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内摩擦角
- 格式:docx
- 大小:70.23 KB
- 文档页数:2
内摩擦角(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煤堆在垂直重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时错动面的倾角土的破坏-正文在力的作用下,土会产生连续性滑动面,从而导致整体性破坏或者发生加速变形的现象。
由于土基本上不能承受拉应力,建筑活动尽可能避免拉应力在土内发生,因而工程实践中所发生的土的破坏,基本上都是剪应力作用的结果。
土抵抗剪应力的最大能力,称为土的抗剪强度(S)。
将其与剪切面上所承受的正应力(σ)的关系绘于S-σ坐标系中,得出近于直线型的剪切曲线,亦即莫尔破坏圆的包络线,可表示为S=σ tgυ+C式中υ为内摩擦角,C为内聚力。
此式称为莫尔-库仑破坏准则。
土抗剪强度的本质和剪切曲线的形状随土的粒组级配而异。
对粘性土来说,内摩擦(σtgυ)实际上是粘粒表面结合水的粘滞阻力,内聚力则主要是颗粒间公共结合水膜的结合力、分子吸引力以及干燥状态下固态可溶盐的胶结力等的综合反映。
粗粒土的内摩擦力主要由固体颗粒表面的摩擦阻力和颗粒彼此间的嵌合抗力组成,颗粒之间一般不相联结,基本上不具有内聚力,因而剪切曲线通常可表示为S=σ tgυ。
松砂的内摩擦角大致与其天然休止角(即自然堆积成的最大坡角)相等。
由于抗剪强度是压应力的函数,并不完全表征土的特性,故表征土抗剪性能的基本指标为内摩擦角υ(或内摩擦系数tgυ)和内聚力C。
它们可由试验测定。
土在动荷载作用下比在静荷载作用下更易发生破坏。
在细粒土中,触变性粘土最敏感,因为动荷载能够更有效地破坏因胶体陈化而已经形成的粒间联结。
砂土对动荷载的敏感性随土密实程度的降低而明显提高,某些疏松饱水砂土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甚至发生突然液化(见砂土液化)。
土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程度,除取决于土本身的地质特征以外,还与振动的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关。
土体中常有结构面(层面、不同成因的裂隙),它们的强度较低。
土体的破坏往往沿结构面发生。
土的破坏对建(构)筑物造成极为严重的恶果。
地基土破坏后,可使建筑物发生大量沉陷或破裂,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建筑物破坏。
内摩擦角(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煤堆在垂直重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时错动面的倾角土的破坏-正文在力的作用下,土会产生连续性滑动面,从而导致整体性破坏或者发生加速变形的现象。
由于土基本上不能承受拉应力,建筑活动尽可能避免拉应力在土内发生,因而工程实践中所发生的土的破坏,基本上都是剪应力作用的结果。
土抵抗剪应力的最大能力,称为土的抗剪强度(S)。
将其与剪切面上所承受的正应力(σ)的关系绘于S-σ坐标系中,得出近于直线型的剪切曲线,亦即莫尔破坏圆的包络线,可表示为S=σ tgυ+C式中υ为内摩擦角,C为内聚力。
此式称为莫尔-库仑破坏准则。
土抗剪强度的本质和剪切曲线的形状随土的粒组级配而异。
对粘性土来说,内摩擦(σtgυ)实际上是粘粒表面结合水的粘滞阻力,内聚力则主要是颗粒间公共结合水膜的结合力、分子吸引力以及干燥状态下固态可溶盐的胶结力等的综合反映。
粗粒土的内摩擦力主要由固体颗粒表面的摩擦阻力和颗粒彼此间的嵌合抗力组成,颗粒之间一般不相联结,基本上不具有内聚力,因而剪切曲线通常可表示为S=σ tgυ。
松砂的内摩擦角大致与其天然休止角(即自然堆积成的最大坡角)相等。
由于抗剪强度是压应力的函数,并不完全表征土的特性,故表征土抗剪性能的基本指标为内摩擦角υ(或内摩擦系数tgυ)和内聚力C。
它们可由试验测定。
土在动荷载作用下比在静荷载作用下更易发生破坏。
在细粒土中,触变性粘土最敏感,因为动荷载能够更有效地破坏因胶体陈化而已经形成的粒间联结。
砂土对动荷载的敏感性随土密实程度的降低而明显提高,某些疏松饱水砂土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甚至发生突然液化(见砂土液化)。
土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程度,除取决于土本身的地质特征以外,还与振动的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关。
土体中常有结构面(层面、不同成因的裂隙),它们的强度较低。
土体的破坏往往沿结构面发生。
土的破坏对建(构)筑物造成极为严重的恶果。
地基土破坏后,可使建筑物发生大量沉陷或破裂,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建筑物破坏。
煤炭的内摩擦角和外摩擦角不同的煤体,数值不一样。
砂砾35~45之间,还要考虑水上下,一般水下取30进行计算,如果是砂砾石的话内摩擦角会大一些
原煤5~50mm粒级的内摩擦角为39.5 °,外摩擦角为36 °。
内摩擦角是反映散粒物料间摩擦特性和抗剪强度,它是确定物料仓仓壁压力以及设计重力流动的料仓和料斗的重要设计参数。
