高。
答案:立木参数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测树学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答案:测树学在林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测树学的研究,可以准确评估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森林经营管理、木材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12. 描述树木年轮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树木年轮的形成过程是每年春季树木开始生长时,细胞分裂速度快,形成的细胞壁较薄,颜色较浅,形成浅色的春材;而到了秋季,细胞分裂速度减慢,形成的细胞壁较厚,颜色较深,形成深色的秋材。
这样一年形成的浅色和深色的木材交替排列,就形成了年轮。
林学树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种树木不属于阔叶树?A. 松树B. 橡树C. 枫树D. 柳树2. 以下哪种树木在叶片形状上与其他三个不同?A. 榆树B. 柳树C. 柏树D. 橡树3. 树木的主要营养物质是?A. 氮、磷、钾B. 碳、氢、氧C.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D. 钙、铁、锌4. 树木的寿命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生长环境B. 树种特性C. 气候条件D. 树木的高度5. 下列哪个因素对树木生长最为重要?A. 光照B. 温度C. 湿度D. 风速二、判断题1. 叶子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
正确 / 错误2. 树木的根系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正确 / 错误3.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只发生垂直生长,不会扩展宽度。
正确 / 错误4. 根据树干、树皮以及树叶特征,可以判断树木的年龄。
正确 / 错误5. 树木的种子散布方式有很大的多样性,包括风散、动物传播等。
正确 / 错误三、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乔木和灌木。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松树品种,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 树木的生长环境有哪些要求?请至少列举三项。
4. 简要描述树木的传粉方式。
5. 树木的生命周期具有哪些阶段?简要描述每个阶段的特点。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A4. D5. A二、判断题1. 正确2. 正确3. 错误4. 错误5. 正确三、问答题1. 乔木指树干高度在6米以上的树木,灌木指树干高度在6米以下的树木。
2. 三种常见的松树品种为:红松、马尾松和华北云杉。
红松具有针叶长而短、形似弓弯,适应力强的特点;马尾松具有树皮粗糙,树冠茂密的特点;华北云杉则具有四棱形的特点,适应力较强。
3. 树木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照充足、气温适宜、湿度适中、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等。
4. 树木的传粉方式可以通过风传、昆虫传、鸟类传、哺乳动物传等多种途径。
5. 树木的生命周期包括萌发期、生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
萌发期是种子发芽并生长为幼苗的阶段;生长期是树木逐渐长高并形成树干、树枝的阶段;成熟期是树木生长发育达到成熟状态的阶段;衰老期是树木开始衰老并逐渐死亡的阶段。
林学本科《测树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B、胸高断面积C、胸高形率D、树高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B、都是饱满的C、都是弯曲的D、也不一样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B、低于5%C、低于20%D、10%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B、中龄林C、成熟林D、以上都不是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第一章、绪论1、测树学的概念:测树学是以森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株木、林分、大面积森林以及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2、测树学的目的:在分析树木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木、林分的数量(材积或蓄积、生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生长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3、测树学发展简史:(1)测树学的萌芽阶段:19世纪早中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2)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完成适用伐倒木和木材材积测定公式的理论推导和检验,确定了形数的概念和测定立木的材积公式,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测仪器的研制。
(3)成熟和稳定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数理统计、遥感技术、抽样技术和电算技术的发展及广为应用,以及角规测树学理论技术陆续发展起来。
(4)新技术应用阶段:近10-20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航天遥感、动态预测、角规测树等新技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4、测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树木和林分的蓄积量(材积)、材种出材量生长量及其生物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5、测树学中的误差:从误差的来源分,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6、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运算规则:①加减乘除运算:结果保留位数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
②乘方或开方运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③对数运算:对数尾数的位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④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时,误差和偏差只取一位或者两位有效数字。
⑤计算中涉及到常数π、e以及非测量值,如自然数、分数时,不考虑其有效数字的位数,视为准确数值。
⑥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过程中可暂时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计算完后在修约。
运用电子计算器运算时,要对其运算结果进行修约,保留适当的位数,不可将显示的全部数字作为结果。
7、测树学所使用的符号和单位:第二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基本测树因子:树木直径、树高、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
