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二辑练十一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练(十九)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徽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
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①杜干请,法度复振。
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
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
”盗感之,乃止。
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饮奉蔚,留信宿去。
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
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
”父丧,客梁、汉。
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
张濬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
徽太息曰:“王室方复,②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
”不肯起。
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
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
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
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益之人尽矣。
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
”帝曰:“然。
”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有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杜让能将兵诛讨,徽谏曰:“岐,国西门。
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
”不听。
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③,责将帅,非臣职也。
”既而师果败。
(节选自《新唐书·牛徽传》,有删改) [注] ①柅(nǐ):止,遏制。
②(kuài):仓库。
③蓍(shī)龟:指卜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B.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C.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D.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解析:选C 本题适合运用排除法。
练(二十)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
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
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
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
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
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休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
”康曰:“已诺之。
”竟往。
康卒,子植幼。
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
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
”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
绍圣初,章惇为相。
惇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
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
”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
惇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
秩满..,惇犹在相位。
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
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
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
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
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
”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选自《宋史·邵伯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B.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C.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D.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解析:选D 从专有名词“诸贤”分析,其谓语是“南迁”,由此判定“迁”后面要停顿,排除A、C两项。
练(十六)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
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
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
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谟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
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
”行省从之。
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
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
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
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
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
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
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比至,累章极论之。
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
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劾之。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
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解析:选B分析可知,日本是“远征”的对象,“日本不可涉海远征”中间不可断开。
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
蚤孤,事母孝。
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
中绍兴五年进士第。
知温州瑞安县。
俗号强梗,吏治尚严,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
听讼咸得其情。
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殿中侍御史吴芾荐为检法官,迁监察御史。
孝宗初.元.,金.主褒新立,求和,而中原..旧人多求归,诏问何以处此,良翰言:“议和,复纳降,皆非是。
必定计自治,而和不和,任之乃可。
”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金再移书求故疆,良翰言:“中原皆吾故土,况唐、邓、海、泗①又金渝盟后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为言而归之?”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与张浚议事乖牾。
良翰劾之,上曰:“正志亦无罪。
”良翰言:“陛下使浚守淮,则任浚为重,一郎官为轻,且正志居中,浚必为去就。
”上悟,出正志为福建漕运。
杨存中为御营使,总殿前军,良翰言:“存中久擅兵柄,太上皇...罢就第,奈何复假使名?宜慎履霜之戒②。
”疏三上,存中竟罢。
良翰在谏省,成恭皇后受册,官内外亲属二十五人,良翰论其冗,诏减七人。
进给事中。
改礼部侍郎,不拜。
