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应知应会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1
手卫生知识100题一、单选题1、医疗机构配备用于手卫生的洗手液(肥皂),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A.盛放洗手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
B.重复使用的洗手液容器应定期清洁与消毒。
C.洗手液发生浑浊或变色等变质情况时,但在有效期内,不需更换可继续使用。
D.使用的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
正确答案 C解析:WS/T 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应配备洗手液(肥皂),并符合以下要求:a) 盛放洗手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
b) 重复使用的洗手液容器应定期清洁与消毒。
c) 洗手液发生浑浊或变色等变质情况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d) 使用的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
2、2020年5月5日世界手卫生日,助产士的行动呼吁是以下哪项?()A.“清洁和安全护理从你开始”B.“对母亲和婴儿来说,你的双手使一切变得不同”C.“增强护士和助产士提供清洁护理的权能”D.“与你一起,为你提供更安全的护理”正确答案:B解析:2020年5月5日行动呼吁:护士:“清洁和安全护理从你开始”。
助产士:“对母亲和婴儿来说,你的双手使一切变得不同”。
政策制定者:“增加护士人手,以防止感染和提高护理质量。
想方设法增强护士和助产士的权能”。
感染预防和控制规划负责人:“增强护士和助产士提供清洁护理的权能”。
患者及家属:“与你一起,为你提供更安全的护理”。
3、2020年5月5日世界手卫生日的主题是()。
A.做好手卫生,预防脓毒症B.所有人的清洁护理—就在你的手中C.手卫生为外科诊疗安全保驾护航D.护士和助产士,清洁护理在您手中!正确答案:D解析:2009年: 拯救生命,清洁双手;2010年:拯救生命,清洁双手全球年度活动:“手卫生时刻1-全球观察调查”;2011年 : 追踪进展,制定行动计划和目标,持续做好手卫生;2012年: 基于医疗机构现况,采用WHO手卫生自评模式,制定手卫生行动计划;2013年: 翻开监测与反馈新篇章,患者有话说;2014年: 清洁你的双手,阻止多重耐药菌的传播;2015年:安全从手卫生开始;2016年:手卫生为外科诊疗安全保驾护航;2017年:遏制抗菌素耐药:掌握在你我手中;2018年:做好手卫生,预防脓毒症;2019年:所有人的清洁护理—就在你的手中;2020年:护士和助产士,清洁护理在您手中!4、2019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明确医务人员洗手的定义是()。
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手卫生是指通过正确的手部清洁和消毒,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正确的手卫生措施不仅对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也对社会公共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将围绕手卫生知识进行阐述,希望能够提高读者的手卫生意识和实践能力。
首先,要介绍手部清洁的重要性。
手是我们身体最常接触外界的部位,也是细菌最容易滋生和传播的区域。
研究表明,大约80%的传染病都通过手传播。
所以,保持双手的清洁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首要步骤。
此外,科学研究还显示,正确的手部清洁可以减少约50%的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从而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接下来,讲解正确的手部清洁方法。
手部清洁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水和肥皂清洁、使用洗手液和使用免洗洗手液。
使用肥皂和水是最常见的手部清洁方式。
正确的方法是将双手用水湿润后,涂抹适量肥皂,揉搓双手掌相互搓搓成泡沫,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干。
整个过程应该持续约20秒,确保双手每个部位都得到清洁。
此外,洗手时还应注意清洁指缝和指甲,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积聚细菌。
另外,可以选择使用洗手液,它是一种专门为手部清洁而设计的清洁产品,具有更好的清洁效果和杀菌作用。
最后,免洗洗手液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手部清洁方式,可以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使用。
使用免洗洗手液时,只需挤出适量洗手液,揉搓双手,直到洗手液完全干燥即可。
除了正确的手部清洁,还要介绍手部消毒的重要性。
手部消毒是在手部清洁后的一道防线,可以彻底杀灭残留在手上的细菌。
常见的手部消毒方法包括使用酒精消毒液和消毒湿巾。
使用酒精消毒液时,只需取适量消毒液在手上,涂抹均匀,直到酒精挥发即可。
消毒湿巾则是一种预先浸泡在消毒液中的湿巾,方便携带和使用。
手部消毒应当在手部清洁后进行,可以帮助杀灭残留在手上的病菌,从而进一步降低感染的风险。
最后,要提醒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中,要注意正确的手卫生习惯。
例如,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以防止飞沫传播;接触垃圾、厕所等污染物后,一定要及时清洁双手;在进食前和处理食物时,一定要彻底清洁双手;面对疾病患者和接触动物后,更要加强手部清洁和消毒。
医务工作者手卫生知识培训介绍本文档旨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关于手卫生的培训知识。
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为什么手卫生重要- 手是人体最常用的工具,也是细菌和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 手卫生可以有效预防医疗机构内的交叉感染。
- 合理的手卫生措施可以保障医务工作者自身健康,并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手卫生的基本原则1. 正确的洗手步骤正确的洗手步骤- 使用流水和适量的肥皂。
