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指导意见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

天岛市人民政府so100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水平,根据《河北省~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及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全市下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一)继续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在去年底全市参保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80%的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力求在中央省属单位、困难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上有新突破,到~年底全市参保人数要达到28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88%,力争突破30万人。

(二)完善医疗服务管理措施,扩大医疗服务范围。规范“两定”管理,量化考核指标,并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稽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采取合同化管理,细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协议,增强协议双方的约束机制,共同保护参保人员的权益和基本医疗需求。

(三)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完善结算办法,在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基础上实行单病种结算办法,对定点医疗机构一些诊疗项目的收费,医疗保险基金设定总量控制指标。探索实行复合式结算的科学结算办法。完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议工作,与不同性质特点的医疗机构签定符合实际的协议,对“三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的使用率、药品的备药率、自费药品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费用的比率)及新增诊疗项目使用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基金的安全使用。

(四)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医保制度。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关于企事业单位不参保处罚的规定》、《关于未成年人参保办法》、《关于建立参保职工健康档案制度的规定》、《医疗救助办法》、《关于调整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比例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保证参保面的扩大和医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五)根据县区不同情况,分类指导。对财政出现赤字的县区,积极研究新的办法,努力解决欠费问题,保证医保制度正常运转。对条件好的县区,要尽快落实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六)建立医保协会。由其承担医保中介、咨询服务、技术管理培训和自律的责任,使其成为联结政府与医保企业、定点医院、定点药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二、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七)推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能转变。使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对卫生行业的服务、引导、规划、监督、规范等宏观调控上来,逐步实现由“办卫生”向“管卫生”的根本性转变。按照“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职能分设的原则,将市卫生防疫站、市职业病防治所进行整合分立,组建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区卫生监督机构行使综合卫生执法权,加大卫生行政监督,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为各类医疗机构平等、有序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八)加快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尽快出台《秦皇岛市区域卫生规划(~-~年)》,重新整合卫生资源。逐步打破医疗卫生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实行卫生工作和卫生资源的全行业管理。鼓励医疗机构之间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组建医疗集团。新增卫生资源要向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转移,向卫生人员培养、医疗条件改善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引进等领域拓展,逐步实现卫生发展方式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九)继续完善、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在对医疗机构已划分盈利性、非盈利性的基础上,做好两类医疗机构财政、税收、物价政策的落实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分类管理工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医疗机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十)积极推进卫生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逐步使医院成为独立运营的法人实体。加强对国有卫生投资的监管,努力提高投资效率,确保国有医疗资产的保值增值。按照上级有关“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要求,加快企业所办医院改制分离的进程,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国外资本、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鼓励私立医院的发展,使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进行公立医院的产权制

度改革试点工作,选择1-2个国有医院,将其资产予以拍卖或转让,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模式。

(十一)深化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按需设岗,双向选择。允许并规范公立医院职工社会兼职、从事第二职业行为,鼓励到基层和农村提供医疗服务。扩大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分配的自主权,按照岗位绩效确定工资分配,拉开分配档次,对医院管理者和主要业务骨干可实行年薪制。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

(十二)继续推进医药改革。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药品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降低药品在医院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继续推行、完善药品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集中招标采购,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二级以上医院招标采购药品金额要达到药品采购总金额的80%以上。严格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二级以上医院全面落实“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和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增强医疗服务收费的透明度。

(十三)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新进行考核验收,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取消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格。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科学

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到~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要达到60%。

(十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要求,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选择昌黎县团林乡和卢龙县蛤泊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

三、继续深化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

(十五)加大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流通企业gsp认证工作的力度。按省要求,到~年底,我市12家药品生产企业要全部完成gmp认证。对各企业的gmp认证工作,要加强跟踪

督导,加快认证进度,争取~年底全部验收合格。对逾期不能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退出市常药品流通企业也要加快gsp认证工作,对在规定期限内不达标的要坚决关停。

(十六)扶优扶强,优化医药生产结构。促进优势医药生产企业扩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增强市场竞争力。帮助有条件的医药生产企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抢占技术制高点,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药品生产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步伐,组建医药集团,增强抗风险能力。

(十七)支持优势医药流通企业的兼并扩展、连锁经营。在医药流通企业改制基础上,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网上购销等新型营销方式,降低经营成本。

(十八)继续推进药品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政府定价的组织体系,建立药品市场价格的监督机制,实施药品价格举报和投诉制度,逐步实行药品外包装印制零售价格的措施,促进市场化的药品价格机制的建立。

四、加强领导、搞好宣传

(十九)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强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建立健全例会制度和其他工作制度,加强医药卫生改革的协调和督导,落实各项医改工作。

(二十)加强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宣传工作。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医改政策和医改工作进展,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医改的认知程度和支持力度,促进医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作者:————————————————————————————————日期: ?

