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事诉讼时效一览表》
- 格式:pdf
- 大小:360.48 KB
- 文档页数:15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民事诉讼时效是指从权利发生、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计算,到诉讼请求权利发生时效以后的一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
在中国,民事诉讼时效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进行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十一条规定,一般的时效期限为三年。
也就是说,从权利发生、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计算,到三年以后,相关的诉讼请求权利就失去了追求的权利。
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诉讼时效规定,比如:1.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时效期限为二年。
当权利人受到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时,向侵权人主张损害赔偿请求的诉讼时效为二年。
这主要适用于一些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产品质量等原因导致的损害赔偿。
但是,如果有特殊的法律规定或者约定,可以延长时效期限。
2.建筑工程或者其他设施修建、改建、重建合同纠纷中,诉讼时效为五年。
因为建筑工程或者其他设施的修建、改建、重建涉及较大的金额和时间周期,因此一般的三年时效不适用。
3.公共利益诉讼的诉讼时效没有规定。
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因为诉讼请求权为公益性质,所以没有时效限制。
但是,如果涉及损害赔偿请求权,则适用其他规定的时效期限。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诉讼请求权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行使,一般情况下,时效期限可以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例如,法律规定的继承人、损害赔偿权利的诉讼时效可以中止;如果权利人或者义务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行使诉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可以中断或者延长。
总之,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诉讼活动的进行,加强司法效率,确保诉讼活动及时进行。
当权利人不履行自己的诉讼请求权利时效期限,将会失去机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所以,当事人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及时行使诉讼请求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时间一览表一、民事诉讼的概述民事诉讼是指个人、组织之间就民事权益的归属及合法权益的保护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在民事诉讼中,时间的合理安排对于诉讼各方来说尤为关键。
下面是民事诉讼中的主要时间节点及其说明。
二、起诉阶段1. 起诉状提交法院当申请人准备好起诉状并确认无误后,应当在合适的时间将起诉状提交到法院。
起诉状中应包括诉讼请求、事实及证据的陈述等。
一般来说,提交起诉状的截止时间应在诉讼时效期限届满前。
2. 法院立案法院在接到起诉状后,应当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案件进行立案。
具体立案时间视各地法院的工作效率和案件数量而定。
通常情况下,法院会将立案通知书寄送给申请人,告知其案件的立案号和法院联系方式。
3. 前期准备在案件立案后,法院会根据实际需要,通知双方当事人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交换证据、申请临时措施等。
在一般情况下,法院会给予双方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前期准备。
三、审理阶段1. 开庭开庭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之一。
法院会在适当的时间内,通知当事人参加开庭审理。
当事人应当提前到庭等候,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相关证据和文件。
2. 证据交换在审理阶段,当事人应当及时提供证据,并将其交换给对方及法院。
一般来说,法院会规定一定的时间限制,以确保各方有足够的时间交换证据。
3. 举证期限举证期限是指各方当事人提交证据的最后期限。
在法庭规定的期限内,双方应当提交全部证据材料。
逾期提交证据可能会被法院拒绝接受。
四、判决阶段1. 判决期限法院在审理结束后,会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判决。
具体的判决期限根据案件的复杂性和当地法院的工作情况而定。
2. 判决送达判决书是法院对案件作出决定后形成的书面文件。
法院在作出判决后,会尽快将判决书送达给各方当事人。
当事人应在收到判决书后的规定时间内履行判决或者提出上诉等。
五、执行阶段1. 申请执行当事人希望执行法院判决或裁定时,应在一定时间内向法院申请执行。
申请执行时,申请人应提供相应的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民事案件中各种期限⼀览表对于民事案件中各种期限⼀览表的内容,最近很多⼈很困惑,⼀直在咨询⼩编,今天店铺⼩编针对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您答疑解惑。
民事案件中各种期限⼀览表⼀审诉讼时效普通3年诉讼时效。
⾃权利⼈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起算。
(民法典188条)3年诉讼时效。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
(环境保护法42条)4年诉讼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
(民法典594条)最长诉讼时效。
从权利受侵害之⽇起20年。
(民法典188条)申请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
法院应在48⼩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即执⾏(申请⼈必须提供担保)。
申请⼈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15⽇内起诉。
(民诉93条)诉中财产保全。
情况紧急的,法院应在48⼩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即执⾏。
(民诉92条)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次。
(民诉99条)申请证据保全诉前证据保全。
商标法58条规定,法院必须在接到申请后48⼩时内作出裁定,同意的⽴即执⾏,申请⼈应在采取保全措施后15⽇内起诉。