如果把散粒物料看成一个整体,在其内部任意处取出一单元体,此单元体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压力可看作该面上的压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剪切力可看作该面上的剪应力。
外摩擦角小于0~1倍内摩擦角。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混合料内摩擦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混合料内摩擦角是指混合料内部颗粒之间的摩擦角,在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混合料内摩擦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混合料的稳定性和强度,因此对于工程建设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混合料内摩擦角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对混合料内摩擦角的认识,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各个章节内容的简要介绍。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1.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讨论的主题——混合料内摩擦角,并提出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混合料内摩擦角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在工程中的应用。
3. 结论部分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强调混合料内摩擦角的重要性。
同时展望未来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这样的文章结构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本文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引导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混合料内摩擦角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混合料内摩擦角的知识。
通过对混合料内摩擦角的研究,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并为工程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同时,本文也旨在强调混合料内摩擦角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混合料内摩擦角的作用和价值,为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与指导。
2.正文2.1 混合料内摩擦角的概念混合料内摩擦角是指混合料中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力。
在混合料内部,颗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摩擦角来表示。
混合料内摩擦角的大小取决于颗粒的形状、表面状态、压实度等因素。
混合料内摩擦角的概念对于理解混合料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材料的性能与混合料内摩擦角密切相关。
同时,混合料内摩擦角也是土体力学和岩土工程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煤炭的内摩擦角和外摩擦角不同的煤体,数值不一样。
砂砾 35~45之间,还要考虑水上下,一般水下取30进行计算,如果是砂砾石的话内摩擦角会大一些
原煤5~50mm粒级的内摩擦角为39.5 °,外摩擦角为36 °。
内摩擦角是反映散粒物料间摩擦特性和抗剪强度,它是确定物料仓仓壁压力以及设计重力流动的料仓和料斗的重要设计参数。
如果把散粒物料看成一个整体,在其内部任意处取出一单元体,此单元体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压力可看作该面上的压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剪切力可看作该面上的剪应力。
外摩擦角小于0~1倍内摩擦角。
1 / 2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内摩擦角应力扩散角自然休止角内摩擦角、应力扩散角和自然休止角是地质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岩石体系的应力分布和岩石变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它们的物理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一、内摩擦角内摩擦角是岩石或土壤在受到外部作用力作用时,发生内部摩擦阻力的最大角度。
