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可能性》说课稿(15篇)《可能性》说课稿1一、说教材:《可能性》属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统计初步认识在一二年级已经涉及到,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第一学段中对“不确定现象”由感性升华到理性认识尤为重要。
数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知识与能力: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学生探究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每组准备例1中装有八个乒乓球的纸盒1、每人准备硬币一枚二、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是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构建新知。
我精心组织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必然性,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学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自主化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抛硬币游戏:同桌两人进行抛硬币游戏,猜猜那面朝上,那面朝下?再实际看看,猜想是否正确,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性”(2)抽签: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入:元旦节快到了,我们班要筹备开一个元旦庆祝会,会上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有唱歌、跳舞、朗诵、相声、小品、其它六种节目类型,怎样确定出谁表演那种节目呢?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知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六种可能的结果。
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单位:良教乡联合利华小学姓名:王莉婕日期:2014年9月17日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说课稿利华小学王莉婕一、教材说明:1、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内容。
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这是学生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用以上词语描述事件出现的概率,还要会用量化的方式,既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这节内容是教学用分数描述等可能性事件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学习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习难点:能准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几下几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当我们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精心的组织、策划,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现象,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可能性 1.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可能性 1.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概率的方法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机会大小。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事件的分类和概率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深入理解还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和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让学生学会用概率的方法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机会大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用概率的方法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机会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猜谜游戏,引发学生对事件发生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3.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概率的方法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机会大小。
4.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列出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以及用概率描述事件发生机会大小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随机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随机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他们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猜谜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讲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模拟等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概率的概念: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2.概率的计算方法:–必然事件的概率: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0–随机事件的概率:0到1之间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见课本第87—88页。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B.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以及合作交流过程中认识可能性的大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体会用数据表示可能性的简洁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黑白棋子若干五、教法、学法:(1)引导发现法(2)分组讨论法(3)游戏和抢答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欣赏乒乓球队员精彩图片,树立向他们学习、为国争光的目标,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突然问乒乓球比赛时,怎样决定谁先发球的?学生有可能不会答,老师告知乒乓球比赛猜球决定谁先发球。
并问,这样做公平吗?(公平,因为,球在左手和右手共有两种可能性,左手和右手的可能性相等。
)2、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
(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纸盒,纸盒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可能性》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可能性》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判断事件的随机性。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概率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事件的因果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掌握基本的概率概念,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判断事件的随机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掌握基本的概率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判断事件的随机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抛硬币的游戏,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引出概率的概念。
2.教学新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在板书设计中,我可以使用概率的公式和示意图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率的知识。
《可能性》说课稿《可能性》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
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对三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培养学生初步的随机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后面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课堂上力求使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依据新课程对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且较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堂上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再者孩子们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发生有确定与不确定之分,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和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是本册教材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可能性。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兴趣,利用这一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
2.培养学生用概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可能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来求解事件的概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规律。
2.运用实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猜谜游戏,引发学生对概率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3.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可能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教学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求解事件的概率。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概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可能性》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可能性——谁先走》。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性——谁先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等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感受不确定现象并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在之前已经进行了初步了解,并且之前也学习了如何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研究统计学相关知识,事件发生的概率等内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说学情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
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方案。
(二)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合作交流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教学难点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的应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是一个新增的内容,它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
不但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虽然在小学的教材中,内容占的不是很多,但它却是为小学生步入中学学习概率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分数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证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学习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在于:充分经历、体验“可能性相等”的过程。
验证抛硬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
教学的关键是理解等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它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学生仍然会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师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打算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现实生活问题——探究解决——得出结论——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五年级上学期《可能性》说课稿XXX《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我要说的是《可能性》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可能性》是数学四个研究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在一至四年级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研究有关知识的基础,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
《课程标准》第九册《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研究内容。
通过情境图及例1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方面初步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由过程具体的操纵举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猜扑克牌、摸奖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充分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糊口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结合己有的经验与举动情境,了解、辨析“一定”、“不可能”、“可能”发生的事件,并能列举糊口中的一些实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属于课标中“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
关于“可能性”,小学全套教材分为两次进行编排,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一次就是本册。
三年级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而在本册中,要求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本质上就是各参与者获胜的机会是否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以“游戏活动”为说教学内容展开,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主轴,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们在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1、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课本情境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把知识教好教活。