召为太子詹事,既见,上属以调护之责。
一日,召对选德殿,出手书唐太宗与魏徵论仁德功利之说,俾极陈今日所未至者。
良翰退,上疏。
上为之嘉叹,诏兼侍讲。
未几,以疾告老。
卒,年六十五。
光宗立,特谥献肃。
(选自《宋史·陈良翰传》,有删改) [注] ①唐、邓、海、泗:指当时的唐州、邓州、海州、泗州。
②履霜之戒:指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
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B.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C.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D.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解析:选A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练(十三)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
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
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
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
见者肃然。
(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解析:选C “三十八年十一月”,表示时间,“日有食之”为主谓句,句式完整,故应在“日有食之”前断开,排除B、D两项。
第24天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一)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父希尧。
晋有天下,希尧累历清显。
思恭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
天福中,希尧任棣州刺史。
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
开运初,刘继勋控制同州,辟为掌书记。
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
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
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那么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
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
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取胜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
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准,令知州事。
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
”帝壮之,赐窄衣、金带、钱二百万,仍以塗,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俄而回鹘入贡,路出涉诸部,令别赍金帛以遗之。
思恭下车..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
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
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医生、知扬州。
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
太宗即位,迁将作监、知秦州。
坐擅借官库银造器,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发。
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那么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B.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那么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 C.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那么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 D.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那么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解析:选C 解答此题,第一要大致明白得句意并注意观看句式结构。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练(十四)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
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
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
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
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
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
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
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选自《明史·彭时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B.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C.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D.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解析:选B “引义”的主语是“时”,“咨之”与“时”中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
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逾年参大政,前此..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未有也。
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
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
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
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
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
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
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选自《明史·彭时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B.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C.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D.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解析:选B “引义”的主语是“时”,“咨之”与“时”中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
练(十七)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靳德进,其先潞州人,后徙大名。
祖璇,业.儒。
父祥,师事陵川郝温,兼善星历。
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
国初,刘敏行省..于燕,辟.祥置幕下,佩以金符。
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
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
德进为人材辨,幼读书,能通大义。
父殁,益自刻励,尤精于星历之学。
世祖命太保秉忠选太史官属,德进以选,授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蚀躔次、六气侵沴,所言休咎.辄应。
时因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
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
从征叛王乃颜,揆度日时,率中机会。
诸将欲剿绝其党,德进独陈天道好生,请缓师以待其降。
俄奏言:“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
”帝从之,遂著为令。
