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护理类与有关产品类常见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20
婴幼儿日常护理中的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处理方法心理和行为问题在婴幼儿的日常护理中是常见的挑战。
这些问题包括孩子的焦虑、情绪不稳定、拒食、哭闹等。
为了帮助父母或照顾者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
1. 打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婴幼儿对环境的安全感非常敏感。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和情绪不稳定,我们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这包括保持房间的整洁有序,提供柔和的照明和舒适的环境温度。
另外,婴幼儿需要一个稳定的作息时间表,以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
2. 建立稳定的情绪连接婴幼儿对主要照顾者的情感连接非常重要。
建立和维护与他们的情绪连接,可以帮助他们感到安全和放心。
这可以通过多与他们互动,例如摇篮摇动、亲吻拥抱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给予他们适当的注意和关注,对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作出积极回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学会正确引导和处理拒食行为婴幼儿可能会出现拒食的情况,这是他们探索自主性和饮食品味的一种方式。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良好的饮食环境,例如安静的用餐环境和愉快的用餐时刻;二是要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以满足孩子的口味和兴趣;三是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尝试新食物,并尽量避免强迫他们吃东西,以防止形成负面情绪。
4. 理解和回应婴幼儿的哭闹婴幼儿哭闹是他们表达需求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处理哭闹时,我们要先观察孩子的基本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如是否饥饿、口渴或需要清洁。
如果这些基本需求已满足,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安抚手段,如轻拍、摇晃或亲吻。
此外,我们还可以试着与孩子互动,如唱歌、说话或玩游戏,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5. 帮助婴幼儿建立自理能力在日常护理中,我们还应该鼓励婴幼儿逐渐建立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这可以通过鼓励他们自己试着穿衣、擦嘴、刷牙等日常活动来实现。
同时,我们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并激励他们继续尝试。
总结:婴幼儿日常护理中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需要我们耐心和关注来处理。
婴幼儿指甲护理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婴幼儿的生长过程中,指甲护理是一个关键的方面。
正确的指甲护理可以防止指甲过长引发的不适以及保护婴幼儿对外界的抵抗力。
然而,很多父母在婴幼儿指甲护理上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父母正确地护理婴幼儿的指甲。
一、婴幼儿指甲护理的常见问题1.指甲过长:婴幼儿的指甲生长速度较快,如果不及时修剪,指甲会变得过长,容易划伤婴幼儿自己或他人的皮肤。
2.指甲过硬:婴幼儿指甲表层角质化不彻底,导致指甲过硬,容易伤害到自己的皮肤。
3.指甲下的污垢:由于婴幼儿活动频繁,指甲下容易藏污纳垢,而清洁不彻底则容易滋生细菌,影响婴幼儿身体健康。
二、解决方法1.合理的修剪频率:为了避免指甲过长,可以选择每周修剪婴幼儿的指甲一到两次。
同时,应该注意修剪时指甲长度不要过短,以免刺激到指甲床。
2.适当的修剪工具:选择适合婴幼儿的修剪工具,如指甲剪或者使用指甲修剪器。
这些工具应该是经过消毒和清洁的,以避免感染。
3.修剪技巧:在修剪指甲时,应该尽量保持婴幼儿的手掌和手指放松。
使用修剪工具时,不要太用力,以免剪伤婴幼儿的指甲床。
4.护理工具的清洁:修剪完婴幼儿的指甲后,要仔细清洁工具,确保下次使用之前工具是干净卫生的。
可以使用温和的肥皂水或专门的清洁剂进行清洁。
5.指甲的护理:为了保持指甲的健康,应该避免在指甲上涂抹过多化学类产品。
同时,注意保持婴幼儿的指甲干燥,以防止细菌滋生。
6.定期清洁指甲:为了避免指甲下污垢的滋生,可以选择用温水和肥皂为婴幼儿清洁手指,稍微用力按摩幼儿的指甲区域,以保持指甲清洁。
7.正确的保护:除了修剪和清洁指甲外,还应该注意婴幼儿的手指保护。
在洗澡、换尿布等时间,可以使用柔软的棉质手套来保护婴幼儿的手指。
三、总结婴幼儿指甲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指甲护理可以防止指甲过长、过硬及指甲下的污垢问题。
本文介绍了婴幼儿指甲护理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父母正确地进行指甲护理。
母婴市场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母婴市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母婴市场使用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产品质量不合格、虚假宣传、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等。
本文将从这些常见问题出发,探讨解决方案,以期提高母婴市场的使用体验。
首先,产品质量问题是母婴市场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婴儿用品时,关注的首要问题就是产品的质量。
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质量不合格的婴儿用品,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母婴用品的质量监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商家,避免购买劣质产品。