安龙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 情况报告 安龙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蒋发祥 (2011年6月16日) 尊敬的检查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谨代表县卫食局汇报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县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应急能力不断提高,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努力推进医改工作 (一)县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改组织机构。根据州委、州政府的要求,为加强对医改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医改领导机构,负责整个医改工作组织与领导,同时还配备专门力量,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其次,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要求密切配合、共同推进。2009年12月底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医改工作大会,会上印发了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安龙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县长作了重要讲话,分管副县长对全县医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县卫食局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落实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根据省州县医改工作的要求,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领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卫生和医疗两部分,但是由于历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区分,所以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回顾,而医院改革则作为本部分的主要线索。按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医疗改革的实际进展情况,现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划分为五个阶段,并逐一分析每一阶段改革的背景原因,具体措施及改革成果。 第一阶段 1978~1984年 背景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坚持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等一系列正确方针路线,建立了完善的农村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1981年的67.8岁,新生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降低到1981年37.6‰,孕妇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家在经济上濒于崩溃,财政基础薄弱,卫生费用紧缺;医疗卫生队伍青黄不接,领导水平、技术水平、工作效率都十分低下,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期间虽然做出过一些努力,但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很多医疗机构硬件设施落后,医生护士比例失调,护理人员不足,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知识老化;许多地方疾病多发,卫生状况差。与此同时卫生系统长期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导致我们不得不思考新的路径进行恢复性的改革的孕育。1978年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拉开了中国30年改革的序幕,一方面为医改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为卫生事业提出新的要求。 具体措施 本阶段的改革主要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同时,也包括培养相关人员业务技术,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等内容。 1979年,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提出“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医疗卫生现代化建设上,建设全国三分之一重点县”。同年,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接着又开展了“五定一奖”和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的办法,并展开了试点。传统医院管理的弊端在这一阶段逐步显露出来,随后加强医院管理的政策相继出台。1981年3月,卫生部下发了《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开始扭转卫生机构不善于经营核算的局面。在此基础上,1982年卫生部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对医院相关工作要求。 在加强对医院管理的同时,也开辟了医疗主体多元化的先河。1980年,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得到国务院批准,这为转变国有、集体医疗机构一统天下,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疗服务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促使国有医院的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

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做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做法 一、工作成效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展顺利。一是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万人,参保率100%,实际报销比例77.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10年参保4万人,参保率96.7%,实际报销比例51%。2011年已参保人员达3.7万人,参保率90.1%,目前报销比例达60%以上;2011年,新农合参合人数35.8万人,参合率95.19%,实际报销比例从2006年的37.02%提高到目前的64.23%。按照医改政策要求,将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在全省率先降低了儿科起付线。二是门诊统筹全面开展。根据省、市有关精神,县上建立完善了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方案,取消了居民医保个人帐户,并根据不同病种,对符合政策范围的门诊医疗费用依照每人每年不超过1000元和3000元两个标准,按50%的比例予以报销。县上在2010年积极探索新农合门诊统筹运行方式的基础上,2011年制定下发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方案》,普通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参合农民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80%。截止2月底,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8605人,补偿金额43.4万元。三是基本医疗筹资标准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140元提高到160元,在校学生由100元提高到120元。新农合人均年筹资水平从2006年的50元提高到2011年的230元。四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有效开展。2010年,全县共救助城乡贫困患者2694人,发放救助金1432万元,资助1.7万人参保参合,人均资助参保参合资金达到30元。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一是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有序进行。做为全省首批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8个试点县之一,在省、市有关会议召开之后,及时对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药物进行库存清理,对基层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了3次集中培训。在省、市政府及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从2010年5月25日起,在19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8个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据统计,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全县共降低就诊群众药品费用178.6万元。二是药品二次议价顺利完成。于2010年6月完成了全县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药品二次议价工作,共确定配送企业12家,药品1695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1044种。据测算,通过药品二次议价,全县药品采购价格比省级招标采购价格下降了33.25%,比2009年我县招标采购价格下降了17.38%。三是药品配送趋于规范。根据医改方案,县上及时成立了县药品配送管理中心,核定事业编制7名。制定出台了《医疗机构药品配送管理实施方案》,确定由成功竞标的12家配送企业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全部药品进行统一配送,并将县级医院使用的基本药物也纳入企业配送范畴。为切实规范企业配送行为,确保药品供应不断档,县上又制定出台了《药品配送企业阳光积分监督考核办法》及《药品配送医疗机构监督考核办法》,规定每月由县药品配送管理中心对药品供应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对配送不及时的企业进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直接取消配送资格,确保了药品配送工作的规范、合理、公开和透明。四是积极开展药品质量监管。在药品二次议价时,县药监部门提前介入,审核竞标企业资格,建立了药品配送企业档案。在日常监管中,药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584人次,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792户次;抽检基本药物目录药品21批次,不合格4批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61起,罚没款2.2万元,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32份。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硬件建设方面。县上紧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并认真实施各类卫生项目,基层医疗服务硬件建设得到了有效加强。2008年以来,争取并实施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项,累计总投资5559万元,总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2008年以来,为基层医疗机构共配备各类医疗设备3265台件,总价值700万元,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配备的8辆急救车也已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软件建设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本地培训等多种人才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

