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复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0.66 KB
- 文档页数:5
森林经营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森林经营的最终目标是()。
A. 增加森林面积B. 提高森林质量C. 增加木材产量D. 保护生态环境答案:D2. 森林经营的主要任务是()。
A. 森林保护B. 森林更新C. 森林抚育D. 森林采伐答案:B3. 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是()。
A. 可持续发展B. 经济效益最大化C. 生态效益优先D. 社会效益优先答案:A4. 森林经营的主要方法包括()。
A. 森林抚育B. 森林采伐C. 森林更新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A. 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B. 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C. 提高森林的社会效益D. 综合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森林经营的主要目标包括()。
A. 保护森林资源B. 提高森林质量C. 增加木材产量D. 保护生态环境答案:ABCDA. 森林保护B. 森林更新C. 森林抚育D. 森林采伐答案:ABCD3. 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可持续发展B. 生态效益优先C. 经济效益最大化D. 社会效益优先答案:ABD4. 森林经营的主要方法包括()。
A. 森林抚育B. 森林采伐C. 森林更新D. 森林保护答案:ABCD5. 森林经营的主要目的包括()。
A. 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B. 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C. 提高森林的社会效益D. 综合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森林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
()答案:错误2. 森林经营的主要任务是森林保护。
()答案:错误3. 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效益最大化。
()答案:错误4. 森林经营的主要方法是森林采伐。
()答案:错误5. 森林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森林经营的定义。
答案:森林经营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简述森林经营的主要任务。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2.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
3.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4.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林木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5.森林资源:(狭)主要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
(广)指林地、林木、周围空间上生长的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一切环境要素的总称。
6.森林:由密集生长在一起的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优势的植物群落(植物学);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7.乔木林:由乔木为主要组成的片林或林带。
8.区划:对地域的差异性及相同性进行的综合分类9.森林区划: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10.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
11.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块。
12.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小块森林。
13.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4.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5.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的区域。
16.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的林学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森林经理学考研真题森林经理学考研真题是森林资源与环境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考察考生对森林经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来评估其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
本文将从森林经理学的定义、主要内容以及考研真题的解析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森林经理学的概念。
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的学科,旨在保护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它涉及到森林的生长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森林经营与规划、森林保护与改造等内容。
森林经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森林经理学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森林资源的调查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统计,以了解森林的分布、结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
而森林资源的评价则是根据调查结果,对森林资源的价值、潜力和可利用性进行评估。
其次是森林经营与规划。
森林经营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营活动,包括森林的种植、培育、抚育、采伐等。
而森林规划则是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计划和措施。
最后是森林保护与改造。
森林保护是指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以维护其生态功能和服务。
而森林改造则是通过人工措施,对森林进行改造和重建,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道森林经理学考研真题。
题目如下:某林场计划进行森林改造,要求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请你根据森林经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具体的改造措施。
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从森林改造的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是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进行种植,以增加森林的经济产出。
同时,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和更新措施,促进森林的生长和发展,提高木材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还可以加强森林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是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
我们可以通过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小班2.森林永续利用3.森林成熟4.信息5.法正林6.森林7.林种区8. 森林调整9.林班10.森林档案11.森林区划12.全龄林13.轮伐期14.择伐期15.采伐限额16. 标准年伐量17.法证蓄积量18.数量成熟1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20.郁闭度二、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接填写到每题的括号内。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2.()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⑵ G.L. Hartig ⑶ Endres ⑷ J.C. Hundeshagen3.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万m3,轮伐期为100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
⑴ 1200万m 3 ⑵ 24万m 3 ⑶ 12万m 3 ⑷ 120万m 3 4.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 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 ⑷皆伐、择伐和渐伐5.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