其次,虚假宣传也是母婴市场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往往夸大产品的功效,甚至虚构一些数据。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可能对婴儿的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
政府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要被夸大的宣传词所蒙蔽,可以通过查看产品的实际效果和用户评价来判断产品的真实性。
此外,售后服务不到位也是母婴市场使用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一些商家在售前服务上做足了功夫,但在售后服务上却不够用心。
这导致了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商家应该加强售后服务的培训和管理。
他们应该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响应消费者的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在购买产品时关注商家的售后服务承诺,选择有良好售后服务口碑的商家。
最后,为了提高母婴市场的使用体验,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也是至关重要的。
商家应该诚信经营,履行承诺,不做虚假宣传,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而消费者也应该增强自己的消费意识,理性购买,不盲目追求低价,同时也要对商家的诚信经营给予支持和认可。
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方法与注意事项一、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方法1.饮食护理婴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需要充足的营养。
针对不同疾病,给予合理的饮食,如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等。
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2.预防感染婴幼儿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患感染性疾病的成人或儿童接触,及时增减衣物,加强卫生教育,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定期检查婴幼儿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评估营养状况,以及筛查常见疾病。
家长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
4.疫苗接种根据国家规定,婴幼儿需接种多种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家长应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5.监测体温婴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应注意监测体温,尤其在高热或疑似感染的情况下。
如有异常体温应及时就医。
6.合理用药婴幼儿用药需谨慎,严禁擅自用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7.注意安全婴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应确保环境安全,避免孩子接触危险物品和设施。
同时教育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识。
8.心理护理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二、注意事项1.每个婴幼儿的体质和生长环境不同,护理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2.如有疑虑或孩子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
3.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积极配合,以提高护理效果。
婴幼儿日常护理中的常见睡眠与疲劳问题处理方法婴幼儿期是一个关键的发育阶段,睡眠质量和疲劳管理在其健康和发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婴幼儿的日常护理中,常见的睡眠问题和疲劳处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婴幼儿睡眠问题以及处理方法,旨在帮助父母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一、入睡问题的处理方法1.1 确保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婴幼儿的睡眠环境对他们的入睡很重要。
要确保睡眠环境安全,将床铺放在远离危险物品和窗户的地方。
此外,选用柔软的床垫和床上用品,为婴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
1.2 建立规律的入睡习惯建立规律的入睡习惯对婴幼儿的睡眠非常重要。
确保每天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入睡,并且保持一定程度的日常作息规律,有助于婴幼儿建立一个稳定的睡眠节奏。
1.3 适当的安抚方法婴幼儿在入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可以适当采用安抚方法,如轻轻拍打他们的背部或安抚性的话语,以帮助他们放松并进入梦乡。
二、夜间醒来问题的处理方法2.1 理解夜间醒来的原因婴幼儿夜间醒来是非常常见的,但也可能造成父母疲劳。
了解夜间醒来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
有时婴幼儿醒来是因为饿了,尿布湿了,或是因为不适。
一旦确定了原因,父母可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2 提供适当的安慰与抚养当婴幼儿夜间醒来时,父母可以提供适当的安慰和抚养。
这可以包括喂养、换尿布或轻声唱歌等。
通过提供适当的关怀,父母可以帮助婴幼儿重新入睡,同时缓解婴幼儿的不适和焦虑。
2.3 逐渐减少夜间护理随着婴幼儿的成长,适当减少夜间护理有助于培养他们更独立的入睡能力。
可以逐渐延迟喂养时间或减少婴儿需要的护理时间,以帮助他们适应夜间的自主入睡。
