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 格式:docx
- 大小:11.54 KB
- 文档页数:2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羌活为常用中药。
药用历史悠久,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于独活项下。
直至唐代的《药性本草》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列,《本草纲目》"独活、羌活一类二种,西羌此为羌活,羌活需用紫色有蚕头鞭节者"按上述记载,羌活主产子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与现今的分布基本一致。
羌活味苦、辛、性温。
具有散表寒去风湿,利关节之功效。
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痛、风水浮肿、痛肿疮毒等。
现代分析表明,羌活主要含有菠烯,拧橡烯,话品烯醇和乙酸龙胆脑醋等成分。
羌活目录•羌活的功效与作用•羌活的副作用及禁忌•羌活的药方选录•羌活的食用方法•羌活与独活的区别•羌活的图片羌活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羌活的功效:【性味】:味辛;苦;性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
③《汤液本草》:气微温,味苦甘,平。
【归经】:入膀胱、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
②《汤液本草》:足太阳、厥阴经。
③《本草蒙筌》: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瘢风,斑秃。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
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
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
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
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
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
”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
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药材名】羌活【英文名】Incised Notopterygium RhizomeForbes Notopterygium Rizome【拉丁名】Rhizoma Notopterygii【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名称考证】羌活、羌青、护羌使者(《本经》)、胡王使者(《吴普本草》)、羌滑(《本草蒙筌》)、退风使者(《国药的药理学》)、黑药(《青海药材》)【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植物【药用部位】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辛苦,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
”③《汤液本草》:“气微温,味苦甘,平。
”入膀胱、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
”②《汤液本草》:“足太阳、厥阴经。
”③《本草蒙筌》:“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
”【功效分类】解表药,辛温解表药【功效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
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血虚痹痛忌服。
《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用药配伍】配川芎,祛风胜湿、活血止痛;配苍术,搜风胜湿、止痛;配防风,祛风散寒、胜湿止痛;配麻黄,散风寒、止痹痛。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晾干。
【资源分布】①羌活分布青海、四川、云南、甘肃。
②宽叶羌活分布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地。
③川羌活分布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地。
【药材鉴定】羌活药材因药用部分和形态不同而有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等数种。
①蚕羌:又名:螺丝羌。
为干燥的根茎部,形态似蚕。
呈圆柱状或略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
顶端有茎叶残基。
表面棕褐色,有多数紧密而隆起的环节。
节上密生疣状突起的须根痕。
质轻松易折断,断面不齐,有明显的菊花纹和多数裂隙,皮部棕红色;木质部淡黄色,中央有黄白色髓,均有朱砂点(油管)。
羌活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功效简介羌活,学名为羌活属,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中医药中,羌活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它具有许多作用和功能,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羌活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其主治功效。
作用与功能1.驱寒祛湿:羌活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用于寒湿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寒湿型关节疼痛、寒湿泛滥引起的腹痛、腰痛等。
羌活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湿,改善病情。
2.活络止痛:羌活对于舒筋活络,止痛有显著的功效。
在中医药学中,羌活被常用于治疗各种风湿性疼痛、关节炎、筋骨疼痛等疾病。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散瘀消肿:羌活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治疗淤血、血瘀等疾病。
它可以促进淤血部位的血液循环,消散淤血,缓解肿胀。
4.解毒杀虫:羌活具有一定的解毒杀虫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如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它可以驱虫、杀菌,净化体内环境。
主治功效1.风湿性关节炎:羌活具有温通经络、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常用羌活与其他草药配伍使用,有助于减轻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2.腰腿疼痛:羌活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疼痛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缓解腰腿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肠胃功能紊乱:羌活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寒湿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