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
⑴12.1% ⑵20.36% ⑶16.55% ⑷37.5% 6. 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
⑴ 林场—营林区—林班 ⑵ 林场—营林区—小班 ⑶ 林场—经营区—林班—小班 ⑷ 林场—营林区—小班 7. 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
⑴2u Z V un ⨯= ⑵Z u V un ⨯= ⑶ 22Z u Z V u un -⨯= ⑷22Z u Z V u u n +⨯= 8. 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时使用( )。
(1)一阶段设计 (2)两阶段设计 (3)三阶段设计 (4)作业设计 9.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 小班2. 森林永续利用3. 森林成熟4•信息5. 法正林6. 森林7. 林种区8. 森林调整9. 林班10. 森林档案11. 森林区划12. 全龄林13. 轮伐期14. 择伐期15. 采伐限额16. 标准年伐量17. 法证蓄积量18. 数量成熟19.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20. 郁闭度二、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接填与到每题的括号内1. 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 ()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⑵⑶Endres ⑷3. 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万m,轮伐期为100 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1200万m ⑵24万m ⑶12万m ⑷120万m4. 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5. 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 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 务。
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 12.1%2)20.36 %(3) 16.55%⑷37.5%6. 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⑴林场一营林区一林班⑵林场一营林区一小班⑶林场一经营区一林班一小班⑷林场一营林区一小班7. 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⑴乂亍U UZ ⑶V n 乡T ⑷V(1) 一阶段设计(2)两阶段设计(3)三阶段设计(4)作业设计9. 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⑴54年⑵55年⑶56年⑷59年 10. 按照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常把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
⑴用材林、公益林、兼用林、特种用途林和水源涵养林8. 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 使用()。
林学-森林经理学1、什么是森林区划?请给出当前我国集体林区森林区划系统。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3、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
4、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成果:()。
5、森林经营档案。
6、森林资源管理决策7、样地8、森林评价9、森林成熟10、森林区划的目的。
11、间伐12、林相图13、我国的标准,森林郁闭度大于等于(),天然林面积大于等于()公顷,人工林面积大于等于()亩的为森林。
14、根据《森林法》第四条,我国森林可分为()、()、()、薪炭林、特种用途林这五大类。
15、物质产品的森林成熟包括(),(),竹林成熟,经济林成熟。
1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为代表的永续利用与回归自然理论,另一类是以()为代表的森林效益主导利用与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17、按林况计算年伐量是一种特殊形式。
列入按林况计算的采伐对象,并不考虑是否达到()。
18、对森林实行()采伐是我国《森林法》所规定的。
19、森林分类经营是以()经营目标为依据的组织经营模式,便于目标管理。
20、距成熟林最近的一个龄级为近熟林;在近熟林以下,如果有偶数个龄级,幼龄和中龄林各占50%,如果有奇数个龄级,幼龄林则()。
21、小班划分的原则是每个小班内部的()基本相同,并与相邻小班又有显著的差别。
22、森林的年龄结构分()与异龄林2大类。
23、我国《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及说明》中规定,自然成熟是森林经营中确定主伐年龄的()。
24、森林经营方案每()年编制一次。
25、同龄林的一个林分的株数按径级的分布,在典型情况下,呈()分布。
26、森林更新方式一般分为()、()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三种。
27、林木生长周期长,林业利率属于长期利率,一般采用复利计算。
单利公式计算的利息比复利公式计算的利息要()。
28、林木在正常生长情况下,其材积生长有一定规律性。
当林木在数量成熟龄时,材积()生长量与材积()生长量相等。
29、经营类型30、轮伐期31、基本图32、二类调查33、经济成熟34、森林经营方案35、择伐周期36、采伐限额37、前价38、后价39、森林调查40、森林调整4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FRM,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42、森林旅游资源43、数量成熟44、森林资源管理信息45、自然区划46、森林分类经营47、森林资源管理48、我国有哪几大林种,它们与森林类别是什么关系?它们与分类经营是什么关系?49、什么是森林经营方案?我国集体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0、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是什么?51、什么是分类经营?52、什么是样地?它与标准地有何区别?53、什么是回归自然林业?54、什么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55、我国森林的标准是什么?56、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林业用地的主要类型有哪些?57、什么是森林采伐限额?为什么要实行森林采伐限额?58、森林经营的宏观模式有哪些?59、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分哪几类?它们各自有何作用?60、法正林的含义、条件及其优缺点?61、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2、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是什么?63、森林经营方案有何作用?64、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65、什么是小班?它有何作用?66、什么是小班经营法?67、什么是森林收获调整?68、森林主伐的方式有哪些?69、简述材积配分法的基本思想?70、如何理解森林经营方案的深度与广度?71、什么是森林经理学?如何理解新形势下森林经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72、森林经营管理的目的是什么?7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74、林班区划有哪几种方法?75、检查法的经营原则?76、简述用标准地法确定数量成熟龄的方法步骤。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五大转变:1.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可持续发展〔1987,WCED〕: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林业的基本内涵: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可更新能力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生态过程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的经营实践活动.国际间区域级别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共8个,中国加入了蒙特利尔进程.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X围内能不间断地提供生产经营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1826年,德国林学家洪德思哈根提出了法正林思想.森林永续利用〔FSY〕与森林可持续经营〔FSM〕的关系:1.思想类型:都是人类如何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2.目标:总目标是一致的.即森林如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为人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人类与森林和谐相处探索实现的途径.3.内容和判别标准:虽然从总目标上看FSY和FSM并无根本差异,但是它们各自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和判别标准是有差异的.FSM形成于80~90年代,它是林业人总结了历史上人与森林的关系和森林经营经验而提出的适应当代情况的理论,它继承了人类经营森林历史中的合理经验,并根据人与森林关系的现状提出了新的内容和判别标准,发展了森林经营的理论.