- 摩擦双手至少20秒,包括手背、手指、指缘和手腕。
- 彻底冲洗并用干净的纸巾擦干手部。
2. 合理的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合理的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 在无法使用肥皂和流水时,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消毒剂。
- 按照说明正确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确保涂抹于双手的每个部位,并揉搓至干燥。
3. 避免触摸面部和污染物避免触摸面部和污染物- 手不应接触面部,尤其是眼睛、鼻子和嘴巴。
- 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如有需要时,使用合适的防护手套。
4. 定期修剪和清洁指甲定期修剪和清洁指甲- 短适度修剪指甲,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 定期清洁指甲,避免污垢存留。
常见问题解答1. 什么时候应该洗手?什么时候应该洗手?- 在接触病人前后。
- 在处理污染物和垃圾后。
- 在进食前后。
- 在使用厕所后。
- 在打喷嚏或咳嗽后。
2. 如何正确佩戴和取下手套?如何正确佩戴和取下手套?- 洗手后佩戴手套。
- 取下手套前先洗手。
- 轻轻将手套从内侧向外侧滚下,避免碰触外部污染物。
- 把手套卷成球状后,正确丢弃。
结论手卫生是医务工作者保护自身和患者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正确的洗手步骤、合理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避免触摸面部和污染物、定期修剪和清洁指甲是保持良好手卫生的关键。
请医务工作者始终遵守相关规定,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实施手卫生措施,以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手卫生培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
北京******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保洁人员应知应会
一、手卫生:
七步洗手法
洗手时机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脱手套后要洗手!
二、个人防护:
外科口罩的正确佩戴
防护用品
三:职业暴露处置: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挤、冲、消毒、包扎、上报科室护士长及保洁主管
四:消毒剂的配置方法
病人床头柜、床、设备带等:2片健之素泡腾片+水1000ml(配置为有效氯500mg/L的溶液)
遇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污染:4片健之素泡腾片+水1000ml(配置为有效氯1000mg/L)
五:环境清洁
原则:先清洁、再消毒(湿式卫生),清洁顺序由轻污染到重污染
六:污染物处理流程
七:传染病患者的识别
✓护士站一览表、床头卡标记(或护士告知)
✓传染病患者病房单独使用清洁用品,包括毛巾、地巾,生活垃圾纳入医疗废物管理。
八:多重耐药菌患者的识别:综合内科(重点)
✓护士会在护士站一览表、床头卡上做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标记。
✓护士会在病房床头放置手消、黄色垃圾桶、红色消毒液桶
九、传染病及多重耐药菌——保洁人员防控措施:
接触患者前后或患者周围环境后,一人一床一手消毒;
毛巾一床一巾,一桌一布,固定使用,用后浸泡消毒(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
床头消毒液每天更换(24小时);
地巾一房间一巾,使用后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每天物体表面(桌、椅、柜、门把手等)及地面擦拭2次,污染随时消毒;
病人产生的垃圾全部按医疗废物处理,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 患者解除隔离、转床或出院后对环境、设备仪器等物体表面做终末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知识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知识(⼀)⼿卫⽣⼿卫⽣: 为洗⼿、卫⽣⼿消毒和外科⼿消毒的总称。
洗⼿:指⽤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洗⼿,去除⼿部⽪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消毒:指⽤⼿消毒剂擦⼿的过程。
外科⼿消毒:指⽤⼿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医务⼈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接触病⼈前后;进⾏侵⼊性操作前;摘除⼿套后;接触病⼈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肤或者伤⼝敷料后;从病⼈脏的⾝体部位到⼲净的部位;直接接触病⼈后。
医务⼈员下列情况下应⼿消毒: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之前;出⼊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接触具有传染性的⾎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物污染的物品后;双⼿直接为传染病病⼈进⾏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污物之后;需双⼿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务⼈员医疗活动过程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医务⼈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医务⼈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损害健康或危及⽣命的⼀类职业暴露。
⽽医务⼈员职业暴,⼜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医院感染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时意外地被患者的⾎液等体内物质污染,或被患者⾎液等体内物质污染的针头、⼿术⼑等锐利器械刺破⾃⼰的⽪肤,⽽有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的⼀类职业暴露,即为医院感染性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锐器伤)的处理程序⼀挤、⼆冲、三消毒、四报告急救处理1.⽴即⽤肥皂⽔和清⽔冲洗伤⼝或沾污的⽪肤。
