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混凝土工程论文六篇混凝土工程论文范文1首先是大体积混凝土消失裂缝。
上文中所说,混凝土具备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抗压力量强,但是抗拉力量差,它不具备很好的抗变形力量。
小体积的混凝土操作不当还简单消失裂缝,更遑论大体积混凝土。
一般的混凝土可以配置钢筋,这样既保障了强度,又具备肯定的抗拉和抗变形力量。
但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般是不配备钢筋的,少数状况下只会在表面配备钢筋。
这样以来,抗拉力量就不能靠外力进行,只能依靠混凝土本身的结构。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面乐观大,对于温度的掌握不易;而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是能够瞬时完成的,连续几天内假如外界气温变化较大,会给混凝土质量造成致命的损害。
混凝土内部是有温度的,最高温度甚至可以达到60到70摄氏度,它的内部温度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水泥的用了、掺料的用量和配比都有直接的数学关系这样,在搅拌时候会产生热量,水泥水化会产生热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又打算了散热是很困难的。
也就是说混凝土的散热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
此时,假如外部的问题急剧变化特殊是大幅降温的时候,混凝土内外部温差极大,会对其结构在成影响。
所以应当实行措施,平衡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最大限度降低外界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的影响。
其次是大体积混凝土消失收缩。
所谓的收缩,顾名思义就是混凝土的体积变小。
体积变小可能是由于内部温度的降低,也会是由于其他的缘由,例如说水泥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是受到钢筋等材料的约束等。
材料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不同的水泥品种、各种混凝土的掺料、施工的工艺都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收缩,从而造成裂缝或者是断裂。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掌握与施工技术探讨想要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需自始至终每一个阶段都实行措施来防护。
首先,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面应当留意。
应当选用较低热量的水泥,详细来说就是水泥的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成分含量要降低,这些都是会产生极大热量的成分。
应当选用热硅酸盐水泥或者是低热的矿渣水泥。
即便如此,水泥散热问题其实是无法根除的,那么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热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削减水泥用量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摘要】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而安全和质量又是业主关注的首要问题,所以在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保处理措施的切实可行性,更应做到术方法科学,工艺操作到位,以此提高施工水平,减少质量隐患,进而为公众创造安全、舒适、优质的生活工作环境。
1 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1.1 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搅拌不仅要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还要能够保证按施工进度所要求的产量。
搅拌机在拌合混凝土时,如果施工者能严格按标准控制每盘混凝土的进料容量、进料顺序和拌合时间,那么混凝土的质量将得以保障。
加强原材料的控制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使得搅拌时拌合物与桶壁之间的粘结力减弱,砂浆和叶片之间的摩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小,降低了机械损耗。
1.2 混凝土浇筑采用剪力墙、梁、板一次泵送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首先,在工作面铺设上必须坚持“走道板,走马凳”;其次,浇筑工艺必须先墙体再梁板,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对墙板结合部位进行二次振捣,以避免结合处收缩裂缝或不密实现象的产生,严格防止漏振问题的发生。
为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应该连续进行浇筑,不能留有施工缝,如果一定要留有间隙,应尽可能将其缩短,并应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下层混凝土灌筑完毕。
应按结构层次和平面分层分段对混凝土进行浇筑。
水平方向以伸缩缝分段,竖向以楼层分层先浇柱子后浇梁板。
浇筑的顺序从两端向中间推进,不宜从一端推向另一端,以免横向推力累积导致柱子出现弯曲变形。
浇筑柱施工缝前,先铺50mm厚水泥砂浆或细石砼,其配合比与混凝土相同。
柱砼浇筑时先将振动棒插入柱底根部振动,再灌入混凝土。
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
边下料边振捣,连续作业浇筑到顶。
最后,在标高和平整度的控制上,也应使用2m刮杆进行刮平操作,同时以木抹板双向搓毛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压实,待其收水后再通过提浆机提浆并继续后续的扫毛供需,进而从内到外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提高其施工实效性。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精选8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篇1摘要: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可以更换的提高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文章中,笔者将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不同阶段中的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的浇注技术和护养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1 混凝土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指的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过对混凝土强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灰比相等的情况下,高标号水泥制成的混凝土的强度远远高于低标号水泥制作出来的混凝土。
不仅如此,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也呈现出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当水灰比大时,混凝土的强度就高,反之水灰比小,则混凝土的强度低。
所以,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利用增加水泥的使用量来提升温凝土强度分方法是不可取的。
除了水灰比与混凝土的强度有关系外,粗骨料也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通常都是将粗骨料的大小控制在3.2cm左右。
在石质强度、水灰比或配合比相等时,由于碎石表面的粗糙程度高于卵石,所以它的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要强与卵石水泥砂浆的粘结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碎石混凝土的强度明显要高于卵石混凝土。
虽然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没有粗骨料的影响大,但砂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土建工程混泥土施工技术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本文根据作者工作经验阐述土建工程中混凝施工技术及浇灌等方面;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优选原材科选取对于降低混凝土绝对温升有利的水泥、掺合料、集料及外加剂,从而降低水泥水化热,延缓水化过程,降低放热速率及峰值,减少温度收缩,避免温缩裂缝的产生。
二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三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泌水,避免离析,提高混凝土作为非均质材料的宏观均匀性,避免产生薄弱区域,提高混凝土构筑物的整体抗变形能力。
四是通过掺入合适的掺合料,改善水泥基体与集料的界砥结构状态,提高界面粘结强度,从而提高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
