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5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心历年教材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2
二零一一年周口店地质实习教学日历及大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二零一一年四月一、教员组成队长:徐德斌副队长:姚艳斌行政队长:于海亮行政副队长:郝汝林第一批主带14名教员:徐德斌、于海亮、孙卫华、王小牛、张宏远、张聪(女)、李泳泉、王新强、刘宁强、A、周淑敏(女)、青大教员、王黎栋、B。
助课教员:无第二批主带13名教员:徐德斌、韩以贵、柯珊(女)、李晶(女)、刘宝林、李大鹏、程素华(女)、王海荣、唐玄、金文正、何金有、许浩、姚艳斌。
助课教员:无二、具体分组与分工由于实习任务重、教员少、班级多而大、周期长,本次实习主带教员共26名、5名助管,实行主带教师负责制。
其中,队长1名、行政队长1名、副队长1名、行政副队长1名。
具体分组与分工如下:三、实习日期一)第一批2011年6月27日-7月31日(其中10010910班:6月27日-8月7日)。
6月24日前借实习用品。
6月24日晚7点交流中心实习动员(所有教员、班级参加)。
6月27日上午8:30点北五楼集合出发(具体事项详见实习日程表)。
二)第二批2011年7月31日—9月3日。
6月24日前借实习用品。
6月24日晚7点交流中心实习动员(所有班级参加)。
7月31日上午8:00点北五楼群集合出发(具体事项详见实习日程表)。
四、周口店实习地质路线路线1:实习区踏勘路线2:太平山南坡晚古生代地层观察路线3:太平山南坡晚古生代地层或黄院东山梁早古生代地层实测路线4:八角寨-栓马桩中、新元古代地层观察路线5:黄院东山梁早古生代地层观察路线6:房山侵入岩体及其与围岩侵入接触关系观察路线7:官地-羊屎沟的接触热变质岩观察路线8:太平山北坡大砾岩山—294高地褶皱路线观察路线9:164背斜构造的识别与填图路线10:孤山口复杂褶皱构造的观察路线11:房山断裂带的观察路线12:龙骨山洞穴堆积与岩溶地貌、环境地质及农业地质路线13:十渡平西爱国主义教育及第四纪地质观察路线14:考试路线(待定)路线15:黄山店逆冲推覆构造及沉积岩原生构造观察(基地班)路线16:房山岩体西北部车场韧性剪切带及脆性剪切带观察(基地班)路线17:房山岩体相带特征观察(基地班)注1:路线1-7为教员示范路线,每条路线观察完后,教员抽查学生进行现场小结;路线8-13为学生半独立工作路线;路线15-17为基地班扩充路线。
周口店教学实习教学内容理论课程设计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在一个不大的面积内浓缩了从太古—现代整个地质历史中经历的沉积、岩浆、变质等各种造岩过程,展示了地壳沉降、抬升、造山和伸展等各种地质构造活动遗迹,显然,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个天然地学博物馆。
本课程充分利用了这些野外地学教学资源,进行以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活动,但本课程也要完成理论课程设计,它共分为三个阶段:1.已完成理论教学阶段:依据国家重点学科点开设地学专业基础课程,完成地学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的学习。
完成北戴河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学习的野外实践教学。
2. 预备知识的理论教学阶段:结合周口店地质体的实际建立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这三大地学基础知识课程,以支撑周口店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
A.岩石学:a.周口店地区岩石的分类命名;b.周口店房山岩体的分解和侵位;c.周口店变质作用及特征;d.周口店房山岩体中的微粒闪长岩包体特征及成因。
B.地层学:a.地层学工作方法;b.周口店地层分布和特征;c.周口店沉积学、古地理环境和构造环境。
C.构造地质学:a.各种构造形迹的几何学、运动学;b.周口店构造演化史。
3. 填图方法及新技术应用教学阶段:这是在路线教学基本结束以后开展的理论课程,主要讲授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意义,并介绍数字填图方法和技术。
实验课程设计根据循序渐进及反复实践与认识的基本认知规律,教学实习总体分为路线地质教学(由以教学为主,到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半独立观察,过渡到独立观察)、独立综合填图实践和地质报告编写三个阶段。
路线地质教学阶段:从单一的地层、岩石、构造教学路线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并进行野外工作方法(包括新技术新方法)的基本训练,即在回答“是什么”的同时初步掌握野外操作规程与基本方法。
半独立—独立实践阶段:这一阶段是在野外路线地质教学过程中从由教员指导下回答“是什么”过渡到由学生独立识别和分析地质现象,并熟练掌握野外基本操作规程与方法以及进行围绕以地质图制作为核心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初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