第二章、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是指树木资源,尤其指乔木资源.广义的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和林地,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的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以促进林业乃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森林:以"有林地〞定义森林.环境郁闭度达到0.2〔包括0.2〕以上的有林地.面积上要求:在我国,天然林面积需达到0.1hm2,人工林、经济林等达到1亩以上为森林.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41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31%.世界森林面积分布: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第5位〕.世界森林覆盖率:南美洲>欧洲>北美联合中美洲;亚洲的森林覆盖率最低.世界立木蓄积最多的国家:巴西.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西南高山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1.我国森林总面积1.95亿公顷;2.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3.##森林面积3.55亿亩,居全国首位;4.##森林覆盖率63.1%,局全国第一.林地资源结构:1.有林地;2.疏林地〔郁闭度在0.1~0.19之间的林地〕;3.灌木林地〔分两类,一类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一类为一般灌木林地〕;4.未成林地;5.苗圃地;6.无立木林地;7.宜林地;8.辅助生产用地.权属结构:土地权属:国有和集体;林木权属:国有、集体、个人和其他〔合资、合作、合股、联营〕.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共分5个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龄级是整化了的年龄,主要有4种〔20年、10年、5年、2年〕;林木所处龄级数由字母Ⅰ、Ⅱ、Ⅲ、Ⅳ……来表示.由龄级划分龄组的步骤:首先要确定森林成熟时所处的龄级,森林成熟所有的龄级加上更高的一个龄级为成熟林龄组;所有超过成熟林龄组的各龄级都划分为过熟林龄组;距成熟林最近的一个龄级为近熟林龄组;在近熟林以下,分2中情况:〔1〕如果有偶数个龄级,幼龄林和中龄林龄组各占50%;〔2〕如果有奇数个龄级,幼龄林龄组则多一个龄级.例题:某林场落叶松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41年,10年为一个龄级,各龄级的面积和蓄积分配情况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划分龄组;2.计算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答:1、幼龄林龄组——Ⅰ、Ⅱ;中龄林龄组——Ⅲ;近熟林龄组——Ⅳ;成熟林龄组——Ⅴ、Ⅵ;过熟林龄组——Ⅶ.2、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100m3.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1.资源类型多: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复杂多样,树种和树种组多,森林类型多和经济林木多.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我国森林面积和覆盖率虽处世界前列,但人口基数大,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蓄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3.分布不均:东北、西南和东南各地森林资源较多,华北、中原和西北各地森林资源较少,差异极大.4.森林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幼、中龄林多,成过熟林资源少;从资源结构上看,各材种比例不合理,用材林比重较大.5.林地生产力低: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比重小.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但造林合格率低,蓄积量亦较少.第三章、森林区划与组织经营单位森林区划和林业区划的关系:林业区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森林区划是林业区划的原则指导下具体在基层地域上的落实.林业区划:在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旗〕为总体,在区域之间,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予以地理分区,使之成为各具特点的"林区〞.全国林业一级分区的指标:1、水热气指标〔年积温≥10℃,降水量〕;2、地势差异.全国林业一级分区的命名方法:1.标明其所处的地理空间位置;2.标明森林〔或植被〕生态系统类型;3.体现林业发展方向.一级分区方案:采用自上而下划分,专家集成与模型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划分一级分区各单元.根据气候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包含〔主导因素——温度〕:1.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限制开发区;2.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优化开发区;3.华北〔中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开发区;4.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重点开发区;5.南方热带季雨林、雨林限制开发区;6.云贵高原亚热带针叶林优化开发区;西北干旱区包含〔主导因素——降水〕:1.蒙宁青森林草原治理区;2.西北荒漠灌草恢复治理区;青藏高寒区包含〔主导因素——降水、温度〕:1.青藏高原东南部暗针叶林限制开发区;2.青藏高原高寒植被与湿地重点保护区.全国林业二级分区共62个单位.森林区划:根据遥感图像结合地面调绘,为组织各级森林经营单位,统计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而对林区土地进行的自然地理区划,它的实质就是遥感图像的识别,它是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基础性工作.森林区划的目的:1.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2.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3.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4.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工作.森林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林业局区划:根据森林资源情况、自然地形地势、现有行政区划与运输系统等条件而定.〔一个林业局一般15~30万公顷〕林场的经营面积〔南方1万公顷,北方1~2万公顷〕.林班区划:林班:为了森林清查、计算森林资源和管理森林,在林场X围内把林业用地区划成具有固定界线且面积基本平衡的永久性的土地区划基本单位.林班之间的界限叫林班线.林班的涵义:1.林班有固定界限;2.它是永久性经营单位;3.面积比较平衡,便于统计森林资源,组织更大的营林单位;4.不是行政单位,而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林班区划方法:1.人工区划法:以方形或矩形进行人工区划,林班形状规则,人工伐开林班线.优点:设计简单,面积大小基本一致.缺点:起伏较大地区用人工区划会大大增加伐开林班线的工作量.〔每10年砍一次〕适用X围:平原与丘陵地区.2.自然区划法: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与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道路等作为林班线划分林班.优点:充分照顾地形地势特点,林班线可作交通线,可作集运材道,管理方便,尤适山区.缺点:排列不整齐,林班面积大小不一致,形状不规则,林班多为"两山〔坡〕夹一沟〞. 3.综合区划法:在〔2〕的基础上加部分〔1〕而成,是我国山区区划林班的主要方法.优点:虽面积大小不一,但能避免过大或过小,好于〔2〕.缺点:组织实施上技术要求比〔1〕复杂,现地区区划有时出现林班线不易正确落实的情况.区划面积:南方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一般<50hm2,北方一般100~200hm2.林班编号与命名:用阿拉伯数字由小到大,由林场西北角向东南,由上向下依次编号,除特殊情况外,林班号不更改或重新编号.小班:据林学特征和经营要求,在林场内划分出不同的地段,称为小班.小班是在遥感图像〔包括航空象片〕中,具有同一色调、纹理等一致性的形象特征的,同一坡向、坡度、坡位等林分调查因子的,由最小面积控制的林分或其他土地的斑块.现行的小班最小面积为0.067hm2.小班区划原则:每个小班内的自然特征基本相同并与邻接小班有显著差别,这些差别表现在调查因子上.包括权属、土地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疏密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级等.土地类别:一级分类:林地和非林地;二级分类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非林地包括耕地、牧草地、水线.