它可以调理肠胃,促进消化,改善胃肠道的健康。
4.皮肤疾病:羌活具有活血化瘀、消肿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如湿疹、瘙痒、疮疖等。
它可以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和痒感。
5.肌肉拉伤和骨折恢复:羌活有活络止痛的作用,对于肌肉拉伤和骨折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它可以缓解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
注意事项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羌活具有温中散寒的性质,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来说,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胎儿和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羌活前,应尽量咨询医生的意见。
2.过量使用会引起不适:尽管羌活有许多功效,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羌活(伞形科植物)羌活羌活(学名: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是伞形科、羌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20厘米,根茎粗壮,茎直立,圆柱形,带紫色。
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柄,叶片三出式三回羽状复叶,边缘缺刻状浅裂至羽状深裂;叶鞘膜质,长而抱茎。
复伞形花序,侧生者常不育;总苞片线形,早落;小总苞片线形,花多数,萼齿卵状三角形,花瓣白色,卵形至长圆状卵形,花药黄色,椭圆形,花柱基平压稍隆起。
分生果长圆状,7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陕西、四川、甘肃、青海、西藏。
生长于海拔2000-4000米的林缘及灌丛内。
该种根茎和根药用,性温,祛寒湿,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上肢风湿疼痛。
2018年8月23日,经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标示为苏州市春晖堂药业有限公司、江西顺福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羌活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包括性状、含量测定、特征图谱。
拉丁学名NotopterygiumincisumTing ex H. T. Chang别称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亚科芹亚科族美味芹族属羌活属种羌活命名者及年代Ting ex H. T. Chang,1959性味味辛,苦,性温中文学名羌活更多入药部位羌活伞形科植物羌活的干燥根。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入膀胱、肾经。
主要价值【药用部位】羌活的根及根茎。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晾干。
【药性】味辛;苦;性温。
归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气血亏虚者慎服。
《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参考资料•[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10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2018年第77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8-09-092018-09-09[引] 更多。
羌活(中药)•羌活(中药)锁定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
羌活,中药名。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伞形科、羌活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茎粗壮,伸长呈竹节状。
根颈部有枯萎叶鞘。
茎直立,圆柱形,中空,有纵直细条纹,带紫色。
其性温,解表散寒、祛寒湿,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上肢风湿疼痛。
生长于海拔2000-4000米的林缘及灌丛内;分布于中国的陕西、四川、甘肃、青海、西藏。
•中文学名•羌活•别称•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羌活属•种•羌活•分布区域•陕西、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3-10g•毒性•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羌活的干燥根。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入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法用量煎汤,3-10克。
使用注意该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阴虚头痛者慎用;血虚痹痛忌服。
药材炮制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生理特性生于海拔2000-4200m的林缘、灌丛下、沟谷草丛中,或生于海拔1700-4500m的林缘及灌丛内。
栽培3-4年秋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割除地上部分,挖取根茎。
产地主要分于陕西、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
相关论述1.《唐本草》:“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
”2.《本草纲目》:“羌后、独活,皆能逐风胜湿,透关利节,但气有刚劣不同尔。
” [1]3.《雷公炮制药性解》:“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发表邪,故入手太阳小肠。
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其功用与独活虽若不同,实互相表里。
”4.《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胖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亦。
羌活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禁忌羌活的概述羌活(学名:Notopter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它的根茎可入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羌活主要生长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和云南省,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羌活的作用与功能羌活具有多种效用和功能。