林学本科《测树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B、胸高断面积C、胸高形率D、树高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B、都是饱满的C、都是弯曲的D、也不一样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B、低于5%C、低于20%D、10%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林学专科《测树学》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2、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3、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4、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5、连年生长量:树木调查因子某一年的生长量。
6、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7、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8、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9、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10、树种组成:组成林分树种的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11、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
12、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用q2表示。
13、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二、单项选择题1、胸高直径是位于根颈的(B)处。
A、1.2mB、1.3mC、1.4mD、1.5m2、伐倒木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C)A、V=1/6(g0+1/4g1/2+g n)LB、V=π/4*d1/22LC、V=1/2(g0+g n)LD、V=1/3g’l’3、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称作(D)。
A、实验形数B、绝对形数C、正形数D、胸高形率4、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5.某围尺径阶为2、4、6、8、10…。
某树直径为3.8cm,则应该记录为(C)A、2.8B、2C、4D、16、根据林分(D),林分可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林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树木的组成部分?A. 树皮B. 树干C. 树根D. 树叶答案:D2. 树木的年轮可以反映哪些信息?A. 树木的年龄B. 树木的生长速度C. 树木的健康状况D. 所有以上答案:D3. 以下哪种土壤类型最适合种植松树?A. 沙质土B. 黏土C. 石灰土D. 酸性土答案:A4. 树木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树皮B. 树干C. 树叶D. 树根5. 以下哪种树木是常绿树?A. 枫树B. 柳树C. 松树D. 杨树答案:C6. 树木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树皮B. 树干C. 树叶D. 树根答案:C7. 树木的根系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A. 主根和侧根B. 浅根和深根C. 直根和须根D. 所有以上答案:B8. 以下哪种树木是落叶树?A. 松树B. 枫树C. 橡树D. 柳树答案:B9. 树木的年轮宽度可以反映哪些信息?B. 温度C. 光照D. 所有以上答案:D10. 树木的抗风能力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A. 树高B. 树干粗细C. 树叶数量D. 树根深度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树木的______是其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
答案:树叶2. 树木的______可以储存养分和水分。
答案:树干3. 树木的______是其主要的支撑结构。
答案:树根4. 树木的______可以保护树木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答案:树皮5. 树木的______是其主要的繁殖器官。
答案:种子6. 树木的______可以调节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答案:导管7. 树木的______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答案:树根8. 树木的______可以调节树木的生长方向。
答案:生长素9. 树木的______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答案:蜡质层10. 树木的______可以增加树木的抗寒能力。
答案:落叶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树木的光合作用过程。
答案:树木的光合作用是在树叶的叶绿体内进行的,通过吸收阳光、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测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测树学:是研究树木生长规律、测定树木数量和质量的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是森林经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2、林分生长模型:是指对林分生长过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3、角规测树:是一种用于测定森林中树木数量和质量的技术方法。
4、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5、林分质量:是指林分中林木的生长发育状况、健康状况、遗传特性等综合因素的表现。
6、森林生物量:是指森林中树木在某一时刻的干物质重量。
7、收获表:是指表示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8、地位级:是指根据林分中林木的生长指标(如树高、直径等)所划分的等级。
9、生长曲线:是指用曲线图表示的林木生长过程的变化趋势。
10、林龄结构:是指林分中林木的年龄结构,通常以各年龄组的林木数量或所占比例来表示。
二、填空题1、测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
2、林分生长模型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是______,其常用的测树方法有______和______等。
4、林分密度通常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5、林分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
6、森林生物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______和______等。
7、收获表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内容。
8、地位级的主要划分方法有______和______等。
9、林木生长曲线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一、填空题1、测树学是研究_________的科学,它的目的是_________。
2、树木的年轮是测树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其宽窄变化可以反映_________的变化。
3、林学院在森林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
(错)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