林种:根据森林类别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优势树种〔组〕:林分之间优势树种组相差2成〔25%〕者可划分为不同小班;若为纯林,则优势树种应占7成〔65%〕以上.龄级〔组〕:乔木林的龄级和龄组根据主林层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林分间Ⅵ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Ⅶ龄级以上相差2个龄级以上,可划分不同小班.若按龄级组分,则组不同可划出不同小班.郁闭度〔疏密度〕:在有林地内林分间郁闭度差0.2以上者,可划出小班.立地类型〔林型〕:二者不同可划为不同小班.〔立地类型:主要根据地形、土壤、植被确定.〕坡度级:1.坡度级分6级,相差1级时,划分出小班;1级为平坡:0~5度;2级为缓坡:6~15度;3级为斜坡:16~25度;4级为陡坡:26~35度;5级为急坡:36~45度;6级为险坡:46度以上.2.坡向:分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与无坡向.3.坡位:分为脊、上、中、下、谷、平地.区划方法:用航片或卫片判读勾绘,用地形图现地勾绘,用罗盘仪实测,应到现地核对,对不合理界线修正,平均小班面积一般为3~20hm2,最大亦≤35hm2,经营小班北方一般在20hm2左右.4.命名、编号:与林班相似自然保护区区划: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在不同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X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地点的选定:应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一次综合考察,弄清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主导保护对象与X围〔核心区应不小于300公顷〕,采取的具体措施等.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与区域划分:①核心区: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禁止任何采伐、狩猎和试验.②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周围,可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发地段,可用于某些试验或生产性的科学实验等.③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主要用于发展本地特有生物资源,还可发展旅游业等.自然保护区类型:根据性质划分:①科研保护区:长白山、神农架等;②国家公园:####、美国##等;③管理的保护区:濒危动植物;④资源管理保护区:草原、荒漠;⑤自然古迹保护区:溶岩、溶洞、石林;⑥文化景观保护区:红色景观;⑦历史或考古保护区命名规则:①自然保护区区划:自然保护区——分区——林班——小班;②命名:三名制,省、县名+具体地名+保护区类型〔例如:##长白山温带森林保护区〕.经营单位的组织:林种区和经营类型,在森林经营水平高的地区还可用经营小班.林种区的划分:林种区:在林业局或林场的X围内,在地域上一般相连,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以林班为境界的地域X围.林种区界线:一般以小班线为境界;划分依据:林种的差别〔5个林种,林种不同应划为不同经营单位〕,森林经营强度不同与开发运输条件差别.划分方法〔原则〕:1.不允许一个林班被2个不同林种区划开,即一个林种区包括整个林班;2.划分林种区时,一般先通过照片或平面图划分;3.林种区划分的细致程度决定于林区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经营强度;4.林种区的命名主要体现在经营方向与主经营目的上,以具体林种冠之.经营类型〔作业级〕的组织: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一些在地域上一般不相连接,但经营目的相同,并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与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树种不同;立地质量不同;森林起源不同;经营目的不同.经营类型的命名:树种或在树种名前面加上森林起源、立地质量高低,产品类型与防护性能等.如:杉木实生经营类型、针叶树经营类型.小班经营法:按小班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小班经营法的特点:1.区划成固定的经营小班;2.作业法、经营措施的设计和执行单位是经营小班;3.定期地进行生长量的检查,按连年生长量确定采伐量;4.不仅适用于同龄林经营,更适用于集约经营的异龄林,在采用集约择伐作业的条件下,最能发挥土地生产力.区划小班的条件:1.经营目的、经营利用方式相同,作业条件基本一致;2.土壤和肥力等级基本一致;3.同一立地类型或林型、坡向、坡度、坡位基本相似;4.小班最小面积在0.5hm2以上.第四章、森林调查森林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森林资源调查体系:第一类,按规定由中央乃至省一级专业单位负责完成;第二类,专业单位和地方林业规划设计单位都有资格完成〔内容多,X围大,开支大〕;第三类,一般由地方调查设计单位完成.一类森林资源清查:又称连续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调查,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调查,或大区性的森林资源清查,由国家林业局安排实施,一般5年一次.二类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为对象的森林调查;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也简称二类调查.二类调查由省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计划安排,按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组织调查,每10年一次,特殊情况下可提前进行.三类施工设计调查: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称为"作业调查〞,也简称三类调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具体步骤:1.制定连续清查工作计划、技术方案、操作细则;2.完成样地设置、外业调查和辅助资料收集;3.进行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统计、分析、评价;4.定期提供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5.建立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一类清查的调查周期:5年.一类清查的调查总体:以省为总体.在森林资源分布与地形条件差异较大时,省内设副总体.一类清查的调查允许误差:1.引点定位:用GPS定位时,横纵坐标定位误差均不超过10~15米;2.周界误差:新设或改设样地周界测量闭合差<0.5%,复位样地周界长度误差<1%;3.检尺株数:≥8㎝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8㎝的应检尺株数,允许误差为5%,且最多不超过3株;4.胸径测量:<20㎝的树木,测量误差<0.3㎝;≥20㎝的树木,误差<5%;5.树高测量:当h<10m,误差<3%;h≥10m,误差<5%;6.地类、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等因子不应有错.一类清查以固定样地调查为主,必要时可配置临时样地,并结合遥感技术进行调查.样地调查因子,共75项〔下述重点〕:森林群落结构:对于有林地,要求目测调查林层结构:样地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样木分为单层林、复层林主林层和次林层.自然度:按照现实森林类型与地带性原始顶级森林类型的差异程度,或次生森林类型位于演替中的阶段,划分为5级.森林健康等级:针对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分为:健康、亚健康、中健康、不健康,4个等级.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生态功能指数:评价森林生态功能时,按下式计算综合得分:〔越低越好〕8y=∑W i X ii=1X i:第i项评价因子的类型得分值〔类型Ⅰ、Ⅱ、Ⅲ分别取值1,2,3〕;W i: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定另外,将综合得分的倒数定义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K=1∑W i Z i并以此作为评定森林生态功能的定量指标,k≤1,数越大标明森林生态功能越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统计表:共72个,其中核心表33个.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绿化率:森林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森林绿化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注:四旁树占地面积按1650株/公顷,即111株/亩.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二类调查的内容:1.核对该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X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的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二类调查间隔期:一般10年一次,也可以5年一次.两次二类调查的间隔期称为经理期.小班调查:这是二类调查中涉与X围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分别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小班按地类调查或记载不同调查因子;小班调查因子是在调查时对各小班应进行记录的因子.