三、处理婴幼儿疲劳的方法3.1 管理日常作息婴幼儿的作息时间对于他们的疲劳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婴幼儿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避免让婴幼儿过于疲劳或过度兴奋,以维持他们的精力和健康状态。
婴幼儿口腔护理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婴幼儿的口腔护理是日常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仅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还可以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口腔健康基础。
然而,许多父母在婴幼儿口腔护理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婴幼儿出现牙龈发炎或溃疡牙龈发炎或溃疡是婴幼儿口腔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可能由于婴幼儿的牙床还很娇嫩,容易受到刺激或感染而引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温水冲洗:将适量的温水用滴管或干净的毛巾蘸水,轻轻地在婴幼儿的牙龈处进行冲洗,既可以缓解发炎,又能清洁口腔。
2. 给予柔软的食物:在发炎期间,婴幼儿可能会感到不适,所以要给予柔软的食物,如果泥、糊状食物或流质食品。
3. 高效的口腔护理:使用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口腔护理产品,如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轻轻地按摩婴幼儿牙龈,有助于舒缓不适并预防细菌滋生。
问题二:婴幼儿出现龋齿龋齿是婴幼儿口腔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婴幼儿口腔中的细菌与食物中的糖分结合形成酸性物质时,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会受到侵蚀,进而导致龋齿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应对龋齿的方法:1. 谨慎喂养:避免让婴幼儿长时间吸吮含糖饮料或使用含糖奶嘴,这会增加细菌和糖分的滋生,导致龋齿。
2. 规律刷牙:从婴幼儿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就应该每天帮助他们刷牙。
使用柔软的牙刷和专为婴幼儿设计的低氟儿童牙膏,注意刷牙的时间和技巧。
3. 定期就诊:定期带婴幼儿去儿童牙科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早期的龋齿问题。
问题三:婴幼儿拒绝刷牙许多婴幼儿都会对刷牙产生抵触情绪,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新事物的抵触心理或是对刷牙过程的不适应。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解决拒刷牙的问题:1. 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刷牙时,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例如播放婴幼儿喜欢的音乐或讲故事,从而使刷牙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2. 合理分配时间:尽量减少刷牙时间,对于婴幼儿来说,一分钟已足够。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
1. 感染风险: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感染。
应对措施包括正确洗手、消毒,做好隔离措施,加强儿童免疫力培养。
2. 跌倒伤害风险:儿童运动能力强,易发生跌倒伤害。
应对措施包括保持环境安全,如铺设防滑垫、锁好家具,避免儿童单独活动时发生意外。
3. 药物错误使用风险:儿科患者对药物剂量和用法要求精确,容易发生错误使用。
应对措施包括儿科专用药物计算器、药物标签清晰明确,提醒家属和医护人员仔细核对药品信息。
4. 高危患儿监测风险:高危患儿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评估要求较高,容易漏诊或误诊。
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对高危患儿的定期评估和监测,提醒医护人员关注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5. 婴幼儿窒息风险:婴幼儿特别是0-1岁的婴儿容易发生窒息。
应对措施包括提醒家属注意避免婴儿摆放在堵塞呼吸道的位置,教育家属正确喂食和护理婴儿。
6. 儿童心理状况风险:儿科患者容易焦虑、害怕医院环境,对治疗过程抵触。
应对措施包括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使用有趣的游戏和故事与儿童互动,缓解儿童焦虑情绪。
7. 家庭压力风险:儿科护理可能涉及到家庭疾病、经济困难等方面的压力。
应对措施包括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引导家庭积极面对问题,提供相关社会资源帮助。
以上是常见的儿科临床护理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应加强风险评估,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康复。
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 概述婴幼儿照护服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它关乎着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者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婴幼儿照护服务中的困难和问题展开讨论,探索解决之道。
2. 人力不足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中,人力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繁忙的生活节奏和家长的工作压力,需要外出工作的家庭越来越多,而保姆和幼儿园等儿童照护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
