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 提优卷(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0.57 KB
- 文档页数:9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 提优卷(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提优卷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太阳一出来,笼罩在湖面上的雾就逐渐消散了。站在甸上,宽阔的湖面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2)我在小路上散步,路边有一片庄稼地,远处是一个葡萄园。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A.涨潮 涨价 上涨 河水暴涨
B.号角 号叫 记号 风号 浪吼
C.闷雷 闷热 沉闷 闷闷不乐
D.模范 模糊 模特 一模一样 2)下列加粗的“漫”与“漫天卷地”的“漫”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漫不经心 B.漫无目的
C.漫漫长夜 D.漫山遍野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海面风平浪静,轮船静静地航行着。
B.他实力超群,在赛道上齐头并进,跑在最前面。
C.看到有人出现,羚羊群浩浩荡荡地飞奔而去。
D.他拼尽全力,把摇摇欲坠的局面扭转过来了。
4)联系生活中看到的画面,将词语填入文段中合适的位置。
多美的小雪花啊!一开始飘飘悠悠,小小的,又轻又柔,仿佛那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着翅膀,一片片零零落落地落下来。接着小雪花慢慢变大,变厚了,变得密密麻麻,仿佛天宫里的仙子用力地摇动着玉树,使那洁白无瑕的花瓣纷纷落下来。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一瞬间,花坛变了,变成了一池争奇斗艳的荷花。
②荷花丛中有一只仙鹤,一脚凌空,展翅欲飞。
③这些猴子、狮子、孔雀,又都在不停活动着。
④有时候,它像个花坛,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鲜花。
⑤晚霞千姿百态,变化无常。 ⑥有时候,晚霞又合拢起来,变成一只灵活的猴子、一头威武的狮子、一只漂亮的孔雀。
A.⑥③④①②⑤ B.⑤④②①⑥③
C.④①②⑥③⑤ D.⑤④①②⑥③
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___在草地里眠,___占了半个天。”“霸占”写出了白云的霸道不讲理。(×)
2)“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句子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来衬托大潮的雄伟壮观。(√)
3.“悄无声息”、“低声细语”、“山崩地裂”是按照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4.按要求完成练。
1) 游客拍摄的钱塘江大潮图片,呈现出《观潮》中所描述的“潮落晚照金樽里,山青水碧鸟归时”的壮美景象。
2) 春风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春风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春风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3) 雨下了起来,细如牛毛的雨斜斜地织着。过了一会儿,雨势渐渐加大,不久就在地上汇成了小溪。“咔嚓!”一个大炸雷,就像震碎了天河,顿时,天空一片漆黑,只一会儿工夫,狂风大作,院子里成了一片汪洋。
4) 落叶纷飞——秋天的公园里,一片金黄色的景象,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① 人声鼎沸——市场上人山人海,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② 鸦雀无声——公园里静悄悄的,只有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
5.口语交际。
1) 跑题的一项是___的发言,因为他提到的是树木的作用,而不是具体的环保措施。
2) 我的三条建议是: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餐具,鼓励家人和朋友一起参加环保活动,尽量使用环保型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或公共交通。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红色的花朵、绿色的叶子、湛蓝的天空和蔚蓝的海洋,都如同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当我们在湖光山色之中流连忘返时,是否曾想过,这些美丽的色彩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为什么在夜幕降临后,无论是远山还是近树都会变黑?这其中有很多道理。
这些大自然的色彩与太阳光密切相关。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些光,而吸收其他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例如,红色的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色的;绿色的叶子只反射绿光,看上去呈绿色。雪对阳光是全反射,不吸收任何光线,因此呈现白色。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当这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这样的。
天空之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在七种单色光中,蓝光的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当阳光通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时,其他波长较长的光受大气中的碳粒、尘埃和水蒸气的影响较小,而蓝光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的。
日落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也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最恰当的题目是B.天空为何呈现蓝色。
2.(1)× (2)√ (3)√ (4)√
3.大自然的色彩是由太阳光的七种单色光组成的,物体反射某些光线,吸收其他光线,颜色由它所反射的光线决定。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蓝光的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日落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也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
二)心系竹林
故乡的竹林,远远望去,犹如一床厚厚的___被软软地盖着大山。清风过处,绿被子也随风起伏,仿佛是大山恬静休憩时均匀的呼吸。那竹林的绿色非常浓郁,顺着山坡缓缓地蔓延,覆盖了巍峨的山峰,润绿了薄云缭绕的山谷,也映绿了远处的山峦。走进竹林,层层叠叠的叶子遮住了强烈的阳光,它们把阳光碎成点点的斑儿,零星地洒在铺满黄叶的地上,宛如一块绣了星星的___。
小时候,我常常和伙伴们一起来到竹林,摘下一片嫩嫩的竹叶放入口中,吹出百灵鸟叫般清脆的声音,逗得竹枝上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地叫开了,留在口中的是竹叶的幽幽清香。我们在林中追逐嬉戏,玩累了就找个地方躺下,那软绵绵的厚厚的金黄的叶子,给人躺在床上般的感觉,那么舒畅,那么惬意。闭上眼睛,让叶间的光点儿照在眼上,便感到红彤彤的一片。我们在这一片红亮的色彩中,幻想着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将来……
在春天,细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会跑到竹林中去寻找竹荪,那是一种灰白色的菌类,像根倒长的萝卜,半透明的,上面还沾着小水珠,鲜灵灵的。我将它们采上一大把,蹦跳着带回家,于是餐桌上又添了一份清香四溢的菌汤。初冬时节,那一株株嫩笋已经长高,裹在它们身上的笋壳也随风飘落。母亲就把那壳儿捡了来,拭去上面的绒毛,然后剪成鞋底的形状,再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上布条纳成“千层底”,母亲说那样的鞋底可以隔湿。于是到了冬天,当皑皑白雪压弯竹梢时,我便穿着母亲做的暖和的新鞋和伙伴们在竹林中堆雪人、打雪仗了。
时间流逝,我现在已远离了故乡,但我的心仍然深深地系在竹林中。读文章第①②段,作者是按照从远处望去到进入竹林的顺序写的,先写了竹林“外貌”特点,又写了竹林“内部”特点。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读文中画“绣了星星的___”、“躺在床上般的感觉”、“幻想着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将来”等句子,可以发挥想象,补充完整句子。
3.第三段讲述了作者在竹林中的游戏和玩耍,第四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竹林的怀念之情。
4.C
5.回答因人而异。
三、(略)
作文示例:夏日的雷雨
夏日的雷雨是一种美。在炎热的夏季,雷雨来临时,天空乌云密布,闪电划破天际,雷声轰鸣,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颤抖。雨水如注,洒在大地上,带来清凉和湿润。雨后,空气清新,草木葱茏,花儿更加娇艳。夏日的雷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人们心灵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