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海音乐学院第九届国际钢琴大师班
- 格式:doc
- 大小:192.50 KB
- 文档页数:23
探访老派绅士傅聪钢琴家不只是光彩的手指很多人对傅聪的印象还停留在《傅雷家书》,然而他如今已是老者,有两个儿子,尽管成长在音乐世家,但他们都没有选择练琴这个“苦差事”,甚或会嘲笑父亲是一个“funnyfellow”(怪老头)。
傅聪说:“大多数人,也许一生都无法体会到我每天在音乐中享受的快乐,这个世界难以进入,更难以脱开。
”傅聪先生已是一个老人。
他靠在沙发上,静默,吸着烟斗,微微喘着气。
弟弟傅敏说,兄长白日练琴至天黑,睡了一觉,刚醒来。
一群记者围坐着,不敢出声。
此前大家都听说了,老先生向来不喜欢接受采访,尤其不喜欢谈《傅雷家书》,因此不免有些惴惴。
在国人印象中的傅聪和真实的傅聪之间,也许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在《傅雷家书》中,傅聪韶华当年,意气风发;如今的傅聪,则是一个儒雅的绅士,是董桥笔下心仪的老派文人——在我们见面的那天晚上,他手持黑色的烟斗,一袭黑色的中式对襟棉衣,丝绸长裤和布鞋自然也是黑的;黑色的头发梳成清爽而一丝不苟的发型,倒是两抹长寿眉有些灰白,在眼角处转个折,垂了下来。
只有那对伴随他几十年的半指手套,提醒人们他到底内心有多年轻── 1972 年,傅聪在奥地利音乐会前夕摔断一根手指头,此后一直患有腱鞘炎。
为了保证血液流通,傅聪需要常年戴着手套取暖,即便演出也要戴着。
“我现在好像不戴手套都不会弹琴了!”他笑着说。
关于成长:“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去年12 月,他加盟国家大剧院“纪念肖邦诞辰200 周年”的系列音乐会,并担任第16 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评委──那是他自1985年之后,25 年来首次出现在肖邦的赛事中。
本届大赛的冠军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恰好是傅聪“大师班”的学生。
对此,老先生难掩一丝得意:“我相信,我还是尽了一份力的!”父亲傅雷曾要求傅聪,一定要“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如今傅聪年逾古稀,却自谦道:“我一辈子都没有违背这个原则,可是,如果自称是一个艺术家或钢琴家,我觉得是夸夸其谈,自己没有资格这样说。
■许桂宁当代美国的俄裔钢琴家众所周知,20世纪许多美国知名钢琴家都来自俄罗斯,例如拉赫玛尼诺夫、霍洛维茨、切尔卡斯基、吉列尔斯、尤迪娜等不胜枚举。
在21世纪,仍然有大量接受俄罗斯钢琴学派教育的俄裔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在美国工作,比如非常知名的鲍里斯·伯曼[1]、亚历山大·科布林等。
一、鲍里斯·伯曼钢琴家、教育家鲍里斯·伯曼1948年出生于莫斯科,曾就读于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师从奥伯林,1965年在莫斯科首次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
当时他也在巴洛克早期音乐乐团中演奏羽管键琴,是最早演奏勋伯格、施托克豪森、贝里奥和里盖蒂作品的俄罗斯钢琴家之一。
不仅如此,伯曼还曾与俄罗斯现代主义作曲家施尼特凯、杰尼索夫合作并担任莫斯科爱乐乐团、莫斯科室内乐团的签约演奏家。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录制普罗科菲耶夫全部独奏钢琴作品的钢琴家,他被认为是当代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的权威。
伯曼1973年离开莫斯科前往以色列,1979年移居美国,先后在波士顿大学、布兰代斯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任教,目前在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任教并担任钢琴系主任。
他是以色列音乐会和美国耶鲁音乐会系列的创始人,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丹麦皇家音乐学院(2013年)名誉教授。
伯曼曾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与艺术节上演奏并与大量演奏家以及室内乐团、交响乐团合作。
其中包括大提琴家古特曼、麦斯基、克什鲍姆、赫尔曼森;双簧管演奏家霍利格;长笛演奏家尼科莱特;小提琴家明茨、波克;钢琴家弗兰克、弗兰克;东京四重奏、维米尔四重奏及欧亚各国的一流交响乐团等。
伯曼经常举办大师班,并多次受邀担任国际重大比赛的评委,包括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爱尔兰都柏林国际钢琴比赛、上海国际钢琴比赛以及在以色列特鲁威特举办的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等等。
他的演奏录音在很多唱片公司发行,比如飞利浦唱片公司、德意志唱片公司、旋律唱片公司等。
他与维米尔四重奏合作的肖斯塔科维奇和施尼特凯的钢琴五重奏被提名格莱美奖。
茅为蕙博士简历茅为蕙博士是集艺术修养,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于一身的青年钢琴家。