小班调查方法:1.样地实测法:在小班X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他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带状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布设的样地应符合随机原则,样地数应满足精度要求.2.目测法当林况较简单时采用,调查前调查员要通过目测调查练习,并经过考核,各项调查因子目测数据80%项次以上达到允许精度要求时,才可用此方法.3.航片估测法:4.卫片估测法:当卫片空间分辨率达3米时可用此法.技术要点:1)建立判读标志:〔据调查单位森林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以卫星遥感数据景幅的物候期为单位,每景选若干条能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类和树种〔组〕、色调齐全具有代表性的勘察路线.〕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情况对照获得相应影像特征,并记录各地类、树种〔组〕的影像、色调、光泽、质感、几何形状、地形地貌与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建立目视判读标志表.2)目视判读:据目视判读标志,综合运用其他各种信息和影像特征,在卫星影像图上判读并记载小班地类、树种〔组〕、郁闭度、龄组等结果.对于林地、林木的权属、起源与目视判读中难以区别的地类,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询问当地技术人员或到现场调查等方式确定.3)判读复核:目视判读采取一人区划判读,另一人复核判读方式进行.二人在背对背作业前提下分别判读和填写判读结果,当2名判读人员的一致率达90%以上时,二人对不一致的小班通过商议达成一致,否则应到现地核实.4)实地验证:室内判读经检查合格后,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部分小班进行实地验证.实地验证的小班不少于小班总数的5%〔但不低于50个〕,并按各地类和树种〔组〕判读的面积比例分配,同时每个类型不少于10个小班.5)蓄积量调查:结合实地验证,典型选取有蓄积量的小班,现地调查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然后建立判读因子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据判读小班的蓄积量标志值计算相应的蓄积量.二类调查基本成果:(一)表簿材料:1、森林调查簿:以林班为单位进行森林资源信息记录和汇总的表册,由封面、封里、封底3部分组成;2、森林资源统计表.(二)图面资料:主要包括: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专题图.1、基本图:求算林地面积和编制林相图与其他林业专题图的基础材料.编图要素:各种境界线、道路、居民点、铁路、独立地物、地貌、水系、地类、林班注记、小班注记. 2、林相图:以林场〔乡、村〕为单位,用基本图为底图进行绘制,比例尺与基本图一致.林相图据小班主要调查因子注记与着色,凡有林地小班,应进行全小班着色,按优势树种确定色标,按龄组确定色层,其他小班仅注记小班号与地类.林相图中的小班注记采用分数式结构,分子为小班号和龄级,分母为地位级〔地位指数、林型、立地类型等〕和郁闭度.如:1−III−0.7.3、森林分布图:以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用林相图缩小绘制,比例尺一般为1:50000或1:100000,其绘制方法是将林相图上的小班进行适当综合,图内只反映林班与以上单位的资源状况.4、专题图:是在专业调查基础上绘制的专业用图;主要类型:土壤分布图、立地类型图、病虫害分布图、野生动物分布图、副产资源分布图等.以林场〔乡、镇〕为单位. (三)文字资料: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第五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由特定权利主体拥有或控制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用于生产、提供商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资源,它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林内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资源资产.并不是所有的森林资源都是森林资产.森林资源资产主要可分为:林木资源资产、林地资源资产、景观资源资产、野生植物资源资产、野生动物资源资产、微生物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1.经营的可持续性;2.再生的长期性;3.结构的复杂性;4.产品的非标准性;5.功能的多样性;6.分布的辽阔性;7.生产的定位性;8.管理的艰巨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在评估基准日,对特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1.林地资源资产和林木资源资产的不可分割性〔林地资源资产的价值必须通过林木资源资产的价值测算来体现〕;2."存量〞和"产量〞的稳态巨差性;3.货币时间价值重要性;4.营林生产成本效应的滞后性;5.森林资源资产效益的外溢性;6.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艰巨性〔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是评估中最为关键的环节〕;7.定价的非规X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1.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2.签订业务约定书;3.编制评估计划;4.现场调查;5.收集评估资料;6.评定估算;7.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8.工作底稿归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通过行政和社会自律对森林资源资评估的行为、工作过程和有关当事主体进行规X、指导、监督、协调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允许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X围包括: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2.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名词解释森林经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森林资源:能够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集合称为森林资源。
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地域辽阔,林区面积较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在地域上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以便合理经营。
小班:林班的面积仍很大,其土地状况和林分特征仍有较大的差别。
为了便于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林地或非林地等) ,这样的地段(林地)称为小班。
森林经理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
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
每10年开展一次调查。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的间隔时间工艺成熟: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 通过皆伐) 目的材种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森林收获调整:通过采伐(收获)与更新,将现实不合理的森林结构调整到合理的森林结构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及国家林业方针政策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
简言之,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单位以森林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的规划设计。
小班经营法:就是以小班为总体,设计独立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措施体系的方法。
小班经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总体单位来组织经营,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森林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1.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3.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
4.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5.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林木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6.森林资源:(狭)主要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
