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小学常规教学评估验收汇报材料
- 格式:docx
- 大小:34.29 KB
- 文档页数:14
1 办群众满意的学校,为孩子打好成才的基础
——曙光小学常规教学评估验收汇报材料
一年来,在市教育局和教管中心的领导下,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这一主题,以聚焦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目标,以加强校本研修,创办特色学校为工作重点,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研究氛围,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培养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条不紊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完成了学期教育教学目标,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强化管理,落实措施,提高常规管理实效。
1.完善管理模式,规范管理程序。
根据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响应教育管理管理中心的号召,我们在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中开展了“纯洁性”活动,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提出 “ 争当先锋,做学生喜爱的老师”等活动口号,着力营造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教师的浓厚氛围,以此为契机,强化管理,改进创新了以往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行了分层有序管理,力求各尽其职,各显其能。
在教学管理方面,首先是主管教学的领导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组织教务处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工作计划,安排布置教学与教研任务,做好过程督查和结果评价;再由教务处召开学科教研组长
2 和年级组长会议,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进行讨论学习,制定出符合各学科各年段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安排布置各学科的学期教学与教研任务,将各学科教学教研活动具体落实到各组成员。
在学生管理方面,由政教处牵头,安排好每学期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学生,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好每周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的督查。
这样齐头并进,层层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效规范了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程序,保障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能够落到实处。
2.夯实常规管理,加大检查力度。
遵照省开齐开全课程文件精神,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规范办学意识,采用自查自纠、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开设方面,我们将常规教学与特色教学有机融合,除语文、数学、品德、科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综合等国家课程外,我们还开设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包括一至六年级的写字、诗文背诵和课文读本,这正是我们的特色建设内容。为了将三级课程落到实处,教务处坚持查写字课、查常规课、查特色课,并做好记录,定期公布,有力促进了课程计划的实施。平时教学中我校还突出抓教学教研活动的八大项,即:①抓备课;②抓上课与听课;③抓作业及批改;④抓业务培训;⑤抓随笔和反思的撰写;⑥抓教师硬笔书法练习;⑦抓期中、期末检测和特色课程检测;⑧抓教师专业发展。
3 为提高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教务处加大检查力度,在上学期和本学期分别对教师教学教研八大项进行了检查。校领导和教师能坚持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开展教材教法研究,参加学校特色建设培训讲座,记业务笔记人均30篇;积极参与交流课、研讨课、参赛课的观评议活动,记录认真,评价客观,记听课笔记人均50节;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及时记录和整理自己的实践感悟,反思教育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撰写随笔和反思人均各30 篇;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做到了全批全改,并能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做及时记录,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夯实常规管理,加大检查力度,教学教研工作和课程实施工作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3.强化质量意识,做好质量监测。
市教育局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年我校进一步强化了“质量是立校之本”的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教务处加强了对关键学科的跟踪督导,要求各年级、各学科要统一安排单元计划和教学进度,定期检查每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期中、期末检测后要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同年级各班之间要进行学生得分或失分的比对,以人为镜,发现问题,针对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要求毕业班的老师要认真学习新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研究新的教学方向,加强纵向和横向交流,积极搜集资料,组织有效的总复习,从而提高毕业班和的教学质量,争取小学毕业合格率达99%以上。
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加强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工作。为贯彻落实
4 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一整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我们把上好体育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之一,要求体育教师上好、上足所教班级的体育课,同时坚持组织好课间操和下午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去年我校代表铝基地教育管理中心参加河津市举办的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校选手发挥出色,取得了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女子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吴晓敏荣获小学女子组800m项目比赛第一名;吴晓敏、宋亚茹、刘娟、马俊先荣获小学女子组4×100m项目比赛第一名;高文博、薛乔佳、赵国睿、任德琛荣获小学男子组4×100m项目比赛第一名;任德琛荣获小学男子组跳远项目比赛第三名。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天地,而且提高了大家对阳光体育活动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追求发展的精神和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二、聚焦课堂,重视研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这就时刻提醒我们管理的目标是发展,而课堂教学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师生发展的质量。本学年教务处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公开教学,坚持不懈