五是采用性能优越的外加剂,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2、温度的控制和防治裂缝的措施为了防治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2.1 控制温度的措施(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二)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论文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论文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1】引言: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现场工种多、专业多的交叉作业,现代土建工程以混凝土施工为主,本文结合多年的实际经验,就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处理1.1与基础的相接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一般设在基础或底板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施工缝相重合,以方便施工。
若为独立基础,亦可设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处。
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交接面,也可设在柱外距离柱为柱宽的截面处,深度至底板或基础底部。
1.2柱与梁相接柱与梁相接的节点核心区受力非常复杂,且施工缝常留置在该区的上部及下部,若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此处理不好,可能留下隐患。
柱与梁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设在距离柱为梁高的梁上。
在与梁下皮等高的柱的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浇筑与柱等强度的混凝土至板下平面,混凝土也随同浇至柱相邻梁内距离与梁高相等的梁内,梁内混凝土也浇至板底平面,此时混凝土浇筑不能停止(此处不能形成施工缝),而应在柱截面内继续浇筑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至板的上表面,此处作为柱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
为此,当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浇筑至板下平面时,在柱的截面位置上要支设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板。
此种做法施工过程繁琐,施工时除要注意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浇筑在交接面处的更换外,还要及时支涉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但能保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
梁板的混凝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强度等级,一般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关并不大,通常相差1-2级;整浇梁板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是按T形截面内的混凝土按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浇筑,剩下的低强度混凝土量也就不多了,为方便施工,梁板混凝土宜采用与梁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如果梁和板的混凝土等级相差较大,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可留在弯起钢筋等于板厚的竖直截面上二、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在完成材料选取后,混凝土的搅拌一般被视为混凝土施工的第一道工序。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混凝土也在建筑行业运用广泛,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就是混凝土。
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根本,也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部分。
然而,由于在施工材料选择不当和技术不成熟等分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质量问题,本文作者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引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新技术和新建材的引进,为建筑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而新型的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又大大提高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效率。
由于混凝土具有容易成型、输送能力大、速度快、缩短工期、降低费用及能连续作业的特点,尤其对于高层建筑和大体积基础混凝土的施工,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日益成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伴随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逐步提高,及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特别重要。
但是,混凝土在工程的实际运用中,常有出现混凝土凝结异常,强度不足以及出现裂缝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因而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1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所用水泥、粗细骨料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外,还应满足《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商品混凝土必须进行提前试配。
混凝土配合比除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技术要求外,还必须满足泵送及色泽一致的要求。
经试配确定后,尤其是外加剂及掺合料的品种和掺量严格按照配比进行配置,不得随意变动。
进入现场的混凝土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混凝土拌合物应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并对混凝土外观及和易性进行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外观颜色应一致,并不得有分层、离析现象。
每车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要满足要求。
施工现场试验人员根据规定进行外观检查及坍落度检验,现场取样制作试块。
2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2.1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要点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人隐蔽工程记录表: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范文篇一:关于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优化的研究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建筑物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也日益重要。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的优化是一个有趣并值得研究的话题。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调查和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混凝土施工管理的了解,得到了一份完整的施工管理计划。
研究重点集中在混凝土模板、模板适用性、模板检查、模板拆卸、模板防腐洗涤等方面,更加详细地探讨了模板建筑的重要性和采用模板工艺的优势。
在文献调查和数据分析方面,我们采集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和论文,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建筑企业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找出了适用于混凝土建筑的最佳施工程序。
我们也讨论了混凝土结构中的缺陷和困难。
通过分析实际施工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案,我们能够制定更为精细的施工管理计划,使得工程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混凝土的密实性。
我们可以通过采用预浇法、抹灰工艺和深夜浇筑等措施来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