她的艺术成就来源于天性中对于音乐的敏感和热爱,得益于早年在电影和表演艺术中的经历,完善于对钢琴艺术完美与创新的追求。
茅为蕙出生于音乐世家,3岁开始童戏演奏小提琴,4岁开始学习钢琴,14岁在日本著名指挥家福村芳一的指挥下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此后,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钢琴家为寻求她在音乐潜力上的进一步发展,于1989远渡重洋赴美国深造。
深受祖父茅以升先生“边学习,边实践”的影响,茅为蕙在音乐上的成长走的是边上音乐学院边参加演奏的道路。
早在获得学士学位前,她就已多次被邀请在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约瑟夫 . 西尔弗斯坦(Joseph Silverstein),罗伯特 . 蒂鲍博士 (Robert Debbaut) 和杨 . 罗伯逊 (Jon Robertson) 的指挥下与犹他州州立交响乐团,奥地利室内乐团,泰国曼谷交响乐团, 加州莱恩交响乐团,犹他州爱乐乐团,犹他州室内乐团等十几个著名乐团合作演出。
丰富的演奏经验,纯熟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茅为蕙在多次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1990年在盐湖城举行的吉纳巴乔尔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1993年在路易斯安那州举行的第五届蒂伯茨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1995 年在纽约举行的首届A.P.P.T.A. 国际录音录像比赛第二名,1996年在洛杉矶举行的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一名和"帕格尼尼练习曲"最佳奖,以及1997年在旧金山举行的全国教师协会协奏曲比赛第一名。
生就婉转含蓄的内心世界,又沐浴于西方真诚奔放的阳光雨露,茅为蕙的钢琴演奏向她的外在世界放射着充满诗意的,时而“欲说还休”时而奔腾不竭的艺术光彩。
每到一处,无论是在西方现代化都市:伦敦,格拉斯哥,日内瓦,海德堡,法兰克福,耶路撒冷,维也纳,萨尔茨堡,纽约,洛杉矶,丹佛,西雅图,盐湖城,旧金山; 还是在青山绿水环绕中的东方城镇:曼谷, 香港, 河内,胡志明市, 杭州,昆明; 茅为蕙手下的音乐永远带给听众清新的享受。
他们延续着“上海精神”作者:陌姬来源:《小资CHIC!ELEGANCE》2013年第13期音乐可以给人带来听觉的愉悦,心灵的宣泄,精神的慰藉。
然而音乐能够给予人们的远远不止这些,6月3日下午,我们的当家花旦阎华穿着墨绿色的复古式小礼服又一次站到了在贵都剧院的台上,并且在《克勒门——青梦》活动一开始,就宣读了她的即兴词作:“望尽天涯,衣带渐宽,待回首,依旧青青色”。
王勇博士作为友情客串,穿了一套黑色的貌似西装的外套,但是我可是很眼尖的哦,外套的领子两边有精细的绣花哦,很低调,很奢侈嘛。
本次“克勒门”的主角是宋思衡、黄蒙拉、薛颖佳三个出生于80年左右的年轻音乐人,与以往的“克勒门”不同,之前的克勒门里我们常常能够见到老克勒们汇聚一堂,一边吃着精美的下午茶,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开怀畅谈,在闲聊追溯中摸索窥视曾经的上海文化。
而此次《青梦》是属于年青人的故事,将三位80后的音乐界“小克勒”请到一起,为大家讲起了属于现在的上海的克勒精神,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对于音乐的追述、思考和探讨,让人们在音乐中寻找自我,感受真情,在音乐中回归爱美的本性。
陈钢说:这些小克勒体现了一种上海的腔调,他们是上海的希望,上海的骄傲。
克勒精神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永远不老。
“我的父亲说我小的时候全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所以等我长大以后,中国一定是在追求艺术的时候。
”小提琴家黄蒙拉在“青梦”上回忆说。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在经济基础的奠定下,人类会本能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人文艺术的精神世界,而音乐正是以它流淌的旋律抒发了人类对这一需求的向往。
而他的黄金搭档,钢琴家薛颖佳也在一旁表示:在欧洲学习的那些年里,你会发现你走过的那些教堂、那些风景、甚至是那些不同的经历都会成为你的一种积累。
这些积累会带领你成长,会帮助你对音乐的理解,更会在日后你的音乐里表露出来,让更多的人去聆听、感受、思考……作为多媒体音乐尝试者的宋思衡想必非常赞同他们的这种说法,因为他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音乐欣赏浅议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作者姓名: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学号: 2010020200 授课教师:完成日期: 2012年6月6日浅议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内容摘要:廖昌永是近年来蜚声海内外的中国歌唱家之一。