(商标法58条)诉中证据保全。
民诉没有规定诉前证据保全,诉中申请证据保全,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7⽇提出。
证据保全未规定当事⼈有权申请复议。
(证据规定23条)⽴案法院应在收到起诉状或⼝头起诉后7⽇内⽴案,⽴案庭应在决定⽴案的三⽇内移送审判庭。
(审限若⼲规定第6、7条)申请先于执⾏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前采取(民诉意见106条)公告送达国内。
适⽤于受送达⼈下落不明或⽤其他⽅式⽆法送达的。
⾃发出公告之⽇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
(民诉84条)涉外。
适⽤于不能⽤其他⽅式送达的。
⾃公告之⽇期满六个⽉。
(民诉245条)答辩期国内。
法院应在⽴案之⽇起5⽇内将起诉转副本送达被告,被告收到之⽇起15⽇内答辩,法院收到答辩之⽇起5⽇内发送原告(但被告提交的证据何时提交给原告没有明确规定)。
(民诉113条)涉外。
民事诉讼期限汇总(收藏帖)来源│众合教育司考(zhonghesk)⽂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场。
如来源标注错误请告知删除。
投稿:tougao@民事诉讼期限汇总诉讼时效普通2年诉讼时效⾃权利⼈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起算。
1年诉讼时效⾝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
4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
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起20年。
第三⼈撤销之诉第三⼈对已经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提起撤销之诉的,应当⾃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起6个⽉内,向作出⽣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民法院提出。
对指定监护不服的起诉被指定的监护⼈不服指定,应当⾃接到通知之⽇起30⽇内向⼈民法院提出异议。
部分特别程序的异议期限对⼈民法院作出的确认调解协议、准许实现担保物权的裁定,当事⼈有异议的,应当⾃收到裁定之⽇起15⽇内提出;利害关系⼈有异议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之⽇起6个⽉内提出。
选民资格案件公民不服选举委员会对选民资格的申诉所作的处理决定,可以在选举⽇的5⽇以前向选区所在地基层⼈民法院起诉。
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由双⽅当事⼈依照⼈民调解法等法律,⾃调解协议⽣效之⽇起30⽇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民法院提出。
公⽰催告案件利害关系⼈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民法院申报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起1年内,可以向作出判决的⼈民法院起诉。
申请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法院应在48⼩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即执⾏。
申请⼈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内起诉。
诉中财产保全情况紧急的,法院应在48⼩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即执⾏执⾏保全的解除债权⼈因对⽅当事⼈转移财产等紧急情况向执⾏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债权⼈在法律⽂书指定的履⾏期间届满后5⽇内不申请执⾏的,⼈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民事诉讼时效⼀览表(2019版)本公众号由以下团队维护,内容如有侵权,请即刻告知!⾏政法专业律师团队北京炜衡(杭州)律师事务所民事诉讼时效⼀览表(2019版)⼀、最新民事诉讼时效⼀览表⼀审诉讼时效2017年10⽉1⽇施⾏的中华⼈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百⼋⼗⼋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1年诉讼时效。
⾝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民法通则136条)3年诉讼时效。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
(环境保护法42条)4年诉讼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
(合同法129条)最长诉讼时效。
从权利受侵害之⽇起20年。
(民法通则137条)申请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
法院应在48⼩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即执⾏(申请⼈必须提供担保)。
申请⼈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内起诉。
(民诉101条)诉中财产保全。
情况紧急的,法院应在48⼩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即执⾏。
(民诉100条)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次。
(民诉108条)⽴案法院应在收到起诉状或⼝头起诉后7⽇内⽴案,⽴案庭应在决定⽴案的三⽇内移送审判庭。
(审限若⼲规定第6、7条)申请先于执⾏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前采取(民诉意见106条)公告送达国内。
适⽤于受送达⼈下落不明或⽤其他⽅式⽆法送达的。
⾃发出公告之⽇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
(民诉92条)涉外。
适⽤于不能⽤其他⽅式送达的。
⾃公告之⽇期满3个⽉。
(民诉267条)答辩期国内。
法院应在⽴案之⽇起5⽇内将起诉转副本送达被告,被告收到之⽇起15⽇内答辩,法院收到答辩之⽇起5⽇内发送原告(但被告提交的证据何时提交给原告没有明确规定)。
(民诉125条)涉外。
答辩期30⽇,并可申请延长。
(民诉268条)管辖权异议应在答辩期间内提出,法院应在收到异议之⽇起15⽇内作出书⾯裁定。
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用于解决民事纠纷的一项法律,为确保诉讼程序的效率和公正,法律对于诉讼程序中的时间限制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民事诉讼中,各个程序环节的时间限制对于当事人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下面是民事诉讼法中常见程序环节的时间一览表。
首先,立案阶段是诉讼的起始阶段。
当事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申请立案的期限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的时效为三年,即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侵权时起三年内提起诉讼。
