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第三章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2
《结构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3001 ( A, C )3002 H ab =∫ψa [-21∇2- a r 1 - br 1 +R 1 ] ψb d τ =E H S ab + R 1 S ab - ∫a r 1ψa ψb d τ= E H S ab + K因 E H = -13.6e V , S ab 为正值,故第一项为负值; 在分子的核间距条件下, K 为负值。
所以 H ab 为负值。
3003 ∫ψg ψu d τ=(4 - 4S 2)-1/2∫(ψa s 1+ψb s 1)((ψa s 1-ψb s 1)d τ = (4 - 4S 2)-1/2∫[ψa s 12 -ψb s 12 ] d τ= (4 - 4S 2)-1/2 [ 1 - 1 ] = 0故相互正交。
3004 ( C )3006 描述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叫分子轨道。
两个近似 (1) 波恩 - 奥本海默近似 ( 核质量 >> 电子质量 )(2) 单电子近似 (定态)3007 单个电子3008 (B)3009 (1) 能级高低相近(2) 对称性匹配(3) 轨道最大重叠3010 不正确3011 (B)3012 ψ= (0.8)1/2φA + (0.2)1/2φB3013 能量相近, 对称性匹配, 最大重叠> , < 或 < , >3014 正确3015 不正确3016 σ π π δ30173018 z3019 (C)3020 π3021 σ轨道: s -s , s -p z , s -d z , p z –p z , p z -2z d , 2z d -2z d ,π轨道p x –p x ,p x –d xz ,p y –p y ,p y –d yz ,d yz –d yz ,d xz –d xzδ轨道:d xy -d xy , d 22y x -- d 22y x -3022 σ δ π 不能 不能3023 (B)3024 原子轨道对 分子轨道p z -d xy ×p x -d xz πd 22y x -- d 22y x - δ2z d -2z d σp x –p x π3025 1σ22σ21π43σ2 , 3 , 反磁3026 d xy , δ3027 p y , d xy3028 C 2 ( 1σg )2( 1σu )2( 1πu )2+2 s -p 混杂显著.因1σu 为弱反键,而1σg 和1πu 均为强成键,故键级在2-3之间.3029 N 2: (1σg )2(1σu )2(1πu )4(2σg )2O 2: σ2s 2σ2s σ2pz 2π2px 2π2py 2π2px *π2py *1或 ( 1σg )2(1σu )22σg 2(1πu )4(1πg )23030 ( 1σg )2( 1σu )2( 1πu )4( 2σg )2的三重键为 1 个σ键 (1σg )2,2个π键 (1πu )4,键级为 3( 1σu )2和(2σg )2分别具有弱反键和弱成键性质, 实际上成为参加成键作用很小的两对孤对电子,可记为 :N ≡N: 。
《结构化学》第三章习题3001 H 2+的H ˆ= 21∇2- a r 1 - b r 1 +R1, 此种形式已采用了下列哪几种方法: ------------------------------ ( )(A) 波恩-奥本海默近似 (B) 单电子近似(C) 原子单位制 (D) 中心力场近似3002 分析 H 2+的交换积分(β积分) H ab 为负值的根据。
3003 证明波函数 ()()()()b a b a ψψψψψψS S s 1s 121u s 1s 121g 221221--=++=是相互正交的。
3004 通过变分法计算得到的微观体系的能量总是:----------------- ( )(A) 等于真实基态能量(B) 大于真实基态能量(C) 不小于真实基态能量(D) 小于真实基态能量3006 什么叫分子轨道?按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做了哪些近似以后才有分子轨道的概念?这些近似的根据是什么?3007 描述分子中 _______________ 空间运动状态的波函数称为分子轨道。
3008 对于"分子轨道"的定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电子在空间运动的波函数(B) 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的波函数(C) 分子中单电子完全波函数(包括空间运动和自旋运动)(D)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的新轨道3009 试述由原子轨道有效地形成分子轨道的条件。
3010 在 LCAO-MO 中,所谓对称性匹配就是指两个原子轨道的位相相同。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3011 在LCAO-MO 方法中,各原子轨道对分子轨道的贡献可由哪个决定:----------------- ( )(A) 组合系数 c ij (B) (c ij )2(C) (c ij )1/2 (D) (c ij )-1/23012 在极性分子 AB 中的一个分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在 A 原子的φA 原子轨道上出现的概率为80%, B 原子的φB 原子轨道上出现的概率为20%, 写出该分子轨道波函数 。