他辉煌的艺术成就使他享誉海内外,成为上海歌剧:美国华盛顿歌剧、荷兰皇家歌剧等文艺单位的签约艺术家。
他用至真、至诚、至爱的感情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逼真丰满的艺术形象,征服了无数的声乐爱好者,赢得众多歌迷的赞誉。
他的声音极富张力,音色圆润、通透、有质感,音域宽广、灵活多变、具有辉煌的戏剧气质。
他的歌唱艺术既传承意大利古典美声唱法严谨统一的传统,又奔放潇洒别具一格,本文就是通过对这样的一个大师级人物在跨界演唱方面的研究,希望通过对廖昌永跨界演唱的研究,能够引起大家对这一新兴歌唱方式的关注,而更重要的是借鉴西洋的科学发声方法来更好的演绎中国各风格优秀的声乐作品来服务大众,从而提高大众的欣赏层次,首先:从廖昌永的艺术道路开始分析,得出他取得今天突出成绩和其独特演唱特点的形成都与其艰辛的艺术求索存在必然的联系;其次:分别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廖昌永精湛的演唱技艺,再次:从廖昌永演唱的中外作品及在流行音乐方面所做的探索入手,进一步探究其演唱艺术;最后:阐述并分析廖昌永多元艺术实践及其艺术观,。
完美的结合了中西方的演唱精髓,把声乐这门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他演唱技巧的一系列剖析,探究他演唱风格的魅力所在,对声乐演唱方式以及表演风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探讨廖昌永的歌唱艺术特点,提高高师声乐教学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廖昌永,歌唱艺术,艺术道路,男中音目录1.生平简介 (1)1.对音乐启蒙的小学 (1)1.2对音乐的挚爱的中学 (1)1.3对音乐渴望和追求的大学 (1)2.在上海的求学奋斗经历 (2)3.辉煌成就 (2)3.1剧 (2)3.2民歌 (2)3.3流行歌曲 (3)3.4在国际上的成就 (3)3.5跨界演唱 (4)4.口碑评价 (4)5.对我们的思考与启发 (5)6.参考文献 (5)一.生平简介1.对音乐启蒙的小学1968年10月25日,廖昌永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中国八大音乐学院优势专业中国八大音乐学院优势专业2017中国八大音乐学院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
那么这八大音乐学院的优势专业有哪些呢?下面来和店铺一起看看吧!1、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是与学院同龄的重要部门之一。
建国初期,为了培育和发展中国这块钢琴沃土,一批来自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以及法国、美国等海内外的有识之士组成了钢琴系最初的教师团队,其中包括朱世民、易开基、朱工一、李昌荪、洪士銈等名家。
五、六十年代,又有一批钢琴名家进入钢琴系执教,他们是洪达琳、程美德、夏国琼、周广仁、周书坤、李菊红、刘育和等人。
从前苏联派遣来华工作的著名教授谢洛夫、塔图良、克拉芙琴柯等对当时我国的钢琴教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培养出了顾圣婴、李名强、刘诗昆、殷承宗等许多优秀的钢琴家。
之后,钢琴系的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吸引和汇集了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以及从海外各国学成归来的杰出人才,形成了今日具有国际水平和持续发展活力的强大的师资队伍。
2009年,手风琴、电子管风琴和古钢琴专业并入钢琴系。
钢琴系现开设课程有:钢琴主课、钢琴室内乐、钢琴艺术史、伴奏实践、声乐伴奏、钢琴教学法与教学实习、钢琴演奏与指挥、钢琴表演风格研究、钢琴共同课个别课、钢琴共同课集体课、钢琴即兴伴奏、手风琴主课、手风琴重奏与合奏、电子管风琴主课、电子管风琴重奏与合奏等课程。
五十多年来,钢琴系师生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中获奖200余项,为我国培养了众多钢琴人才。
今天,几百名毕业生遍布中国和世界各地其中,在中央音乐学院担任钢琴教学的优秀教师(包括大学、中学、各系钢琴伴奏)很多也是由钢琴系培养的。
手风琴专业自成立以来,捷报频传,学生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比赛大奖。
2、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是中国建立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培养作曲家的摇篮。
上海音乐学院外籍教师聘用管理办法沪音院办字(2007)第7号为把我院办成国际一流的音乐学院,吸取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需要,聘请外籍教师来院教学,以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办学水平。
为了规范我院外籍教师的聘用管理工作,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一、外籍教师的日常管理院外籍教师聘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院外籍教师的聘用管理工作。