但是,由于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专业技能和责任心都是必须的,导致这一领域的人才供给一直很紧张,人力不足也成为了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一大难题。
3. 技术标准不统一另外一个困扰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者的问题是技术标准不统一。
许多从业人员虽然有过相关培训,但是由于培训水平的参差不齐、培训课程的内容和难度不一,导致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服务机构难以保证服务质量。
4. 安全隐患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一大难题。
婴幼儿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在照护过程中易受到伤害。
幼儿园中一些不完善的安全设施,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受伤,如坠楼、水淹、腐蚀性化学品误食等,同时保姆的不当护理也会带来孩子们的危险。
5. 薪酬问题由于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性质所决定的辛苦与责任,需要从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人员往往会遭遇薪酬问题。
一些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者由于薪酬低而缺乏工作积极性,而且高周转率也会给服务机构带来很大的管理困难。
6. 解决之道在解决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大对照护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确保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标准和规范,统一从业人员的素养,提高整体水平。
再次,加强对机构的监管,确保安全生产,防范各类安全事故。
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者的薪酬,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减少人员的流失率。
7. 结语婴幼儿照护服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
新生儿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一:喂养不当问题描述:新生儿的喂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知识和技巧,很多家长存在喂养不当的问题。
常见的问题包括过早添加辅食、喂养间隔不规律、奶粉配制不正确等。
整改措施:1.增加家长的喂养知识普及:开展新生儿喂养科普讲座,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喂养知识和技巧。
2.设立专业的喂养咨询热线: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解答他们在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专业的医生和护士为家长进行喂养技巧培训,提高他们的喂养水平。
问题二:卫生不到位问题描述:新生儿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
然而,由于卫生意识不强或者操作不规范,很多新生儿的护理环境卫生不到位。
整改措施:1.强化护士和家长的卫生操作培训:教育他们正确的手卫生、环境清洁方法,并强调清洁消毒的重要性。
2.提供卫生消毒用品:配备适量的洗手液、消毒液、洗衣液等卫生消毒用品,确保护理环境的卫生。
3.开展卫生巡查:定期对护理区域进行卫生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问题三:温度控制不当问题描述: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目前存在部分新生儿护理温度控制不当的情况,给新生儿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整改措施:1.设定合适的室温范围: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设定合适的室温范围,确保新生儿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定时检查室温:护士应定时测量护理区域的室温,如果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环境以保持合适的温度。
3.提供温度调控设备:配备合适的温度调控设备,如加热器或空调,确保护理环境的温度恒定。
问题四:护理操作不规范问题描述:在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存在部分护理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例如护理前不洗手、抚触力度不当、护理用品不清洁等。
整改措施:1.加强护理操作培训:对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培训,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适当的抚触力度、护理用品的清洁消毒等。
2.建立标准操作规范:制定新生儿护理的标准操作规范,明确每一步骤的要求,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化和规范化。
常用知识汇总第一部分:婴幼儿护理类常见问题1.感冒(1)普通感冒病因: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发炎。
症状:鼻塞、流鼻涕、头痛、头昏、打喷嚏、眼晴流眼泪、喉咙疼痛、咳嗽、全身无力、酸痛、高烧。
护理及预防措施:a.饮食:给予充份的水份,选择易消化清淡之食物。
b.安静的休息:不要到公共场所以免诱发细菌性合并症、保持体力,让身体的抵抗力,自然地打败病毒。
c.吃药:医生会针对婴幼儿的症状给予治疗,来减轻症状(2)流行性感冒病因:由流感病毒的感染。
症状:与普通感冒最大的不同主要在于其发病较急、病儿短时间内很快就显得不舒服、全身酸痛、高烧。
护理及预防措施:流行高峰期尽量不要带幼儿出入人多且密闭场所。
家中大人外出回家之后,要记得先洗手才可以抱婴儿。
有人感冒时,应戴口罩,尽量不要接触小婴儿。
2.佝偻病病因:由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
症状:为患儿睡眠易惊,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夜间多汗,常有枕秃,方头,囟门开大,闭合晚,肋骨有“串珠现象”,出牙迟缓,严重者有鸡胸,腿部呈“O”型或“X”型等。