习题卷1.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CCI4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C.熔点由低到高:Na<Mg<AlD.晶格能由大到小:NaI>NaBr>NaCl>NaF2.下列有关金属晶体判断正确的是A.简单立方、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B.钾型、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C.镁型、配位数8、空间利用率74%D.铜型、配位数12、空间利用率74%3.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硬度:Li>Na>KB.熔点: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C.第一电离能:Na<Mg<AlD.空间利用率:六方密堆<面心立方<体心立方4.X、Y、Z、M、R、Q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1)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
基态Q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
(2)X的氢化物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最小范围是____________。
(4)甲、乙是上述部分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甲+乙→丙十水。
若丙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5)M的氢化物是常见溶剂,白色硫酸铜粉末溶解于其中能形成蓝色溶液,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6)Z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为体心立方堆积,设Z原子半径为rcm,则Z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cm3(写出表达式,假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其结构特点。
(1)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常见单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a.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b.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金刚石中C-C<石墨中C-Cc.晶体的熔点:金刚石<石墨d.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角:金刚石>石墨(2)某石蕊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
第三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D轨道能级分裂
2.晶体场稳定化能
3.姜-泰勒效应
4. 分裂能
5. 成对能
6. 光谱化学序列
二、简答和论述题
1. 画出d轨道分别在八面体场、四面体场和平面正方形场中的能级分裂示意图,并以八面体场为例解释d轨道能级分裂的原因。
2.画出d电子在八面体场中强场情况下的电子排布形式。
3. 写出具有理想的正八面体构型的络合物的d电子结构。
4. 什么是有机金属络合物和原子簇化合物,并各举两例。
三、计算题
1. 计算d7电子分别在八面体场高自旋、低自旋以及四面体场高自旋情况下的晶体场稳定化能。
习题1. CO 是一个极性较小的分子还是极性较大的分子?其偶极矩的方向如何?为什么?2. 下列AB型分子:N2,NO,O2,C2,F2,CN,CO,XeF中,哪几个是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是失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3. 按分子轨道理论说明Cl2的键比Cl2+ 的键强还是弱?为什么?4. 下列分子中,键能比其正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键能比其负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O2,NO,CN,C2,F25. 比较下列各对分子和离子的键能大小:N2,N2+( )O2,O2+( )OF,OF–( )CF,CF+( )Cl2,Cl2+( )6. 写出O2+,O2,O2–和O22–的键级、键长长短次序及磁性。
7. 按分子轨道理论写出NF,NF+ 和NF–基态时的电子组态,说明它们的键级、不成对电子数和磁性。
8. 判断NO 和CO 哪一个的第一电离能小,原因是什么?9. HF分子以何种键结合?写出这个键的完全波函数。
10.试用分子轨道理论讨论SO分子的电子结构,说明基态时有几个不成对电子。