下面是一些羌活的常见作用与功能:1.缓解疼痛:羌活具有镇痛的功效,对于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病症引起的疼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消肿:羌活可以促进身体的微循环,减轻肿胀和水肿,对于扭伤、跌打损伤等情况下的肿胀具有缓解作用。
3.驱虫:羌活具有一定的抗寄生虫作用,尤其对于肠道寄生虫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4.清热解毒:羌活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急慢性肝炎、跌打损伤感染等有发热情况的病人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治疗呼吸道疾病:羌活被广泛使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咳嗽等疾病,具有清热燥湿、平喘止咳的功效。
羌活的主治羌活在中医药学中有广泛的主治范围。
以下是一些羌活的主治方面:骨骼肌肉系统•关节炎:羌活具有驱风镇痛的功效,对于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具有缓解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羌活通过促进血液流动,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和早晨僵硬等症状。
呼吸道系统•支气管炎:羌活可以舒缓支气管痉挛,减轻咳嗽和痰液排出困难的症状。
•咳嗽:羌活具有祛痰、平喘的作用,对于各种类型的咳嗽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消化系统•胃痛:羌活可以缓解胃痛和腹部不适的感觉。
•肠胃痉挛:羌活通过舒缓肠道平滑肌的紧张度,缓解肠胃痉挛引起的不适。
•脾胃虚弱:羌活通过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对于脾胃虚弱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难治性溃疡羌活可以促进溃疡组织的修复,减轻疼痛和消除溃疡引起的不适。
羌活的禁忌在使用羌活时,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项。
以下是一些羌活的常见禁忌情况:1.孕妇禁用:孕妇应避免使用羌活,因为羌活可能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
2.儿童禁用:儿童对于羌活的耐受性较差,应避免使用。
羌活的功能、主治及用量羌活的功能•缓解疼痛:羌活内含有一种名为羌活酮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抗炎作用:羌活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炎、肌肉疼痛、痛风等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消肿效果:羌活内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对于扭伤、肌肉拉伤等损伤引起的肿胀有一定的效果。
羌活的主治•关节炎:羌活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关节炎疾病。
可以缓解疼痛、减轻关节肿胀,改善关节功能。
•肌肉疼痛:羌活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适用于肌肉扭伤、肌肉拉伤、肌肉痉挛等疾病的治疗。
•痛风:羌活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痛风引发的关节炎症状,减轻疼痛和肿胀,帮助恢复关节功能。
羌活的用量羌活通常以药用植物的形式出现,可以制成煎剂、口服液等剂型。
以下是羌活的一般用量:1.羌活煎剂:每次10~15克,煎服。
可以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每日3次。
2.羌活口服液:通常建议每次口服20~30毫升,每日3次。
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使用羌活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来使用。
同时,羌活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具体情况应遵从医生的指导。
注意事项1.对羌活过敏者禁用,注意过敏体质的人群谨慎使用;2.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在使用前需咨询医生;3.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4.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5.请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更多使用细节,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风险。
总结羌活具有缓解疼痛、抗炎和消肿的功能,适用于关节炎、肌肉疼痛和痛风等疾30毫升,每日病的治疗。
用量方面,羌活煎剂建议每次1015克,每日3次;羌活口服液建议每次203次。
使用羌活时请遵从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注意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使用。
羌活的作用与功效
羌活是一种草本植物,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和现代医药领域。
它的主要功效是祛风、除湿、止痛和活血化瘀。
以下是羌活的作用与功效的详细介绍:
1. 祛风作用:羌活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类黄酮等活性成分,能够发挥祛风作用,对于风寒湿等外邪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 除湿作用:羌活具有温中行湿的功效,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水湿的代谢,减少湿气在身体内的滞留,改善湿疹、湿疮等皮肤病症状。
3. 止痛作用:羌活中的挥发油和生物碱等成分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关节疼痛、肌肉痉挛、头痛、牙疼等疼痛症状。
同时,羌活还可以舒筋活络,缓解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
4. 活血化瘀作用:羌活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组织修复和康复。
因此,羌活在治疗跌打损伤、瘀血淤滞、痛经、瘢痕疙瘩等方面非常有效。
5. 抗菌作用:羌活中的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可以帮助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预防和治疗感冒、肠胃炎等疾病。
6. 清热解毒作用:羌活中的挥发油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
以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缓解发热、口腔溃疡、疮疖等症状。
7. 消肿作用:羌活能够促进体内淋巴液的流动,减轻淋巴结充血,从而起到消肿的作用。
