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光现象测评 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docx
- 大小:181.39 KB
- 文档页数:7
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应用的是()A.B.C.D.2.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A的像与蜡烛B不再重合3.下图中,用光的反射解释的现象是()A.日食B.照镜子C.射击瞄准D.小孔成像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了B.夜晚来往行人在路灯下形成影子C.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D.人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镜中的像5.如图中,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的现象是()A.手影B.小孔成像C.看见不发光的书D.激光准直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7.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燕子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燕子和像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像大小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距离变小、不变B.实像、距离变小、变小C.虚像、距离变小、不变D.虚像、距离变小、变小8.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如下图所示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手影B.桥在水中的倒影C.用鱼叉叉鱼D.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10.如图所示,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以平静的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白鹭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白鹭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像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手影B.小孔成像C.桥在水中的倒影D.直的花茎“错位”了12.夏天我们在树荫下有时会看到一些亮斑,学习了物理知识后,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小孔成像”现象,请问“亮斑”是什么样的形状?()A.树叶的形状B.树叶缝隙的形状C.倒立的火苗状D.圆形二、填空题13.小华和她的双胞胎妹妹用家中的玻璃门(如图甲所示)做与“平面镜成像特点”有关的游戏。
一、选择题1.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在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所示。
据此可知,一束红紫复色光沿AO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发生折射,光路可能正确的是()A.B.C.D.2.关于下面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乙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D.丁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
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加水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向左移动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束远离法线4.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一个自己,镜中的“你”就是自己的像。
关于这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个正立的实像B.你后退时,镜中的像就小C.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你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60°C.MM′的右侧是玻璃D.NN′是界面6.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D.有光照,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7.如图所示,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以平静的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白鹭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白鹭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8.如图,下列光现象及应用中,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凸面镜扩大视野B.海市蜃楼C.小孔成像D.自行车的尾灯9.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我们能看到自身不发光的物体B.桥在湖水中的“倒影”C.在水中看到岸上的路灯比实际位置偏高D.用潜望镜观察海面的敌情10.如图所示为平面镜中的钟表,其钟面上无数字,只有刻度线,此时时间为()A.8点20分B.3点40分C.4点40分D.7点20分11.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左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大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12.医生检查耳道时常戴一个镜子,这是()A.凹镜,发散光线,增大照射面B.凹镜,会聚光线,使耳道处照得更亮便于观察C.凹镜,成缩小正立的虚像D.凹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反射角是______,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______。
第五章章末1一、单选题1.在暗室里,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耀,则从侧面看去()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2.生活中常见到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透过树丛的光 B. 空中楼阁C. 手影 D.水中倒影3.下列物体或动物,不是光源的是()A. 比邻星B. 水母C. 斧头鱼D. 反光镜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月食现象B. 阳光在浓度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C. 安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D. 岸边看到清流见底的湖水中游戏的小鱼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B. 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C. 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D. 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视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6.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A. 要节约用电B. 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C. 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阻碍司机开车D. 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阻碍司机开车二、多选题7.下列叙述中的“影”,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立竿见“影”B. 毕业合“影” C. 湖光倒“影” D. 形“影”不离8.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A.是方形的B.是圆形的C.它是太阳的像D.是长方形的9.光从空气中斜射到一块水平透亮玻璃板上,设入射角为α,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β。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β随α的减小而增大B. β随α的增大而增大C. 当α=30°时,β在120°到150°之间 D. 当α=30°时,β可能大于150°10.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铅笔似乎在水面处折断B.山在水中形成"倒影"C.北京故宫的日晷D.放大镜把图放大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验中,试验装置如图所示.M是玻璃板,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蜡烛是“物”.试验中()A.用B蜡烛找像时,B蜡烛应点燃B.玻璃板越厚,A蜡烛的两个像的距离越大C.透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与B蜡烛等大D.每次试验测出的像距都偏大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太阳光在月亮的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B. 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D. 日食、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说明1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在颐和园内昆明湖的水中可看到十七孔桥的倒影B. 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C. 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D. 筷子斜插在水中,水下的部分看起来上翘了三、填空题14.“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所说的桃花红的缘由是桃花________(“反射”或“汲取”)红光;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________这三种色光合成的.15.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缘由是:三棱镜对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________ 不同.16.射击瞄准时应做到“三点一线”,是运用了光的________;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似乎变浅了,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17.淘气的小超同学上课时用小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黑板上,这说明用平面镜可以改光的_____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18.古诗中有很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