11.下列AB型分子:N2,NO,O2,C2,F2,CN,CO,XeF中,哪几个是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是失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12.OH分子于1964年在星际空间被发现。
(a)试按分子轨道理论只用O原子的2 p轨道和H原子的1 s轨道叠加,写出其电子组态。
(b)在哪个分子轨道中有不成对电子?(c)此轨道是由O和H的原子轨道叠加形成,还是基本上定域于某个原子上?(d)已知OH的第一电离能为13.2eV,HF的第一电离能为16.05eV,它们的差值几乎与O原子和F原子的第一电离能(15.8eV和18.6eV)的差值相同,为什么?(e)写出它的基态光谱项。
13.试写出在价键理论中描述H2运动状态的、符合Pauli 原理的波函数,并区分其单态和三重态。
第3章双原子分子的结构与分子光谱习题答案1. CO是一个极性较小的分子还是极性较大的分子?其偶极距的方向如何?为什么?解:CO是一个异核双原子分子。
其中氧原子比碳原子多提供2个电子形成配位键::C=0: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的高,但是在CO分子中,由于氧原子单方面向碳原子提供电子,抵消了部分碳氧之间的电负性差别引起的极性,所以说CO是一个极性较小的分子。
偶极矩是个矢量,其方向是由正电中心指向负电中心,CO的偶极距4 = 0.37 10-30c m,氧原子端显正电,碳原子端显负电,所以CO分子的偶极距的方向是由氧原子指向碳原子。
2. 在N2, NO , O2, C2, F2, CN, CO, XeF中,哪几个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失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解:就得电子而言,若得到的电子填充到成键电子轨道上,则AB-比AB键能大,若得到得电子填充到反键分子轨道上,则AB-比AB键能小。
就失电子而言,若从反键分子轨道上失去电子,则AB+比AB键能大,若从成键轨道上失去电子,则AB+比AB键能小。
2 2 4 2(1) N2 :(1「g) (1%) (V:u) (2^) 键级为3N2 :(l-g)2(l u)2(V:u)4(^g)1键级为2.5N2—:(16)2(1%)2(1L)4(26)2(2二u)1键级为2.5N2的键能大于N2+和N2的键能(2) NO : (1-)2(2-)2(1T)4(3-)2(27.)1键级为 2.5NO : (1;「)2(2二)2(1二)4(3二)2键级为32 2 4 2 2 ”NO:(1G (2G (1 二)(3匚)(2二) 键级为2所以NO的键能小于NO+的键能,大于NO-的键能⑶亠 2 2 2 2 2 4 1O2 :1;「g1;「u2;「g2;「u3;键级为2.5,2 2 2 2 2 4 2O2 :1;初汛2 汪2;二3汪1 二u1 二g 键级为2,2, 2 c 2 c 2小2, 4, 3O2 :1汪1汛2汪263;[1—1二9键级为1.5, 所以。
一、填空题1. 写出下列体系的薛定谔方程(以原子单位制表示):He +:2122E r ψψ⎛⎫-∇-= ⎪⎝⎭H2:22121122121111111122a b a b E r r r r r R ψψ⎛⎫-∇-∇----++= ⎪⎝⎭ Li +:Li 2+: 2. 两个能级相近的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时,能级低于原子轨道的分子轨道称为成键分子轨道,能级高于原子轨道的是反键原子轨道,非键原子轨道。
3. p x -p x 轨道迎头重叠形成 σ 键4. 用变分法处理H2+时得到了三个积分值:Haa ,Hab ,Sab其中Haa 称为--- Hab 称为---,Sab 称为5. 化学键定义为在分子或晶体中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子和晶体。
、 和 。
6. CO 分子的电子组态 。
二、判断题1. 德布罗意波表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相性(错)2. 光的强度越大,光的能量就越大 (错)3.微观粒子任何物理量都有确定值 (错) 5.电子填充分子轨道的原则为能量最低原则、保里原理和洪特规则 (对) 6.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错) 7. 氢原子和钠原子具有相同的基态光谱项 (对)8. 电子自旋量子数s = ±1/2 (错)9. 分子轨道是描述分子中单个电子在空间运动的状态函数 (对)10. 关于分子键轴成圆柱对称的是σ轨道(对)11. 具有自旋未成对电子的分子式顺磁性分子,但不一定只有含奇数个电子的分子才能是顺磁性的 (对)三、选择题1. 组成有效分子轨道需要满足下列哪三条原则(D )A. 对称性匹配,能级相近,电子配对B. 能级相近,电子配对,最大重叠C. 对称性匹配,电子配对,最大重叠D. 对称性匹配,能级相近,最大重叠2. 对于极性双原子分子AB ,如果分子轨道中的一个电子有90%的时间在A 原子轨道φa 上,有10%的时间在B 原子轨道φb 上,描述该分子轨道归一化的形式为(C )A. ψ=0.9φa +0.1ΦbB. ψ=0.1φa +0.9ΦbC. ψ=0.949φa +0.316ΦbD. ψ=0.994φa +0.110Φb3. 对于“分子轨道”的定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 分子中电子在空间运动的波函数B. 