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理盐⽔反复冲洗。
2.如有伤⼝,应当在伤⼝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液,再⽤肥皂液和流动⽔进⾏冲洗;禁⽌进⾏伤⼝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冲洗后,应⽤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消毒,并包扎伤⼝;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理盐⽔冲洗⼲净。
医护专业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1. 介绍本培训旨在提高医护专业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医疗场所的卫生与安全。
通过本培训,医护人员将能够有效地预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培训内容2.1 手卫生的重要性- 介绍手卫生在医疗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不正确手卫生可能带来的危害。
- 解释手卫生与传染病控制的关系,强调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2.2 手卫生的基本原则- 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湿手、涂抹肥皂、搓揉手掌、洗净双手、用干净纸巾擦干、关闭水龙头等步骤。
- 强调洗手前、洗手时机的重要性,如接触污物、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等。
- 教授正确使用洗手消毒剂的技巧和步骤。
2.3 手卫生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辨析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时间紧迫、设备不足等。
- 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实用方法和技巧,如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协调、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等。
2.4 手卫生培训的评估和持续改进- 强调手卫生培训应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培训效果的持续改进。
- 讨论评估手卫生行为的指标和方法,如观察、问卷调查等。
3. 培训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理论讲解、演示、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等相结合。
- 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幻灯片、视频等,增强培训效果。
- 将培训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4. 培训效果评估- 设计评估表或问卷,收集医护人员对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以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手卫生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以后的培训改进提供依据。
结论通过本手卫生知识培训,医护专业人员将增强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应用。
这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卫生与安全水平,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手卫生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是()A 暂居菌B 常驻菌C 病毒D 支原体答案:A解析: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2、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A 环境消毒B 合理使用抗菌素C 洗手D 隔离传染病人答案:C解析: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 ≤10cfu/cm²B ≤5cfu/cm²C ≤15cfu/cm²D ≤8cfu/cm²答案:A解析: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10cfu/cm²。
4、下列哪项不是洗手的指征()A 接触病人前后B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C 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D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前后E 脱手套后答案:C解析: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不是洗手的指征,而是进行手卫生。
5、关于六步洗手法中认真揉搓双手至少()秒钟A 15B 10C 5D 20答案:A解析:六步洗手法中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15 秒钟。
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A 接触患者前B 清洁、无菌操作前C 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D 接触患者后E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答案:ABCDE解析:以上情况医务人员均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2、手卫生包括()A 洗手B 卫生手消毒C 外科手消毒D 消毒剂泡手E 戴手套答案:ABC解析:手卫生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3、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A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B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C 从同一病人身体一个部位移动到另一部位时D 接触不同病人之间E 摘手套后答案:ABDE解析:C 选项从同一病人身体一个部位移动到另一部位时,一般不需要洗手。