第五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A. B. C. D.3.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角为30°,则入射角为()A.10°B.15°C.30°D.60°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5.如图所示,一把透明塑料尺子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则尺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图中的()A. B. C. D.6.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A.B点B.B点上方C.B点下方D.B点左方或右方7.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如图)。
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云倒影B.游动的鱼C.白塔倒影D.绿树倒影8.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9.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小明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
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A.向外旋转B.向内旋转C.向下旋转D.向上旋转10.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
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应用的是()A.B.C.D.2.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
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A.B.C.D.3.下图中,用光的反射解释的现象是()A.日食B.照镜子C.射击瞄准D.小孔成像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5.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商业楼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B.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这个速度为3 108km/sC.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40°时,反射角的大小也为40°D.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一定增大10°6.如图所示,将激光笔沿入射点旋转一定角度可以照射到墙壁上的A点,关于这个现象,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角减小B.入射光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角增大C.光被墙壁反射均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D.入射光应该顺时针旋转才能照到A点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进入每一户家庭,关于小汽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汽车的后视镜采用凹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B.夜间行车时,为了安全车内最好关着灯C.关上车窗后,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是因为玻璃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D.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防止车内的物体成像在车正前方,影响司机视线8.2020年6月21日,精彩绝伦的日环食震撼登场。
如图所示各光现象中与日食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A.水中的倒影B.水中的筷子弯折C.小孔成像D.雨后的彩虹9.下列短语中所涉及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立竿见影B.镜花水月C.天狗食月D.鱼翔浅底10.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倒影B.水面“折”枝C.手影D.镜中花11.某同学通过一块平面镜观察到身后的某车牌为,则该车牌号码为()A.F62065 B.F65092 C.F92092 D.F9206512.如图所示,关于国庆70周年阅兵场景,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B.士兵响亮的口号响彻云霄,是因为声音的音调高C.周围观众能听到士兵响亮的口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周围观众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迎风招展的红旗,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是某位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___________,镜中视力表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光的反射”或“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一、选择题1.关于下面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乙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D.丁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
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加水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向左移动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束远离法线3.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商业楼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B.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这个速度为3 108km/sC.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40°时,反射角的大小也为40°D.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一定增大10°4.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60°C.MM′的右侧是玻璃D.NN′是界面5.温室里可以培养反季节蔬菜,绿色蔬菜需要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则()A.绿色是因为蔬菜发出绿光B.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绿光D.温室顶部应当安装绿色透明玻璃6.如图这是一款“迷你KTV”,在大型商场中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其标配是:一个玻璃亭,一组由LED光源构成的触屏点唱机、两副耳机、两个麦克风,关上门,戴上耳机,你就可以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尽情歌唱。
关于“迷你KT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唱机屏幕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这三种色光混合组成B.玻璃亭可以减弱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耳机收听声音时,其内部不一定在振动D.麦克风自带“修音”功能,使声音更加优美,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7.以平面镜BC和CD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个侧面AD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
一、选择题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A的像与蜡烛B不再重合2.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像距,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减小像距,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下图中,用光的反射解释的现象是()A.日食B.照镜子C.射击瞄准D.小孔成像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5.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也是30°B.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小明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的现象。
其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水中的云朵B.阳光下树的黑影子C.湖中的游鱼D.人在水中的倒影7.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站立在水平地面,其前方竖直放置着一平面镜,同学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m。
则()A.将平面镜向上移动,该同学的像向上移动B.该同学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变小C.平面镜绕底部逆时针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像远离自己D.同学水平右行20cm,同时平面镜水平右移10cm,像的位置不变8.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芳面向穿衣镜,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1m,镜中的像将变小B.景物在河中的“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暗”,是因为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雨后晴朗的夜晚,当你背着月光走,为了不踩到积水,应走“较暗”的地方D.光由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2.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的中央,让手电筒的光从上往下正对着平面镜照射,观察者从侧面看去,是()A.白纸和平面镜都较亮B.白纸和平面镜都较暗C.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较暗D.平面镜被照亮而白纸较暗3.小明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的现象。