护理及预防措施:(1). 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制剂。
小儿每天需要维生素D 400国际单位。
(2). 提倡母乳喂孩子。
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可选择用维生素D强化的配方奶粉。
(3). 合理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多吃含维生素D 及钙磷比例适当的辅食。
(4.) 多晒太阳,平时每天户外活动在一小时以上。
(5). 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户外活动受限制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鱼肝油和维生素D。
3.太阳怎么晒?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主要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人体活动功能,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里一种叫麦角胆固醇的物质转变成维生素D。
维生素D进入血液后能帮助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可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注意事项:(1)婴儿太小时,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
一般要等出生3~4周后,才能把新生儿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晒一部分,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时间和扩大范围。
(2)孩子在较强烈的阳光下最多只能停留15分钟左右。
(3)在户外,不要让新生儿吹风太久,不然容易感冒,头及脸部不要直接照射,可置于阴凉处或戴帽子。
4.断奶果断好不好?母乳喂养的孩子,8~12个月是最适宜的断奶时期,如果在增加辅食的条件下仍保留1~2次母乳直到一岁半也是可以的。
关键问题不在于硬性规定什么时候一定要断奶,而主要在于及早地、按时地去增加食物即辅食,一方面让孩子能得到充分的营养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让孩子慢慢地习惯辅食,逐渐地、自然而然地自己就断奶了,即所谓的自然断奶。
如果断奶食物开始得太迟,孩子往往是除了母乳以外,什么东西也不爱吃,甚至完全拒食,时间一长,孩子的食欲就愈来愈减退,体重也减轻,体质也下降,还可能发生贫血、某些营养缺乏症或感染性疾病。
婴儿从第3、4个月开始就应该逐渐地添加菜泥、蛋黄、米糊或稀粥、烂面条等,6个月后,就要增加辅食的次数,减少哺乳的次数,逐渐过渡到完全断奶,这样,孩子就会很自然地,很愉快地去接受断奶了。
如果孩子正在生病,不要强行断奶。
因为哺乳对婴儿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抚慰。
5.鱼肝油有没有必要?鱼肝油是一种维生素类药物,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D,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小儿佝偻病和夜盲症,婴幼儿适量补充有好处。
注意事项:(1)维生素A、D均为脂溶性维生素,与其他水溶性维生素如B1、B2等不同,过量摄入维生素A、D不能被及时排除,而会在体内贮存起来,进而产生毒性作用,所以补充鱼肝油不宜过多。
(2)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产生维生素D,户外活动多的婴幼儿可以少用鱼肝油。
(3)一些婴儿食品如亨氏婴儿营养米粉系列,已强化维生素A、D,有规律食用这类辅食可以减少鱼肝油用量。
(4)鱼肝油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两者的功能及副作用又各不相同,在治疗佝偻病或夜盲症时,因用量较大,时间较长,应分别使用单纯的维生素D或A制剂,以免导致另一种维生素中毒。
6.腹泻病因:(1)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2)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以及食用过多油腻带渣的食物,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3)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
(4)由于食物或用具污染,使婴儿吃进带细菌的食物,引起胃肠道感染,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以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5)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
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十几次,大便稀,有时有少量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混有少量黏液。
每次大便量不多,粪便为稀糊状或蛋花汤样,有酸味,便中可见白色或淡黄色小块,有泡沫;偶有呕吐或溢乳。
小儿大便前常因腹痛而哭闹,但排便后没有什么不舒服。
(体温多数正常)护理要点:(1)开始出现腹泻后,应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使消化道得到一定休息。
虽不一定要禁食,但应选喂容易消化的食物。
(2)人工喂养或准备辅食时都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入,婴儿使用的奶瓶、奶嘴要每天煮沸消毒。
(3)不要给腹泻病儿滥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等。
(4)对于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应选择低乳糖产品(5)对腹泻严重的宝宝,应及时补充水份,防止脱水,可以选用口服补液盐。
腹泻严重的宝宝出现脱水时应去医院补充电解质。
预防:(1)加强小儿卫生管理;(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喝生水;(3)小儿餐具(奶瓶、水瓶、碗筷等)要消毒,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
7.辅食添加添加辅食的时间:a.一般婴儿在生后半个月可开始服浓鱼肝油,弥补乳类中维生素D的不足,以预防佝偻病。