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的波函数C. 分子中单电子完全波函数(包括空间运动和自旋运动)D.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的新轨道4. 下面关于双原子分子光谱描述正确的是(A )A. 分子光谱是和分子内部运动密切相关的B. 分子光谱和核的运动无关C. 核的自旋和电子自旋在分子光谱中表现很明显,所以不能忽略D. 一般分子光谱不涉及到电子的跃迁5. 通过变分法处理氢分子离子体系,计算得到的体系的能量总是(C)A. 等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B. 大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C. 不小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D. 小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S,与其基谱项不同的原子是(D)6.Cu的基谱项为212A. AuB. AgC. KD. Zn7. Fe的电子组态为:[Ar]3d64s2,其光谱基项为【A】A. 5D4B. 3P2C. 5D0D. 1S08. 由分子的三重态可以推断出该分子【D 】A. 基态时电子均已配对B. 有一个未成对电子C. 有两个自旋相同的电子D. 有两个自旋相同的未成对电子9. 与原子轨道有效组合成分子轨道无关的性质是【D 】A. 轨道的对称性B. 原子轨道的能量C. 原子轨道间的重叠程度D. 原子轨道中的电子数10.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的观点,下列分子(离子)中键级最大的是【】A. NOB. NO¯C. NO2–D. NO+。
结构化学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共11题15分)
1. 2 分(3251)
3251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 略去离心变形,任何分子的转动谱项均可表示为BJ(J+1)
(B) 根据非极性双原子分子的转动跃迁选律, J=0说明该分子的转动能级不能改
变
(C) 一双原子分子给定电子组态的振动能级是不等间隔的
2. 2 分(3239)
3239 运用刚性转子模型处理异核双原子分子纯转动光谱,一般需知几条谱线的ν~(J),就可计算其核间距?
(A) 1 (B) 2 (C) 3 (D) 4
3. 2 分(3182)
3182 红外光谱中的指纹区源于:---------------------------- ( )
(A) 分子中特征基团的振动
(B) 分子骨架振动
(C) 分子的所有简正振动
(D) 分子的转动
4. 2 分(3125)
3125 下列分子的UPS 与N2的UPS 十分相似的是:------------ ( )
(A) O2(B) (C) H2(D) CO
5. 1 分(3169)
3169
对于C-Cl 键振动光谱特征频率最大的是:---------------------------- ( )
6. 1 分(3170)
3170
由下述实验方法可验证分子轨道能级顺序的是:---------------------------- ( )
(A) 红外光谱(B) 核磁共振(C) 质谱(D) 光电子能谱
7. 1 分(3167)
3167
下列分子转动光谱中出现谱线波长最长的是:---------------------------- ( )
(A) HF (B) HCl (C) HBr (D) HI
8. 1 分(3165)
3165
用红外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是基于分子的:---------------------------- ( )
(A) 形状不同(B)相对分子质量不同(C)转动惯量不同
(D) 基团特征振动频率不同
9. 1 分(3164)
3164
物质颜色的产生是由于吸收了:---------------------------- ( )
(A) 红外光(B) 微波(C) 紫外光(D) 可见光
*. 1 分(3166)
3166
有一混合气体含N2,HCl,CO,O2,可观察到转动光谱的是:----------------- ( )
(A) N2(B) O2(C) N2和O2(D) HCl 和CO
11. 1 分(3168)
3168
在振动光谱中下列基团出现谱线的波数最大的是:---------------------------- ( )
13. 2 分(3091)
3091 在讨论分子光谱时,Franck-Condon 原理是指____因为电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 平衡核间距来不及变化,所以跃迁概率最大的跃迁是那些与核间距保持不变的状态对应的态态间的跃迁。
__________ 。
14. 2 分(3013)
3013 设φA和φB分别是两个不同原子A 和B 的原子轨道,其对应的原子轨道能量为
E A和E B,如果两者满足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原则可线性组合
成分子轨道 = c AφA + c BφB。
对于成键轨道,如果E A______ E B,则c A______ c B。
(注:后二个空只需填"=" ,">" 或"等比较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