在圆锥形体系中,内摩擦角可以通过实验室直接测定或通过理论计算得出。
在地质工程中,内摩擦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和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例如,在岩土工程中,设计者需要合理估计岩石体系的内摩擦角,以确定岩体的承载能力和抗滑稳定性。
内摩擦角的大小还与岩石体系的变形特性密切相关,它是岩石体系的一项重要性质参数。
计算内摩擦角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剪切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通过进行正应力与剪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岩石或土壤的内摩擦角。
另外,岩石或土壤的内摩擦角还与孔隙水压力、地应力等因素有关,这也需要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综合考虑。
二、应力扩散角应力扩散角是指在材料内部受到外部压力作用时,应力的扩散方向与外部作用力方向之间的夹角。
应力扩散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体系的稳定性和变形特性。
在地质工程中,设计者需要合理估计应力扩散角,以确定岩石体系受力后的变形情况。
应力扩散角的大小还与岩石体系的渗透性、孔隙结构等因素有关,需要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综合考虑。
计算应力扩散角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对岩石体系的受力过程进行模拟,可以得到应力扩散角的大小。
此外,实验室剪切试验数据也可以用来分析和计算应力扩散角。
三、自然休止角自然休止角是指岩石或土壤在无外部作用力作用时,所能形成的最大稳定坡面的倾角。
自然休止角与岩石或土壤的内摩擦角、上覆岩层的坡角等因素有关。
在地质工程中,自然休止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或土壤的稳定坡面形态。
设计者需要合理估计自然休止角,以确定岩石或土壤的最大稳定坡面。
岸坡填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岸坡填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这听起来好像一大堆专业术语,是不是有点儿让人头大?其实呢,这些东西虽然听起来高深,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你想啊,咱们在做建筑、修路、甚至搞个花园,填土都是常有的事。
可是土填上去,过一段时间就可能出现问题,坍塌、滑坡什么的,你说这不是麻烦事儿吗?其实呢,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这俩小家伙。
这俩到底是什么鬼?别急,我慢慢给你道来。
首先说说粘聚力。
简单来说,就是土粒之间的“黏性”。
就像是土和土之间有个看不见的纽带,把它们粘在一起,搞得它们不容易散开。
你可以想象,粘土就是一个超级有凝聚力的大家庭,里面每个小土粒都紧紧抓住不放;而沙土呢,那个家就像是大家族,亲戚关系疏远,大家各自玩各自的。
所以,粘聚力强的土,在山坡上能站得更稳,崩塌的风险就小一些。
想象一下,如果山坡上的土都像是粘土一样牢牢抓住不放,那么即使下点大雨,山坡上的土也不容易滑下来,给人带来的危险就小。
再说内摩擦角。
这个东西就像是土颗粒之间的“相互摩擦力”,它决定了土在受力时是滑过去了,还是乖乖站住了。
内摩擦角大,说明土粒之间互相摩擦得很厉害,抗滑能力强;内摩擦角小,那就说明土粒之间不太合得来,容易打滑。
你看,像沙子在水边滩上,它们摩擦力小,容易滑来滑去;而如果是泥土,摩擦力大,土粒之间难以动弹,所以就不容易滑下来。
简单点说,内摩擦角就是土的“稳性”,它决定了土能不能在坡上安安稳稳呆着。
你要是再细想想,岸坡上的填土就像是一块拼图,只有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这两者搭配得当,才能把整个坡面稳稳地拼好。
你要是只有粘聚力没有内摩擦角,那就是一块粘粘的糯米团,粘性强但容易被外力挤压滑动;而只有内摩擦角没有粘聚力,那就是一堆松散的沙子,可能撑得住一时,但终究会滑下来。
可见,这俩得齐心协力才行,不然上面说的什么滑坡、塌方什么的,就成了家常便饭。
咱们再聊聊这俩是怎么影响实际操作的。
你想,如果咱们在填土的时候考虑不到这两点,结果就可能不堪设想。
岩土体综合内摩擦角φd法在广南高速公路广元连接线的应用摘要:在道路路堑设计时,坡率法是路堑边坡设计时最常用的方法,该法不但造价相对低廉、技术较为可靠,而且施工比较方便、便于实施,施工条件较好的边坡场地宜优先考虑坡率法进行设计及施工。
关键词:岩土体;内摩擦角法;边坡坡率;优化设计合理确定坡率的方法除了在工程地质类比经验总结与有限元分析等较复杂的数值模拟方法外,对于地层结构简单、岩土体性质变化不大且较均匀的土质或岩质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分析评价时,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岩土体综合内摩擦角φd法。