【医疗药品管理】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动各项医改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7〕37号)要求,我省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重点推进和落实以下工作任务。 一、研究制定的文件 1.制定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2.制定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3.制定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4.制定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5.制定完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6.制定我省或转发国家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省国资委负责) 7.制定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8.制定医教协同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教育厅共同牵头负责) 9.制定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10.制定建立卫生人员荣誉制度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人社厅共同牵头负责) 11.制定在部分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的指导性文件。(省编办负责) 12.制定改革完善仿制药管理政策的指导性文件。(省医改

办负责) 13.制定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文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14.制定药品购销信用管理文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以上任务只列牵头部门,未列参与部门。其中1、2项任务按国家规定时限完成;3—14项任务于国家相关文件印发后3个月内完成。 二、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 15.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范围,确定1个市(地)作为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推荐1个县(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候选县(市),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下同) 16.明确省卫生计生委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属(管)医院参加属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以齐齐哈尔市为试点,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编办、财政厅、物价监管局、人社厅负责)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让亿万百姓病有所医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北京11月6日电(吕诺、胡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百姓病有所医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任务已经明确,改革扎实推进。 ——2013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为2.65亿人、2.71亿人、8.05亿人。全国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约为75%,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为70%。 ——2013年,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20种重大疾病保障,在明确临床路径和限定费用的基础上,实际补偿比达到70%左右。 ——2013年8月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在23个

省份的94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已有7个省在全省推开,覆盖城乡居民2.1亿,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四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慈善救助等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 国务院医改办政策组负责人傅卫说,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进程,巩固和扩大覆盖面,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不断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问题。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医改的攻坚方向:“基层”将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注的重点。 2013年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巩固完善

县卫计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情况报告 尊敬的市检查组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计部门的精心的指导下,我县扎实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现将2017年医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改工作落实情况 1、公立医院改革。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编办、省发改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卫体改发〔2014〕2号)的要求,2015年4月1日我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实施。改革实施两年半以来工作平稳开展,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改革医院内部管理,转变服务方式,改善就医流程,实行先治病后付费,节假日门诊,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等,为群众就医提供更多便利,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所有药品实施零差率销售,切断了医院药品加成收入来源,增加了医疗服务收入,“以药养医”机制得以改变。2017年,药品总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从医改前的48.3%下降到39.7%,同比下降9.4%;中草药使用情况与同期相比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县中医医院门诊中药收入占门诊药品比例的84%,住院中药占住院药品费用的44%,达到了“业务量上升、药品比例下降”的预期效果。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得到

一定程度体现。伴随药品价格的下降和药品总收入的减少,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的回归。 2、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我县已于9月底开通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县人民医院为我县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已进行外出务工农民信息数据采集,可以进行跨省异地住院联网结算。 3、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县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自2011年6月20日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省级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100%。根据市卫计委《关于做好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工作的通知》(Y卫计药政发〔2016〕1号)文件要求,我县制定了《关于做好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实施办法》(X卫计函〔2016〕6号),要求全县范围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基本药物(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省增补目录的670个药品通用名中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的品种、剂型、规格)作为首选药物,优先配备使用,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品规占比达到50.9%。 4、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我县制定了《XX县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根据县域医疗技术水平及基层医疗技术力量,进一步细化病种,真正做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各级医疗机构切实调整并落实服务功