它对于淋巴结肿大、淋巴水肿等有一定疗效。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作用与功效,羌活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用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用药不当。
总之,羌活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
羌活(《药性论》)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的根茎及茎。
主产于四川、甘肃、云南等地。
原植物喜生于河边1500米以上4500米以下的林缘及灌丛内。
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稍耐荫。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温。
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临床用名为羌活。
【本草汇言】《药性论》:君,味苦,辛,无毒。
能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斜,遍身痹。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明目,赤目痛,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藏。
独活即是羌活母类也。
《药类法象》:气微温,味苦甘平。
治肢节疼痛,为君,通利诸节如神,手足太阳风药也。
如川芎,治足太阳、太阴头痛,透关利节。
《药性赋》:味苦、甘,平,气微温,无毒。
升也,阴中之阳也。
其用有五: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排巨阳肉腐之疽,除新旧风湿之证,乃手足太阳表里引经之药也。
《汤液本草》:气微温,味苦甘平。
苦辛,气味俱轻,阳也,无毒。
足太阳经、厥阴经药,太阳经本经药也。
《象》云:治肢节痛,利诸节,手、足太阳经风药也。
加川芎治足太阳、少阴头痛,透关节。
《心》云:去温湿风。
《珍》云:骨节痛非此不能除。
《液》云:君药也,非无为之主,乃却乱反正之主。
太阳经头痛,肢节痛,一身尽前,非此不治。
又云:羌活,足太阳、厥阴、少阴药也。
与独活不分二种,后人用羌活多用鞭节者,用独活多用鬼眼者。
羌活则气雄,独活则气细,故雄者入足太阳,细者入足少阴也。
又钱氏泻青丸用此,壬乙同归一治也。
或问:治头痛者何?答曰:巨阳从头走足,惟厥阴与督脉会于巅,逆而上行,诸阳不得下,故令头痛也。
《本草发挥》:洁古云:羌活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
加川芎,治足太阳、少阴头痛,透关利节,又治风湿。
《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辛。
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
其用有五:手足太阳引经一,风湿相兼二,去肢节痛三,除痈疽败血四,治风湿头痛五也。
羌活本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
入膀胱、肾经。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功能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
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
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
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
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
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
【文献精选】1.《唐本草》: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
2.《医学启源》:羌活,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
加川芎治足太阳、少阴头痛、透关利节,又治风湿。
《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五:手足太阳引经,一也;风湿相兼,二也;去肢节痛,三也;除痈疽败血,四也;治风湿头痛,五也。
3.《本草纲目》:羌后、独活,皆能逐风胜湿,透关利节,但气有刚劣不同尔。
4.《雷公炮制药性解》: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发表邪,故入手太阳小肠。
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其功用与独活虽若不同,实互相表里。
5.《本草汇言》:羌活功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
故疡证以之能排脓托毒,发溃生肌;目证以之治羞明隐涩,肿痛难开;风证以之治痿、痉。
癫痫,麻痹厥逆。
盖其体轻而不重,气清而不浊,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头,下行于足,遍达肢体,以清气分之邪也。
6.《本经逢原》:羌活乃却乱反正之主帅,风能胜湿,故羌活能治水湿,与芎穷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发汗散表,透关利节,非时感冒之仙药也。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羌活为常用中药。
药用历史悠久,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于独活项下。
直至唐代的《药性本草》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列,《本草纲目》" 独活、羌活一类二种,西羌此为羌活,羌活需用紫色有蚕头鞭节者" 按上述记载,羌活主产子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与现今的分布基本一致。
羌活味苦、辛、性温。
具有散表寒去风湿,利关节之功效。
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痛、风水浮肿、痛肿疮毒等。
现代分析表明,羌活主要含有菠烯,拧橡烯,话品烯醇和乙酸龙胆脑醋等成分。
羌活目录·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羌活的副作用及禁忌· 羌活的药方选录· 羌活的食用方法· 羌活与独活的区别· 羌活的图片羌活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羌活的功效:【性味】:味辛;苦;性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
③《汤液本草》:气微温,味苦甘,平。
【归经】:入膀胱、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
②《汤液本草》:足太阳、厥阴经。
③《本草蒙筌》: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
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
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
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
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
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
羌活的功能主治和用量功能主治羌活(科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特点。