其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水中的云朵B.阳光下树的黑影子C.湖中的游鱼D.人在水中的倒影4.如图,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烛焰相对于小孔向上移动时,成像相对于小孔向下移动B.适当增大小孔面积能使成像变大C.小孔的形状影响着像的形状D.转动罐,我们可以看到薄膜上的像随之转动5.如图所示,a'是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现竖直向下移动平面镜,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A.不会再成像B.仍成像,像在原处C.仍成像,像下移的距离是平面镜的两倍D.仍成像,像会随平面镜一起下移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向前、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前、向后转动板B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7.下列短语中所涉及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立竿见影B.镜花水月C.天狗食月D.鱼翔浅底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或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A.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的直线传播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地面绝对静止D.坐地日行八万里——选择太阳作为参照物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像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手影B.小孔成像C.桥在水中的倒影D.直的花茎“错位”了10.如图所示为平面镜中的钟表,其钟面上无数字,只有刻度线,此时时间为()A.8点20分B.3点40分C.4点40分D.7点20分11.夏天我们在树荫下有时会看到一些亮斑,学习了物理知识后,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小孔成像”现象,请问“亮斑”是什么样的形状?()A.树叶的形状B.树叶缝隙的形状C.倒立的火苗状D.圆形12.小明将一张红色透明玻璃片和一张绿色透明玻璃片部分重叠,然后放在一张白色纸板上面,如图所示,若太阳光照射到玻璃片上,则白色纸板上各区域呈现的颜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全部是白色B.甲区域主要呈现的是绿色C.乙区域主要呈现的是黑色D.丙区域主要呈现的是红色二、填空题13.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某种介质,在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__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测试卷-北师大版(含答案)▶类型一光的直线传播相关作图方法诠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要画出光的直线传播路径,关键是找出光经过的两个特殊点以确定其路径。
1.在图1中用光路图作出位于A点的眼睛观察不到的区域。
(用阴影部分表示)图12.如图2所示是两根标杆及它们在灯光下的影子,请在图中画出光源的位置(用点P表示),并在图中画出人在此光源下的影子(用线段EF表示)。
图2▶类型二光的反射相关作图方法诠释:光在发生反射时,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在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反射面(镜面)三者间作图的依据是光的反射定律,同时要注意法线的两重身份——既是“垂线”,也是“角平分线”。
3.[2020·广西]请在图3中作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i。
图34.[2020·南京]如图4所示,入射光线AO射向平面镜,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保留作图痕迹)图45.如图5所示,护林员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的P点,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图5▶类型三平面镜成像相关作图方法诠释: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作图:①确定物点;②作垂线,确定像点;③连线。
平面镜成像综合作图: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像点是经镜面反射的光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根据反射定律确定发光点,或者反向延长反射光线,其交点为物体像的位置,再根据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来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6.如图6所示,A'B'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位置。
图67.如图7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图78.[2020·常州]如图8所示,AB、CD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点光源S。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成像更清晰,应该将两支蜡烛都点燃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将靠近玻璃板C.做多次实验是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2.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
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A.B.C.D.3.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光屏可以沿轴线ON折转。
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将光屏E侧向前、向后折转B.将光屏F侧向前、向后折转C.将整个光屏向前、向后折转D.将平面镜换成透明的玻璃板4.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日食时,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C.雨后,空中出现的漂亮彩虹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5.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甲和乙,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甲,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乙,使它与蜡烛甲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如果玻璃板放斜了,就不能成像C.如果玻璃板放斜了,所成的像大小不变D.在乙处放置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甲的像6.如图,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像是()A.条形的B.圆形的C.方形的D.根本不能成像7.如图,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烛焰相对于小孔向上移动时,成像相对于小孔向下移动B.适当增大小孔面积能使成像变大C.小孔的形状影响着像的形状D.转动罐,我们可以看到薄膜上的像随之转动8.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D.有光照,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9.如图所示,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像距,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减小像距,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义教材中的一篇山水美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写景的精品。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含蓄地流露出爱幕美好的大自然,其中诗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作者看到的游鱼、细石,是光的哪种现象?()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3.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甲和乙,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甲,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乙,使它与蜡烛甲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如果玻璃板放斜了,就不能成像C.如果玻璃板放斜了,所成的像大小不变D.在乙处放置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甲的像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D.光和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5.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也是30°B.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的中央,让手电筒的光从上往下正对着平面镜照射,观察者从侧面看去,是()A.白纸和平面镜都较亮B.白纸和平面镜都较暗C.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较暗D.平面镜被照亮而白纸较暗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60°C.MM′的右侧是玻璃D.NN′是界面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向前、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前、向后转动板B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将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减少20度,则反射角减少20度B.如果甲可以在镜子中看到乙的眼睛,则乙一定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的眼睛C.光垂直照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为90度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桌椅,是因为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10.夜间开车时汽车灯光能照亮前方的柏油马路,使司机能看滑路面,但刚下过雨路面潮湿时,司机却几乎看不到路面被照亮,甚至感觉自己车灯未开。
1 第五章 光现象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右图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3.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形的小孔上,在地面形成光斑的形状是( ) A.“△”形 B.“△”形 C.“○”形 D.无法确定
4.(2017·四川绵阳中考)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2
5. 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6.
