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 (2)行星风系气压带与风带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16
专题9行星风系-气流与风(详案)
引言
行星风系是行星大气层中的环流系统之一,由于旋转、辐射等物理影响,大气会在南北方向上划分为多个圈层,而位于同一圈层上的气体的运动相互影响,形成了行星风系。
本文旨在介绍行星风系的气流与风的相关知识。
气流
气流是指大气中的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其速度和方向受到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行星风系中,气流的运动受到行星旋转和行星大气层的分层影响。
其中,赤道上的气流称为副赤道高空急流(subtropical jet stream),极地区域的气流称为极地涡(polar vortex)。
气流的存在对于气象和气候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副热带高压区的存在使得赤道以南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而副热带西风带则是暖湿气流与寒冷气流相遇形成的重要区域,对于人类的农业和航海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风
风是气流在地球表面上的表现形式,是大气运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在行星风系中,风的分布也受到行星旋转和圈层分布的影响。
地球上的主要风向有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等,对应了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
例如,赤道西风带对于北半球的气候和气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气流和风的研究对于气象和气候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系统,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以及发展气象技术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描述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压和风向、风速的分布情况。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天气变化、气候变化以及对于环境和农业的影响。
气压带气压带是指地球上不同纬度上的气压分布带状区域。
由于地球自转、光热的不均匀分布,引起了大气的运动,在不同纬度上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
1.低气压带: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也就是0纬度附近,称为赤道低气压带。
这个地区阳光照射较为直接,导致空气被加热,产生热浮力,使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
低气压带是常年的热带气旋活动区,伴随着阵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
2.高气压带:高气压带位于地球的30°纬度左右和60°纬度左右,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高气压带。
这些地区的空气下沉,导致气压升高。
高气压带是干燥的区域,通常没有降水,形成了沙漠和荒漠。
3.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地球的极地地区,由于太阳照射角度小,因此地表和空气受到的辐射能量较少,导致气温低并形成低气压带。
这个地区的天气通常寒冷、刮风且多云,降水量很小。
风带风带是指在气压带的影响下形成的大气环流运动带状区域。
气压带和风带是相互关联的,气压带的存在影响着风的形成和方向。
1.赤道低压带: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形成了称为赤道低压带的风带。
由于赤道附近的气压高度低,空气上升,形成了一股从南向北的上升气流。
这股气流被称为赤道东风,它主要影响赤道附近的热带和地区。
2.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的气流在上升后分裂为两股,一股朝北、一股朝南。
这两股气流在30°纬度左右降落到地表形成高气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
在南半球,这个风带被称为南风带,而在北半球,则被称为北风带。
这两个风带主要影响副热带地区。
3.副极地辐合带:在副极地高压带降落到地表之后,形成了一股从北向南的下沉气流。
这股气流与来自赤道的南风带相汇合,使空气被迫上升,并形成低气压带,称为副极地辐合带。
中学地理教案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上课起立,师生问好。
一、问题引入教师提问:(PPT照片展示)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几个挺简单的小问题,相信聪明的你们肯定可以答出来。
(热气球照片)质量大约有450kg的热气球为什么可以升到高空呢?(学生小声回答:热气的作用,上升)。
(地暖照片)那高档住房中的地暖为什么设计在地板下方而不是在天花板上?(学生小声回答:热空气上升,所以设计在地板下)。
同学们的确非常聪明,老师已经听到了许多同学答到了点上了,热空气往上跑,因此设计在下方对吧。
好,接下来我想给大家展示几张我在大学期间在青海野外实习所拍摄到的照片,同学们认真看,仔细思考下其中的问题。
同一包饼干从平原拿到了高原地区的食品包装为什么会更加膨胀?(学生部分回答:气压不一样,产生变化导致的。
)二、新课教学对!有同学已经说到这个气压问题了,也正是饼干包装膨胀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我们索要学习的课程正与气压密不可分的。
那么说到气压,同学们在初中阶段也应该学习过。
气压:就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就比如说点1和点2,哪一个点的空气柱更多?(同学回答:点2)因为:h2>h1。
除了高度不同,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他影响因素吗?发现的同学们举下手,(***同学,回答密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如果同学们没有发现,那么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看“受热均匀地区各高度空气密度示意图”。