(广)指林地、林木、周围空间上生长的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一切环境要素的总称。
7.森林:由密集生长在一起的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优势的植物群落(植物学);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8.乔木林:由乔木为主要组成的片林或林带。
9.区划:对地域的差异性及相同性进行的综合分类10.森林区划: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11.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
12.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块。
13.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小块森林。
14.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5.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6.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的区域。
17.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的林学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内部条件: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林地区划;林木条件——树种、林分结构与年龄、林分蓄积与生长量★外部条件:森林经营水平、林道网的建设、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政治法规◆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途径:★采取积极的营林措施,不断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提高长期规划设计质量,发挥经营方案的作用,集约经营,努力管理和经营好现有森林。
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长率;★林业方针、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速用材林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后续资源;★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建立、调整、改善最适宜永续利用的理想的森林结构,才能使永续利用有了物质基础和场所;★坚持合理采伐,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采伐。
◆同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各个龄级林分面积相等、各林分龄级大小应与蓄积大小成正比◆异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合理的径级株数分布——全龄林、龄级与径级成正比、株数与径级分布要合理(反J型曲线);合理的蓄积分布——径级大小与蓄积成正比(正J型曲线);林分按径级大小要划分为三个级别:大、中、小,蓄积比:5:3:2◆法正林:具备法正状态的森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久平衡的一种状态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蓄作业,即每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收获量。
◆法正林的具备条件:1)法正的龄级分配:各龄阶的面积a=F/V 改位面积=原级面积×地位级数字化×改位系数改位系数=1/所改后的地位级指数;2)法正的林分排列:有利于保护纯林、有利于更新、有利于采伐运输;3)法正的生长量:在经营单位内与树种龄级相适应的最大生长量。
法正生长量=各龄级生长量之和法正林生长量=最老林分的蓄积量=采伐量;4)法正的蓄积量:长期以来保证不变的蓄积量。
①查表Vn=n(m n+m2n+......+m u/2) ②公式计算Vn= (V春+V秋)/2=(u×u Z)/2 ③法正林蓄积量的计算Vn=(u×u Z)/2→Vn=(u×u Z/u)×u/2→Vn=(u/2)×m u→2Vn=u×m u=u×E n ④法正采伐率=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法正采伐量/蓄积量=最老林分蓄积量/蓄积P=u Z/Vn=u Z/(u×u Z/2)]×100=200/u 轮伐期越长,利用率越小En=P×Vn 生长量=采伐量×采伐率◆法正学说评价:★优点——利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具有实际意义;法正的龄级分配是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排列的重要基础;采伐培训结合;法正林分排列是构成法正林重要条件,利于更新、采运、保护。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2.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
3.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4.5.6.7.8.9.10.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
11.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块。
12.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小块森林。
13.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4.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5.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的区域。
16.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的林学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主伐型、抚育型、改造型、封育型)17.林业: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18.19.20.21.22.23.指率式)24.件;起源;经营水平)(确定方法:生长过程表法;标准地法;解析木法)25.工艺成熟:在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影响因素:林种规格;树种;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确定方法:生长过程表结合材种出材量表法;马尔丁法;标准地法)26.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的状态27.自然成熟: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影响因素:树种、立地条件、起源)28.更新成熟:树木或林分开始大量结实的最低年龄(种子更新成熟林);树木或林分在采伐后能够保持旺盛萌芽力的最高年龄(萌发更新成熟林)(影响因素:树种、立地条件、林况)29.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的时间。
森林经营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森林经营的主要目标是()。
A. 提高木材产量B. 增加森林覆盖率C. 保护生态环境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2. 森林经营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抚育的目的?()。
A. 调整林分结构B. 提高林分质量C. 增加林分密度D. 促进林木生长答案:C3. 森林经营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更新的方式?()。
A. 自然更新B. 人工更新C. 机械更新D. 人工促进更新答案:C4. 森林经营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保护的措施?()。
A. 防火B. 防虫C. 防病D. 增加采伐量答案:D5. 森林经营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内容?()。
A. 森林资源调查B. 森林资源评估C. 森林资源规划D. 森林资源消耗答案:D6. 森林经营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经营规划的内容?()。
A. 经营目标B. 经营周期C. 经营措施D. 森林采伐量答案:D7. 森林经营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
A. 可持续性原则B. 效益最大化原则C. 生态平衡原则D. 科学管理原则答案:B8. 森林经营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经营的主要任务?()。
A. 森林保护B. 森林更新C. 森林抚育D. 森林采伐答案:D9. 森林经营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经营的主要方法?()。
A. 疏伐B. 间伐C. 密植D. 轮伐答案:C10. 森林经营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经营的主要效益?()。
A. 生态效益B. 经济效益C. 社会效益D. 文化效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森林经营的主要目标包括()。
A. 保护生态环境B. 提高木材产量C. 增加森林覆盖率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 B, C, D12. 森林经营中,森林抚育的目的包括()。