疾控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疾控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年是国民经济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推进的一年。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是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措施,事关医药卫生行业利益格局重大调整和健康发展,其根本目的是要建立新的基层医疗卫生运行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使广大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我中心认真组织落实和推进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重点完善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现将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 情况汇报如下: 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主要成效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实施居民健康工程,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年全县共建立健康档案人数人,规范建档率。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去年共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次,出健康教育专栏期,利用气象平台宣传期,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份,健康教育受益群众人次。有效地加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预防疾

病发生,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三)落实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年接种儿童疫苗达人次,儿童接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加强免疫接种率达。自年以来,消除脊髓灰质的成果得到巩固,实现了无脊髓发病状态,年我县一定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和我国政府承诺的消除麻疹的奋斗目标。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中儿童计划免疫实现了高接种率、高保护率,相应传染病有效的得到了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广大老百姓真正的享受到了国家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 (四)、重视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各乡镇指导开展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老年健康干预建档管理例,管理率。并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工作。 (五)、加强对慢性病人的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量血压,对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开展疾病咨询、指导用药和健康锻炼、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去年高血压健档管理例,管理率。辖区岁以上成人首次测血压率≥以上;糖尿病建档管理例,管理率,跟踪随访率达到。 (六)、强化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 对我县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疾病建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我国医疗改革存在问题 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这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右。同时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和农村承担基本医疗的功能不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老百姓得了病,在基层得不到有效治疗,只好奔向城市大医院。因此,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在偏远农村地区看病更难现象凸现。 2、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公益性淡化 我国对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非常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家每年给医院的补贴常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群众看病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负担医院工资、奖金、买设备、盖病房。政府为了弥补补偿不足,允许医院对购进药品加成15%,这就意味着,药品进价越高医院收入越多。没有合理的制度机制控制,“以药养医”于是泛滥。有人戏称“天使”下凡至人间,非人非鬼。的确,中国的医改,让白衣“天使”增添更多的困惑、更多的无奈。“人鬼”情结,多年来医生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徘徊,医院在公益与市场之间摇摆。 3、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农村医疗没有一套完整的农村医疗保障法律体系,缺乏法律规范。缺乏法律规范是导致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至今仍然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薄弱之处。许多农村人口因为经济收入较低,一旦生病,就会产生“因病致贫”的后果。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大大危害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现行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导致如下结果:一是上述人群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个人及家庭面临的医疗风险难以化解,从而带来经济、社会方面的消极后果。二是在一部分人有医疗保障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体制外人员以各种方式侵蚀体制内医疗资源的问题。 二、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思考 1、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医疗药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服务模式的改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在各级医院普遍运用。初建的网络都是用传统的布线方式来进行的。在运行过程中,网络管理员最能体会到的是良好的布线系统对网络的稳定运行、顺利传输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新型的综合布线系统是指按标准的、统一的和简单的结构化方式编制和布置各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各种系统的通信线路,包括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监控系统、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它将相同或相似的线缆(如对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缆)、连接硬件组合在一套标准的且通用的、按一定秩序和内部关系而集成为整体,因此,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医院信息化系统是综合布线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医院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 医院综合布线是一个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又是所有其他系医院综合布线系统的承载平台。它将语言、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也使医疗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与传统布线相比,综合布线有着许多传统布线无法企及的优越性。表现为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特点。一次性布线后,确保在15~25年内系统性能不会下降,功能不会落后,更不会如传统布线方法那样,因为网络配置变化而重复土木工程,破坏建筑物的原有结构,增加不必要的投资。可以说综合布线真正达到了一次性投资,多年受益,充分利用好医院的医疗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医疗流程,完善医疗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医院楼宇建筑设计的同时,就要充分考虑医院建筑物整体和区域性的功能定位与医疗流程,合理进行结构化的综合布线设计,为医院未来信息化发展应用做好基础。曾经有人说综合布线系统如同人脑的神经系统,可见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 2 综合布线的标准、原则 医院布线与其他行业布线一样需要遵循行业通用的标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及测试标准和规范主要有:《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2002》、EIA/TIA 568B 《商业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商业建筑物通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 《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TIA/EIA TSB67《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性 能现场测试规范》等,国内标准和规范有:CECS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等。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具有标准、设计、施工及信息界面的无源系统,不包括任何相关的有源连接设备。医院综合布线系统以标准化模块化、安全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网络互通,资源共享性、系统冗余及可扩充性为设计原则,并对其服务的设备有一定的独立性。 3 医院综合布线的设计与架构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求物理拓扑结构为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各分子系统相互独立,每个分子系统的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支持多种网络结构,既支持集中网络,又能支持分布式网络系统,通过统一规划和模块化设计,满足语音和数据信息点的即插即用和随时互换,建立的系统能够支持综合业务数字网络传输,并方便地与Internet或数据专网互联。选用灵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医改“改道”谁见曙光?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的结论出现在媒体上的时候,医改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热的温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很快,到8月3日时,卫生部官方网站就全文公开了卫生部部长高强关于医疗改革思路的最新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今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并表示方案“初步确定了试点城市”。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历经2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征程之后,竟煮成了“夹生饭”: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医改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痛定思痛的医改走向最终会为谁带来机遇的曙光? 医改失败:未瞄“靶”射“箭” 医改一直朝解决药价虚高的方向努力,但在执行的具体过