2、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尊重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从“游戏活动要讲求公平、公正”这一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个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2、丰富操作感受,提升数学思考教学中设计了抛硬币、掷骰子、设计转盘等各种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受,提升数学思考,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可能性》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是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可能性大小(套圈游戏、掷点写数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可能性”的起始课,它为进一步学习列举可能性、体验和判断可能性大小奠定了基础。
本课主要是通过抛硬币、摸球和掷骰子的游戏,让学生来认识随机现象中的等可能性,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意识。
等可能性内容属于概率范畴,是统计与概率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随机现象中的等可能性,而且能增加学生对概率的简单理解,体验数据的“随机性”,体会“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这一思想。
与此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意识。
二、说学生本年龄段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下学期初步感受了游戏的公平性,体会了随机现象。
虽然,学生有一些简单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感受简单随机现象方面,通过抛硬币之后的讨论,应该能理解。
但是对于“理解并学会判断活动中的几种可能性”方面,可能会有遗漏、叙述不完整的情况,在理解“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时会有一定难度。
三、说学法和教法本节课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展开教学,调动学生“玩”的天性,通过猜一猜、玩一玩、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经历认识等可能性的过程。
四、说教学重、难点1.在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中,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等可能性。
2.能对游戏规则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判断出活动中的几种可能性。
3.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感受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过程,感受随机现象中等可能性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随机现象中有几种可能性。
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我这节课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环节:1.组织游戏,学习新知2.创设情境,深入研究3.巩固练习,能力提升第一个环节是抛硬币游戏“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这时大屏幕会出示一枚一元硬币,紧接着让学生认识一元硬币的正反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说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说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说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奖品(铅笔)。
生:彩笔。
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导入:同学们,看一看,今天我们的教室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啊?这节课我们举行一个快乐联欢会,你们都想表演什么节目啊?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的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大部分同学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质疑揭题:师:xxx,你想表演什么节目?大家思考一下她想表演唱歌就能抽到唱歌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活动一)师:同学们,想不想玩游戏啊?现在我们一起玩摸奖游戏,请看摸奖规则:眼睛不能看盒子里,每次摸一个,摸到“粉球”中奖了,有奖品的哦!摸到“蓝球”没中奖,谢谢参与。
(反思:游戏的引入,很好地激起大家的兴趣。
)1、第一次摸奖全是蓝球——体验“不可能”盒子里一共只有六个球,机会非常有限,谁先来?问:真遗憾!你们为什么都没有中奖啊?师:对呀!都是蓝球,一个粉球都没有,你们可能中奖吗?板书:不可能这样的摸奖活动有人愿意参加吗?为什么?(因为根本都不可能中奖!)嗯!看来老师得把里面的球调整一下。
2、第二次摸奖全是粉球——体验“一定”还是6个球,我们再来试一试,谁先来?哇!真羡慕!你们为什么都中奖了呀?师:所以这次摸奖结果如何?(我们就一定能中奖!)板书:一定(反思:第二次的摸奖开始不久,就有学生在猜测,里面全是粉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包括:可能性的大小、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可能性这一概念,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可能性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大小,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2.教学难点: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统计图表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事件的可能性。
2.探究新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并运用概率知识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游戏胜负的概率、预测体育比赛的胜负等。
4.总结提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通用3篇)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
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则是不确定的。
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情况。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实践,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正确使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
能够举例说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猜想、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情况下可能性的区别。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全课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说课稿一、教材说明: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内容。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
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例如“抛硬币”、“石头剪子布”、“手心手背”等游戏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当我们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精心的组织、策划,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死板而呆滞的现象,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2、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活动主体:1、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突破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选择“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动手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3、本节课以实物教具为辅,通过实物操作以及动感的课件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大小。
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体会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
四、活动过程: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二)实践探索,深入体验;(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四)回味新知,反思小结;(五)深入巩固,活动拓展。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1、课件演示:情境图(教科书第99页的情境图)。
2、观察图片,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的?(激发学生多种决定方式,如手心手背、抛硬币、扔骰子等)3、以抛硬币为例,重点引导学生活动、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当同学们说出他们是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时,继续追问你们认为用这种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开球公平吗?由足球比赛开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戏公平性的问题,学生感到自然、熟悉,探究兴趣浓厚。
二、实践探索,深入体验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1)有同学认为硬币掉下来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相等,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很公平,也有同学认为这样不公平,那到底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下面就来做一个实验,由大家亲自动手抛一抛硬币。
在开始实验之前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抛硬币40次,抛硬币时用力均匀,高度适中;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统计相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如下表);3、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看哪个小组合作最好,完成得最快。
出现的情况正面朝上反面朝上总次数出现次数老师提问:第2条中的相关数据是指什么?你们打算如何得到这些数据?(老师建议你们最好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组长汇总每项)(2)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课件出示统计表(如下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数据。
小组正面朝上反面朝上总次数12345…合计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吗?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汇报实验数据。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仍然是非常接近的。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就做过抛硬币的实验。
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数学家总次数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德·摩根409220482044蒲丰404020481992费勒1000049795021皮尔逊240001201211988罗曼列夫斯基806403969940941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抛的总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越接近。
4、分数表示,科学验证。
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指出:我们做过了实验,参照了数学家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很接近,说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你们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它们相同吗?(学生汇报时可能会用50%,5/10,20/40,1/2等分数表示,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不能说出1/2,教师要加以引导)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小结)让学生在抛硬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理解、感悟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及数学家实验数据验证,使学生不仅体会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且感受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1、游戏乐园:我把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叫红组、黄组、蓝组,设计一个转盘,转盘上的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相应颜色的组就获得答题资格,答对就奖一面小旗,看哪个组的组红旗多就算赢,好吗?出示方案一:a、转盘上红色占一半,蓝色、黄色各占1/4。
b、你们觉得这个转盘设计得公平吗?(黄、蓝组学生肯定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应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指针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c、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那怎样设计转盘才公平呢?d、师按照你们的修改意见,改成三种颜色各占1/3的转盘。
出示方案二:a、三种颜色各占1/3b、帮助学生理解:指针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1/3,这并不是说转盘转动三次,就会依次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一次。
当有的小组总无法获得答题机会时,师生可商量把答题机会让给他们,让每个组都有表现的机会。
c、设计好转盘后,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
(表现好的给予小旗奖励)d、采用“转动转盘获答题机会”的方式完成课件出示的教科书练习二十的1、2、3题。
游戏中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游戏中进行巩固、应用、拓展性练习,体验游戏的公平性,再次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要使游戏公平,游戏中的事件发生必须是等可能性的。
2、生活引领:幸运摸奖:20个小纸团,0.5元摸一次溜溜球 1个火腿肠 2个铅笔 4支空白 13个假如你去摸奖者,你认为这样设计公平不公平?并说明理由。
(最后强调指出:凡摸奖活动,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都是组织者得利,参与者受骗,所以严禁学生参与。
)四、回味新知,反思小结通过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反思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
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活动拓展:1、“可能性”就在我们身边,你能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获得“优秀”、“良好”或“需努力”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2、能列举一些学习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关于“可能性”的事例吗?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抛硬币”、“扔骰子”、“设计转盘”、“幸运摸奖”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