同学们会发现,大气的密度和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
(PPT也随即转到下一个,等压面)与等高面相似,我们将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起来成为等压面。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板书:一、气压:在单位面积上,高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小。
影响气压的因素有:气温的高低,大气的升降、海拔的高低。
(转承)同学们很聪明,我们渐渐进入了状态了,刚刚我们所考虑的是理想状态下,地区受热均匀的空气密度。
但是在我们的真实世界中,基本很少有这样的情况。
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验感受下,地区受热不均空气运动的情况吧。
专题9 行星风系一、学习目标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名称及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气候特点二、知识要点【气压与风】气压:同一地点,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在受热地区,空气膨胀,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形成;上空空气聚积,密度,形成。
在冷却地区,空气收缩,在近地面形成;上空形成。
在近地面,空气由流向,在上空,空气由近地面流向近地面。
在右图中(已知a,d为近地面两点,b,c为对应高空的两点)则a处为(受热、受冷),d处为(受热、受冷),a处为(高压、低压),d处为(高压、低压),b处为(高压、低压),c处为(高压、低压)。
将a、b、c、d四处气压进行由小到大排序风:在水平方向,空气受力作用,从气压吹向气压,同时还会受到力的作用,以及的作用,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三力受力平衡(下图一)。
在高空,空气的水平运动不受摩擦力影响,所以力和力平衡,风向最终会和线平行。
(下图二)气象上把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
如吹往南方的风叫做风,吹往西北的风叫做风。
图一图二图一中,①为、②为、③、④。
图二中,①为、②为、④。
热力环流:由于引起的。
不同地区的冷热差异是由造成的。
不同形式的热力环流举例:1、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海陆风的是()2、在下图中画出正确的山谷风示意图3、读下图,说明城市风的成因及城市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大气环流】填画气压带风带,并画出三圈环流 气压带名称 风带名称(风向)气压带的成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 因素和 因素。
赤道低气压带的成因是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是 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是90°N 90°S0°气压带与风带会随着南北移动而移动。
北半球夏季往移动。
【气候类型】气候的成因:主要因素有环流、环流、位置,、等因素。
如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气候的特点:特点描述主要从和两个方面描述以及季节变化。
如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拓展☆气温特点的更多表述:年最高温如何(出现在几月)、年最低温如何(出现在几月)、年较差(月均最高温与月均最低温的差值)如何。
专题9行星风系-气压与风(详案)教学班级:高一(8)班授课日期:2014年11月29日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气压、风的概念及影响气压的因素。
讲解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学会判读等压线图。
分析山谷风和XXX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实验短片和示意图,认识大气垂直与水平运动的形成过程。
通过分析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试着对山谷风和海陆风的成因进行分析,培养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运用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惯。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等压线的判读。
教学难点:分析山谷风和XXX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1.问题引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几个简单的问题,相信聪明的你们能够答出来。
为什么450kg的热气球可以升到高空?(学生回答:热气上升)高档住房中的地暖为什么设计在地板下方?(学生回答:热空气上升,设计在下方更有效)同一包饼干从平原拿到高原地区的食品包装为什么会更加膨胀?(学生回答:气压不同,产生变化导致的)2.新课教学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比如在点1和点2,哪一个点的空气柱更多?(学生回答:点2,因为h2>h1)。
3.学生画热力环流示意图学生们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讨论其中的细节和重点。
4.观看模拟实验观看模拟实验短片,认识大气垂直与水平运动的形成过程。
5.归纳总结热力环流并介绍等压线图的判读教师归纳总结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介绍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
6.分析山谷风和海陆风的形成原因通过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出发,试着对山谷风和海陆风的成因进行分析。
7.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和复。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除了高度,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会影响空气密度。
有同学指出,随着高度的升高,密度会降低。
我们可以看一下“受热均匀地区各高度空气密度示意图”,发现大气密度会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