下面就该法在广南高速公路广元连接线(万源至龙潭)K0+000~K0+200段左侧路堑边坡坡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介绍说明。
一、工点概况广南高速公路广元连接线万源至龙潭段是2013年5月开工、2014年底交工的公路工程,路线全长11.31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60km/h,路基宽度12m,公路-Ⅰ级荷载标准。
本文所介绍的边坡位于该段公路K0+000~K0+200段左侧的土质路堑上,设计为全断面开挖,设计挖深最大达22m,横断面上为3级边坡形式,平台宽度2m,最初设计坡比为第一级1:1、第二级1:1.25、第三级1:1.50。
路基开挖工作于2013年6月初开始进行,2014年5月初边坡坡面及坡口平台地带出现开裂现象。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该路段大地貌单元处于四川盆地北部之弧形展布的低山丘陵河谷区,小地貌处于弧形山脉北东弧向东南弧过渡的山间河谷部位,场地位于河流右岸一级阶地后缘与坡地过渡地带, 距离河边约120m,其原始地形为缓坡台地,地表受农耕活动影响呈梯坎状,植被发育;斜坡坡向约277°,坡度约10°。
(二)气象与水文项目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较充沛,四季较分明。
据广元市多年气象资料统计,本区多年平均气温16.6℃,12月至次年2月为低温季节,最低温度-8~-10℃,6~9月为高温季节,最高温度38~41℃,多年平均无霜期285天;多年年平均降水量851.20mm,降雨多集中于5~9月;最大年降水量1178.6mm(1998年),最小年降水量653.8mm (1995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最大风速28.7m/s,基本风压0.35kpa。
内摩擦角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内摩擦角英文名称:internal friction angle定义:土体中颗粒间相互移动和胶合作用形成的摩擦特性。
其数值为强度包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岩石力学、土力学、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土力学(水利)(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作为岩(土)体的两个重要参数之一的内摩擦角,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
土的内摩擦角反映了土的摩擦特性,一般认为包含两个部分:土颗料的表面摩擦力,颗粒间的嵌入和联锁作用产生的咬合力。
内摩擦角是土力学上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内摩擦角最早出现在库仑公式中,也就是土体强度决定于摩擦强度和粘聚力,摩擦强度又分为滑动摩擦和咬合摩擦,两者共同概化为摩擦角。
目录定义概念表达式反映内容计算方法测定方法定义内摩擦角(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岩体在垂直重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时错动面的倾角概念作为岩(土)体的两个重要参数之一的内摩擦角,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
土的内摩擦角反映了土的摩擦特性,一般认为包含两个部分:土颗料的表面摩擦力,颗粒间的嵌入和联锁作用产生的咬合力。
内摩擦角是土力学上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内摩擦角最早出现在库仑公式中,也就是土体强度决定于摩擦强度和粘聚力,摩擦强度又分为滑动摩擦和咬合摩擦,两者共同概化为摩擦角。
表达式经典的表达式就是库伦定律τ=σtanφ+c其中,对于黏性土,c不为0,对于砂土,c为0,φ、c可以通过三轴试验得出,(或直剪)。
在不同围压下,得到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做出应力圆,至少在三种不同的围压下,这样可以做出三个应力圆,作三个圆的公切线,斜率即为内摩擦角。
内摩擦角在力学上可以理解为块体在斜面上的临界自稳角,在这个角度内,块体是稳定的;大于这个角度,块体就会产生滑动。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
煤炭的内摩擦角和外摩擦角不同的煤体,数值不一样。
砂砾35~45之间,还要考虑水上下,一般水下取30进行计算,如果是砂砾石的话内摩擦角会大一些
原煤5~50mm粒级的内摩擦角为39.5 °,外摩擦角为36 °。
内摩擦角是反映散粒物料间摩擦特性和抗剪强度,它是确定物料仓仓壁压力以及设计重力流动的料仓和料斗的重要设计参数。
如果把散粒物料看成一个整体,在其内部任意处取出一单元体,此单元体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压力可看作该面上的压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剪切力可看作该面上的剪应力。