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预.在行,凡攻战取胜,皆豫克期日,无不验者。
亦间言事得失,多所裨益。
成宗即位,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之原,帝嘉纳之。
授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
都城以荻苫廪,或请以瓦易之,帝以问德进,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
”议遂寝。
敕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必使德进预焉。
所建明多见于施行。
寻以病丐.闲。
仁宗时在东宫..,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
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
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力辞不允。
以疾卒于位。
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文穆。
(节选自《元史·靳德进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璇,业.儒业:以……为业B.所言休咎.辄应咎:凶,不吉利C.德进预.在行预:预先D.寻以病丐.闲丐:请求解析:选C 预:参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省,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练(十八)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
祖梦奇,户部..侍郎。
蒙正,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昇州。
未几,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上谓之曰:“凡士未达,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及列于位,当尽其所蕴,虽言未必尽中,亦当俾协于道。
”李昉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
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
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
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
俄丁内艰,起复。
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
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
况天下才能,不沾寸禄者多矣。
今臣男始离襁褓,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
”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
至道初,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真宗即位,进左仆射。
六年,授太子..太师..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封莱国公,又封许。
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
陛辞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
上谓蒙正曰:“卿诸子孰可用?”对曰:“诸子皆不足用。
有侄夷简,任颍州推官,宰相才也。
”夷简由是见知于上。
富言者,蒙正客也。
一日白曰:“儿子十许岁,欲令入书院。
”蒙正许之。
及见,惊曰:“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
”令与诸子同学,供给甚厚。
言之子,即弼也。
后弼两入相,亦以司徒致仕。
其知人类如此。
许国之命甫下而卒,年六十八。
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选自《宋史·吕蒙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B.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C.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D.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解析:选C “升殿”构成动宾结构,“殿”作“升”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由此可排除B项。
基础组合练11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断句(用时:30分钟)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收拾散(sàn)漫的记忆,写下一些飘零的读白。
似乎未及谈笑,世事却已白云苍狗,皱纹爬在沧桑(shāng)的脸上,回首曾经的人和事,晃如隔世。
B.阳光透过落地的丝绒帷幔直射进来,映在钢琴上,也映在琴键上骨节分明的手指。
于是,指尖便流出阳光的味道、流水的潺(chán)湲(yuán)、风中落叶的脆响。
C.偶尔有风,不同于昔(xī)时的风;偶尔有风,我已有爱人相偕(xié);偶尔有风,梨花的芬芳飘在心中;偶尔有风,千头万序寄寓点点字迹里挥送。
D.生活中还有一种让你不能离开又须臾(yú)也不曾真正拥有的东西,那便是音乐了。
当音乐飘动时,人便兴奋,当乐声袭来时,烦燥便悄(qiāo)然逝去了——这也便是音乐的魅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瓦当代表的当然是过去的岁月,它是宫殿中最不起眼的部件,使我兴味盎然的是这些凝固的泥巴上边,附着工匠的浪漫和情趣,他们的地位卑微如蝼蚁,却也不放过这种表情达意的方寸之地。
【甲】“长毋相忘”,多么好啊!瓦当上的文字。
它们让人想起爱情、故友、青春、少年……一枚瓦当大致的年份,通常会引导我们的思绪追溯那个年份的许多陈迹。
平日,我们的思维在现实的琐屑中,纠缠着难以越出,以至变得多实惠少浪漫。
瓦当的出现给人虚空和梦幻,特别是夜间在陌生的空间行走时,会被玄虚笼罩。
如果一日间接近的古物太多,心灵就会倾斜未平,脑海中总是有不同时代的风来雨往,令人难以入梦。
【乙】倾听来自久远时空的雪泥鸿爪和半夜惊魂,都会觉得出自家中瓦当、陶罐、青花瓶一类的腹中,是它们发出的古怪言语。
在地下沉沉入睡,应是它们最合适的居所,它们和地下的一切,共同构成那个世界寻常的一部分。
在地下世界里没有贵贱之分,黑暗中不辨你我。
我注意这种现象很久了,当年的帝王贵胄和山野草民,在地底都一般形骸,肉去骨存,都一样难以入目。
24 古诗文基础小题强化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胡安国,建宁崇安人。
三试于礼部,绍圣四年中进士第。
高宗即位,以给事中召。
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颐浩大喜。
乃上奏曰:“胡安国屡召,偃蹇不至,今始造朝,又数有请。
”落职。
五年,除徽猷阁待制、知永州,安国辞。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B.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C.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D.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解析:选C。
先比较四个选项,确定断句重点“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意思完整,并且在“者”处停顿,正确。
排除B项和D项。
A项“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断句错误。
据此可确定答案。
【参考译文】胡安国,建宁崇安人。
他三次参加礼部考试,绍圣四年考中进士。
高宗即位后,以给事中的官职征召胡安国。
起初,吕颐浩都督江上还朝后,打算除掉异己,还没想好计策,有人指点他(叫他)将异己者说成是朋党,并说:“在宫中的朋党首领,应当首先铲除。
”吕颐浩听后非常高兴。
他就上奏说:“胡安国屡次被征召,傲慢不来,现在才到朝廷,却又屡次有请辞。
”胡安国因此被罢黜官职。
绍兴五年,任命胡安国为徽猷阁待制、知永州,胡安国推辞。
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服丧期满。
我国古代的服丧制度有一定的规格和时间等规定,又分为五服。
B.便籴是宋朝政府购买粮草等战略物资时的一种商业性活动,其特点是相对方便。
C.“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开国皇帝。
D.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
练(十一)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
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
少从军,挽强为第一。
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
都监,主管麟府军马。
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
..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
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