院组织人事处和院办是外籍教师聘用管理的职能部门。
外籍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由院组织人事处和院办总负责,教学部门共同参与,实行院、系(部、附中)两级管理。
聘有外籍教师的教学部门应由行政主要负责人负责外籍教师工作,并由本部门秘书配合院组织人事处和院办具体处理外籍教师的日常事务。
聘请外籍教师向市有关部门的申报手续、政策教育、出入境管理等工作由院办负责;教学管理由教务处、研究生部、各系及附中负责;考核评估管理由院组织人事处负责。
二、外籍教师的类型聘请外籍教师来院工作分为短期教学和长期教学:1、短期教学:学院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聘请公认的国际级大师、著名音乐家或具有国外知名院校、知名演奏团体任职经历或曾在重要国际比赛中获大奖的外籍音乐家每年来院进行为期两个月以上的大师班、专题学术讲座、专业项目辅导或对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选手进行指导。
2、长期教学:学院和各教学部门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需要,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有国外专业院校、演奏团体任职经历的外籍音乐家来院担任一学年以上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的教学任务。
三、聘请外籍教师的申报审批程序1、聘请外籍教师短期教学由各教学部门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申请,相关材料报院组织人事处和院办,经院组织人事处和院办初审、院外籍教师聘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报院长办公会议审批。
2、聘请外籍教师长期教学由各教学部门根据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需要的具体情况提出申请,并将拟聘外籍教师的申请表、学历、工作经历、学术业绩等相关材料报院组织人事处和院办,由院组织人事处和院办初审、组织专业考核并经院外籍教师聘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院长办公会议审批。
丁善德丁善德(1911~1995),中国作曲家,钢琴家,江苏昆山人。
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总院(后改为国立音专)钢琴系,受教于俄籍钢琴教授查哈罗夫,并师从朱荇青、黄自攻习琵琶、和声、配器。
抗战以后,筹办上海音乐馆,并亲自主持该馆工作,从事音乐教育活动。
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指导教师为布朗热教授及渥朋教授。
1949年回国后,长期在上海音乐学院执教,历任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
先后担任柏林国际舒曼钢琴比赛(1956年)、波兰国际肖邦第六届钢琴比赛(1960年)、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钢琴比赛(1964年)评委。
在国内多次举行个人钢琴独奏会。
作品有钢琴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第一号》、《托卡塔——喜报》等,声乐作品有艺术歌曲和大合唱《黄浦江颂》等,管弦乐作品有《长征交响曲》等。
其中《长征交响曲》是中国第一部以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
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的方向一个家庭的福气运道,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得来的。
家庭要想和谐兴旺,首先要走对方向,父亲的格局就决定着家庭的发展方向。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心中格局的大小,决定了眼光是否长远,眼光是否长远又决定了事物的成败。
家庭的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家庭需要经营,需要规划。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男性,承担着家庭领导者的职能,是家庭“权威”的代表。
作为家庭列车的火车头,父亲的眼光要远,格局要大,只有父亲的格局大,才能确保家庭的发展方向不出错。
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的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观念、思想等都会通过家人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传递。
如果父亲有一个大格局,那在他的妻子、后辈子孙都会受到好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有大格局,就是在家庭遭遇困难或变故时,不退缩,能够顶住压力。