在经历了260天的密闭飞行后,中国志愿者王跃走出登陆舱,成功踏上模拟“火星”表面,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宇航员在登陆“火星”的途中(太空中),抬头仍能看到天上有一轮红日,但红日周围的景色是( ) A.一片漆黑,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B.一片漆黑,能看见星星闪烁 C.一片明亮,无法看见星星 D.一片蓝色,只能看见地球 7.太阳光直接垂直照到离地面高30 cm、水平放置的一张不透明的纸板上,如果纸板上挖有一个边长为0.5 cm 的方形孔,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 ) A.方形 B.圆形 C.长方形 D.不确定 8.下图所示现象,应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的是( )
9.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3
A.立竿见影 B.杯弓蛇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10.下列关于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将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黑色 C.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白颜色 D.将颜料中的蓝、黄颜料混合在一起是绿颜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1.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例如:用铅笔在灯光下写作业,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这是光的 现象;吃饭时筷子放入盛水的碗中,看到筷子向上偏折了,这是光的 现象。 12.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 13.在“镜花水月、坐井观天、立竿见影、海市蜃楼”四个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的反射的是 。 14.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李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的纸是 色,看到的字是 色。 三、作图题、实验题(16题6分,17题5分,18题12分,共23分) 16.(2017·广东广州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
(1)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 (2)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的折射光线; (3)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 cm。 17.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4
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这样做既可以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 关系,又可以确定像的 ;用直尺量出点燃蜡烛和未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通过比较可知,两距离 ;将白纸板放在像的位置,在像的一侧观察,发现白纸板上 (选填“有”或“无”)像呈现,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四、综合题(19分) 19.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下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 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到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 ,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 时,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 光线。
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作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 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 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1)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均选填“√”或“×”)。 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 )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 ( )
(2)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① 。
② 。
参考答案 5
第五章测评 1.A 解析: 无数白色的亮点,说明非常亮,是光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C 解析: 墙上的影子和森林中的光线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筷子好像折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水中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3.C 解析: 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形的小孔上,会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因为太阳是圆的,所以光斑的形状是圆形,即“○”形。 4.B 解析: 光线垂直射入玻璃砖时,光线不发生偏折;当光线从三角形玻璃砖A中斜射到斜边上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而向上偏折,斜向上射向玻璃砖B的光线在玻璃砖B的斜边上再次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依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的折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向右,即该光线垂直射向玻璃砖B的直角边,此时折射光线仍不改变传播方向,会水平射出。故选B。 5.D 解析: 从题图可知,手电筒不是垂直照射小镜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手电筒射向镜面的光线斜向上反射,不能射入人的眼睛,而墙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有部分光线射入人眼,所以看上去镜子是黑色的,墙面是白色的,故正确选项为D。 6.A 解析: 地球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过程中,蓝色光容易散射,所以在地球上面看天空是蓝色的。看见星星闪烁是由于大气密度的变化使星光折射方向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时,周围没有大气层,他只能看见太阳、星星直接进入眼睛的光。 7.B 解析: 方形孔的边长为0.5cm,太阳光透过小孔会在地面上成像,这是小孔成像的现象,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应是太阳的像。 8.C 解析: 猎豹在水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汽车观后镜是一个凸面镜,它能够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是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的缘故;运动员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9.BC 解析: “立竿见影”和“形影不离”是一种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杯弓蛇影”“湖光倒影”是一种平面镜成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发生的是光的反射。 10.D 解析: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选项A错;将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白色,故选项B错;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黑色,故选项C错;D项是对的。 11.解析: 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部分称为“影”,即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 答案: 直线传播 折射 12.解析: 不透明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所以能反射各种色光的物体呈现白色;能吸收各种色光的物体,不反射任何一种光,呈现黑色。 答案: 白 黑 6
13.解析: “镜花水月”说的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坐井观天”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被井口所限制;“立竿见影”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竹竿,被挡住了所产生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 镜花水月 14.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镜中的像与人相距是2×2m=4m;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即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与其他因素无关,故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 4 不变 15.解析: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纸能反射红光,所以是红色的,蓝色的字只能反射蓝光不能反射红光,所以是黑色的。 答案: 红 黑 16.解析: (1)由题知,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连接OA即为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如答案图所示。(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答案图所示。(3)由图知,A到水面的距离为15.0c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A点在水中的像距离水面也是15.0cm,则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15.0cm+15.0cm=30.0cm。 答案: (1)(2)如图所示
(3)30.0 17.解析: 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A为发光点,B为像点。连接EB,EB与界面的交点O即为入射点,OE就是折射光线,连接AO,AO就是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答案: 见解析 18.解析: 从选择器材上看出,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关系。选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利用替代法能准确地找到像的位置。在纸上没有像呈现的原因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一个虚像。 答案: 大小 位置 相等 无 虚 19.解析: 此题从一个实例入手较全面地考查了折射规律探究的全过程,同时在实验考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对学生收集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进一步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