外摩擦角小于0~1倍内摩擦角。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①把粘性土的内摩擦角4值增大5°-10° ,作为综合内摩擦角4 0,因此, 当墙高隹6m时,一般取综合内摩擦角值为35° -40°,当墙高H>6nW,取综合内摩擦角值为30°-35°。
也可按经验规定粘聚力每增加,相当于增加内摩擦角3° -7°②根据土的抗剪强度相等的原理,计算综合内摩擦角4 0其换算公式为:4。
=tan-1(tan (|)+c/rH)式中,r为填料的容重(kN/m3); 4为试验测定的土的内摩擦角;c为试验测定的土的粘聚力(kPa) ; H为挡土墙的高度(m。
③根据土压力相等的原理计算综合内摩擦角4 0值。
为计算方便,可按破裂楔体顶面水平、墙背竖直、墙背与土之间的摩擦角为0的简单边界条件确定换算为砂性土的土压力为:Ed=1/2 rH2tan2(45 0 - 4 0/2)粘性土的土压力为:令粘性土的土压力与换算后的砂性土土压力相等,即可求出4 0值Ea=1/2 rH2tan2(45 0 - 4 /2)-2cH tan2(45 0 - 4 /2)+2c2/r综合内摩擦角是个偷懒的做法,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的,但不应是6楼的表达方式,6楼的表达方式是基于抗剪强度,对于挡土墙这个式子就不恰当了,应该以土压力系数的形式来表达--土压力系数相等反算综合内摩擦角由于土压力系数与深度有关,因此对于挡土墙来说,综合内摩擦角是个随墙高的变量。
内摩擦角(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煤堆在垂直重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时错动面的倾角作为岩(土)体的两个重要参数之一的内摩擦角,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
土的内磨擦角反映了土的磨擦特性,一般认为包含两个部分:土颗料的表面磨擦力,颗粒间的嵌入和联锁作用产生的咬合力。
]内摩擦角是土力学上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内摩擦角最早出现在库仑公式中,也就是土体强度决定于摩擦强度和粘聚力,摩擦强度乂分为滑动摩擦和咬合摩擦,两者共同概化为摩擦角。
内摩擦角和凝聚力的分析一、概念:两者都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1、土的内磨擦角反映了土的磨擦特性,一般认为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土颗粒之间产生相互滑动时需要克服由于颗粒表面粗糙不平而引起的滑动摩擦;二是由于颗粒间的嵌入和联锁及脱离咬合状态而移动所产生的咬合摩擦。
2、粘结力则由三部分构成:原始粘聚力(天然胶结物质:如硅、铁物质和碳酸盐等),固化粘聚力,毛细粘聚力,其中还包括土颗粒间的电分子的吸引力。
二、影响因素:影响内摩擦角的主要因素是:密度、颗粒极配、颗粒形状、矿物成分、含水量、孔隙比等有关。
影响粘聚力的主要因素是:颗粒间距离、土粒比表面积、粒径、胶结程度。
三、理论公式:内摩擦角是土力学上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内摩擦角最早出现在库仑公式中,也就是土体强度决定于摩擦强度和粘聚力,摩擦强度又分为滑动摩擦和咬合摩擦,两者共同概化为摩擦角。
经典的表达式就是库伦定律c f +⋅=ϕστtan 其中,对于粘性土0≠c ,对于砂土0=c ,ϕ、c 可以通过三轴试验得出,(或直剪)。
在不同围压下,得到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做出应力圆,至少在三种不同的围压下,这样可以做出三个应力圆,作三个圆的公切线,斜率即为内摩擦角。
内摩擦角在力学上可以理解为块体在斜面上的临界自稳角,在这个角度内,块体是稳定的;大于这个角度,块体就会产生滑动。
但这个临界自稳角只是内摩擦角的一个表象。
在平整的摩擦面上,内摩擦角就是摩擦力矢量与摩擦面所夹的锐角。
在工程实践中,测定砂性土(0c或很小时)的内摩擦角时,通常采用其天然坡角来近似代替内=摩擦角。
砂土的内摩擦角是指无粘性土(砂土)试样分别在几个不同垂直压力作用下,得出相应的抗剪强度,以抗剪强度为纵坐标,垂直压力为横坐标,绘制抗剪强度与垂直压力关系曲线,曲线的倾角为内摩擦角。
砂土的天然坡角是指无凝聚土在堆积时,其天然坡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最大倾角。
四、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ϕc值随含水量ω的关系、1、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ϕ、c值随含水量ω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非饱和土的含水量ω的增大,凝聚力c和内摩擦角都有减少的趋势,但是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线性关系。
煤炭的内摩擦角和外摩擦角不同的煤体,数值不一样。
砂砾35~45之间,还要考虑水上下,一般水下取30进行计算,如果是砂砾石的话内摩擦角会大一些
原煤5~50mm粒级的内摩擦角为39。
5 °,外摩擦角为36 °.