(对)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调查因子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 错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 错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对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对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 错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 错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 错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对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三、1、-0.2cm +1.8cm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林学树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树木学的研究对象?A. 树木的分类B. 树木的生长发育C. 树木的病虫害防治D. 树木的遗传育种答案:C2. 树木学中,树木的分类依据是什么?A. 树木的形态特征B. 树木的生态习性C. 树木的用途D. 树木的分布区域答案:A3. 下列哪种树木属于针叶树?A. 枫树B. 松树C. 杨树D. 柳树答案:B4. 树木的年轮是如何形成的?A. 树木每年生长一次B. 树木每年生长两次C. 树木每年生长三次D. 树木每年生长四次5. 树木的根系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A. 深根和浅根B. 主根和侧根C. 直根和须根D. 长根和短根答案:C6. 下列哪种树木是常绿树?A. 桦树B. 橡树C. 松树D. 杨树答案:C7. 树木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树干B. 树皮C. 树叶D. 树根答案:C8. 树木的繁殖方式有哪些?A. 种子繁殖B. 扦插繁殖C. 分株繁殖D. 以上都是答案:D9. 下列哪种树木是落叶树?B. 枫树C. 杨树D. 柳树答案:B10. 树木的年轮宽度可以反映什么?A. 树木的年龄B. 树木的生长速度C. 树木的健康状况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树木学是研究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答案:树木的形态、分类2. 树木的年轮可以反映______的变化。
答案:气候3. 树木的根系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主根、侧根4. 树木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__。
答案:树叶5. 树木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6. 树木的年轮宽度可以反映______。
答案:生长速度7. 树木的分类依据主要是______。
答案:形态特征8. 树木的生长发育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长、发育9. 树木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______和______。
复习题测树学(课程代码232305)一、名词解释1、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2、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3、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用q2表示。
4、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5、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6、林分平均胸径:亦称林分平均直径,是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7、标准木法: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8、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9、同龄林:林分中所有林木的年龄都相同,或是在同一时间营造及更新生长形成的林分称为同龄林。
10、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10%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11、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12、林分生长模型: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13、连年生长量: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
14、生长率: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
15、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树高和胸径两个因子之间的关系编制而成的数表。
16、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
17、林分蓄积量: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
18、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
二、单项选择题1、立木材积三要素通常指(D)A、/.3、g1.3、(h+3)B、f。
林学本科《测树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B、胸高断面积C、胸高形率D、树高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B、都是饱满的C、都是弯曲的D、也不一样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B、低于5%C、低于20%D、10%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B、中龄林C、成熟林D、以上都不是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B、椭圆形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D、不确定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A.13.6;B.12.6;C.11.6;D.10.69、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B、0.5C、2D、0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B、间断性C、连续性D、周期性11、在角规测树时,当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则直尺长度为(B)A.1.5m;B.1m;C.2m;D.0.5m1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B、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C、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D、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
13、由于受外界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是年轮环带产生不完整的现象称为(C)。
A、年轮变态B、年轮畸形C、年轮变异D、年轮消失14、树木的真、伪年轮的区别之一是(A)。
A、伪年轮的宽度比相邻真年轮小;B、伪年轮的宽度比相邻真年轮大;C、伪年轮的宽度与相邻真年轮基本一致;D、无法确定;15、把树干当做抛物线导出,得f=(C)3.1A.2q; B.21q; C.22q;D.2q3.116、角规绕树法中,当固定为(C)时,恒等于1/10000。
A、1/20B、1/25C、1/50D、1/10017、材积差法是将一元材积表胸径每差(B)的材积差数,作为实现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该长度条件下所引起的材积生长量。