每学期我校都要组织一次人人讲、人人听、人人评的交流课公开
5 教学活动。我们的公开课教学都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老师们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课改理念来设计教案,并能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了理念新、方法活、效果好。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既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与提高,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在整个活动中,全体教师全程参与了本教研组的观、评、议活动,他们听得认真、投入,评得准确、恰当,议得深刻、全面。同课异构的公开教学强调“同在共行”的教研理念,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有非常真切的亲身体验。在听课过程中会思考: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会怎么做?在评课过程中会发问:你这样处理教学内容,是为了什么?在议课过程中会研讨:今后再上这节课,我们该怎么做?这样的公开课教学更有实效,使老师们真正能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研讨氛围已经形成,教师的观课、评课、议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正在向低耗高效的目标迈进。
2.开展竞赛,促进成长
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这既是锤炼教师基本功、展示教师才艺的平台,也是加强校际交流、向兄弟学校学习的好机会。如在运城市教育局组织的首届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河津市教育局组织的“创先争优”优质课大赛,铝基地教育管理中心组织的“师徒结对同备同讲同研一节课”大赛等活动中,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参赛前,教务处制定了活动方案,组织了选拔赛,
6 产生出校级优秀教师再参加上级赛讲活动。各教研组非常重视此项活动,从组长到成员对参赛教师都进行了热诚的帮助。在设计教学预案、制作课件、借班试讲、修改完善等过程中,校领导也全程参与,与教师一起研讨、交流、磨合、提升。参赛后,参赛教师写出参赛的得与失。此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我校课改实验成果,有效地沟通了我校与兄弟学校在课改方面的交流,拓展了课改实验的活动空间,延伸了课改实验的研究领域。赵云霞等3位教师荣获运城市首届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二、三等奖;薛颖、曹冬苗、赵云霞老师被评为河津市第十届中小学教学能手;赵云霞老师参加了运城市的巡回讲课和山西省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选活动,并荣获优质课二等奖。
三、加强研修,提升理念,优化教师队伍素质。
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力争使学校教科研质量上新台阶,教务处以“着眼教师成长,促进全员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校本研训工作,努力为优化教师队伍搭建平台,提供条件,创造机会。
1. 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坚持集中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根据队伍建设需要和学校特色建设需要,结合教师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教师举办了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观课议课》、诵读经典特色教学系列讲座,并组织大家展开讨论,写出培训体会,有效提
7 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在铝基地教育管理中心举办的“我为党旗添光彩”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郭艳霞、陈霞两位老师荣获二、三等奖,陈霞老师参加运城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现已获得国家级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证书;杨风琴、赵云霞、韩水珍被河津市教育局聘为兼职教研员。
学校还积极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的资源优势,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使远程学习、网络教研开始成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桥梁。目前我校45岁以下教师全部获得培训结业证书。
2.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不断探索、不断优化的过程。我校的省级课题“探究式课堂教学实验”现已结题,学校荣获先进实验学校,5位教师荣获优秀实验教师。现在我校正在研究实施的课题有4个,其中国家级课题1个即“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省级课题2个即“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和“基于数学思考的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与研究”,运城市课题1个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我们向课题实验领导组申报立项,成立了课题领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实验教师,课题领导组对实验教师给予充分信任和有力主持,并指导制定了各自的子课题,定期组织课题理论学习活动和实验交流课活动,鼓励实验教师撰写阶段成果总结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随笔。为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成功的舞台,课题领导组竭尽全力向上级推荐实验教师的
8 教改成果。“基于数学思考的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与研究”的5名实验老师所提交的研究成果获省级一、二等奖,一名老师参加运城市该课题赛讲活动荣获一等奖。张风琴作为这一课题组的负责人在今年3月份赴太原参加该课题的结题会议,带去的10篇课题论文、案例等分别荣获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3.以外出学习拓宽教师教学视野。
本学年学校继续努力创设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开扩眼界。先后派40多位教师去太原、太谷、运城、河津等地培训学习,尤其是今年3月份我校选送8位骨干教师到太谷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学习考察活动,返校后每人分别写出了太谷学习体会,并在各班开始了课改实验。老师把更多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带回来,加以融合、内化、吸收,并将学到的先进经验通过二次培训的形式向全体老师展示。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外出教师学习后的反思,另一方面将学习所得传达到全体教师,从而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跟上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4.以自主表达提升教师写作素养。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我们倡导教师读书的同时尝试写作,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悟随手写下来。要求教师坚持撰写教学随笔、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改总结等。并鼓励教师积极向教育刊物投稿或参加上级征文活动。本学年至今有29位教师的论文、教学设计获国家级一、二等奖,张风琴老师撰写的随笔《放飞赞扬和自信》在省级报刊《学习报》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