针对混凝土膨胀和收缩所造成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采用预喷灰制度和湿润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本研究的创新在于它结合了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重点探讨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混凝土建筑业提供了更加实用的施工管理技术。
相信这篇研究可以为毕业论文提供独特的创意内容,也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关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篇二:基于BIM技术的道路工程建设优化研究随着BIM技术的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师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和工程建设过程中。
因此,基于BIM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未来建筑和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
本研究主要探讨BIM技术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旨在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法,通过访问工地和模拟建筑模型的方式,了解BIM技术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我们采集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数据,包括施工计划、BIM模型、成本估算和工程进度控制等信息。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论文范文在建筑工作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篇一:《试论混凝土施工技术》摘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将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
由于当前混凝土材料的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也逐步提高,应用范围快速扩大,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日益重要。
基于混凝土材料的重要性,本文将对其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加以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讨一、混凝土的性质和施工应用混凝土材料是由胶结材料(石灰、水泥) 、细骨料(砂子) 、粗骨料(石子)和水(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然后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
混凝土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特性,又造价低廉,因此成为土建工程结构中的首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当中。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要点混凝土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及流动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泥掺入量、砂率、水灰比及粗骨料粒径级配有很大关系。
如果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
(1)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GB175-1999的规定,注意不能使用高铝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
进场的每批水泥都必须具有厂家出具的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只有在经过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其中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更是要经过复检合格才能使用,储存期间因受潮结块的水泥必须离场。
(2)骨料的质量首先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
其中,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尽量选择粒径大、强度高、级配好的骨料,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
因为粗骨料粒径越大,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而细骨料因为其孔隙率小,总表面积也小,这样混凝土的水化热就低。
这些条件对防止产生裂缝非常有利。
摘要: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分析了施工技术要点,并对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工程质量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
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因此,深入研究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对于保障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配制(1)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2)砂: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均匀的河砂,不得使用机制砂、面砂。
(3)石子:选用硬质碎石,优化骨料级配。
(4)外加剂: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用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
2. 施工工艺(1)混凝土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确保混凝土均匀。
(2)混凝土运输: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
(3)混凝土浇筑:按照分层、分段、连续的原则进行浇筑,确保混凝土密实。
(4)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棒进行振捣,消除混凝土中的气泡,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5)混凝土养护:根据混凝土强度发展和温度要求,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如湿养护、覆盖养护等。
三、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措施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确保混凝土质量。
2. 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确保各环节质量符合要求。
4. 做好混凝土施工记录,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5.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四、结论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施工工艺、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摘要: 混凝土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主导工种工程,无论在人力、物力消耗和对工期的影响方面都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及控制养护方面等方面进行浅析,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abstract: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including reinforcing bar engineering, template engineering and concrete engineering, is the lea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ork, no matter in the human,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time limit for the influence of all accounts for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based on the working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oncrete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construction and control in theguide-subject aspects such as maintenance,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to fellow.keywords: concret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工程简介对某工程建筑面积9500m2,中地下室1层,基坑开挖深度7.5 m,地上12层。