以下是羌活的主要功能和常见的主治效果:1.活血祛瘀:羌活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减轻瘀血的形成。
它对于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疾病和痛经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2.舒筋活络:羌活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痉挛疼痛。
它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症状。
3.止痛消肿:羌活有镇痛和消肿的作用,对于头痛、偏头痛、胸痹、乳房胀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4.清热解毒:羌活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减轻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用量羌活的用量主要根据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可根据以下用量参考:1.煎服用量:将羌活切碎,煎煮入药。
一般用量为5-10克,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水煎服用,每日可服用2-3次,每次服用量可分为2次服用。
2.冲剂用量:将羌活粉末加入开水中冲服。
一般用量为3-6克,每日可冲服2-3次,每次服用量可分为2次服用。
3.外用用量:将羌活制成药物,直接外用于患处。
用量视情况而定,一般可根据需要适量涂抹或包扎在患处。
注意事项: - 在使用羌活之前,应该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确定适合个人情况的用量。
- 不宜长期大量使用羌活,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等。
-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年幼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羌活。
以上是羌活的功能主治和用量的简要介绍,使用羌活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用量的适度。
如有不适或不明白,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羌活的功能、主治和用量功能羌活(学名:Notopterygium incisum)是一种具有草本植物特征的多年生植物,常用于中药材中。
羌活的主要功能有:1.驱寒祛湿:羌活具有温通、散寒的特点,可用于治疗寒湿引起的症状,如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
2.舒筋活络:羌活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对于风湿关节炎、筋骨疼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3.镇痛止痒:羌活具有镇痛、止痒的功效,对于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相关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抗菌消炎:羌活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引起的炎症问题,如皮肤疮疖、口腔溃疡等。
主治羌活在中医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风湿痹痛:羌活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痹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皮肤瘙痒:羌活的抗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等症状,能有效缓解瘙痒感。
3.呼吸系统疾病:羌活具有祛寒湿、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消化系统疾病:羌活可以缓解消化系统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如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5.伤风感冒:羌活具有温通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感冒、流感等由风寒引起的症状。
用量羌活的用量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下为一般的用量建议:1.羌活饮片:一次3克,一日3次,可用热水冲服。
2.羌活颗粒剂:一次5克,一日2次,可冲服或用开水冲服。
3.羌活外用贴剂:根据情况使用,一般贴敷患处,每次1片,一日2-3次。
注意:用量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慎用超过剂量或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羌活。
2.使用羌活时需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3.使用羌活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存放羌活时需避免潮湿、阳光直射,保持干燥。
5.如果需要长期使用羌活,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评估。
羌活Qianghuo《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羌活主产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
宽叶羌活主产于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省。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切片,生用。
【性能】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1.风寒感冒。
本品辛温发散,气味雄烈,善于升散发表有较强的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
故外感风寒夹湿,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较重者,尤为适宜,常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解表止痛药同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若风湿在表,头项强痛,腰背酸重,一身尽痛者,可配伍独活、藁本、防风等药,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2.风寒湿痹。
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有较强的祛风湿,止痛作用,常与其他祛风湿、止痛药配伍,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因其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尤为多用,常与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如蠲痹汤(《百一选方》)。
若风寒、风湿所致的头风痛,可与川芎、白芷、藁本等药配伍,如羌活芎藁汤(《审视瑶函》)。
【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