手卫生知识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洗手是指用普通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是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无需冲洗或干手设备。
外科手消毒是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消毒剂应具备持久抗菌活性。
手卫生需要在以下情况下进行:直接接触病人前、直接接触病人后、摘除手套后、穿脱隔离衣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接触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直接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包括医疗设备)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手卫生方式有:流动水洗手、卫生手消毒、流动水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洗手+外科手消毒。
流动水洗手的步骤包括:流动水打湿双手、取适量清洁剂涂抹所有手部皮肤、双手相互揉搓至少15秒、流动水冲洗、用纸巾干燥双手和取护肤液护肤。
揉搓双手的步骤包括: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洗手时揉搓双手至少需要15秒,干燥双手需要使用干手纸巾擦干双手,防止再次污染。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步骤包括: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双手相互揉搓覆盖整个双手表面,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洗手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双手至干燥可确保安全。
速干手消毒剂需要揉搓至少15-20秒才能完全干燥。
十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的步骤如下:一)外科洗手方法:1.摘下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2.取适量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医疗保健中重要的措施之一,是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染病传播的关键环节。
由于医务人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经常接触患者和病原微生物,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手卫生知识,以保障自身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1.手卫生的基本知识和介绍手是人体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最为密切的接触物,是传播病原体、致病细菌的主要途径。
因此,医务人员手卫生必须时刻注意,以避免交叉感染和病原体传播。
手卫生的基本知识涵盖了手部皮肤、指甲、手套、手术口罩等方面的介绍。
对于手部皮肤的护理,需要注意洗手时不要过分摩擦,以免皮肤受到伤害;指甲要短而整洁,避免藏污纳垢;手套的佩戴要求与医疗场所的实际情况相符,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尺码;手术口罩的回收处理要遵守相关规定。
2.手卫生的重要性和目的手卫生是防止医疗场所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消灭潜在和实际的病原体,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及其他健康人群不受感染。
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感染控制制度,对手卫生进行科学的培训和管理。
3.手卫生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点手卫生操作的具体步骤包括:流动水湿润双手,取适量皂液搓手20秒以上,清洗时注意飞溅,彻底冲洗干净,用干净的纸巾或者烘干器吹干双手,用纸巾或者肘部关闭水龙头。
清洗手部前后需要注意的要点包括:洗手前要把手表、戒指等首饰取下来,避免残留;洗手后应当用纸巾擦干,避免双手擦干接触其他物品;接触有疾病的患者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此外,不同情形下进行手卫生的方式也不同,例如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时需佩戴手套,佩戴手套后仍需进行手卫生等。
4.护士和医生手卫生的不同要求护士和医生的工作性质不同,其手卫生的具体要求存在差异。
护士在照护患者时需进行的手卫生措施包括:在接触每个病人前和离开他们的病床之前洗手或使用手部抗菌消毒剂,为每个病人使用个人封装好的瓶装水、洗脸巾、浴巾等清洁用品以免交叉感染,清洗和更换患者的床单、毛毯等物品时需要佩戴手套。
手卫生知识
1、什么叫手卫生?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什么叫卫生手消毒?
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什么叫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4、洗手时间是多少?
揉搓时间>15s;整个过程>40s。
5、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6、WHO提出的“手卫生的5个重要指征”是什么?
二前三后:(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无菌操作前。
(3)接触患者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5)接触血液体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