内摩擦角是反映散粒物料间摩擦特性和抗剪强度,它是确定物料仓仓壁压力以及设计重力流动的料仓和料斗的重要设计参数。
如果把散粒物料看成一个整体,在其内部任意处取出一单元体,此单元体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压力可看作该面上的压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剪切力可看作该面上的剪应力。
外摩擦角小于0~1倍内摩擦角。
4.5 边坡力学参数
4.5.1~4.5.3 岩土性质指标(包括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通过测试确定。
但当前并非所有工程均能做到。
由于岩体(特别是结构面)的现场剪切试验费用较高、试验时间较长、试验比较困难等原因,规范参照《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表C.0.2并结合国内一些测试数据、研究成果及工程经验提出表4.5.1及表4.5.2供工程勘察设计人员使用。
对破坏后果严重的一级岩质边坡应作测试。
4.5.4 岩石标准值是对测试值进行误差修正后得到反映岩石特点的值。
由于岩体中或多或少都有结构面存在,其强度要低于岩石的强度。
当前不少勘察单位采用水利水电系统的经验,不加区分地将岩石的粘聚力C乘以0.2,内摩擦系数(tgφ) 乘以0.8作为岩体的c、φ。
根据长江科学院重庆岩基研究中心等所作大量现场试验表明,岩石与岩体(尤其是较完整的岩体)的内摩擦角相差很微,而粘聚力c则变化较大。
规范给出可供选用的系数。
一般情况下粘聚力可取中小值,内摩擦角可取中高值。
4.5.5 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是考虑粘聚力在内的假想的“内摩擦角”,也称似内摩擦角或综合内摩擦角。
可根据经验确定,也可由公式计算确定。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多种,规范推荐以下公式是其中一种简便的公式。
等效内摩擦角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岩体等效内摩擦角φd在工程中应用较广,也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
可用来判断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当边坡岩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即下滑力等于抗滑力Gsinθ=Gcosθtgφ+cL=Gcosθtgφd则:tgθ=tgφd 故当θ<φd时边坡整体稳定,反之则不稳定。
由图4.5.5-2知,只有A点才真正能代表等效内摩擦角。
当正应力增大(如在边坡上堆载或边坡高度加高)则不安全,正应力减小(如在边坡上减载或边坡高度减低)则偏于安全。
故在使用等效内摩擦角时,常常是将边坡最大高度作为计算高度来确定正应力σ。
表4.5.5是根据大量边坡工程总结出的经验值,各地应在工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需要说明的是:1)等效内摩擦角应用岩体c、φ值计算确定;2)由于边坡岩体的不均一性等,一般情况下,等效内摩擦角的计算边坡高度不宜超过15m;不得超过25m。
3)考虑岩体的“流变效应”,计算出的等效内摩擦角尚应进行适当折减。
4.5.6 按照不同的工况选择不同的抗剪强度指标是为了使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客观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