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
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
”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
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
召还宿卫,改马军。
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
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
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
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
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
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
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
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选自《宋史·郝质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解析:选B 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
根据句意,“为贼焚”做“虑”的宾语,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D。
“千辞”结构完整,“亭焚,吾任其责”是“质曰”的
内容,其中“质”做主语,“曰”为谓语,“质曰”不可断开,所以排除C,选择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夏,党项羌族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为夏国,因为在中原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划,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谥,即谥号。
古时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
在《鸿门宴》中就提到,项伯和刘邦曾约为婚姻。
解析:选C “赞颂”一词表述片面,谥号有褒有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郝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
在护送军需物资时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
他身先士卒,斩杀、缴获数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打败敌军。
B.郝质言而有信,重情重义。
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他到文彦博帐下主动承担责任;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
C.郝质治军严明,生活节俭。
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历侍多君,均受重用。
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担任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
解析:选C “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错,原文是“食不重肉”,意思是吃饭少吃肉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5分)
译文:
(2)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
”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辗转作战并追赶败北的敌兵,于是修复了宁远各栅,来阻塞敌人的交通要道。
(得分点:“堑”“逐北”“冲”
各1分,句意2分)
(2)郝质跑到(文彦博)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去的,罪过是在我这里,希望(让我)代替蔺千受死。
”文彦博钦佩他的正义,释放了他们两个。
(得分点:“趋”“愿”“壮”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郝质字景纯,是汾州介休人。
年幼参军,拉硬弓是第一名。
担任殿前行门,换任供奉官,担任府州驻泊都监,掌管麟府军马。
与田朏率军护送军需物资到麟州,途中遇到西夏的几千骑兵劫夺,郝质前行开路,奋力作战,斩杀、缴获数百匹马。
又与田朏巡视边疆,到了柏谷,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辗转作战并追赶败北的敌兵,于是修复了宁远各栅,来阻塞敌人的交通要道。
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联名推荐他,并且上奏章分条向皇上陈述他前后立功的情况,皇帝破格提拔他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
大名贾昌朝又推荐他为路钤辖。
皇帝派他征讨贝州,文彦博到了,命令他部署城西。
河上有一个亭子很壮观,文彦博担心被敌人焚毁,派小校蔺千看守,而郝质派蔺千到其他营地考察作战武器,蔺千推辞,郝质说:“(如果)亭子被焚毁了,我承担这个责任。
”蔺千(就)离开了,而亭子被焚毁了。
文彦博将要斩杀蔺千,郝质跑到(文彦博)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去的,罪过是在我这里,希望(让我)代替蔺千受死。
”文彦博钦佩他的正义,释放了他们两个。
郝质从此更加出名。
贼人被平定,郝质升迁为六宅使,历任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等职,还兼任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
郝质奉诏在丰州修筑城墙,晋升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
皇帝召他回京宿卫,改任马军。
英宗即位,他任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封为安德军节度使,担任殿前副指挥使。
神宗即位,改任安武军节度使,担任都指挥使。
元丰元年,(郝质)去世,皇上亲临他的丧礼,追赠他为侍中,谥号武庄。
郝质治理军队有纲纪规章,违反纪律的人不宽恕,同时,犒赏也很丰厚,公款不够,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
平时自己需求的日常供养简单,吃饭少吃肉食,笃守信义。
田朏因没法拯救而死去,郝质写奏章说明他以前的功劳,(朝廷)让他的一个孙子做了官。
在并州,他与朝士董熙交好,约为儿女亲家。
董熙死后,董家贫困没有依靠,郝质已经是节度使了,最终把女儿嫁到了董家。
他自从做官,不看重自己的功劳和资历,他的地位从低微到显贵,都凭功劳的大小逐次升迁。
二、保5争9的古诗歌(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5~6题。
宿芥塘佛祠①
贺铸
青青②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底许③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注] ①诗人当时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
②:大麦。
③底许:几许,多少。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麦欲抽芒”点明春末的物候,以“东风晚更狂”写风势变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庄稼的担忧。
B.“微径断桥寻古寺”,以“微径”“断桥”衬托出寺庙僻静冷落略带荒凉的特点,极具画面感。
C.“短篱高树隔横塘”,描绘了寺庙周围错落有致的环境,暗示了探幽寻寺之路的曲折萦回。
D.全诗写入寺过程,层次井然:先写进入庭院;再写傍晚燃香;末写在寺内长廊看到满是故人的题字。
E.全诗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为序,意在表现诗人投宿古寺途中由“倦”到“忘”的心理变化过程。
解析:选AE A项,“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庄稼的担忧”无中生有。
E项,不是“意在”表现“途中”的心理变化。
6.[夺高分自选题]尾联说“底许暂忘行役倦”,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暂忘”的原因。
(6分)
答: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诗人暂时忘却行役之倦的原因,应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首联点明时节,此时诗人正是阅田劳倦的时候,故投宿古寺,可以暂时摆脱繁忙的公事,暂离疲倦;颔联写了寺庙的幽僻,颈联写了寺庙的清幽宁静,让人心神自在,这种外在环境氛围让诗人忘却疲倦;尾联写自己看到了故人的题字,十分欣慰,因而忘却疲倦。
参考答案:①诗人每天以阅田为务,投宿古寺,暂离行役的劳倦;②寺处幽僻之地,杨花飘落,柏子燃香,自在清净;③见到故人的题字,诗人感到慰藉。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