程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却偏离了轨迹,导致了与初衷背道而驰的后果 在人们的表面理解中,医改的不成功就是表现在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贵的事实上,所以,将所有的诟病一股脑地推给了医疗机构,在人们的口舌争议甚至尖刻指责中,医疗卫生机构再次处在风口浪尖上,处境尴尬。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多少有点不公平。 有资深人士指出,其实,纵观整个医改过程,药价问题其实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既复杂,又相当敏感。也许到现在为止,也没人能够说得清楚,药价虚高到底是谁的责任?是医疗机构的以药养医,还是药业本身的不合理定价以及流通环节混乱所造成的? “事实上,医改一直朝解决药价虚高的方向努力,但在执行的具体过程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却偏离了轨迹,导致了与初衷背道而驰的后果。”中国医疗产业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腾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药品流通领域相当混乱,药品价格层层加码;另一方面,医院也乐于依靠药品的收入增加收益,加之医生存在回扣的行为,使药价虚高成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之相配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也在加速进行.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受众最广、变革最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息息相关的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权益,成为最受瞩目的国家政策,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 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和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又在农村发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些都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保障职工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却暴露出了很多的缺陷。主要体现为(1)由于企业规模不同、效益不同、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不同,医疗费用的负担很不均衡;(2)是这种制度导致的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越来越多,企业和国家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使国家、企业和职工都受到损害。 数据显示,从1978年至1988年,我国职工人数上涨30,而同期的医疗费用却上涨414;人均医疗费用上涨310;1988年以来我国医疗费用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同期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是1992年以来医疗费总额的增长明显钝化。自1991年至1994年职工的总医疗费增长分别为17、18、23、21。与工资总额同期增长率13、19、25、35相比,人均医疗费的增长1992年以后也低于人均工资的增长,1994年甚至低于消费价格指数25的涨幅。北京、上海等一般被认为医疗费增长较快的地区,实际上医疗费增长也都低于工资增长,甚至天津、辽宁等国有企业集中的地区医疗费增长不足10。 这种相对钝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医疗事业总体投入不足、尝试性改革抑制过渡消费、国企经营状况的恶化导致的无力负担、医疗消费的改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种种原因说明了一点事实——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消费水平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得到相应的提高。这种国民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长此以往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现实中,由于人口老龄化、科技进步、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们医疗需求提高等原因造成医疗费用的上升,所有这些都冲击并推动着原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变革。 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内容 国家进行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改革尝试自1994年开始,在九江和镇江试点进行以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为基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1996年在全国57个城市扩大试点。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简称《决定》)发布以来,1999年、2000年,国务院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又陆续出台了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以《决定》为主体,以10多个密切相关配套政策为支撑的政策体系,这标志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这一政策体系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统一的政策依据。 改革的目标是自1998年起用3-5年的时间,以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核心,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基础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根据人口和经济特征,通过多种形式解决医疗风险,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

我国新型医疗体制改革具体内容及变化

我国新型医疗体制改革具体内容及变化 1.主要内容 1.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2.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3.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4.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5.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 6.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7.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管; 8.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9.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2.变化: 公益性列首位,将取消药品加成收入,鼓励社会力量办非营利性医院 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定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 亮点1 公益性位居首位 名为“公立医院”,实则是“营利”医院———近20多年来,我国的公立医院日益为“名不副实”而尴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昨日公布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便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有关专家表示,这意味着我国公立医院将重新回归公益性,这也是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题的正道。 亮点2 取消药品加成收入 指导意见,对饱受诟病的以药养医机制“开刀”。意见提出,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指导意见指出,对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亮点3 非公医院一视同仁 指导意见规定,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院留出足够空间。 亮点4 公立医院统一管理 针对公立医院管理多头现象,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实行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和全行业监管。 亮点5 引保险解决医患纠纷 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协调机制,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的举措。 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要点 指导思想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总体目标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