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古籍摘要】1.《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喎邪,遍身顽痹。
”2.《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
”3.《本草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β-谷甾醇、香豆素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胡萝卜苷、欧芹属素乙、有机酸及生物碱等。
2.药理作用:羌活注射液有镇痛及解热作用,并对皮肤真菌、布氏杆菌有抑制作用。
羌活水溶部分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挥发油亦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12g/kg,观察72小时,小鼠活动正常,无死亡。
羌0.75g/kg灌胃给予小鼠,观察24小时,活动正常,无任何异常反应。
LD50为2.83g/kg。
(1)取粉末0.5g,加入乙醚适量,冷浸1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氢氧化钾乙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热,冷却后,pH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于醚层界面处显紫红色。
(检【功能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3-10g;或入丸、散。
血虚痹痛忌服。
《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唐本草》: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
《医学启源》:羌活,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
加川芎治足太阳、少阴兼,二也;去肢节痛,三也;除痈疽败血,四也;治风湿头痛,五也。
《本草纲目》:羌后、独活,皆能逐风胜湿,透关利节,但气有刚劣不同尔。
《雷公炮制药性解》: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故入手太阳小肠。
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其功用与独活虽若不同,实互相表里。
《本草汇言》:羌活功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
故疡证风证以之治痿、痉。
癫痫,《本经逢原》:羌活乃却乱反正之主帅,风能胜湿,故羌活能治水湿,与芎穷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发汗散表,透关利节,非时感冒之仙药也。
昔人治劳力感寒,于补中《本草正义》:羌、独二活,古皆不分,《本经》且谓独活一名羌活,所以《本经》、虽皆以气胜,以疏导血气为用。
通利机关,宣行脉络,其功若一。
而羌活上气尤胜,横行支臂,以尽其搜风通痹之职,而独活止能通行胸腹腰膝耳。
颐之师门,应手辄效,而外科之风寒湿邪,亦莫不投剂立验。
又按羌活本含辛温之质,。
中药羌活性味归经及药对羌活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药性】辛、苦,温。
入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应用】1.风寒感冒,头痛项强本品辛温发散,气味雄烈,善于升散发表,有较强的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
2.风寒湿痹,肩背酸痛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有较强的祛风湿,止痛作用,常与其他祛风湿、止痛药配伍,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用法用量】3~10g,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
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本草备要》羌活宣,搜风,发表,胜湿辛苦性湿,气雄而散,味薄上升。
入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兼入足少阴、厥阴(肾、肝)气分。
泻肝气,搜肝风,小无不入,大无不通。
治风湿相搏,本经头痛(同川芎,治太阳、少阴头痛。
凡头痛多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督脉为病,脊强而厥(督脉并太阳经),刚痉柔痉(脊强而厥,即痉证也。
伤寒无汗为刚痉;伤风有汗为柔痉。
亦有血虚发痉者。
大约风证宜二活,血虚忌用),中风不语(按∶古人治中风,多主外感,率用续命、愈风等汤以发表,用三化汤、麻仁丸以攻里。
至河间出,如云中风非外来之风,良由心火暴甚,肾水虚衰。
东垣则以为本气自病。
丹溪以为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
世人复分北方风劲、质浓,为真中;南方地卑、质弱,为类中。
不思岐伯云∶中风大法有四。
一偏枯,半身不遂也;二风痱,四肢不收也;三风,奄忽不知人也;四风痹,诸风类痹状也。
风证尽矣,何尝有真中、类中之说乎?此证皆由气血亏虚,医者不知养血益气以固本,徒用乌、附、羌、独以驱风,命曰虚虚,误人多矣。
真中定重于类中。
焉有类中既属内伤,真中单属外感乎!河间、东垣皆北人,安能尽舍北人而专治南病乎),头旋目赤(目赤要药)。
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为却乱反正之主药。
若血虚头痛、遍身痛者(此属内证),二活并禁用。
《本草便读》羌活羌活图片辛温雄壮.散肌表八风之邪.独走太阳.利周身百节之痛.湿留于表.由汗能宣.病在于颠.惟风可到.(羌活一云产自西羌胡地.其形较独活为雄.其气较独活为猛.其主治虽与防风相似.而尤过之.以防风之散风.甘而润.羌活之散风.辛而燥为异耳.余详独活条.羌活入足太阳气分.雄而善散.以治游风.与独活之气香.入足少阴血分.以治伏风者.辛苦温燥则同.而主治不同也.)《本草崇原》羌活气味苦甘辛,无毒。
中药羌活的功效与作用【名称】羌活(《本经》)【异名】羌青、护羌使者(《本经》),胡王使者(《吴普本草》),羌滑(《本草蒙筌》)【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茎,野生在高山向阳山坡草丛及灌木丛中。
分布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地。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
润透,切片,晾干。
【性味】辛苦,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
③《汤液本草》:气微温,味苦甘,平。
【归经】:入膀胱、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
②《汤液本草》:足太阳、厥阴经。
③《本草蒙筌》: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
【宜忌】血虚痹痛忌服。
【功用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
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
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
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
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