A、0.5B、1C、2D、2.518、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是43m2,而在相同的条件下标准的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62.3m2,则该林分的疏密度为(A)。
A、0.69B、1.45C、6.9D、0.14519. 一株树干的区分量测值(树干全长11.1m)m)备注据干基长度直径() 断面积(21 18.0 0.02543 16.0 0.02015 13.2 0.01377 8.8 0.00619 3.6 0.001010 2.0 0.0003 梢长1.1m以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可得到此树干材积为(A)A.0.1373m;B.1.373m;C.0.6853m;D.0.068520、设一树高7.4,按1m为区分段采用中央断面积求材积,需在()米处取圆盘。
A.根颈.1、2、3、4、5、6、7;B.根颈、胸径、1、2、3、4、5、6、7;C.根颈、胸径、0.5、1.5、2.5、3.5、4.5、5.5、6.5;D.根颈、胸径、0.5、1.5、2.5、3.5、4.5、5.5、6.5、7三、多项选择题1、(A、D)不能独立反映树木干形。
A、胸高形数B、绝对形率C、正形数D、胸高形率2、(A、B、C)属于林分密度指标。
A、疏密度B、郁闭度C、株数密度D、单位面积3、(A、B、C)可以计算树木直径和树高生长率。
A、单利公式B、复利公式C、普雷斯特公式D、施耐德公式4、下面关于形数的表述,正确的是(A、B、C)。
A、形数是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B、越小表示树干尖削度越大,上面部分可用的少;C、胸高形数不能独立反应树干形状指标;D、形数不属于材积三要素之一。
5、形率的种数包括(A、C、D)。
A、胸高形率B、平均实验形数C、正形数D、正形率6、(B、C、D)可以独立反映树木干形。
A、胸高形率B、绝对形率C、正形数D、正形率四、简答题1、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的关系。
答:(1)两者在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四点关系:◎在幼龄林阶段: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平均生长量早;◎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与连年生长量相等;◎在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
(2)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有时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变化:◎两者不存在交点;◎出现多个交点;2、如何选择标准地?答:(1)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且远离林边。
(4)标准地设置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分密度要均匀。
3、如何确定标准地面积。
答:在林分调查中,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度,标准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因此应根据林木株数来确定标准地面积大小。
具体规定是:(1)在近、成过熟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00株以上的树木;(2)在中龄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50株以上的树木;(3)在幼龄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300株以上的树木;4、在树干解析中,如何计算各龄阶树高和梢头底直径?答:(1)在树干解析中,各龄阶树高采用内插法来计算(2)在树干解析中,梢头底直径计算分两种情况来计算:其一,当梢头长度小于半个区段时,采用相似三角形来计算;其二,当梢头长度大于或等于半个区段时,采用梯形中位线定理来计算。
5、如何运用二元材积表计算林分蓄积量?答:①测设标准地,得各径阶株数和树高;②拟合树高曲线方程;③计算各径阶平均高;④根据径阶中值和径阶平均高查二元材积表得各径阶单株材积;⑤计算径阶材积:用各径阶株数乘各径阶单株材积;⑥计算标准地蓄积:各径阶材积之各即标准地蓄积;⑦计算林分蓄积:将标准地蓄积换除以标准地面积得林分每公顷蓄积。
6、简述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步骤。
答:①测设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②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③根据平均直径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林分平均高;④根据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选择1~3株标准木;⑤将标准木伐倒,用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其材;⑥根据标准木材积计算标准地蓄积量;7、简述间接编制法一元材积表的基本步骤。
答:(1)资料的收集:在编表地区随机选择1000株样木,实测胸径和树高;(2)将样本分成编表样本和检验样本;(3)资料整理:剔除异常数据;(4)拟合树高曲线方程;(5)根据树种二元材积表确定二元材积方程;(6)根据树高曲线方程计算径阶平均高,将径阶中值和径阶平均高代入二元材积公式中,计算各径阶平均材积,例表即为一元材积表。
8、什么叫形率和形率,它们之间有何关系?(10分)答:(1)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2)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3)它们之间关系:形数是计算树干村积的一个重要系数,但形数无法直接测出。
研究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主要是为了通过形率推求形数,这对树木求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主要有下列几种:①f1.3=q22②f1.3=q2-c(c:)③f1.3=0.140+0.66*q22+0.32/(q2*h)④f1.3=0.66*q2+1.04/q2*h五、计算题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
解:2. 一株立木,树高为11.6m,胸径为20.0,树高二分之一处的直径为8.0 ,试计算其材积。
解:Q2=8/20=0.4F1.322=0.42=0.16 或=0.14+0.66* q22+0.32/(q2*h)=0.3141.3*h*g1.3=0.16*11.6*(20.0*20.0*3.14/4)*10-4=0.05828m3或=0.1144 m33、一株解析木,树高17.2m,如果以2.0m为区分段,应在哪些部位截取圆盘?如果0号圆盘的年轮个数为22,其它某一圆盘的年轮个数为10,请用示意图对这两个圆盘进行龄阶划分(以5年为一个龄阶)。
解:(1)应0.0、1.3、3.6、5.6、7.6、9.6、11.6、13.6、15.6和16.6m处截取圆盘;或在0.0、1.0、3.0、5.0、7.0、9.0、11.0、13.0、15.0和16.0m处截取圆盘。
(2)龄阶划分:0号圆盘应从内向外划分,其它圆盘应从外向内划分,但首先应除去0号圆盘不足一个完整龄阶的年数。
本题应除去2个年轮。
图略。
4、一林分中设置面积为0.04公顷的标准地,调查结果见下表;查得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为25.0000㎡,标准蓄积量为126.0m3。
试计算林分的每公顷断面积和林分的平均胸径以及每公顷蓄积。
解:(1)(62*18+82*22+142*26+102*10+122*8+162*4)*3.14/40000=0.6569㎡/0.042(2)G =0.6569/0.04=16.4222㎡2(3)((0.6569/)*4/3.14)0.5=10.35㎝(4)(16.4222/25)*126=82.7679m35、一株树木,带皮胸径为30.2㎝,胸高处皮厚1.1㎝,胸径外则1㎝上的平均年轮宽度为0.1㎝,树高二分之一处的直径为23.1㎝,树高25.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