A. 调整林分结构B. 提高林分质量C. 增加林分密度D. 促进林木生长答案:A, B, D13. 森林经营中,森林更新的方式包括()。
卷一一、名词解释题: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2、森林旅游资源3、林业区划4、大龄级表5、数量成熟6、森林资源管理信息7、自然区划8、森林9、经营类型10、森林分类经营二、填空题:1、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按决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和作业信息等。
2、自然保护区一般划分为3个区域:()、()和()。
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为代表的永续利用与回归自然理论,另一类是以()为代表的森林效益主导利用与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4、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1953~1961)曾进行第一次()的森林资源调查。
5、按林况计算年伐量是一种特殊形式。
列入按林况计算的采伐对象,并不考虑是否达到()。
6、对森林实行()采伐是我国《森林法》所规定的。
7、1992年,美国林务局确定采用()经营作为国有林森林经营的基本方针。
8、在水土保持效能方面,天然林明显()人工林。
9、森林成熟所在的龄级加上更高一个龄级为成熟林龄组;所有超过成熟林龄组的各龄级都划为();距成熟林最近的一个龄级为近熟林;在近熟林以下,如果有偶数个龄级,幼龄和中龄林各占(),如果有奇数个龄级,幼龄林则()。
10、在新开发林区、新建局、场往往要通过()进行林区建设。
三、判断题:1、数据和信息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管理层次中,它们的地位是交替的。
()2、林分经济法用增值指数判定林分是否成熟。
()3、我国规定林分内年龄相差1个龄级以上的,属于异龄林。
()4、如果林分的IRR(内部收益率)最大值大于社会平均利率,说明继续经营可盈利。
()5、材积配分法只适用于择伐作业。
()6、森林经营管理所确定的森林年伐量应当是每年因各种采伐实际消耗森林蓄积的总量。
()7、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是森林经营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8、林业分类经营是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
()9、法正林是一种简单再生产方式。
()10、完全调整林并不希望各龄级面积相等。
()11、当W(价值连年生长率)>P(利率),森林未成熟,继续经营盈利。
森林经营学复习题————————————————————————————————作者:————————————————————————————————日期:一、名词解释:1.抚育采伐:抚育采伐又称抚育间伐,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
又称作“中间利用采伐”,简称“间伐”。
2.林木分化:森林内林木个体在形态和生活力等方面发生的显著差异。
3.自然稀疏:在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活立木减少的现象。
4.最大密度线5.透光抚育:又称透光伐,在幼林内去除混交林非目的树种和压制幼树生长的灌木,以及纯林内间密留稀,留优去劣的经营措施。
6.生长抚育:幼林抚育后至主伐前进行的抚育采伐,或称疏伐。
目的是解决个体间的矛盾,调整树种组成。
林缘效应7.拯救伐:在大面积森林病虫危害、雷击、风灾与火烧后,及时砍伐受害木,把行将失去经济价值的树木抢救出来,加以利用的采伐。
8.灾害伐:卫生伐与拯救伐统称为灾害伐二、简答与论述1.林地抚育的主要内容?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栽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保护林地凋落物。
2. 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有哪些?有哪些栽植方式?豆科:槐树、相思树、合欢、皂荚、紫穗槐、紫荆、锦鸡儿。
非豆科:赤杨属杨梅属、胡颓子属沙棘属栽种方式:先栽、同栽、后栽3.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的作用固氮,增加土壤养分根系入土较深,可吸收土壤底层养分根系分泌根酸,可溶解吸收难溶性无机养分为有机养分,供植物利用残体可增加腐殖质、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防止土壤冲刷与风蚀4.林木抚育包括哪些内容?1林木修枝2摘芽3 除蘖4平茬5 间苗(定株)6 接干5.林木修枝有哪些意义?消灭木材的死节,减少活节增加树干的圆满度提高林木生长量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供燃料、饲料6.平茬机理是什么?根部积累养分、顶端优势7.抚育采伐有哪些目的和意义?按经营目的调整林木组成,防止逆行演替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减少无益竞争,促进林木生长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利用量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能缩短林木培育期,增加大径材出材量8.论述天然林的生长发育时期生长特点及相应的经营措施。
《森林经理学》复习题(答案不是绝对正确,若发现错误愿随时分享哈)一、填空1、我国国有林森林区划系统:国有林场区划系统:林场(总场)—分场(营林区、作业区、林区)—林班—小班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指与森林资源管理活动有关的经过加工的能反映资源现状、动态及管理指令、效果、效益等管理活动的一切数据。
3、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森林资源监测是对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的森林资源状态进行的连续性跟踪调查。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组织、建立、实施森林资源监测的一整套方法。
我国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由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和资源信息通讯及管理系统组成。
4、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成果:森林经营方案5、森林经营档案:(1)调查卡片、统计报表及图面资料(2)经营活动记载(3)地形图、遥感资料(4)材积表等林业数表(5)样地资料(6)社会经济(7)设计文件(8)法规6、样地: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设计的实测调查地块。
7、森林资源管理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按一定的方法和准则,对多个方案进行理性选择的过程。
8、标准地是在林分内按照什么要求确定的什么地块: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
也称典型样地。
9、森林评价:是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一项活动。
10、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
11、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林种经营目标12、森林区划的目的: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经营单位,便于长期的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活动,便于经济核算工作13、间伐:主伐前进行的抚育性质的采伐利用,包括抚育采伐和卫生伐。
14、更新:森林更新方式有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和促进天然更新。
15、林相图:是以基本图为底图编绘而成的、反应林业经营单位内小班的林种、树种、年龄等分布情况的服务于经营活动的图面材料。
16、我国森林的标准,森林郁闭度大于等于0.2,天然林面积大于等于0.1公顷,人工林面积大于等于1亩的为森林。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复习题——1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需要的时间2小班经营法:直接以一个小班或地域上相连接的几个小班为独立经营单位,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3主伐年龄:也称伐期龄。
实行皆伐作业的森林经营单位内,各小班可以进行正常主伐的年龄。
一般以龄级表示4森林资源调查:查清、查准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消长的比例关系,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规律5森林经营方案:对一定地域内的森林资源按时间顺序和空间秩序安排林业生产措施的技术性文件。
又称施业案6森林收获调整:从经营的森林中,预测今后一定期间内可能收获的数量,把这个内容按经营目的进行调整(井上由扶)7森林作业法:根据既定的森林培育原则而对构成森林的林作进行抚育、采伐和更替而导致具有显著不同外观的林作的操作过程(美国)8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的状态。
这个时期的年龄称森林成熟龄9回归年:即择伐周期,表示采伐符合一定尺寸的林木,通过其它保留的林木继续生长,再恢复到能够采伐利用大小为止的经营周期四、简答1什么是森林经营类型?简述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
在林种区内,根据小班特点,进行归类组织,采取相同的经营利用措施,所组织起来的单位,称为森林经营类型或叫作业级。
组织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①树种的不同。