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
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
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
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
⑥《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附方】:①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四至五钱,板蓝根、蒲公英各一两。
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羌活芳香辛温,上行可达头面,旁行可走肢节,实为治中风之
要药
【作者简介】赵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八年制学生。
【指导教师】郭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羌活,苦、辛、温。
活血通经,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本经》言“久服轻身耐老”,叶天士注解为:“久服脾湿散,所以轻身;心血活,所以耐老。
”可见羌活具有强壮和抗衰老作用。
羌活气轻,善于上行,有明显的祛风活血作用。
《药性本草》云:“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手足不遂,口面歪斜。
”《本草备要》云:“泻肝气,搜肝风,……督脉为病,……中风不语。
”《日华子本草》云:“治一切风并气,……通行五脏。
”历代多用于中风,乃取其活血祛风之功。
《本草汇言》有一段对羌活的描述非常精彩,引此可作参考:“羌活功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
故疡证以之能排脓托毒,发溃生肌;目证以之治羞明隐涩,肿痛难开;风证以之治痿、痉、癫痫、麻痹厥逆。
盖其体轻而不重,气清而不浊,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头,下行于足,遍达肢体,以清气分之邪也。
”但过量不可过大,过大则燥烈致呕。
讨论羌桂汤(《普济方》):
【组成】羌活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注】以桂枝汤为基础,取调和营卫之义,加羌活且为君者,一则助桂枝解表祛风,一则助芍药活血化瘀。
羌活芳香辛温,上行可以达头面,旁行可以走肢节,实为治中风之要药。
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调和营卫,活血化瘀之效。
羌活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一、性味归经
羌活的性味为辛、温,归经为脾、胃和肾经。
二、功能主治
羌活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作用:
1.祛风散寒:羌活能够温通经络,驱散寒湿之邪,对于寒湿痹痛、关
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活血化瘀:羌活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对于血淤引起的疼
痛、瘀血积聚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3.止痛缓解痉挛:羌活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对于痉挛引起
的疼痛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祛湿消肿:羌活能够祛除体内湿气,减轻湿气引起的浮肿、水肿等
症状。
5.促进消化:羌活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能够增加胃液分泌,改善胃
肠功能。
6.抗菌抗炎:羌活对于某些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能够抗菌抗炎,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三、使用方法
羌活可以制成药酒、药丸、药粉、贴剂等多种剂型,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
1.药酒:将羌活研磨细末,加入适量的酒中,浸泡数天即可制成药酒。
每次取适量药酒,口服或外用涂抹患处。
2.药丸:将羌活粉末和其他适宜的药材混合,按照医生建议制成药丸。
每次服用适量的药丸,可随水服用。
3.药粉:将羌活研磨成细粉,可直接泡水或和其他药材混合使用。
4.贴剂:将羌活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膏药基质中,涂抹于纱布上,
贴敷于患处。
注意:使用羌活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或遵循医生的指导。
四、常见副作用与禁忌症
使用羌活可能会出现以下副作用和禁忌症:
1.皮肤过敏反应:部分人羌活可能会引发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红
肿、皮疹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治疗。
2.胃肠不适:羌活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但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胃肠不
适,如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3.孕妇禁用:羌活性温辛热,孕妇应避免使用,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
影响。
4.肾虚病人禁用:羌活具有温热之性,肾虚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病
情。
五、食疗推荐
除了药物应用外,羌活也可以用于食疗。
以下是一些使用羌活的常见食疗方:
1.羌活鸡蛋汤:将羌活粉末与鸡蛋一起煮汤,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适用于寒湿痹痛等症状。
2.羌活红枣茶:将羌活粉末与红枣一起泡水饮用,有活血化瘀、促进
血液循环的作用。
3.羌活煮瘦肉:将羌活粉末与瘦肉一起煮汤,具有祛湿消肿、止痛缓
解痉挛的功效。
(以上食疗方仅供参考,具体用法和剂量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决定。
)
六、注意事项
1.使用羌活前应咨询医生,了解个人体质是否适合使用羌活,以及合适
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2.注意羌活的保存方法,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3.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羌活属于中药材,在购买时应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院药房。
5.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羌活可能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请遵循医生
的建议。
以上是关于羌活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的一些内容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药物,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