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24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24
- 1 -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素养导学】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全面爆发、主要进程及影响,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时空观念:列表格,从根本原因、起止时间、开始标志、主要战役、战争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家国情怀。
基础主干落实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概况:
战争
爆发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主要
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
战争
扩大 1941年6月,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联军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最大
规模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2)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时间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 - 2 - 内容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战争形势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次年2月,德军投降,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全面爆发 时间 1939年9月1日
标志 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主要战场 东方战场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欧洲西线战场 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5月,德军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德军进攻法国后,意大利对法宣战。接着,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
欧洲东线战场 1941年6月,德军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建立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作用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时间 1942年7月--1943年2月
结果 苏联军民英勇抗战,大败德军。
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意大利投降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8)
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太平洋战场
1、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二战的扩大:1941.6德国突袭苏联,战争的扩大。(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二战的进一步扩大:1941.12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4、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5、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6、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7、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8、1945年召开雅尔塔会议,要内容:①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9、1945年7月,美中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10、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12、1945、8、15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9月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部编版本历史九年级《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 四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
学习
目标 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明白人类通过反法西斯战争不断走向团结。
理解斯伦敦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保家卫国的精神。
重点 “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难点 “二战”的扩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关于二战的历史你知道多少呢?
学生回答 温故知新。
讲授新课 1. 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什么时候开始?
2. 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 展示地图,介绍二战的全面爆发。
4. 展示图片,介绍德国对波兰的入侵。
5. 展示图片和材料,介绍波兰快速灭亡的原因。
6. 归纳二战的主要战场。
7. 展示地图,介绍德国侵略欧洲多国。
8. 展示地图和图片,介绍法国投降。
9. 展示地图和图片,介绍不列颠之战。
10. 展示地图和材料,介绍德国对英国的空袭,提问:英国的对德政策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 展示地图,介绍苏德战争的爆发。
12. 展示地图和图片,归纳莫斯科保卫战。
13. 通过材料和地图讲述日本偷袭珍珠港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4. 讲述中国抗日战争与二战关系。
15. 介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6. 展示地图和文字,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
17. 播放视频《二战中最惨的一次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回顾绥靖政策。
自食恶果。
从地理上讲述英国的优势。
讲述两线作战,致使德国陷入前后夹击状态。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18. 展示材料,介绍意大利投降。
19. 展示地图,讲述诺曼底登陆。
20. 介绍雅尔塔会议。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进程是本课的重点。学习时,可通过图表或图示来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本课另一个重点。学习时,可通过漫画和史料,来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起到的作用。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影响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可通过对二战过程的了解以及结果的分析来总结二战的性质和影响。从战争性质、人心向背、团结作战等角度分析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绘制图示法。通过大事年表以及图示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观看影视资料学习法。通过观看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感受诺曼底登陆的惨烈与壮观;通过观看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的视频,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3.活动与探究学习法。通过辩论的方式,就“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问题进行合作与探究,从而了解制止战争的有效手段。
漫画导入
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在英、法极力粉饰太平的背后,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伴随着他的行动已经昭然若揭。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将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通过慕尼黑阴谋得到此地区后,又进一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右面漫画是英国画家绘制的,其主题是《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回顾希特勒的野心和暴行。 2 图片导入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从此,法西斯的铁蹄在欧洲、亚洲、非洲肆虐。德国占领波兰,扫荡北欧和西欧,灭亡法国,轰炸英国,又掉头向东进攻苏联;日本占领中国东北,进攻华北,进攻东南亚国家,又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如何阻挡法西斯疯狂侵略的战车?如何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唯有团结,唯有联合!右图是二战期间的一张宣传画报,上面写的“UNITED”是联合、团结的意思。中间是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的国旗,在画面的下方写着“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一、新课标标准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二、内容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也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战争初期,由于西方大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势力猖獗。英、法两国纵容侵略,结果遭到了德国的进攻。苏联军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世界进步力量联合起来,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国陷人两面夹击的境地。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1945年9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未来世界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过程;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产生的影响。
历史解释:了解《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内容。
家国情怀: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追根溯源】回顾所学,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二)讲授新课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教师活动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学生活动
①欧洲西线战场:欧洲大陆基本沦陷。
②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占领大片苏联国土。
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与背景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在20世纪30年代末,世界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伤痛后,许多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之中。为了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主要国家开始采取侵略行动,并逐渐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部分:起源因素
1. 经济危机:1929年的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因此,许多国家试图通过侵略战争来获取资源和市场,以缓解自身的经济问题。
2.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一战后,一些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带开展了反殖民运动,促使他们寻求更大的领土和资源。同时,日本和意大利等国也开始采取侵略政策,试图扩张其势力范围。
3. 国际关系紧张:大萧条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某些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如贸易壁垒和关税提高,导致了各种贸易争端和外交紧张局势。
第三部分:具体事件
1. 西班牙内战: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最终演变为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势力之间的战争。此战引发了各国的关注,并增加了国际关系的紧张程度。 2. 德国的扩张: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开始扩大其领土和势力范围。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这些行动使得德国在国际社会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3. 波兰的侵略: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此次侵略行动使得英法等国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并对德国采取了军事行动。
第四部分:战争爆发
1. 法国与德国之战: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后,法国和英国宣布对德国宣战。然而,法国在面对德国的闪电战术时丧失了很大的土地,战争形势对盟军不利。
2. 日本的侵略行动:1937年,日本在中国展开了全面侵略,发动了“南京大屠杀”,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随后,日本进一步侵略了东亚各地,并与美国爆发了太平洋战争。
第五部分:总结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