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10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1.2 教学内容哲学的定义与特点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与意义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的重要性讨论法:分组讨论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第二章:人生的价值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思考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2.2 教学内容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特点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道德素养的培养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案例分析法:分析道德素养的实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第三章:人生的目标与规划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规划人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3.2 教学内容人生目标的设定方法与步骤人生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自我管理的方法与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生目标设定与人生规划的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个人的人生目标和规划第四章:人生的心理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应对生活压力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4.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生活压力的应对方法与技巧心理素质的提升途径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讲解应对生活压力的方法心理训练法: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五章:人生的社会责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责任的含义与意义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升社会责任感5.2 教学内容社会责任的定义与表现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与途径关注社会问题的意义与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责任的含义与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社会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第六章:哲学视角下的人生困境与抉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哲学视角分析人生困境的方法。
第8课时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认知: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12【【【【2【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
〈新课讲授〉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亦同属此理。
(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
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请根据我们所学的哲学原理,分析说明这种现象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本质。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案例: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动。
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本质和规律。
第8 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一框教案课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 1 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分析本课题为第8 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一框内容,阐述了现象与本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分析了认识事物需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1.经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感受,有了一定的哲学积淀,形成了一定的哲学思维。
2.学生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和日常生活经验积累,容易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和联系,但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认知能力能进行自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和筛选信息,但对所学知识的分类归纳和迁移运用能力还有待提升。
学习特点思维活跃,但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主要依靠机械记忆或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掌握知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
教学目标(第8课)政治认同把握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正确观察和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现象,理性思考、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懂得真理的作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提升人生境界。
职业精神领会真理对人类社会和人生发展的指导作用,崇尚求真务实、批判质疑、勇于探究、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努力在职业实践中追求真理。
法治意识理解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体悟在复杂社会生活中是非善恶没有黑白分明的标签,要学会识别真象与假象,在生活、工作中做到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遵纪守法。
健全人格学会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识别真象与假象。
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明辨是非、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哲学与人生》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和功能,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提高他们的人生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 哲学的定义和功能2.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3.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 哲学的思考方法2. 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教学PPT或黑板3. 教学活动所需辅助材料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哲学名言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哲学的定义和功能,思考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3.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哲学的理解和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
4.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哲学的定义、功能和与人生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5.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哲学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哲学思考方法及其在人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哲学思考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4.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哲学原理,提高人生素养。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哲学在人生中的实际应用。
三、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哲学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的指导作用。
2. 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8课时)-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8课时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 认知: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 情感态度观念: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 运用: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难点】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
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
〈新课讲授〉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看教材第80页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学生讨论: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教案授课教师上课地点教学内容教室授课专业授课类型文化课授课教材授课班级哲学与人生课时1课时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通过具体的情景和案例,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认认知目标识事物本质的科学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体验,初步形成在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善情感态度教学目标价值观辨真假”的理性生活的态度和观念。
把认识事物本质的科学方法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逐运用渐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如何做到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情景教学法和案例讨论法多媒体电脑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播放歌曲《雾里看花》,呈现歌词,提问: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总结:面对生活中的真真假假,就如歌词中唱的我们如何才能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请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学习新课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情景一:“生活中来”1于总结的思维习惯,基本具有“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欣赏歌曲,理解歌创设情景,活跃气词,回答问题氛,引发思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案例1小华是我校文秘专业高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在学期实习中,她被分到学校人事办公室实习。
一天,人事办公室老师外出开会,留下小华一个人在办公室录入文件。
这时候,小华的班主任王老师进来了。
小华赶紧站起来,问:“老师,您有什么事?其他老师都外出开会了。
”王老师一听就很着急:“哎呦,我要办一个事情,需要学校开个证明,证明都写好了,就缺盖个学校的公章。
这可怎么办啊?”小华一想:上次一个老师来盖印章,人事办公室老师在抽屉里拿出来印章就给盖上了,王老师是自己班主任,不3会有什么问题的。
于是,她就试着拉开抽屉果然找到了学校的公章:“王老师,我替您盖上吧。
”王老师有点犹豫:“小华,这合适吗?”思考:你觉得小华的行为合适吗?她应该怎么办?案例2思考:你知道王副总对待于雪态度出现变化的原因吗?请评价王副总的行为,并为于雪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