对待家庭小的损失不斤斤计较,不浑浑噩噩混日子,积极对待生活,对于家庭发展有大致的规划。
名师桂贤娣桂贤娣,字美华,江苏省江都市龙王庙镇人,中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享有“华夏女钢琴家之母”和“国宝级钢琴教育家”等美誉。
桂贤娣自幼喜欢音乐,上小学时开始学习钢琴,师从江都本地钢琴教师胡亚枢学习,后跟随“九岁神童”袁钧善学习钢琴技巧。
1957年,桂贤娣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杨洪基、王婉莹等名师学习钢琴演奏及音乐理论,成为首批进入钢琴专业的学生之一。
在上海音乐学院期间,桂贤娣不仅展示了出色的钢琴演奏技巧,还坚持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全面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
毕业后,桂贤娣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师,开始进行钢琴教育工作。
她深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一直致力于改进钢琴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她既注重技巧训练,又强调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培养,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其中,她最著名的学生有李云迪、王羽佳等。
除了在教育方面有所成就外,桂贤娣自己在钢琴演奏方面也是备受赞誉的。
她多次在国内外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并与交响乐团和室内乐团合作演出,受到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她的演奏风格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欢,既细腻温柔,又浑厚有力,引人入胜。
桂贤娣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学会常务理事等多个音乐组织的成员,积极参与中国音乐事业的推广和发展。
她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回演出和钢琴教育讲座,向更多的人传播音乐之美。
此外,她还设立了“桂贤娣钢琴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和参加国际性的音乐比赛和演出,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桂贤娣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她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培养了不少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并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的音乐人生,是中国音乐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的事迹和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文字_周晓玲钢琴家李玮捷独家专访李玮捷以钢琴演奏为出发点,在钢琴合作艺术的路上不断探索和突破,让我们看到了钢琴家的另一种可能性。
一位钢琴合作艺术践行者的自我修养6LI WEIJIE :2020. 09THE SELF-CULTIVATION OF A COLLABORATIVE PIANIST9对于钢琴家李玮捷而言,2020年的夏天,既是特殊的,又是平凡的。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演出市场面临多种挑战,但他的工作量丝毫不减,甚至比往年更为忙碌:刚刚结束华语音乐剧大赏上《贝多芬》的音乐总监工作,多媒体亲子古典互动音乐会《你是钢琴家》《玮捷老师的奇思妙想》已排上了全国巡演的日程;同时,由他担任钢琴伴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老师演唱的“上海音乐学院音才辈出”项目唱片、《爱人送我向日葵——丁善德艺术歌曲集》也在疫情期间完成录制,并出版发行。
这就是李玮捷的工作日常。
从独奏钢琴家到音乐剧总监,从学院派艺术指导到“钢琴合作艺术”硕士生导师,他的音乐生涯以古典钢琴演奏为原点画圈,在尝试新的领域和角色中不断拓宽、创造、跨界、融合。
因此,我们很难仅仅用一个词,或一重身份来形容或定义钢琴家李玮捷和他的作品,因为他总能融入多重元素,带给学生和观众不一样的惊喜。
在与李玮捷的访谈中,我发现他的钢琴合作艺术多面手生涯并非偶然,也是性格、选择和身份的相互成就。
求学:从工科男到钢琴家,从钢琴独奏者到钢琴合作者音乐和艺术跨界的种子早早地在李玮捷的童年埋下。
不同于从附小一路走到音乐学院的音乐家,李玮捷在普通中小学中成长,大学本科一开始也是选择了汽车专业,本该是工科男一枚。
后来,他在当时是上音学生的太太的鼓励和建议下,去德国参加国立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走上了职业音乐工作者的道路。