但是,一些特定案件存在短于三年的时效要求,比如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必须在合同履行期满后一年内提起诉讼。
其次,送达阶段是告知各方诉讼事项的重要程序。
法院对于诉讼材料和传票的送达需要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
一般情况下,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五日内将起诉状送达被告,并提出答辩的要求。
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后十五日内提出答辩。
当事人如果提供地址不详或者拒绝接收送达,法院可以通过公告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进行。
再次,证据交换阶段是诉讼双方就案件事实交换证据材料的重要环节。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开庭前10日向对方当事人和法院提供证据材料,并享有对证据材料进行复制和查阅的权利。
当事人还可以申请法院组织鉴定、调取相关证据材料等。
如果有新的证据材料产生,当事人也可以在开庭前提出并补充提交。
在证据交换阶段,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进行调解工作,鼓励当事人达成和解。
最后,庭审阶段是诉讼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事人充分陈述自己诉求的机会。
民事诉讼法规定,庭审期限一般为不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
庭审期间,当事人可以陈述自己的主张、质证对方的证据、向法院提出调查申请等。
法院会进行合法程序的庭审,并作出判决、调解或者裁决。
通过以上时间一览表的了解,当事人可以清楚地知道在民事诉讼中各个程序环节的时间限制,合理安排自己的诉讼策略和时间进度。
同时,法院也要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程序,促进案件的高效审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As long as you do things with integrity, don't ask about success or failur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民事诉讼时效期间是多久《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了普通诉讼时效期限,即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为您推荐】奎屯市律师魏县律师正镶白旗律师向阳区律师安平县律师东丽区律师恩平市律师遇到民事诉讼的情况想要解决的话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为纠纷没有通过协商解决的话那么就只能走司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走司法程序的话按键就需要了解,需要进行一些情况的判断,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
,这时候就很多人想知道具体要多少时间,那民事诉讼时效期间是多少呢?一、一审期间第一、诉讼时效(1)普通2年诉讼时效。
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
(《民法通则》第135条)(2)1年诉讼时效。
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民法通则》第136条)(3)3年诉讼时效。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
(《环境保护法》第42条)(4)4年诉讼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
(《合同法》第129条)(5)最长诉讼时效。
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
(《民法通则》第137条)第二、申请财产保全(1)诉前财产保全。
法院接受申请后,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立即执行(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
申请人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
(《民诉》第101条)(2)诉中财产保全。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情况紧急的,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立即执行。
(《民诉》第100条)(3)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民事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一、一般民事诉讼的时效有多久一、一般民事诉讼的时效有多久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普通诉讼时效:《民法通则》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短期诉讼时效:《民法通则》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较长诉讼时效:《民法通则》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适用范围1、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之债,缔约过失之债等2、不适用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定权,但其受侵害而产生的债权请求权,也受诉讼时效约束3、国家财产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受到侵害时不受诉讼时效限制4、具有强制性,不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或变更其适用二、民事纠纷起诉费用的收费标准不同种类的诉讼费用,有不同的收费标准。
而收费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诉讼费用的性质,裁判费用的确定应根据国家的财政水平和当事人的一般支付能力确定,否则就可能脱离本国实际而至收费标准失去合理性;而当事人费用则一般是根据实际开支的情况确定。
其二,应考虑案件的性质,看收取诉讼费用的案件是诉讼案件还是非讼案件,是财产案件还是非财产案件,案件的性质不同,收费的标准也不同。
1、非财产案件受理费非财产案件,是指因人身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发生争议而提起诉讼的案件。
《收费办法》及较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6月19日通过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规定,非财产案件受理费在规定的收费幅度内按件计征,涉及财产的部分依不同情况处理:离婚案件,每件收100元至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