该工程基础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同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渗等级高。
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混凝土工程是当代土建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物的安全,同时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
本文就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前言
混凝土工程是当代土建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物的安全,同时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严谨科学的施工规范,提高混凝土整体质量,包括均匀性和完整性,避免由于混凝土生产过程产生的质量波动影响结构物的局部甚至整体外观缺陷。
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水平,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两大重要因素。
同时,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配料、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也是切实关系到混凝土施工质量最为切实的因素。
2 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影
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
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
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
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3 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3.1 水泥水化热的相关影响。
水泥水化热的放热速率及峰值,直接影响了水泥的水化过程,水化过程快,温度收缩大,直接影响了结构物的整体质量,温缩裂缝的产生,是造成结构物质量整体下滑的重要因素,对结构物的耐久性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3.2 混凝土的配比与搅拌的相关影响。
由于在混凝土的生产过
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强度值总是离散的,这一强度受原材料的配比与施工条件共同影响,不合适的配比和不规范的施工会对结构物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尤其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砂、石的实际含水率一般都会与设计配比存在差异。
因此,要对施工时的配比与工艺进行规范。
3.3 混凝土浇灌的相关问题。
在混凝土浇灌时将会遇到的问题很多,相对来讲比较繁琐,应在施工时详加注意。
此外,在浇灌前的运输问题,预埋件表面与模板贴得是否严密,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等也需注意,虽然问题的影响对结构物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如果不予注意,将对整体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4 如何有效加强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
4.1 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粗骨料颗粒级配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与混凝土的强度,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范围,则会妨碍水化进行,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对于拌合水,水中则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一般要求其ph值大于4.0。
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后方可应用。
水泥的检测指标主要包
括有细度、初凝与终凝时间、水泥安定性及其强度(主要是3天与28天内试样抗折与抗压强度)。
骨料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含泥量、级配、细度模数(砂),压碎指标值(石子)等。
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中,除经常性检测外,还需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进场材料变化与使用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如砂石含泥量的超标、含水率的变化,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明显差异等,需及时反馈给相关生产管理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特殊情况需对原材料进行封存、退场或降级使用,以确保使用水泥、砂石各性能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4.2 混凝土在浇筑前的运输。
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机中出料至浇筑入模这一段运送距离即为混凝土的短暂运输时间,对这一阶段要求较为严格,需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和灌筑量,避免产生泌水、分离、流动性减少、砂浆流失等现象,应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转运次数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遗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结构物,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中混凝土运输的连续进行。
4.3 混凝土浇灌
浇灌前应重点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和钢筋的位置、预件表面与模板贴得是否严密,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灌混凝土。
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多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在浇灌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浇筑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水泥砂浆。
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灌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灌完。
混凝土运输、浇灌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严格控制在规定数值内。
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上层混凝土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并要求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足够深度,同时振捣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匀的梅花形布点,并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使气泡充分消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并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
浇灌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模板,并经常敲打正在浇灌部位墙柱模板,以尽可能排除影响混凝土外观的气泡。
5 结语
总之,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
因此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等方面进一步加以研究,以促进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岩, 卢春燕. 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4) :232.
[2] 马健.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问题及防治[j]. 中国石
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2) :193.
[3] 周磊坚. 谈我国的建筑工程抗震结构施工质量把关[j]. 混凝土世界, 2011,(04) :83-84.
[4] 柴红波.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j]. 民营科技, 2011,(02) :305.
[5] 孙强. 对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2)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