但这看似偶然的华丽转身背后也有必然。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先后跟随上海音乐010203《你是钢琴家》音乐会演奏中与女高音歌唱家方琼合作的艺术歌曲CD 《清流》与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合作的艺术歌曲CD 《爱人送我向日葵》010203Star of the month 当月之星学院的陈孟娴、吴乐懿、赵晓生等几位先生学琴。
歌手古璇个人简历古璇,中国当代音乐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以其出色的音乐才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璇的个人简历,以展现她的音乐之路和艺术成就。
### 个人背景古璇,199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音乐天赋早期即显现。
她在音乐方面的热情和才华早早引人注目,成为家人和老师们的骄傲。
古璇的音乐生涯始于她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她在那里接受了专业的音乐训练,并细化了她的声乐技巧。
### 教育经历- 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 2012年):古璇于上海音乐学院攻读声乐专业,她在这里接受了严格的声乐训练,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 职业生涯古璇的职业生涯可以追溯到她的音乐学院时代。
她的音乐才华和深情款款的嗓音让她很快成为学院内外的明星。
在大学期间,她积极参与校内音乐活动,并赢得了多个声乐比赛的冠军。
毕业后,她开始在音乐行业谱写自己的传奇。
她的首张专辑《音符的旅程》在2014年发布,一举成名。
这张专辑包括多首广受欢迎的歌曲,如《心事》和《爱的模样》。
这些歌曲展示了她的音乐天赋和独特的嗓音,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古璇的音乐涵盖了各种风格,从抒情到流行,从古典到摇滚,她都能游刃有余。
她的多才多艺为她赢得了无数音乐奖项和粉丝的支持。
### 成就与奖项- 2014年,获得"最佳新人奖",《音乐风云榜》- 2016年,获得"最佳女歌手奖",《音乐之声奖》- 2018年,获得"最佳演出奖",《国际音乐大奖》- 2020年,获得"年度最佳专辑奖",《音乐之星奖》### 音乐影响古璇的音乐作品不仅赢得了赞誉,还深刻影响了许多人。
她的歌声能够温暖人心,唤起情感共鸣。
她的歌词充满智慧和深度,探讨了生活、爱情和人性的主题,触动了无数听众的内心。
### 未来展望古璇在音乐领域的成功远未终结,她仍在不断努力探索新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方式。
她将继续为粉丝带来优美的音乐,并传达深刻的情感。
八、社团活动1.辩论社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交际的贴身名片——口才,尤为重要,而“辩”则如同社会里的绿色通行证。
辩论社的存在便是让每个人能够开阔自己的思维,锻炼辩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可以让人从多个方面去思索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学会如何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考虑问题。
参与辩论赛是提高辩论能力的重要形式,由于比赛的广泛性,竞争性,观赏性,可操作性这些特点,就使得社员需要积极而自觉地去积累,去观察平时生活里的点滴并且加以思考,去挖掘丰富的资料。
然后在社团小组中的讨论中,不断的调查,比较,研究以及思考自己的观点,促使最后的方案是融合了多方面的建议,经过合理优化而产生。
通过整场比赛,不仅加强了团体之间的默契和协助能力,而且在此过程中,能够突破自己思维以及观察的局限,让自己听到不同的声音,更好的去认识这个客观世界。
这也是辩论的初衷,它的意义在于或许我们都会为一些答案而感到迷茫,但是你需要知道到这里才能寻找答案,辩论不是只有在赛场上,更多的则是与生活里的自己,还有别人。
2.爱乐音乐表演社这是一支由上海音乐学院声乐专业为主的多个专业优秀学生组成的综合型音乐表演学生社团,关键词“合作,实践”。
社团创建初衷是希望将各专业的同学组织在一起,结合各自的专业,在实践协作中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社团成员40余人,曾连续两年与法国烈火歌剧院合作参演上海国际巴洛克音乐节歌剧演出,并参加了其大师班,受到了著名指挥家David stern的指导。
2015年上演巴洛克歌剧《黛朵与安涅阿斯》(普赛尔);2016年上演歌剧《爱之甘醇》,2017年于上海音乐厅“音乐午茶”,保利大剧院举办专场音乐会,并策划演出了多场专题音乐会。
3.阿卡贝拉社团Weirdappella人声乐团上音【Weirdappella】阿卡贝拉人声社团,成立于2016年12月。
由高木梓老师指导,与音工系曾顺臻同学一同创办。
从最开始的8名同学到目前内部32名同学,均为上海音乐学院在校学生,分别来自声乐歌剧系、音乐教育系、音乐工程系、作曲系、民乐系、指挥系、现代器乐与打击系、音乐剧系、艺术管理系、管弦系、数字媒体学院和研究生部等系部。