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②立地质量的不同。
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差别显著、且各占一定的面积比例时,小班(林分)的自然生产力有较大的差别,可以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③森林起源的不同。
优势树种相同而林分起源不同,则林木的寿命、生产率、材种、出材量以及防护效能均不同,可分别组织经营类型④经营目的不同。
根据经营目的不同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2简述异龄林的理想结构。
异龄林的特点是在同一林分内具有老幼各种年龄林木的多层结构。
异龄林的理想结构模式为法正异龄林,即择伐标准林①株数按年龄法正分配:在同一类型的异龄林中,各不同年龄的林木株数分配曲线呈反J型②株数按直径法正分配(最重要):呈反J型分布③蓄积按直径法正分配:呈J型分布④理想的异龄林还要求林分内有均匀分布的树群树群是由不同年龄和大小直径的林木所组成。
法正异龄林是由无数相对稳定而平衡的树群构成的森林植物群落,从而可以完善地保持着森林坏境3森林经营计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长期计划。
计划期10年以上涉及计划单位长期的木材供应、林地规模的扩张、生境恢复等具有长的时间框架,不涉及森林经营活动的详细处理2)中期计划。
未来10年的计划我国称森林经营方案。
主要考虑道路、采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森林收获的空间安排,生态和游憩项目、道路建设等是森林经营方案的共同要素遵从计划的等级性并执行长期计划的分期活动。
主要考虑如何平衡长期的政策(如可持续收获或生态目标)与短期的考虑(与经济有关),选择在空间和时间上能最好地满足长期和短期目标的森林活动组合3)短期计划。
即作业计划,未来1年到几年主要考虑为采伐林分的标记及采伐监控等具体活动的安排第1页共5页——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复习题——一般地,制定两到三个层次的经营计划比较有用4选择一个同龄林作业法(皆伐/渐伐),介绍其采伐更新特点及优缺点。
(二选一)1)皆伐作业法在较大林地上将老龄主伐木一次伐光。
通常采用人工更新属后更作业性质,更新在采伐后进行,形成同龄林特点:在更新以前把全部林木通通伐去,更新地上空旷状况占绝对优势,林缘状况占最小比例,更新是在没有林缘树林的庇护下完成的优点:①简单②所用技术效率高③在一个地点可采伐大量木材④可高度机械化⑤皆伐后立地上可狩猎缺点:①易造成小气候的剧烈改变②土壤侵蚀,洪水危害③活立木降为o④人工造林⑤皆伐地段有霜冻和干旱问题⑥杂草问题⑦收获不充分⑧形成同龄纯林,在生态方面和经济方面都不稳定,木材质量不高2)渐伐作业法为了给更新提供种源和保护更新幼树,在成熟林伐区内2-4次逐渐地把全部林木伐尽属前更作业性质,更新在林木采伐前完成,采伐的过程也即更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相当于1-2个龄级期,形成同龄林特点:在一个轮伐期(更新周期)内进行多次采伐。
典型的渐伐分为四次,每一步骤都是为保证更新,实际中各阶段可灵活并舍。
是同龄林作业法中最为灵活的一种。
优点:①天然更新②收获集中在一个地点缺点:①透光伐后易受暴风雨灾害②杂草危害③大量分枝④直到最后采伐前,收获木材量一直很少⑤出材质量低⑥一般形成同龄纯林⑦天然更新幼苗形成浓密林分,抚育费用昂贵5介绍小班蓄积■的计算方法。
(另一种问法:蓄积■落实到小班的计算方法)①目测调查法:求小班每公顷断面积(角规);测林分平均高;查标准表:得出小班每公顷蓄积②标准地或样地调查法:选有代表性的标准地(样地);每木调查;查一元材枳表;得出标准地(样地)的蓄积③实验形数法:求小班每公顷断面积(角规);测平均高;求小班每公顷蓄积量。
M=G* (h+3) *f④目测与抽样调查结合法:抽样调查解决调查总体的蓄积量,目测调查取得小班的森林蓄积量。
以抽样调查的结果作为控制,以保证总体精度。
当实测结果在抽样结果区间时,以实测为准,否则查找原因⑤回归估计法:利用航空彖片判读的蓄积量,或已有的森林资源清查的蓄枳屋资料,与部分现地实测蓄积量建立回归估计,推算小班单位面积蓄积量6简述林班区划的方法。
①人工区划法: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林班的形状呈较为规整的图形。
林班线需用人工伐开。
设计简单,林班面枳人小基本一致,适用于平坦地区及丘陵地带的林区及部分人工林区。
不适合起伏较人的山区②自然区划法: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等作为林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
林班多为两山夹一沟,如面积过犬时,可以一个坡面作一个林班。
可不伐开林班线,节省工作量,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
但林班面积大小不一,不利于调查统计及识别方向③综合区划法:自然区划与人工区划两种方法的综合。
克服了前两种方法的不足,是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
组织实施时技术要求较高7简述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内容。
1)说明书:森林经营方案的主体文件①林业局(场)所在地区自然及经济概况②森林资源条件③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④组织经营单位第2页共5页第3页共5页⑤森林主伐利用设计⑥营林设计⑦林产工业设计⑧非木质林产品的可持续利用规划 ⑨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⑩有关的机构、人员、贵权利落实11投资概算及经营效果2)附件① 森林经理调查全部原始资料,包括各项专业调查报告 ② 森林资源统计表、簿 ③ 经济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等④ 立地类型表、造林类型表、森林经营类型表等“三表” ⑤ 图面材料:A 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E 各项经营措施规划设计图、专项图以及表明林业局(场)地理位置及经济联系的各种略图8材积控制法中的计算较差法公式,简述其出发点和收获调整的原理。
较差法又叫海耶公式:Ew —年伐蓄积 Vw —现实林蓄积量Zw —现实林连年生长量 a —调整期Vn —法正蓄积量出发点:经过一定的调整期,将现实林蓄积调整为法正蓄积量,故属法正蓄积法范畴原理:当V\v=Vn 时,则相当于z 的量被收获了,维持了法正蓄积,当Vw 与Vn 有偏差时,或通过采伐或 通过保留,导向法正蓄积五、计算1某地位级杉木经营类型森林面积、蓄积,按龄级分配如下,龄级期为5年,该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21年 问:(1)分别按成熟度公式,第I,第I 【龄级公式计算采伐面积和蓄枳— 过熟林面积/一个龄级期年数=(15+5) /5=41iin 2 过熟林蓄积/一个龄级期年数=(2400+1000) /5=680m 3过、近熟林面积/2个龄级期年数=(20+15+5) /10=41mr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年伐面积=(2400+1000) / (15+5) *4=680m 3过、近、中龄林面积/3个龄级期年数=(30+2X15+5) /15=4.671mr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年伐面积=(2400+1000) / (15+5) *4.67=793.911? (2) 平均生长量公式:年伐蓄积=Zi+Z2+Z 3+Z4+Z5+Z6=nii /ai /a : +m 3 /a 3 +1114 /a 4 +1115 血 +m<5 /a 6=30/2.5+1500/7.5+2400/12.5+2200/17.5+2400/22.5+1000/27.5 =672.74m 3Z —各龄级平均生长量m …各龄级蓄积量a …各龄级年龄中值(1) 成熟度公式: 年伐面积=成、 年伐蓄积=成、 第I 龄级公式:年伐面积=成、 年伐蓄积=成、 第I 【龄级公式:年伐面积=成、 年伐蓄积=成、六、论述1分述法正林的内容。
法正林就是在各个部分都达到和保持着完美的程度,能完全和连续地满足经营目的的理想的、标准的森林(美国林学会)法正林的内容:即法正林的条件①法正龄级分配。
也称法正龄级配置出发点:法正林每年收获相同,且采伐者为成熟林木策略:从理论上讲,同样地位级的全林要具备一年生至伐期龄相差一年的各龄阶的林木,而且各龄阶的面积要相等。
即此龄阶数,等于轮伐期U在同一经营单位内,要求具备从幼林到伐期龄各个年龄的林分,而且各年龄林分具备均等的改位面积改位面积:把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统一到与标准立地质量相对应的面积②法正生长量。
也有称法正蓄积的生长量即正常的生长。
指在同一经营单位内,具有各年龄及其相应的立地条件卞的充分生长量(完满疏密度)。
法正生长:各林木依其年龄有与土地生产力相当的生长量法正蓄积的连年生长量即法正林全林一年间的生长量,常为固定的数量。
对于乔林皆伐作业,计算结果显示其法正生长量等于伐期林分的材积Z=niu即当具备法正龄级分配的条件下,经营单位的法正生长量(Z〉等于到达伐期的林分(最老林分)的蓄积量(1%)③法正蓄枳量。
能够得到每年均等材积收获的正常的蓄枳。
指在同一经营单位内,各林分的法正生长量(乙)所形成的林分蓄积量(m)的合计值Vn,即从一年生到轮伐期的各年龄的林分蓄积量的合计法正蓄积有主林木和副林木之分,但一般以主林木的法正蓄积作为对象法正蓄积因时间而不同:秋季〉夏季〉春季④法正林分排列。
构成森林的各个林分,具备适宜于林木的利用、更新、保护的适当的配置状态。
即按经营目的保持各林分位置间适当的相互关系,以保护森林和确保永续收获的实现。
为保护、造林乃至利用上的要求,对于每一林分的采伐与更新,应有一定顺序,以定其空间排列。
按照一般原则,以防御暴风为第一要义⑤法正采伐量。
也叫法正收获量具有上述条件的森林具有法正采伐量,指每年相等的收获,即维持法正状态时采伐的材积。
这不是法正林的要件上列五项中前三项为质的要件,后两项为量的要件,而最后一项又为从属要件;其它三要件完成,则林木的材积自然成为法正蓄积2如何用检査法对异龄林进行收获调整?检查法不受经营单位内林分大小及多少限制,现代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即在此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