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 格式:docx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0
课时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习目标] 1.说明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示意图,阐明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
(综合思维)3.学会阅读等压线图,在等压线图中分析风力、风向等。
(地理实践力)1.风形成的过程和原因(1)过程:地面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风。
(2)原因: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风形成的作用力(1)A:水平气压梯度力①方向:__________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________。
②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__。
③对风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2)B:摩擦力①方向:与________相反。
②大小: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③对风的影响: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________风速。
(3)C:地转偏向力①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
②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地区为零。
③对风的影响:只改变________,不改变风速。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类型受力最终风向图示理想状态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________,由高压指向低压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风向的确定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一、课标解析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重点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对气压带和分带分布的影响;重点掌握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的特点、分布状况,并能够阅读和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示意图。
学会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判断气候类型。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概念:成因:意义:假设条件:过程:先是赤道与极地间的,再是,最后近地面形成压带和个风带。
动:随南北移动而移动。
北半球夏季移,冬季成因:对气压带的影响表现:季风:的影响因素 、 、 、三、典题解析1、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
图中 A 处的气压名称 ,气候类型是 。
(2)图中B 盛行 季风,附近洋流 名称为 。
(3)图中C 处盛行 季风,此时洋 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
(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
(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是看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和风向箭头,以此来确定月份和相应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并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
从图上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为低压中心,风从印度洋、太平洋向大陆吹,可以判断出该图表示的是7月份。
再从印度所处的位置可判断其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海水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向东运动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东亚吹东南季风,附近为日本暖流。
答案:(1)7月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热带季风气候 (2)东南 日本暖流(3)西南顺(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5)因东亚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其热力差异明显,季风环流最典型。
2、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解析: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如从甲、乙两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60°处入手,仔细观察,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2、由“热力”原因(冷热不均)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气压带、__________气压带 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气压带、: ___________气压带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夏季_____移,如夏至日,赤道低压带全在赤道以_____。
冬季_____移。
如冬至日,赤道低压带全在赤道以_____。
①在下图中写出6个风带和7个气压带。
②画出北半球的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② ① 甲 600 乙1.(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传,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传,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是信风带B .②是温和湿润的气流C .甲点位于30°N 附近D .乙点位于赤道附近 读右图,完成3题。
3.若此图为北半球中纬环流圈,②为近地面风向,则其为A .东北信风B .东南信风C .中纬西风D .极地东风读关于大气运动的简图,完成4~5题:4.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 .①极地高气压带B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C .③东南信风带D .④副极地低气压带 5.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近地面共有6个气压带、6个风带B.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同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 空白部分表示风带。
回答6-7题。
6.图中字母a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60ººº60ºº30ºº ººD .极地高气压带7.图中字母b 处所示的风向是 ___________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8~10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学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______有规律性____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太阳辐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之间热量差异——大气不断运动,交换输送热量3.三圈环流的形成:(1)形成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_____热量差异___和___________地转偏向力_____。
(2)类型: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3)气压带、风带分布图(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a.原因: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b .规律( 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图二、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气压带相对完整。
(2)北半球:2.季风环流(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全年受__________控制,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__________控制,温和多雨。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1.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图: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图3-2-4 所示。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例1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______有规律性____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太阳辐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之间热量差异——大气不断运动,交换输送热量3.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_____热量差异___和___________地转偏向力
_____。
(2)类型: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
(3)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原因: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b .规律( 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图
二、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
匀,气压带相对完整。
(2)北半球:
2.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
热力性质的差异。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
年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全年受__________控制,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
__________控制,温和多雨。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图: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图3-2-4 所示。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例1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图中⑥气候类型受甲图中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风带)控制(填字母)。
(2) 乙图中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3)试分析③气候类型在亚洲南部分布最典型的形成原因。
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
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
___________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__________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
(4)当③地草木枯黄时,④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1.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1)由纬度位置确定南、北半球和温度带。
(2)由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
(3)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全球气候模式图,结合洋流的分布来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要素气温、降水资料来判读气候类型:
(1)以温定球——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根据气温曲线图判
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7 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
半球;反之,1 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例3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3-2-8),回答(1)~(2)题。
(1)有关以上四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全年高温多雨B.乙全年炎热干燥
C.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D.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有关以上四种气候类型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乙主要是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C.丙主要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D.丁主要是全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例4
读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图3-2-9),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2..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
A.亚马孙平原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D.西欧地区
考点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1)1 月份的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
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图3-2-10)。
(2)7 月份的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例5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D东南风
例6图3-2-13 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7 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回答
1.导致该大陆1、7 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③地形起伏④洋流分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1 月份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B 西南C东北 D 西北
练习
1读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图3-2-14),完成1~3 题。
1.P 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B.
2.Q 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极地东风 C.干冷的中纬西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4.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正确的是()
A.低纬信风影响下,低温湿润B.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寒冷干燥
C.盛行西风影响下,高温多雨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炎热干燥
5读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
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2-15),完成第5 题
.岩石的风化最深处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6.下图为某月北纬30°附近地面(或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图,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以推知与该图情况相吻合的时间是()
A.1 月B7月C 4月D 10月
7.读某地某月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3-2-17),回答问题
(1)图中A 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该图表示的是____月(1/7)海平面及地面的气压分布状况。
造成A、B两处气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该月受气压中心A 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_______(西北/东南)风,气候特点是________;此时地中海沿岸受______(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影响,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当D 地盛行西南季风时,请说明其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
广东高考
8.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图8)
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_______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 。
(4分)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________ 、______ 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4分)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6分)
9.(28分)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9).
(1)2011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4分)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控制,地带性植被是。
(4分)
10.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
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