b.2至3个月龄:可喂给新鲜的果汁或菜水,每日两次,每次从1匙开始逐渐加到10余匙,以补充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成分。
c.4至5个月龄:母奶不足者,每天可适量增加牛奶或米糊。
4个月以上的婴儿,体内铁质已逐渐消耗完,应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如蛋黄。
每次可以从1/4个开始,逐渐增加到1个。
还可给少量的苹果泥、菜泥或鱼泥等。
d.宝宝一般在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
e.如果宝宝到了该吃辅食的时候,他会表现出对乳品的不满意,以前如果一觉睡到天亮,现在就会常常饿醒。
f.如果妈妈在6个月或者更晚的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有的宝宝会在咀嚼和吞咽食物方面出现困难。
g.7、6个月之前,不要给他吃含有麸质的东西,如大麦、小麦、燕麦等。
h.宝宝12个月之前,不要在他的食物中添加盐,因为盐会给他的肾脏造成负担,可能引起脱水。
添加辅食原则:a.从稀到稠:一般应先加流食如米汤,以后再加半流食如粥,渐渐增加固体食物,如饼干、烤馒头片等。
从细倒粗:开始时,将食物做成细泥状。
待孩子长大一些,做成碎末状或糜状。
以后,可以做成较大块的状的食物。
b. 由少到多:添加食物最初可少喂些,以后逐渐增加,不能性急。
c. 由一种到多种:添加食物时,每次只能加一种,经过4~5天,如果宝宝没有消化不良或过敏反应,精神食欲均正常,再添加第二种,切勿操之过急,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d. 选择恰当时间:添加辅食最好在喂奶之前,因为饥饿时容易接受辅食,在孩子有病或炎热夏天,可暂缓添加,以免引起胃肠道的消化功能紊乱。
添加辅食的意义:(1)添加的辅食弥补单纯奶制品及母乳中营养素的不足,促进孩子健康生长。
仅靠母乳或牛乳不能供给所需要的营养素;母乳的分泌量减少;婴儿体内的铁、锌的储存量减少。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乳制品以外的辅助食品的添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训练孩子胃肠道、咀嚼等生理功能,增强消化机能。
添加辅助食品可增加唾液及其它消化液的分泌量;增强消化酶的活性;促进牙齿的发育和增强消化机能;训练婴儿的咀嚼吞咽能力。
防止发生佝偻病、贫血等疾病。
(3)确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断乳期是婴儿对食物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时期;在添加辅助食品的选择以及制作方法方面,要注意营养丰富、易消化和卫生。
如方法应用得当,是将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基础。
(4)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将有助于精神发育,刺激味觉、嗅觉、触角和视觉。
(5)防止发生佝偻病、贫血等疾病。
8.“上火”的三大常见症状“吃不进”:孩子不肯吃饭,烦燥不安,甚至不愿进水,诉说口腔疼痛;起病时有发烧,多数为高烧,在口腔内可见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易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分泌物覆盖。
口唇、舌及颊黏膜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疱疹和糜烂或溃疡;“受不了”:孩子胃肠功能紊乱,诉说腹部饱胀不适,或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拉不出”:孩子大便秘结,每隔3~7天排便一次。
大便硬结而量少,呈粟粒状,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宝宝眼屎多,头面部长红色疹子。
宝宝上火有没有比较好的预防方法?(1)婴儿出生后最好给予母乳喂养并保证足够的母乳量。
因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不会“上火”。
(2).采用人工喂养的宝宝,为宝宝挑选配方奶粉要尽量选用精制植物油配方,宝宝喝了不上火,大便稀软,钙质和脂肪吸收好,有助婴幼儿骨骼发育和能量的吸收利用。
应当避免含有棕榈油、全脂奶粉或乳脂等成分的婴儿配方奶粉,否则易使大便变硬、次数减少,甚至上火便秘。
还可适当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菜粥给宝宝吃。
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纤维素等食物残渣可以促进肠蠕动,达到通便的目的。
(3)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和排便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每天定时排便1~2次;(4)平时注意控制孩子的零食,尽量少给孩子购买“上火”食物,(如油炸和红烧食物等)。
学龄前儿童少吃带果壳的食物(如炒瓜子或花生等),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夏天不让孩子猛喝冷饮。
(5)对已患有慢性便秘的人工喂养儿可将奶粉冲稀一些,同时增加糖量,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10克(正常情况下,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8克)。
可以每天喂1~2根香蕉或者每天早晨喝点蜂蜜水,每次不少于50毫升,温开水送服。
(6)给孩子喂些绿豆汁或绿豆稀饭,给较大幼儿适当吃些冷饮,如冰淇淋、雪糕等。
此外,服些清热降火的中成药或煎药如夏菊冲剂、荷叶、紫苏、荸荠等,不仅可以清热降火,又可补脾养胃。
(7)如孩子患上疱疹性口炎或溃疡性口炎,须及早看医生。
9.便秘原因:1、喂养不当;2、缺水.护理要点:(1)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同时加橘子汁、糖或蜂蜜。
牛乳喂养的在牛奶内增加糖量至8%-10%,还可以加橘子汁、菠萝汁、枣汁或白菜水,以刺激肠蠕动。
(2)可以在小儿的肚脐附近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帮助宝宝消化和排便。
(3)要训练小儿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4)要适当补充水分,对于每4小时喂食1次的婴儿来说,应该在两次喂食中间加1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